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時間-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這是一本有關於時間管理的書,但又跟平時的時間管理類的書籍有些不同。作者說,我們都希望能掌控人生,而人生發生在一段段具體的時間裡,我們進行時間管理,就是為了創建新的人生秩序。在這本書中,王瀟提出了「五種時間」理論,講述了在智能時代中,人們該如何重新覺知和應用時間。

接下來我們按照書籍的順序了解一下這本書,我把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解釋一下什麼是五種時間理論;第二部分,我們應該如何把它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什麼是五種時間理論

想必我們對於時間管理已經很熟悉了。很多人會遇到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無法專注於當下,無法在有手機的情況下完成一件重要的工作,這個時候我們會想方設法的找到相關的方法來讓我們專注當下。

比如,GTD(搞定)法、柳比歇夫時間管理法、時間軸法、時間四象限法、番茄工作法、甘特圖法、垂直分析法、「吃掉那隻青蛙」法、四點起床法、專注冥想法、視覺模擬計時器法等等。

作者說,這些方法都有用,但是它們只能解決局部問題,它們曾經滿足了不同時代的人對時間管理的需求,代表了各種背景下的時間管理特徵。但是對於我們當下的時代,這些方法已經無法解決我們的新問題。在信息時代出現之前,人們的主要任務是同時處理事件流和時間流,把事件納入時間當中予以解決,但隨着計算機對生活的滲透逐漸加深,人們不得不開始處理越來越高頻、越來越大量的信息流。

在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信息被空前地武裝起來,變成追逐用戶的定向廣告,按照上癮而設計的應用,小紅點堆積的信息湍流,沖刷着我們的焦點和耐心。手機上的每個應用都在爭奪你的時間,它們要的不是點擊,而是你的一部分生命。因此,作者說,智能時代與以往全然不同,想要做到有效的時間管理,就要充分意識到並培養自己的兩種能力。

第一種:應對、處理和關閉信息流的能力,對時間的覺知和應用能力;第二種:手機的每一次推送和對他人生活的展示,都是在衝擊你既有的價值觀,動搖你選定的道路,讓你對自己的活法產生懷疑。信息流應該為你生命中的事件流服務,而不是讓事件流反過來被信息流擊潰。找到可支配時間,管理自己的人生秩序,而不受信息流和他人預期的干擾,才是真正的時間管理。

於是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五種時間管理理論。王瀟通過調研和論證,在這本書中,把人生的時間分成了五類,它們分別是生存時間、賺錢時間、心流時間、好看時間和好玩時間。一般來說,我們一生中的大多數事務,基本上都可以對應到這五種時間中。

生存時間

生存時間具體指的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和外部條件限制,我們無法主動選擇而只能被動選擇的那段時間。

比如,父母幫你安排好了一份你不喜歡的職業和人生道路讓你先安定、生存。一段時間之後你發現,你喪失了目標,也感受不到職業中的快樂,但你又不具備離開和轉變的能力。這時你被卡在原地,又不得不付出時間和快樂去完成眼下的工作。這份工作所占用的你的時間,就是生存時間。

王瀟說自己對生存時間有幾個印象深刻的畫面,其中有一次是在一個酒店宴會大廳後破舊的送貨通道里,她承接了一個商業活動的印刷品製作。但就在活動開始前,她發現手提袋竟然有很多已經開裂了。時間緊迫,她只好蹲在地上一個一個地把這些手提袋重新粘起來。她汗流浹背地干着活,心裡想着:我的人生不會就這樣了吧?

這是王瀟感知到的生存時間。她說,事實證明,我的人生確實不會就這樣,原來除了這個活,後面還有更艱難的時刻。當王瀟在十年間循環經歷了至少三輪的生存時間後,她意識到兩件事。

第一,當你處在生存時間內,首要任務就是變被動生存為主動生存,直面挑戰,這時候你的心境會發生很大的改變。第二,生存時間不會消失,人生的題越做越難,它給我們的選擇只有兩個,晉級或困在原地。因此,我們必須得想辦法從主動生存轉變為階段性的逾越。

那得想些什麼辦法來逾越生存時間呢?王瀟提到了讓我們向運動員學習逾越生存時間。他們選擇了某項運動,就是選擇了每一天都生活在主動生存時間之中,因為他們不論是否身在競技場中,每天醒來、睡下都是為了逾越現在的狀態,不斷尋求晉級。他們日常的每一次睡眠、每一餐飯、每一次訓練、每一場比賽,都是為了一次又一次逾越生存時間賽點,進入更高的領域去角逐輸贏與排名。一切都只為更高、更快、更強,他們生活在極致的主動生存時間裡。

比如,運動員了解自己是極其細緻的,包括自己的天賦、優劣勢、身體素質和在專業領域中所處的位置等。再比如,優秀的運動員都有優秀的教練,這說明學習和進階的捷徑需要有領路人。

王瀟在書中指出,運動員永遠對標對手,永遠爭取下一個賽點。首先,運動員永遠對標對手。普通人和運動員思考方式存在一個巨大的區別。普通人早上醒來,想的第一件事是早飯吃什麼,出門穿哪件衣服。運動員從睜眼那一刻就知道,現在,有一個或很多個自己的對手也醒了,或許他們已經在2小時前就開始訓練了。運動員水平越高,他的對手畫像就越清晰。而我們普通人沒有對手,甚至討厭對手。

其次,運動員永遠爭取下一個賽點。對於運動員來說,每一天,每一秒都指向一個倒計時的比賽日。我們普通人也一樣,只不過沒有那麼顯眼而已。當老闆說幾月幾日你要提交一份報告,當你需要進行一次會議演講,這些都是你的比賽日。運動員是在比賽的準備之中成為更厲害的人的,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樣。王瀟認為,如果說,生存時間是令人感到痛苦和掙扎的話,那就讓我們儘量少掙扎在溫飽問題上,而多掙扎在賽點上。能退能進時,選擇進。

賺錢時間

生存時間是我們一生中占比最多的時間,一旦我們想盡辦法逾越它,就會迎來下一個階段,賺錢時間。在錢面前,人們有各種焦慮,怕錯過,怕求而不得,得到了怕不能長久,長久了又怕最終失去。

那什麼是賺錢時間呢?簡單來說,衡量標準只有兩點,第一,你是否瞄準了核心競爭力?第二,這個核心競爭力是否進入了循環增強模式?讓你從生存時間中活下來的普通競爭力已經不夠,要想讓賺錢時間裡的投入有所斬獲,要想產品價值被不斷推高,就需要核心競爭力的循環增強。

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很濕的雪就是核心競爭力,而很長的坡則是循環增強模式,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複利。然後每天滾雪球,讓它越滾越大,越滾越快,實現長期的指數級變化。

但是這件事不容易,王瀟在自己35歲才算真正起步。在這之後,是她每天都拿出專門的賺錢時間,把自己的技能、擅長的事、資源統統打包成一個產品,並把這個產品的價值推到無限高的過程。日復一日在你的人生曲線上等待質變點,只有這樣,賺到錢才會成為賺錢時間的結果。

心流時間

心流時間,就是我們為獲得心流體驗而選擇付出的時間。就是我們專注於一件事情的時候,常常感知不到外界的干擾,忘記時間的流逝。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心流時間。心流時間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相比於生存和賺錢時間,你是充分沉浸和享受其中的,能夠真正感受到幸福的。那要如何才能更多地擁有心流時間呢?

王瀟認為,關鍵是做到兩點。第一,向上挑戰,你面前的這件事一定是比上一次更有難度,且可完成的事。第二,獨處。王瀟在寫作過程中,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管怎樣,都必須強迫自己先投入25分鐘以上,這樣一來,大腦就會慢慢關閉其他不相關的信息,專注程度本身也會在大腦的幫助下自動增強。

好看時間

什麼是好看時間呢?簡單來說,也就是安排出特定時間只用於做讓自己變好看的事。好看的人的確天然就招人喜歡,因為人眼對秩序感的偏好,那些符合數學比例的面容和身材一出現就帶着光環效應,所以人人都想成為好看的人。好看時間造就了你的身體狀況和你看上去的樣子。無論一生在追求什麼,身體都是你的起點和歸宿,也是有生之年靈魂居住的真正房子。

王瀟說,當有一天你走入一棟昂貴華麗的房子,看到一個皮膚暗沉、身材走形的主人,你就會知道,他弄錯了真正的房子,也弄錯了人生的秩序。覺知到好看時間,意味着當你安排好今晚8點到9點要去健身,那這一個小時就是不可被他人隨意占用的時間。生存時間的底層問題不是疲於奔命,而是竟然已經沒有體力去疲於奔命了。失去健康,賺錢時間再無意義,人便退到最低質量的生活。

好玩時間

好玩時間,指的是你主動選擇的放鬆時間。在好玩時間中,我們接受自己是人,允許自己有意志薄弱的時間。越是經歷過長途跋涉的人,越珍惜眼下的休憩時刻。

在好玩時間中,我們既可以沒有具體的目標,也可以沒有未完成的計劃,只心安理得地尋求放鬆和娛樂本身。其中,主動選擇至關重要。信息流對時間的可怕搶奪通常開始於,你被動放棄了自己的好玩時間。

比如,你下班後,太想擁有一段屬於自己的自由時間了,於是開始刷手機看視頻,報復性地揮霍,直到深夜一看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又會產生愧疚的心理。這就意味着,你把本來屬於你的生命,免費出讓了。主動選擇好玩時間,意味着你需要確定這段時間的長短和頻率,並且告訴自己,這段時間我就是專門用來玩的,是心安理得的。

很多時候,我們擁有能夠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其實就出現在這些好玩時間中。哪怕是玩,也要用心地玩。王瀟在書中指出,好玩時間的關鍵就在於,把體驗清單升級成創造清單。

體驗清單指的是所有你沒去過的地方,沒見過的風景,只要一張機票,就意味着它可以打個對勾實現了。但創造清單不同,它需要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嘗試來完成,比如說考取潛水證,跑完一場馬拉松,學會單板滑雪,寫一本書等。

創造清單能夠讓你發現自己的潛力,保持對人生邊界探索的好奇心和永遠玩下去的生命力。總之,一旦建立對時間的覺知,你就已經和之前不一樣了。過去,是否採取行動的背後是我們的各種欲望在矛盾掙扎,而現在,是否採取行動的背後轉變成你在統籌五種時間的安排工作。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經過思考,自己主動選擇的。當然,每個人的目的不同,對五種時間的覺知可能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同樣一件事,在我看來是生存時間,在別人看來可能就是賺錢時間。

摺疊時間:花園模型

我們說完了五種時間,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在生活中真正實現應用呢?書中給出的建議是讓時間摺疊。

時間摺疊

什麼叫時間摺疊呢?也就是你能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身處在兩種甚至更多的時間裡面。

比如,站立辦公,或者用帶跑步機的辦公桌辦公,這就是生存時間+好看時間;上班路上聽音頻故事,這是生存時間+好玩時間;比如,美妝博主直播化妝過程,這是·好看時間+賺錢時間;科學家進行深度研究,這是心流時間+賺錢時間等等。 再比如,作者寫過一本書叫作「米字路口問答」,這是作者每天早晨醒來貼面膜的同時真摯回答讀者的一個問題,連續回答了100天,然後將內容結集出版的作品,這就是好看時間+心流時間+賺錢時間。

這裡要注意的是,時間摺疊是你根據前期確立的人生方向,建立時間覺知之後,倒推出最優的策略。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前面的思考和覺知,一上來就教你用更短的時間做更多的事,充其量只是在教你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而已,但是你的人生目標,你最終要去哪裡你並不知道。這就會導致我們的人生還是一片迷茫。

繪製命運地圖

接下來就是繪製命運地圖。具體做法是,現在你位於地圖的起點,首先要確定前面的第一個終點在哪裡,也就是你的願景。你可以先寫下要實現第一個願景所需的時間,10年、5年或3年的時間維度都行,這取決於你現在的狀態和你決定給自己的時間段。

繪製地圖的關鍵就在於,你要為自己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這個故事蘊含着你最重要的精神資源、最直接的信念:「看!這就是我要成為的人,要做到的事,能具備的力量,能渡過的難關。」

然後你需要根據這個願景,對五種時間的優先級進行排序。這個排序,將會指導你日後每一天的時間規劃。接下來,你就可以開始建立自己的24小時時間花園模型了。

比如,你寫下願景是,五年後,我的興趣愛好學習英語,技術要達到一個專業水平。那五種時間的優先級排序可能是,生存時間>心流時間>好玩時間>好看時間>賺錢時間。

於是倒推回每天的時間花園模型,我們就知道該如何具體設計。除掉我們每天用於工作和睡覺的16小時生存時間之外,實際上還有8小時可以支配。那在這8小時中,比如,我們可以專門花3個小時來學習英語相關的課程,這是心流時間+好玩時間。

另外,我們還可以拿出2個小時放鬆看看美劇,同時也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聽力能力。如果我們還有賺錢的需求,可以再分配1個小時做一些理財。這是賺錢時間。這就是我們根據五年後的願景,倒推出的24小時花園模型。

當然,每個人可能會根據不同的時間分類建立自己的花園模型,但是通過你每天的耕耘,這條路的走向一定是,你的英語水平可以在五年後達到專業水平。王瀟在書中提出,其實,建立時間花園模型,有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就是看看榜樣的採訪或者自傳,推演出他們24小時時間花園的組合方式。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先模仿他們的時間花園模型。

比如,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這本書中寫道,我的目標就是圍繞確立能專心創作小說的穩定和諧生活。因此,村上春樹的時間計劃是,每天保持7小時睡眠,晚上9點睡覺,凌晨4點起床。緊接着5點開始寫作,一直持續到上午10點結束,每天5個小時大約可以寫4000字。然後他剩下的時間安排則是,處理雜務,準備午餐和晚餐,小睡一會以及自由支配。每天堅持如此,讓村上春樹成了一位優秀的當代作家。

一旦真正了解了村上春樹的時間花園,好像想要合理地支配時間,也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困難。王瀟在書中強調,時間模型的設計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對心流時間的摺疊應用。

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津巴多教授的研究成果發現,想要建立最優的時間花園模型,實際上需要符合這三個條件:心流時間的占比儘可能高,心流時間儘可能與其他時間發生摺疊,生存時間的占比儘量低。這恰恰說明,一個真正的高手,在賺錢時間和好玩時間作為支撐的基礎上,秘訣是,摺疊更多的心流時間。

五種時間 導圖
五種時間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