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一頁紙極簡思考法-讀書筆記
作者淺田卓,以自己在豐田工作的經驗為基礎,反覆進行相關研究,總結出任何人都能輕易做到的「一頁紙」思維整理、信息匯總、溝通傳達的技術。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工作的各種場景,還可以輕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比如製作業務計劃、會議、出差報告等資料,與同事的交流溝通,平時的日程管理,制定目標,記錄讀書心得,背英語單詞,甚至減肥,等等。
★本書核心:用「一頁紙」整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混亂信息,輕鬆整理思維,讓大腦不再混亂,提高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書中介紹的方法實用簡單,可操作性很強,而且適用的方面也很廣泛,可以考慮借鑑。
超簡單的總結技巧
一句話概括:整理信息和思維的技巧在於明確「對象」和「目的」,然後去寫。
改變視角
要將信息或資料整理成可以向別人解釋說明的形式」。
舉個例子:
比如我們現在要寫一個處理投訴的報告書。有位顧客投訴我們公司的商品「不好用」,我們需要總結處理情況。 你是否覺得很難下手呢?那麼假設現在的前提是「讓上司理解情況」。為了滿足這個前提,我們腦中就會浮現出幾個疑問。比如上司想知道什麼、為了讓上司滿意應該寫到何種程度、以什麼順序書寫,等等。
只要順着這幾個問題研究下去,報告就自然整理出來了。
比如,什麼時候接到的投訴,什麼產品,投訴內容是什麼,又是如何解決的,對今後解決類似事件有什麼幫助,等等。總之,就是以「讓別人理解」為前提,就能看見「總結」的方向,從而選擇和篩選信息,進而再去「整理」。
明確整理目的
a、對象:一頁紙的讀者是誰。
這裡的讀者可以是領導、下屬、其他部門人員、公司內部員工、其他公司人員、客戶,等等,首先要明確誰會閱讀你的「一頁紙」。
b、目的:思考你希望讀者閱讀完一頁紙後有何反應或行動。
比如向客戶提出新企劃案時,我們就會希望得到對方認可和同意。向上司提出公司業務優化方案時,我們就會希望自己提出的方案能夠通過。
所以,「一頁紙」的整理目的就是讓對方做出符合自己心愿的反應或行動。
比如,為了讓「讀者」認可你的企劃案,我們就要在「一頁紙」上傳達出這個企劃案最大的「賣點」是什麼。
c、準備:將同類信息進行分類 ⇒ 每組信息按大小排序。
行動優先
減少煩惱的時間,先去「寫」,行動起來!比起拼命尋找正確答案,還不如「去做」,行動起來。做完之後成功了自然是好的,就算沒成功,再試試別的方法就行了。思維整理也是同樣的道理。
整理信息和思維的工具
材料:一頁紙/ 筆記本,三色筆(書中用的是紅、藍、綠)。
Excel1——整理思維的基礎
①用綠筆畫框架(類似表格)
框架通常用A5紙或者B5筆記本,豎向畫起。根據自己要總結的信息量,可以是8個、16個、32個或64個格。當空格數量較少時,注意不要將表格畫得太大。因為對於不擅長「總結」的人來說,空格過大會不好填寫。因此,為了練習總結能力,我們應當儘量縮小空格面積。
②寫日期&主題
在左上角第一個空格里填寫日期,然後是主題。
比如寫企劃案時,你的主題可以是「企劃的賣點是什麼?」「應該體現出什麼信息?」,等等;如果是出差報告的話,你的主題可以是「出差時都做了些什麼?」「出差的成果?」等等。
③關鍵詞填空
根據主題用藍筆填寫答案,將想到的關鍵詞全部填入空格內。原則是一個空格中只填一個關鍵詞。從時間角度來說,一次90秒到3分鐘。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設下限制,可以提高整理思維的注意力。
④以整理過的信息為基礎整理思考
根據自己寫出的關鍵詞,思考「這一點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麼」「按照重要程度應如何排序」「按照時間應如何排序」等等,用紅筆寫下你的「答案」。(位置分別為主題的右、下、斜下方)。
比如,對於「這一點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麼」這一問題,我們只需將回答用紅色筆圈起來。對於「按照重要程度應如何排序」這一問題,我們只需用紅色筆對關鍵詞進行標號即可。
Logic3――總結、知曉、傳達
「Logic3」簡單來說指的是「有邏輯地整理思考,簡單易懂地傳達」的「一頁紙」框架。(1P? 是1Phrase? 的簡稱,意思是「用一句話總結的話?」)(Q:對方想知道的問題)
①畫框架
用綠色筆畫出框架,形狀與Excel1表格相同。
②寫日期、主題、「1P?」「Q1?」「Q2?」「Q3?」、標註箭頭並排序
左上角空格用綠色筆填寫日期和主題。然後寫上「1P?」「Q1?」「Q2?」「Q3?」,標註箭頭並排序。這裡假設我們要寫「投訴報告書」,主題是「投訴報告」。
③綠筆填寫 Q1?、Q2?、Q3?
④藍筆填寫 Q1? ~Q3? 的答案
填寫答案時,也要將答案控制到3個以內,時間總計3~10分鐘。
⑤標記用紅筆
【實踐篇】一頁紙的工作技巧
合理安排日程
為了不做無用功,我們就要創造一個不用勉強工作的環境,為此我們要把握工作的情況,減少工作的不均衡。(將時間可視化)這裡以主題為「接下來兩個月要做的事?」 為例(Excel1)
①製作框架
②填寫未來兩個月的主要工作。
可以不按時間順序,想到什麼寫什麼。
③根據完成期限,給各項標出不同的符號。
比如制訂4月到5月這兩個月的工作計劃表:
4月中旬之前完成的工作…○(無角)
4月下旬之前完成的工作…△(三角)
5月中旬之前完成的工作…□(四角)
5月下旬之前完成的工作…☆(五角)
④給每項工作標符號
確認每個工作的完成時間,用紅色筆標出符號。6月以後完成的工作可以不畫任何符號。
⑤艱巨的工作畫雙重符號
內容複雜或者需要大量時間完成的工作需要畫雙重符號(比如原來是○,那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再畫一個○)。
⑥確認
符號畫完之後,整體確認一下符號分布是否平衡。如果○過多、△過少,就要考慮調整工作計劃表。
調整工作計劃表的方法有兩個:
(1)調整完成時間。 (2)交給其他人。
學會給工作排序(Excel1)
①畫框架,填寫日期和主題
用綠色筆製作「Excel1」的框架。空格數為16或32,根據工作量自由調整。
②填寫「今天要做的事」
左上角的空格內填寫日期和主題,主題為「今天要做的事?」。
③給重要的事情(最多三個)畫○
④給緊急的事情(最多三個)畫△(可以是畫過○的)
⑤給「可以交給其他人做的事情」畫斜線
「畫○和△且沒畫斜線」的就是優先度最高的工作。優先度第二高的就是「畫○或△且沒畫斜線」的工作。「畫○或△且畫了斜線」的就可以找其他人來做。
需要問的三個問題:
(1)最重要的事情是?
(2)最緊急的事情是?
(3)可以找其他人做的事情是?
也就是說,(1)是重要程度,(2)是緊急程度,只有(3)不同。
準備協商和面談
①製作Excel1的框架,填寫主題
「對方可能會問的問題」。
②給最可能會問的前三個問題畫圈
沒畫圈的問題可以在空白處簡單寫一下如何回答。
③製作Logic3 的框架,填寫「1P?」
④填寫Q1? ~ Q3?
將Excel1中選出的三個問題分別填入Q1? ~Q3? 中。
⑤填寫Q1? ~Q3? 的答案
用藍色筆分別填寫「Q1?」~「Q3?」的答案。
我們寫』在資料上的是商業用語,但在思考如何寫、寫什麼的時候儘量用日常用語」。這是因為「商業用語」過於生硬,有時會影響自己的思考,所以在準備階段儘量用「日常用語」,能使過程更加輕鬆,更容易帶來好結果。
【實踐篇】整理資料的技巧
整理出差報告
如果出差報告書的頁數很多的話,最好是加入摘要。不看資料,只要看摘要就能大致了解資料的內容。我們應該「節省對方的時間」。有的人可能覺得「加摘要=炫耀」,確實可能有一點炫耀的因素,如果你的出發點是「自己」而不是「對方」的話,那麼你的摘要可能就不是那麼簡單易懂了。
①製作「Logic3」的基本框架
這個例子中,要先填其他部分再填「1P?」,這裡先暫時什麼都不填。
②填寫「Q1?」~「Q3?」
Q1? :這次會議的目的?
Q2? :會議的成果?
Q3? :今後的計劃?
一般的會議基本都可以分成這三點。
確實,「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這三個基礎信息很重要,但是從內容角度來說,「目的(Why?)」「成果(What?)」和「今後(How?)」更為重要。
「時間、地點、人物」可以在最後排版時添加進去,這裡要養成首先思考「為什麼、用什麼、如何做」這三點的習慣。
③填寫「Q1?」~「Q3?」的答案
接下來用藍色筆填寫「Q1?」~「Q3?」的答案。每個問題答案的空格都有三個,但是不必都填完,只填一個或兩個都可以。
④「1P?」中填寫總結的一句話
考慮一句總結的話,用紅色筆填在「1P?」處。接下來結合「一覽性」「框架」「主題」這三要素,將信息排列起來,整理成「一頁紙」即可。
⑤「一頁摘要」將每個會議的「1P?」整合起來
「摘要」需要用到每個會議的「1P?」中的內容。首先抽取出所有「1P?」,羅列在一頁紙上。接下來在每個「1P?」前面註明「何年何月、地點、人員和主題」等基本信息即可,製作成一份摘要。
會議前期準備
「Excel1」和「Logic3」不僅能將會議內容文字化,還能提高前期準備以及開會的效率。
①製作「Excel1」的基本框架、填寫主題
用綠色筆畫出「Excel1」的框架。可以畫8、16或32格,主題是「如何減少加班?」等等。
②填寫方案 重點與之前講過的相同,儘量機械、大量地填寫。
③給「效果最好的方案」(最多三個)畫圈。
空格填好之後,選出三個「效果最好的方案」,並畫圈。這裡的效果可以由你主觀進行判斷。
 ④給「最易實施的方案」(選出三個)畫三角 選出三個「最容易實施的方案」並畫三角。這裡也可以由你主觀進行判斷。改變符號是為了即使有重複,也能一眼就看出來。
製作會議記錄
用「Excel1」進行整理
①製作「Excel1」的框架 開會之前提前準備好「Excel1」的框架。空格數要根據開會時間調整,這裡我們以16格為例。
②記錄會議中的發言 會議開始之後,用藍色筆記下主題、主持人、參加人員的發言。發言不必一字一句地記錄,簡單易懂即可。閒聊或者與會議無關的內容可以不記錄(一定要記的話,記得提前增加空格數)。
③將發言中的重點信息畫圈
會議結束之後,用紅色筆將重要信息畫圈,三個以內最為理想。
④總結
最後思考如何用一句話總結今天的會議。如果實在想不出來的話,就用「三個重點」來總結就可以了。使用有一覽性的「Excel1」,能使會議流程「可視化」,就能解決這些問題。會議結束之後整理起來也很方便。
用「Logic3」整理
①製作「Logic3」的框架
用綠色筆畫出「Logic3的框架」,主題為「減少加班」。
②填寫「三個問題」
Q1? :為什麼要開會?(開會的目的?→WHY?) Q2? :都說了些什麼?(開會的內容?→WHAT?) Q3? :今後的計劃?(今後應該怎麼做?→HOW?)
 ③填寫「Q1?」~「Q3?」的答案
用藍色筆填寫「Q1?」~「Q3?」的答案。
假設「Q1?」中填寫「員工加班時間長」「是其他部門的幾倍」「全公司都要求減少加班」。「Q2?」中填寫剛才「Excel1」中總結的「最重要的三個意見」(語言不必原封不動)。「Q3?」填寫今後的具體計劃,確認開會成果。
④「1P?」中填寫總結句
最後填寫總結性的一句話(可以填寫「Excel1」中總結的,也可以結合「Excel3」填寫其他總結句)。
用一頁紙整理混亂
制定一年的計劃
①一頁紙上畫空格(適情況而定),填寫主題(今年想做的事…)儘量多寫
自己控制時間,可以「寫3分鐘→休息1分鐘→寫3分鐘→休息1分鐘→寫3分鐘→休息1分鐘……」,這樣效率最高。
②根據「7個問題」,用紅筆標記。
(1)自己最希望實現哪件事?→○ (2)能讓對方高興的事?→△ (3)對社會有貢獻的是哪件事?→□ (4)很輕鬆就能實現的事?→☆ (5)必須實現的是哪件事?→♡ (6)只有今年能做的事?→◇ (7)今年之內必須解決的事?→▽
答案中重複率最高的那一個就是你這一年最想做的事,記號最多的「前10個」答案就是你一年的目標,然後制定完成每個目標的時間。
使自己每天成長的提升自我技巧
比起沒完成的事,只要堅持到現在為止完成的事(=做法正確的事),就會給自己的工作帶來成果。為了達成目標,最重要的就是「為之持續不斷地採取有益的行動」。只要堅持,目標總有一天就會實現。
①製作框架,填寫日期和「三個主題」
第一行寫上好的部分、不好的部分、怎樣改善…
②填寫內容
用藍色筆,寫今天(或一周/一個月)「好的部分」和「不好的部分」。
③針對「不好的部分」填寫改善措施
針對「不好的部分」思考改善措施,並用紅色筆填寫。
填完之後瀏覽整個表格,「好的部分」明天繼續做,「不好的部分」開始實施改善措施。如此一來,就成了一個「持續成長」「持續做出結果」的良性循環。
整理書/電影感想的輸入技巧(Logic3)
很多時候我們總結感想感覺很難,那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動機或目的」。比如,如果寫情書的話,我們就會想「把自己心裡的想法傳達給對方」;如果寫辭職信的話,我們就要把「我想辭職」這個想法傳達給上司。像這樣,大多數文章都有它的動機或目的。所以別人「讓」你寫的感想中就很難產生動機或目的,所以我們就寫不出來。為了寫感想,我們就要自己找到動機或目的。比如如果是一本書的話,你的動機或目的就可以是「我要向別人推薦這本書」。
具體步驟:
①製作框架,填寫主題(書/電影名稱)
②填寫 1P? (一句話總結感想)
用一句話總結書或電影的感想,並用紅色筆填入「1P?」處。如果一開始想不出來的話,可以在「Q1?」~「Q3?」填完之後再寫。
③填寫Q1? ~Q3? (朋友可能問的問題)
比如:Q1? :你為什麼會讀這本書? Q2? :你學到了什麼? Q3? :書里的內容怎麼應用到生活中?再比如:Q1? :這本書哪裡好? Q2? :(針對Q1的回答)為什麼呢? Q3? :這本書有什麼用?
④填寫Q1? ~Q3? 的答案
問題可以自己隨意填寫,最重要的是通過提問來整理自己的思維。動手寫,最後發現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這種整理方法不僅能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還有一個優點是能提高記憶力。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上都大有裨益。如果大家遇到問題或者停滯不前時,不要停下來思考,而是要用「一頁紙」來重新思考。我把書中最常用的技巧整理出來,書中還有許多案例與圖表可以幫助大家更直觀的去了解這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