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哀詩·王禹偁

出自楠悦读
五哀詩
作者:王禹偁
朝代:

故尚書兵部侍郎琅琊王公

琅琊名父子,少孤起徒步。
贄謁桑魏公,藻鑑非易與。
撫頂久歎惜,王楊許爲伍。
諸侯取爲官,佐幕大名府。
主帥杜重威,功大心跋扈。
天驥被縶維,神龜罹網罟。
六師薄孤壘,三面開生路。
主人既釋放,賓筵因詿誤。
逼脅本非辜,貶謫尋不赴。
折腰紆墨綬,搨翼久未舉。
梁竦恥州縣,長卿有辭賦。
裏行旌邑政,柱史登朝序。
抨彈志不樂,潤色才有素。
錦窠應列宿,星垣吟藥樹。
丹青生帝典,金玉鏗王度。
東觀秉直筆,南宮司貢部。
時英萃門下,藹藹騰嘉譽。
鵬掀六月風,豹蔚七日霧。
多才同列忌,嫉惡姦人怒。
排斥屢專城,織羅仍典午。
名宦頗流離,衣食常貧窶。
文明起代邸,振拔非不遇。
紫微雖正拜,白髮已遲暮。
史魚直有遺,棖也剛不吐。
非才占清列,志欲投兕虎。
英俊在草萊,力能生翅羽。
毀譽兩無私,華袞間蕭斧。
掌選循故實,尹京恥鉤距。
名位僅三事,疾瘵嬰二豎。
告滿拜貳卿,君恩慰沉痼。
終見哲人萎,蕭蕭空壠墓。
鯉庭有令嗣,鳳閣登仙署。
兩制列門生,九原應自許。
蒼蒼猶足信,吾道似有訴。
餘慶在子孫,明明深可據。

故尚書虞部員外郎知制誥貶萊州司馬渤海高公

文自咸通後,流散不復雅。
因仍歷五代,秉筆多艷冶。
高公在紫微,濫觴誘學者。
自此遂彬彬,不蕩亦不野。
惜哉傷躁進,忤旨出閣下。
吾君登大寶,兌澤連霶灑。
均陽又淮陽,移徙曾不暇。
遂無牽復命,虛偶文明化。
何路得自新,賫志入長夜。
人謂責太深,終於郡司馬。

故殿中侍御史滎陽鄭公

柱史有名跡,清才自天縱。
構思慶雲合,落筆醴泉湧。
歌詩與文賦,錚錚人口諷。
揚袂入澤宮,鵠心一箭中。
恃才善戲謔,負氣好侮弄。
大志有誰知,細行乖自訟。
小諫事世宗,惕惕佩光寵。
太祖方歷試,握兵權已重。
上書范魯公,先見不能用。
曆數不在周,謳謠卒歸宋。
汗漫失屠龍,接輿遂歌鳳。
行荷伯倫鍤,高臥畢卓甕。
神德不爲嫌,優待臺諫俸。
晚求萬泉令,吏隠官資冗。
一旦隨朝露,識者彌哀痛。
無子嗣家聲,身世若一夢。
文編多散失,人口時傳誦。
空持一器酒,何處澆孤冢。

故國子博士郭公

汾陽飽經術,賦性甚坦率。
在昔舉神童,廣場推傑出。
尚書誦在口,何論落自筆。
總角取科名,弱冠紆纓紱。
早佐湘陰幕,漢鼎入周室。
失志罷屠龍,佯狂遂捫蝨。
周行亦黽勉,吏隠多放逸。
滑稽東方朔,圖畫王摩詰。
古文識科斗,奧學辨萍實。
字窮蒼頡本,篆證陽冰失。
王績醉爲鄉,伯倫居無匹。
俸錢乏一囊,宦路從三黜。
朱衣多不著,白髮仍慵櫛。
漸老覊旅年,方見昇平日。
忽以伎術召,此意殊鬰鬰。
放口忤無鬚,何門求造膝。
遁逃終見捕,譴逐道中卒。
遺孤落閭閻,荒冢鳴蟋蟀。
手澤漸難求,誰家耀箱帙。
投弔焚此詩,九原應有物。

故太子中允知洛陽縣潁公

洛陽富文彩,峭拔四子流。
提筆入廣場,辭氣干鬥牛。
擢第在芸閣,言事觸冕旒。
左降宰百里,道勝心無憂。
才高恥吏役,放蕩不檢脩。
起應賢良科,下筆不見休。
青宮尚淹恤,赤縣且優游。
輕財糞土賤,高義雲天浮。
懸磬任貧窶,盈樽長獻酬。
知己彼何人,鳳閣與鼇頭。
推挽終不起,壯志將焉收。
晚年圯橋役,關市良可羞。
忽然爲異物,寒草封一丘。
孀嫠應凍餓,交友誰尋求。
遺孫方稚齒,爽秀已遒遒。
皇天若有憑,必使光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