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經理人-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新版一分鐘經理人》是對經典暢銷管理讀物《一分鐘經理人》的全新修訂,世界一流管理大師在37年管理諮詢公司的案例實踐基礎上,以寓言的形式闡述了最有效最實用的一分鐘管理法,被奉為企業管理速成經典,成為世界500強企業高管的必讀書。作者有兩位,一位是肯·布蘭佳,另一位是斯賓塞·約翰遜。肯·布蘭佳,是全球都很有影響力的管理學大師,他有自己的管理諮詢公司,同時也非常擅長演講,入選了美國培訓雜誌的HRD名人堂。另外一位作者斯賓塞·約翰遜,著有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兩位作者在寫作方面都擅長化繁為簡,能夠把複雜的道理用極簡的方式講清楚。

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在序言中說,「一分鐘經理人」是很有效的工作方法。幾年來,我們就推廣並形成了日清工作法,即每天都有目標體系、日清體系、激勵體系。達到「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效果。本書對管理人員而言是一本很實用的書。經理人到底應該如何管理下屬呢?不同的性格特點會形成不同的管理風格。作者在書中為我們介紹了兩種經理人。第一種是鐵腕型的經理人,他們會嚴格要求下屬,強調工作結果和利潤。會給下屬安排高強度的工作任務,這就會導致離職率比較高,但是很多上司認為他們是不錯的經理人,因為可以給企業帶來不錯的業績。另一種是好心的經理人,他們很關心自己的下屬,很有人情味,做事民主,員工比較喜歡這樣的經理人。但效率看起來要比鐵腕經理人低,業績也不那麼好。問題來了,那怎樣才可以綜合一下這兩種經理人,既讓公司滿意又讓員工滿意呢?作者給出的方法就是:一分鐘管理法。作者告訴我們好的管理,應當能夠讓大家自我管理。現在我們分別說說構成一分鐘管理法的三個部分。


一分鐘目標

說起目標,每個人都在定目標,經理人也不例外。比如,你是經理人,今天要讓小劉把報告完成了。這就是在定目標。但這樣做的效果就是,你想要的結果往往與小劉本人做的不一致。也就是說你覺得小劉應該實現目標A,可是小劉卻覺得自己在做事情B。經理人常常會遇到:員工把工作成果提交了以後,才發現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就是因為領導和員工在目標方面並沒有達成一致。所以,制定目標這件事情,看起來很容易,但很容易出問題。那怎麼樣才能目標一致呢?

作者認為,目標不是領導給員工單方面布置的,一個目標的制定過程,應該是經理人和下屬、同事一起商討達成一致的。其次,經理人制定目標,還必須理解,一個好的目標要包括三部分內容:那就是目標本身、衡量標準和完成期限。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任務可能會很複雜,因此,作者建議對這些相對複雜的重要目標,要把每個目標單獨用一頁紙來寫下,在這頁紙上把目標、衡量標準和截止時間都用幾句話說明白。每個目標都花大概1分鐘的時間就能看完。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想,「如果每個目標都一頁紙,我有30個目標,豈不是得有一沓紙?」還真不是,作者提出了80/20目標設定法則。也就是說,你獲得重要成功的80%都來自於你20%的目標,所以只對那20%設定一分鐘目標,即我們的關鍵任務。一分鐘目標的核心就是:我們通過一張紙、用大約一分鐘的時間,就能夠讓無論是上司還是員工,都對彼此接下來的工作預期有明確統一的標準。換句話說,我們要讓雙方都對接下來做的事情預期準確。

通過一分鐘目標這樣的工具把預期清晰化,才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經理人還必須要通過清晰的目標管理好大家彼此的預期。這樣做可以讓員工自己管理自己,可以經常反思自己做的對不對,而不是等經理人告訴你。這樣做工作進度和效率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比如,你要求員工A寫一份報告,如果你提前和他經過深入的討論,明確了這個報告的最終效果和評價標準,那他在寫報告的過程中就可以根據衡量標準自己對比改進。這樣等他再提交上來的成果,質量就會高很多。

好的目標管理方法就能讓員工自己管理自己,進一步讓項目經理人能夠騰出時間來思考更重要的事情。所以,作者認為作為經理人第一個要培養的能力,就是構建一分鐘目標的管理能力,核心是和員工之間達成統一明確的工作預期。這樣無論是經理人要幫助員工,還是員工自己完成工作,都有了統一的標準。

當經理人給員工制定了目標之後,那接下來員工採取行動的時候,那麼結果無非就兩種,第一就是他達成了目標或完成了一部分;第二,沒有完成目標。經理人面對這兩種情況該怎麼樣處理呢?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分鐘稱讚和一分鐘更正。

一分鐘稱讚

當目標成功之後,就需要進行一分鐘稱讚了。作者認為,員工要想成長,就要向員工做出及時反饋。如果鼓勵很少或者經常被批評,那對員工的成長而言就有很大的阻礙。員工的成長就像一個小孩子從小長大的一個過程。比如,想象一個場景:父母教孩子學走路,你能想象這種情形嗎?媽媽把一個孩子扶起來,對他說:『走吧。』他跌倒後,媽媽又把他扶起來,打兩下,說:『我叫你走。』

你如果在小區里看到有位媽媽這麼做,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媽媽有病?在公司就有這樣的人通過指責批評的方式來管理員工和下屬。但是假如你看到的場景是這樣的:「第一次孩子搖搖晃晃地扶着牆站起來,爸爸媽媽興奮得要命,說:『他站住了,他能站住了!』還會抱着他親了又親,誇他太棒了寶貝。第二天,孩子不僅站住了,他還可以自己站住一小會兒,而且能不太穩當地走兩步,你又會激動地給他無數個擁抱和親吻。「最後,孩子的信心越來越強,越走越好,直到最終學會走路。

如果經理人按照這樣稱讚的方式去做,員工是不是能夠進步得更快呢?經理應當在工作中去主動發現員工做對了的事情,可能一開始他們只是在大方向上做對了一些事兒,你就應該給出鼓勵。鼓勵他在後面一點一點改進,一點一點完美,關鍵是你要在員工做得正確的時候,及時地給出正面的反饋。作者說表揚也是有方式方法的,作者把這一分鐘按時間分成了前半分鐘、停頓一會兒和後半分鐘,這三個時間段你要表揚採取的策略是不一樣的。

前半分鐘

一開始的時候,要及時稱讚下屬。而且要告訴他們對在哪裡,要說得非常具體。並且告訴他們這件事情做對之後,會讓你感到多麼高興,對整個團隊和其他同事又會有多麼大的幫助。

比如,小劉順利地完成了這份報告,你可以這樣說:「小劉,這份報告你做的真的非常棒,不僅數據特別詳實,而且你還主動查閱了資料,把相關的事實進行了補充,讓整個方案嚴謹了很多。我對有你這樣認真細心負責的員工感到驕傲,而且你這份工作給其他同事節省了很多時間,整個團隊都會因為你的這份工作而受益。」這樣表揚會讓員工心裡更加認可。

停頓一會兒

在這個部分,你要沉默一會,讓他們靜靜的體會做對事帶來的喜悅。

後半分鐘

要趁熱打鐵,給員工建立以後做得更好的信心,鼓勵他們以後繼續這樣做。明確說明你對他們有信心,並會支持他們獲得成功。

比如,小劉聽你表揚幾秒鐘之後,你可以說「所以在文案報告方面我們還能進一步做好,你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好的經驗,下一次我們做一個更完整的、跨領域的報告好嗎?

這就是經理人表揚人、稱讚人的技巧,全方位地稱讚會讓人的心情很好,給他幾秒鐘時間讓他感受,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提出進一步的要求,給他信心、給他鼓勵,這樣就會讓團隊成員動力十足。


一分鐘更正

前面我們說了,當員工完成目標之後,要及時進行稱讚。那麼,如果員工沒有完成目標,而是失敗了呢?作者給出的建議就是一分鐘更正。一分鐘更正,其實就是說當員工沒有按預期的目標完成任務以後,我們要給他做出反饋,讓他去改進。工作出了差錯,不更正只稱讚於事無補。當然誰都不喜歡經常被人指出錯誤,但一次更正可以幫我們重回工作軌道並完成工作目標,公司和個人才能實現雙贏。作者說,如何批評人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首先來看兩個誤區。


兩個誤區:


1、不好意思批評

不好意思批評,不明確指出問題,員工就無法得到清晰的反饋,他就改進不了。有的時候經理人不願意在發生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給出批評,他總會記在心裡,然後隔一段時間遇到一個事兒以後,集中和員工反饋。

比如,一個季度集中反饋:你這個季度有這四點做得不好,你回去注意一下。這種要麼反饋不清晰,要麼過很長時間才集中反饋,其實給員工的感受非常不好。

2、不會批評

很多經理人沒學習過如何批評員工。比如小劉的報告沒有寫好,很多經理就會說:「小劉這事兒咋辦的?笨死了,連個報告都做不好。」這個時候員工被批評得非常恐慌,說我回去就改,其實心裡是一肚子火。那麼怎樣的批評算是好的批評呢?作者把一分鐘更正也分成了三個結構,仍然是這一分鐘的前半分鐘、停頓一會兒和後半分鐘。


評判技巧:

前半分鐘

在一開始,當錯誤發生後就要立刻進行更正。然後對事不對人,確認既有的事實,分析錯在哪裡,並且要說得非常具體。告訴他們這件事帶給你的感受,以及對工作成果可能造成的影響。

比如,小劉沒寫好報告。這個時候你要說「小劉,這份報告寫的很不合格,這讓我特別難過,因為你這份報告的數據有偏差,很可能給公司造成幾百萬的損失,也可能會讓公司的信譽在同業中帶來很大的影響」。

停頓一會兒

告訴下屬錯在哪裡之後,就是沉默幾秒鐘,讓員工理解和感受審視他們自己犯的錯。

後半分鐘

在這個時候你得聚焦在人身上,對人不對事。這個過程你要告訴對方,其實他的實際能力比表現出來的要強,即使犯了錯但是你對他們是有信心的,你仍然信任他,希望他能夠改正錯誤,之後做得更好。

比如說,「小劉,其實你過去一直特別細心和認真,我相信你能夠做得比這次表現出來的好得多,我希望你認真地總結這次經驗,在接下來重新提交的修正版能夠給大家一個驚喜,好不好?」

我們的目的是幫助人們建立自尊自信,而不是貶低他們的價值。人格受到傷害時,哪怕扭曲事實,人們也會為自己和自己的行為開脫。一旦形成防備心態,就很難聽得進去了。所以,要把一個人的行為和他自身的價值區分開。指出行為上的錯誤,別貶低對方的人格,最後再肯定他們的價值,這樣當你轉身離開後,員工會更留意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跟同事抱怨自己碰了釘子或是質疑你的領導方式。當你確定他是有價值的,你就可以給他信心,讓他願意在接下來做得更好。這樣你的一分鐘批評才能真正的有效。

反饋應該是即時的。一旦你發現下屬做錯了事,就要立刻指出來。「大多數經理人都喜歡把反饋積攢起來,也就是說,他們對下屬的錯誤行為不置可否,攢到一起算總賬。到了該評估工作表現的時候,他們覺得下屬的工作失誤多得難以忍受,於是一股腦兒地把新賬舊賬全都翻出來,歷數過去的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裡做錯的各種事情。「錯誤帶來的負面情緒越積越多,這對員工很不公平,對提高工作效率也沒多大作用。」

《一分鐘經理人》導圖
《一分鐘經理人》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