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求職到入職-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你想換工作了嗎?你是否正在準備簡歷和面試?如何撰寫簡歷才能引起招聘者的注意?面試時有什麼注意事項?有哪些面試必答題?針對人們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問題,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什麼時候換工作

我們到底什麼時候應該考慮更換一份工作呢?

換工作的常見原因

一般情況下我們3~5年就會換一次工作。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決定換工作呢?最常見的原因有三種:

第一,有獵頭打來電話,告訴你有一個很好的工作積極,不管是工作環境還是工資都非常優越,那麼你想不想換呢?

第二,幹得不爽。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老闆也不好,公司氛圍差,甚至是你旁邊的小夥伴突然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覺得我是不是也可以,從而導致對現在的這份工作感覺不滿、不穩定,所以想要去尋找一份新的更好的工作。

第三,事先計劃好的。你從進這公司就知道在這公司發展到一個什麼樣的階段、什麼樣的程度,就要開始下一步了。所以到了這個程度,你已經完成了在這個公司的職業生涯的發展階段,就要往下一個階段去走了。

大家屬於哪一類呢?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前兩種。但是這會引出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事前沒有做規劃,兩眼一抹黑,到底下一步應該在哪兒,而不是如果碰上好的機會就去跳。

所以作者就告訴了我們第一個道理:大部分求職者在求職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們職業生涯的發展,實際上遠比我們想象中要長。從大學畢業開始,不管是本科可能22歲左右,還是研究生可能25歲左右,還是博士生更晚,我們至少有差不多40年的時間要來發展自己的職業。

那我們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去做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職業準備呢?很多時候,我們在職場上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作者就說,我們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我們要有規劃,哪怕我不把時間拉得那麼遠,我就看我下一份工作,我也一定要謀定而後動。想想對於長遠發展而言到底什麼是更好的。

沒有激情的職業症狀

那我們什麼時候應該考慮換一份工作呢?作者有一個建議,就是當你使勁去做這份工作你也找不到自己的激情、找不到自己的動力的時候,你就該跳槽了。但是在此之前,我們要確定對於現在的這份工作,我們確實是培養不出來激情了。

那什麼情況下,我們可以認定自己在現在的這份工作沒有激情,或者很難培養出來激情呢?作者給出了十個沒有激情的職業症狀:

第一,你會時不時地打盹,無論你的睡眠如何,你都是一台哈欠連天的機器。就是什麼事都不想干。

第二,就是你愛上了上下班之路,比起來上班工作,你更喜歡通勤的那段時間。那段時間你可以用來聽音樂,你可以用來看書。你覺得那段時間,你比上班的那幾個小時要更開心。

第三,你的同事有可能來自火星。就是你壓根不認識他們,你也不了解他們,你也不想了解他們,你對他們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們也不來跟你打交道。

第四,午餐時間除外。你上班從進辦公室一直到離開辦公室都很痛苦,只有吃午餐的時候例外。為什麼?因為吃午餐的時候你可以放鬆,你可以出去,你可以拿着手機看,你可以做一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所以你覺得那段時光是你整個上班時間中比較舒服的時間,這就從另外一個角度印證你上班是有多麼痛苦。

第五,是你憎恨視頻會議。視頻會議,會坐在鏡頭前不敢隨便移動,也不敢隨便喝口水,這是一種束縛。

第六,電子郵件是你的好朋友。因為它不需要即時反饋,你什麼時候回復都行,忽略了也沒關係。或者是過兩天回的時候加一句 「抱歉,回復晚了」,別人也不知道你為什麼回復晚了。

第七,是競爭。我跟別人有競爭嗎?我做得好不好,別人做得好不好有關係嗎?我能否獲得晉升,或者我年底的獎金多一點少一點有關係嗎?我做得好或者不好有區別嗎?如果當你有這樣的一種感覺的時候,可能此地不宜久留。

第八,是你的績效評估只持續了7分鐘。老闆來給你做績效評估,這個談話很快就結束了。老闆說:「你今年做得不好也不壞,有兩個地方比較好,有兩個地方比較不好。」你就點點頭:「對,老闆你說得對。」老闆給你一張紙,說這是你今年的獎金,然後對話就結束了,雙方都沒有進一步去討論怎麼能讓你變得更好的舉措。那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可能就會有問題。

第九,失敗者升職。你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升職了,你覺得周圍升職的人都不如你,他們都是失敗者,但是他們好像都獲得了更好的職業發展,只有你非常努力,或者是非常用心,但你都得不到職業晉升。那麼這個時候,可能會令你失去對於這份工作的激情。

最後,「你祈禱吧」。就是你什麼想法都沒有了,你不認為通過你的努力能夠改變你在工作當中的表現,你期待這個環境能夠變得更好,你期待好的事情能夠自然發生,不想再努力了,只能寄希望於祈禱。

所以,當我們有這十種職業症狀發生的時候,我們可能要好好想一想,到底它是一個短期的、由於近期所發生的一些例外的事情導致的一些情緒波動,還是說長久以來,我們在面臨這份工作的時候都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是後者的話,那麼可能你需要去考慮,是不是一個好的時機要去更換下一份工作了。

進行自我評估

如果你想清楚了,就是要換工作了,那麼首先第一步需要,對自己做一個評估。你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你在市場上大概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你有什麼樣的偏好?你有什麼樣的想法?你希望你在下一步長什麼樣子?

四個維度

求職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被評估的過程,當我們一旦開始要去求職的時候,我們就不要抗拒被評估,而在被別人評估之前,我們乾脆先自己評估一下。作者也介紹了他們的工具,他們的工具分成四個維度來對人進行評估:

第一,特質,所謂的特質就是你本身所具有的偏好、傾向、愛好、天賦、性格、智力等。比如,你是不是有很強的邏輯能力,你是不是容忍模糊,你是不是足夠自信?這些構成了你的特質。

第二,驅動因素。自己的驅動力在什麼地方?就是你幹這份工作是什麼在推動你?什麼是你用來評估下一份工作到底符不符合你的期望的標準?你這個時候的職業規劃,你的價值觀,你的興趣,什麼對於你現在是更重要的?

第三,勝任力。就是你曾經有什麼樣的經歷,你有什麼樣的行為,你具備什麼樣的技能,你有什麼樣的能力,用這個來匹配你能夠勝任的下一份工作是什麼。它可以體現在你的決策質量、做事的結果、戰略思維、商業洞察力,甚至可以體現在你在現在的這份工作當中培養了多少人才。

最後,經驗。當你在市場上找下一份工作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一些工作對於經歷是有要求的。比如有的工作崗位可能要求你去處理很複雜的糾紛,這個時候你要考慮你是不是適合這份工作,或者當你在評估下一份工作時你是不是能夠勝任。最重要的是你應該事先做哪些準備,你在什麼地方還有短板?這個你要清楚。

學習

那怎麼樣能夠在評估當中獲得一個好的結果呢?作者說,你得不斷地學習,你得自己變得優秀。而不是到了評估的那一天你才去想這個問題,我怎麼樣能夠獲得高分?

你怎麼樣能夠獲得一份好的工作,怎麼樣能夠有一個好的評估,怎麼樣能夠有一份靚麗的簡歷,怎麼樣能夠在面試當中表現的光彩耀人呢?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你是不是真的有這個本事,你是不是真的有這個能力,所有的過程只是你把這些東西展示出來的一個過程。

那我們怎麼能讓自己變得更好呢?就是自己要成為一個全面學習者。我們要不斷地發展,要不斷地從我們自身的角度去迎合未來市場的需求。

作者也為我們總結了目前為止的四大挑戰:

第一,全球化。我們現在面臨的是全球化的競爭。比如,現在很多公司招聘的新員工都是大學畢業生,前幾年我們在看簡歷的時候,絕大部分是國內比較好的高校的學生,但是這兩年,有很多在國外讀書的中國學生,他們不願意在讀書完了以後留在國外,或者說留在國外比較困難,也加入到國內的市場進行競爭。

第二,應對模糊狀態。我們過去四十年的市場職業的發展,會比其他所有的市場都要更快,我們所面臨的動態和模糊性比其他的都更強。

第三,處理和管理變革。我們很多時候面臨的問題是企業要做轉型了,我們的業務要做變革了,我們要發展第二曲線等等。再加上現在疫情的原因,很多企業為了活下來,開始裁員,調整工作崗位等等。所有的這些所帶來的必然就是你的工作環境、工作職責不停地變化,所以要適應這些變化、處理這些變化。

最後,掌握更快的節奏。我們做決策的時間越來越短,是因為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快,尤其是在技術的加持之下,有很多行業一年的變化,就超過了很多傳統行業很長時間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樣能夠掌握更快的節奏,不管是說更快地決策,還是有了決策之後更快地落地,都是非常重要的。

制定求職規劃

我們把自己變成這樣的一個人才後,還需要做求職的規劃了。怎麼做呢?

主要內容

首先,考慮地理位置。你在哪裡工作、在哪裡生活,也包括你的通勤時間。

其次,公司,換句話說就是你感興趣的行業是什麼,這些行業的公司有哪些,在這些公司當中誰是你的目標、誰不是你的目標?

第三,角色和職責。換句話說,就是不管是哪一個具體的公司、哪一個具體的行業,你希望做的是什麼樣的職責,你希望做的是什麼事?你是希望做銷售還是做人事,或者做其他什麼?這個是要想清楚的。

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可以在一個職能之內不斷地發展,比如你是做人事的,你從畢業就開始做人事,然後一直做人事,最後你做到了公司的人事負責人。可不可以?可以。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隨着級別的上升,你依然要去了解,公司除了人事以外的職能對人事有什麼需求。

建立人際關係網絡

不管是求職也好,還是工作也好,職場上的人際關係都是我們能否成功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我們在職場發展人際關係,作者建議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目標。

比如,我跟老張交往,是因為老張他可以做我的師父,他在某方面的經驗非常足,他可以給我很多幫助,我可以跟他學很多的東西。

我們針對每一個人,是要了解到他身上有什麼樣的優點,這些優點如果我們能夠學到、能夠接觸、能夠利用到的話,對我們自己的職業發展到底有什麼樣的幫助。

所以,作者認為,你要列一個清單,你要尊重這些人的時間,在你列的清單和你的目標的前提下去進行雙向交往。同時這種交往應該是持續性的。要有一個長期、雙向的交往,而不是單向地索求。

那作者同時也給了一個非常具體的清單:

你能幫誰?首先想你能幫誰,而不是誰能幫你,所以出發點就是雙向的。

誰有共同興趣可以互利互惠?

你能幫誰的孩子?

誰寫了一個博客或者文章,你可以在你的社交網絡上分享,或者你願意分享?

如果你寫博客或者是文章,當你有需要的時候,你可以採訪到誰?

你能夠給別人提供什麼樣的技能?

你應該向誰表示祝賀?當一件事發生了,一件很好的事發生了,你應該向誰表示祝賀、你可以向誰表示祝賀?

你能夠給你的人際網絡上的人推薦一個餐廳、一本好書、一家畫廊嗎?

你能邀請誰參加一場專業或者是文化類的活動嗎?

你認識一個參與慈善或者社區活動,並且需要志願者的人嗎?

如何製作簡歷

從作者的角度而言,他首先告訴大家要客觀地認識簡歷,客觀地看待簡歷。簡歷很重要,但簡歷的重要點在於它決定你是否有面試的機會,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作用。

五大真理

作者介紹了簡歷的五大真理:

第一,不要說謊,第二,不要誇張。就是要做到實事求是。第三,注意時間間隔。有的人的簡歷拿出來,你會發現他的時間中間有跳躍,就有一段時間是沒有工作的。如果確實出現了一段時間的空檔,那麼最好是描述下這段時間你在幹什麼;

第四,讓它吸引眼球。就是把你最重要的、最想要表達的信息用黑體字加粗表示出來,這些內容也不要太多,因為通篇都加粗就跟沒加粗一樣。如果你的簡歷只能被看30秒,那麼看簡歷的這個人的眼睛,30秒應該看在哪些字上面,要有一個很好的體現。

最後,展示你的個人品牌。它可以是你的履歷,可以是你的表達形式,也可以是你過去的工作所帶來的比較好的業績和結果。

五大規則

除了這五大真理以外,作者還介紹了五大規則:

第一就是沒有任何一個簡歷的格式、頁面的布局和關鍵詞,能夠幫你搞定面試官。所以大家不要在這個方面糾結太多,只要把事說清楚就行了。

第二,一份排版一般但內容優秀的簡歷,遠勝過一份內容一般但是排版優秀的簡歷。因為雖然只有30秒的時間,但是一個有經驗的招聘者,會利用這30秒去看最關鍵的信息,他對於內容到底優秀還是不優秀會有一個判斷,而不會糾結于格式。

第三,不要讓一份創意十足的簡歷格式分散注意力,除非你從事藝術類的工作。

第四,不要請你的伴侶、父母或最好的朋友來評價你的簡歷。因為他們的評價結果一定是「我老婆最棒」……沒有一些客觀的或者是對你的職業發展更有幫助的建議。

最後,不要把自己描述成為「富有創新精神」「充滿活力」「具有團隊精神」。因為這些詞每一個人都在用。如果你要表現你有團隊精神,就去描述你做了哪些事,比如你建立了一個團隊、你強化了一個團隊、你帶領一個團隊做了什麼事等。

如何進行面試

我們從求職到入職,最後要過的一個關卡,或者說我們在整個過程當中要解決的最後一個大的問題就是面試。

注意事項

面試不是一個審問、審訊的過程,它是一個雙向的交流過程,這是你和公司的一個雙向選擇,公司考察你的同時,你也在考察公司。那麼有幾個需要注意的事:

第一,充分利用前七秒。作者說有一個統計,叫人只需要七秒鐘就可以對他人作出判斷。雖然這個判斷不一定準確,也就是第一印象很重要。比如,這個人看起來很好相處,是一個好人。

所以我們在面試的時候要充分地利用前七秒,因為只有七秒鐘的時間,可能還不足以讓我們有更多的言語,或者是更多的動作去展示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就會在別人的眼中有一個第一印象。

面試有十二宗致命罪過:

第一就是說謊、誇張或者吹噓。

第二,穿着不當。就是要跟你未來所工作的環境保持一致,或者要稍微正式一點點。

第三,遲到。面試的時候要考慮到一切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比如堵車。遲到不可取,那麼早點到呢?作者說不要太早,如果你十點面試,你九點就到了,這就顯示出來你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獲得這份工作,或者你過於小心謹慎了。那什麼是一個合適的時間呢?就是比預定的時間,大概提前十分鐘左右到達預定的地點是比較好的。

第四,不做功課。就是不了解公司的基本情況。

第五,不知道你會和誰面談。就是當你要去面試的時候,你不知道你的面試官是誰。

第六,沒有與你的成就相關的案例。自己的簡歷做完了之後要時不時地看一看,要知道自己寫的那句話到底是什麼,有沒有案例能夠去支撐你寫這句話。

第七,說得太多,或者說得太少。要觀察面試官的身體反應,面試官反應出來不耐煩,或者想打斷,或者欲言又止,這個時候可能就是你說得太多了;面試官如果不停地問「還有嗎」「能不能再多說點」「其他的呢」,那有可能就是你說得太少了。

第八,就是沒有有意義的問題要問。最後面試官問:「你有什麼問題問我嗎?」你說:「咱們公司提供早餐嗎?」這種問題可能是減分項,就算到最後沒有合適的問題要問,也可以說我沒有問題,但是千萬不要問這些沒有意義的問題。

第九,表現出來急切。我們什麼時候能有一個結論呢?我下一步什麼時候安排下一輪面試?是不是明天就可以見誰誰誰了?不要表現得太過於急切,這會讓別人覺得你有什麼問題。

第十,就是被電話、短信或者是電子郵件打擾。

第十一,就是不要帶着飲料。作者講了一個慘痛的故事:一個面試者從美國的西海岸飛到東海岸去面試,帶着一杯番茄汁,在飛機顛簸的時候,這個番茄汁打到了他的白色襯衣上,他下了飛機馬上就要去面試,無論他怎麼解釋,面試官對他最大的印象都不是他做了什麼,而是那個布滿了鮮紅番茄汁的白襯衣。

最後,視頻面試的時候沒有B計劃。現在,很多面對面的溝通變成了在線上的視頻溝通,而視頻溝通總會時不時地遇到奇怪的技術問題,所以這個時候始終要有B計劃。同時要做提前的準備,要提前去測試這個鏈路是不是通,電話是不是能打進去,攝像頭是不是連好了,音頻是不是能夠同步,諸如此類的做好準備。

六大必問面試題

第一,說說你自己吧。比如,面試官會說,你的簡歷我看過了,但是我還是想聽聽你的自我介紹。這個時候你怎麼說?這個需要提前想好,不要照着簡歷說,多介紹一下你的能力,還有你做過什麼重要的項目,有過什麼成就等等。

第二,說說你最近的工作、最近的那個項目,這些可能是面試官比較常問的感興趣的事。

第三,說說你職業生涯的最大成就。這裡的重點是,為什麼你認為這是一個重大成就,以及這個重大成就能夠對於你下一份工作有什麼幫助。

第四,能不能講一講你曾經面臨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你怎麼克服了這個困難?你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你過去經歷的最大的失敗是什麼?關鍵不在於你的失敗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失敗之後你是怎麼應對的,你怎麼調整自己的心態,你怎麼從中汲取教訓避免下一次再失敗,你怎麼從這個失敗引發出來你以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等等,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五年之後你想要到哪裡?你可以說,在公司有一個更高的職位,你可以在公司管轄更大的範疇。但是你要不要告訴面試官你五年之後大概率不會在這個公司,因為不是每個公司都想要做那個跳板。

從求職到入職 導圖
從求職到入職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