上清宝鼎诗二首(附存)

来自楠悦读

朝披梦泽云(甲、乙、戊本作“云梦泽”),笠钓青茫茫。
寻丝(甲作“流”、乙作“绿”)得双鲤,中有三(乙作“二”)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乙作“遶”)势如飞翔。
归来问天老(甲、戊作“姥”)奥(甲、戊作“妙”)义不可量。
金刀(甲作“刃”)割青素(甲作“紫”),灵文烂煌煌。
咽(甲、戊作“燕”)服十二环(戊作“镮”),奄(甲、戊作“想”)见仙人房。
暮跨(丙作“骑”)紫鳞(丙作“麟”)去,海气侵肌凉。
龙子善(戊作“喜”)变化,化作梅花妆。
赠(甲、戊作“遗”)我累累(乙作“叠叠”)珠,靡靡(甲作“非”)明月光。
劝我穿绛(乙作“络”)缕(甲、戊作“楼”),系作裙(戊、丁作“裾”)间裆(甲作“当”,戊作“珰”)。
挹(甲、戊作“揖”)子(甲作“予”,丁戊作“余”)以携(甲作“疾”,乙作“词”,丁、戊作“辞”)去,谈笑闻遗(甲、乙、戊作“馀”)香。
(按:《全唐诗》卷一八五据《王直方诗话》录“房”、“凉”、“光”三韵,《全唐诗续补遗》卷四录“茫”、“凉”二韵。
)。

人生烛上花,光(乙作“火”)灭巧妍尽。
春风绕树头,日与化(戊作“花”)工(丁作“花工”)进。
只(戊作“惟”)知雨露贪,不闻(丁、戊作“念”)零落尽(甲无以上二句)。
我昔(乙、戊作“昔我”)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青松霭朝(丁、戊作“明”)霞,缥缈山(戊作“上”)丁村。
既死明月魄,无复(丁、戊作“彼”)玻璃(乙、戊作“瓈”)魂。
念此一脱洒(戊作“酒”),长啸祭(甲、乙、戊作“登”)昆仑。
醉著鸾皇(甲、丁、戊作“凤”)衣,星斗俯可扪。
(见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三十《诗文补遗》录苏轼书李白诗墨迹。
出校各本,甲本为赵令畤《侯鲭录》卷二,乙本指《增修诗话总龟》卷十一引《王直方诗话》,丙本指《全唐诗》卷一八五引《王直方诗话》,丁本指《李白诗校注》据《唐宋诗醇》所录校语,戊本指《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卷二)(〖1〗《东坡题跋》卷二:“余顷在京师,有道人相访,风骨甚异,语论不凡,自云常与物外诸公往还,口诵此二篇,云东华上清监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
”〖2〗《侯鲭录》卷二:“东坡先生在岭南,言元祐中有见李白酒肆中诵其近诗云:‘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
’此非世人语也。
少游尝手录其全篇,少游叙云:‘观顷在京师,有道人相访,风骨甚异,语论不凡,自云尝与物外诸公往还,口诵二篇,云东华上清监清逸真人李白作也。
’”)(〖3〗《王直方诗话》:“元祐八年,东坡帅定武,李方叔、王仲弓别于惠济,出示南岳典宝东华李真人像,又出此二诗,曰此李真人作也。
近有人于江上遇之得此,云即李太白也。
”〖4〗《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东坡云:“予都下见有人携一纸文书,字则颜鲁公也,墨迹如未干,纸亦新健,其诗曰:‘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
’此语非太白不能道也。
”今按:此诗第二首云:“我昔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显然非李白所作。
就前所录北宋诸家有关获得此诗的记录而言,其作者约有以下几种可能:其一,北宋道士托名李白作;其二,李真人作,后传成李白作;其三,北宋道士录唐时遗诗而献于东坡;其四,东坡自作而伪称得之于他人,亦如解《八阵图》而称少陵托梦之类。
今莫详孰是。
因此二诗出处甚早,《全唐诗》及今贤补遗已录存其片断,故为补足而附存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