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讀書筆記
作者彼得•蒂爾(Peter Thiel)被譽為硅谷的天使,投資界的思想家。1998年創辦PayPal並擔任CEO,2002年將PayPal以15億美元出售給eBay,把電子商務帶向新紀元。2004年做了首筆在Facebook的外部投資,並擔任董事。同年成立軟件公司Palantir,服務於國防安全與全球金融領域的數據分析。蒂爾聯合創辦了Founders Fund基金,為LinkedIn、SpaceX、Yelp等十幾家出色的科技新創公司提供早期資金,其中多家公司由PayPal的同事負責營運,這些人在硅谷有「PayPal黑幫」之稱。他成立了蒂爾獎學金(Thiel Fellowship)鼓勵年輕人在校園之外學習和創業。他還成立了蒂爾基金(Thiel Foundation),推動科技進步和對未來的長遠思考。
布萊克•馬斯特斯 (Blake Masters)2012年在斯坦福大學法學院就讀,期間選修彼得•蒂爾的「初創企業」課,將細心整理的課堂筆記發布到網絡,引起240萬次的點擊率。隨後,彼得•蒂爾參與將這份神奇的筆記精編成為本書。
在科技劇烈改變世界的今天,想要成功,你必須在一切發生之前研究結局。你必須找到創新的獨特方式,讓未來不僅僅與眾不同,而且更加美好。從0到1,為自己創造無限的機會與價值。本書中詳細闡述了作者創業歷程與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競爭、如何進行壟斷、如何發現新的市場。《從0到1》還將帶你穿越哲學、歷史、經濟等多元領域,解讀世界運行的脈絡,分享商業與未來發展的邏輯,幫助你思考從0到1的秘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與機會。
未來的挑戰
創新不是從1到N,而是從0到1,照搬別人的模式要比創新東西容易。做大家都知道如何去做的事情,只會使世界從1到N,增加許多類似的東西。而我們要做的是從1到1的改變,創新行為是獨一無二的,創新發生的瞬間也是獨一無二的。
進步的未來
我們期待的未來是進步的,而進步可以呈現出兩種形式。
1、水平進步,從1到N
也就是說照搬已有取得成就的經驗,水平進步很容易想象,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是什麼樣。
2、垂直進步,從0到1
探索新的道路,實現創新。這條路難想象,也叫困難。但我們需要嘗試做出改變,做我們沒做過的事。如果你根據一台打字機造出了100台打字機,那就是水平進步。而如果你有一台打字機,又造出了一台文字處理器,那你就取得了垂直進步。
從宏觀上可以用一個詞代替水平進步,即全球化—把某地的有用之物推廣到世界各地,並且是可複製的。而垂直進步即科技。任何新方法,任何可以使事情更易完成的方法都是科技,這也是對科技的正確理解。
創業思維
初創公司要遵守一個原則,需要與其他人合作來完成工作,但也需要控制規模,使組織有效運轉。而創業明確來說是一場思維運動,質疑現有的觀念,從零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從事的業務。
像1999年那樣狂歡
企業的目的是盈利不是賠錢,我們第一步要做的是問自己對過去了解多少。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瘋狂和隨後的泡沫破裂,使人們走向另一個極端:保守。只關心「微創新」,提倡「精益創業」,在「成熟市場」里競爭。儘可能少花錢進行銷售和做廣告,這也導致了缺乏從0到1的魄力。而企業家們從這場浩劫中學到了4點經驗,同時這些經驗影響長久。
吸取的4條經驗
①循序漸進。
不能沉溺在宏大的願景中,否則會使泡沫膨脹。自稱可以成大事的人都不可信,因為心存改變世界之雄心的人通常要更加謙遜。小幅度地循序漸進地成長是安全前進的唯一道路。
②保持精簡和靈活性。
所有的公司都必須留出一定空間,不要事事都嚴格計劃。你不知道你的事業會變成什麼樣,事先規劃通常既死板又不現實。相反,你應該做些嘗試,反覆實踐,把創業當成未知的實驗。
③在改進中競爭。
不要貿然創造一個新市場。以現成的客戶作為出發點創業才更有保障。成功者已經創造出被認可的產品,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才是可取之道。
④專注於產品,而非營銷。
如果你的產品需要廣告或營銷人員去推銷,就說明你的產品還不夠好:科技應用於商業應該主打產品開發,而不是分銷。在泡沫年代打廣告顯然都是浪費,唯一持久的成長是爆發式成長。
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不同的
如果我們想創造並獲得持久的價值,不要只是跟風的建立一個沒有的特色的企業。所有的企業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大公司也可能經營不善。他們在自己選定的市場獲得壟斷,而他們知道在完全競爭中,企業着眼於短期利益,不可能對未來進行長期規劃。要想將企業從每日的生存競賽中解脫出來,唯一的方法就是:獲取壟斷利潤。企業的成功各有不同:每個壟斷企業都是靠解決一個獨一無二的問題獲得壟斷地位;而企業失敗的原因卻相同:它們都無法逃脫競爭。
競爭意識
競爭是一種觀念——這種觀念在整個社會中蔓延,扭曲了我們的思想。我們宣揚競爭,內化競爭的必要性,頒布競爭的條律;結果就是,儘管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實際獲得的卻越來越少,我們把自己困在了競爭中。
人們過於關注競爭對手,可能會使我們過分重視過去的機會,一味的重複過去的模式。競爭使人出現幻覺,徒勞去抓一些並不存在的「機會」,甚至會讓人分心。如果不能把對手打敗,那麼,可以選擇和對手聯合。
後發優勢
規避競爭會幫助我們打造壟斷企業,但是只有經得住未來考驗的企業才是成功的企業。簡單地說,一個企業今天的價值是它以後創造利潤的總和。(正確估價一家企業,還要把未來現金流折算成今天的價值,因為相同額度的資金現值要比期值更有價值。)如果我們把短期增長看成重中之重,就會錯過最重要的問題:10年後,我們的公司還能存在嗎?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公司的本質特徵。
壟斷企業特點
1、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是一家公司最實質性的優勢,它使你的產品很難或不能被別的公司複製。例如谷歌的搜索算法,搜索效果比其他的搜索引擎都好。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10倍的改進,而最明確的方法就是創造全新的事物。比如能安全消除睡眠需求的藥物。
2、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使一項產品隨着越來越多的人使用變得更加有用。例如,如果你所有的朋友都用Facebook,那你註冊個Facebook賬號就有意義。而如果你只是單方面用一個與眾不同的網絡社交工具,那就顯得奇怪了。雖然網絡效應很大,但是除非我們的產品在網絡群組規模尚小時就已經對初期用戶具有價值,否則無法收到網絡效應。
3、規模經濟
好的初創企業在剛開始設計時就應該考慮到之後的大規模發展潛能。推特現在已經擁有了2.5億用戶,它不需要為了得到更多用戶再添加定製化的特色,也沒有內在固有的原因可以讓它停止增長。
4、品牌優勢
一家公司最顯而易見的壟斷是對自己品牌的壟斷,因此打造一個強勢品牌是形成壟斷的有力方式。例如蘋果公司。
建立壟斷企業的方法
品牌、規模、網絡效應和科技的組合可以打造一家壟斷公司,但是要想使公司運行起來,還需要仔細選擇市場,謹慎擴大範圍。
1、占領小市場
2、擴大規模
3、不要搞破壞
成功不是中彩票
商界最有爭議的問題是,成功是靠運氣還是技能?傑夫·貝佐斯把亞馬遜的成功看成與「行星連珠」一樣令人難以置信,而且還開玩笑地說這成功靠的「一半是運氣,一半是時機,剩下的則是智慧」。比爾·蓋茨甚至宣稱自己「太幸運了,生來就具有一定的技能」,雖然這是否可能還不清楚。也許這些人是出於交際或多或少是出于謙虛,但幾百人成功開創了數百萬美元的企業是怎麼回事?如果成功來源於運氣,那這些連續創業者或許就不存在了。
自從喬布斯在1976年創立了蘋果之後,他就意識到只有對未來精確地規劃,才可以改變整個世界,而非傾聽焦點團體的意見或是複製其他人的成功。長期規劃在我們未來不明的追求短期利益的世界裡經常被低估。初創企業是你可以明確掌握盡最大努力的機會。你不只擁有自己生命的代理權,還擁有這世界上某個重要角落的代理權。而這一切都要從抵制不公平的概率主宰開始,因為你並不是一張被概率決定命運的彩票。
向錢看
錢能生錢,20%的公司賺了80%的錢(冥次法則)。在創業和投資領域可能更極端,往往某個VC基金最成功的項目所賺的錢,超過其餘所有項目的總和。所以你並不需要創建一家公司,你可以選擇加入最成功的公司。如果你仍然決定創業,那麼請確保你們公司有望建立壟斷,成為那20%。
秘密
我們在創業期間有什麼秘密?有沒有別人所不知道的秘密?大家都習慣於做人人皆知的事情,往往偉大的項目剛出來時,都是世俗不能理解的。懷爾斯於1986年鑽研一項研究,一直保守秘密,直到1993年他快找到答案時才說出來。經過9年的努力,懷爾斯在1995年證明了此項研究。他的成功需要智慧,更需要堅信秘密的存在。如果你認為有些困難的事情無法完成,就不會做出嘗試。相信秘密才是探索有效進行的關鍵所在。
如何發現秘密:
1、關於自然
自然界的秘密無處不在,想要發現必須探索物質世界的未知部分。
2、關於人的
人類對自身認知的空白或者是人們以防他人知道而隱藏的事情。思考要創建哪種公司時,需要問自己兩個不同的問題:自然沒有告訴你的秘密是什麼?人類沒有告訴你的秘密是什麼?
基礎決定命運
每個偉大企業都是獨一無二的,而要做好每個事業,有些事情在起步階段就必須做好。我經常強調這一點,以至於朋友們戲稱它為「蒂爾定律」:基礎沒有打好的初創企業是無法挽救的。在一開始創業時,首先要做的是和誰一起做。投資一家初創公司時,應先考察其創立團隊。技術能力和才華互補固然重要,但創始人之間的了解程度和他們合作的默契程度也同樣重要。創始人在共同創業前應有深厚的交情,否則就是在碰運氣。我們還需要注意團隊內部是否團結,分清三個概念很重要:
1、所有權
誰在法律上擁有公司的資產。
2、經營權
誰實際上在管理着公司。
3、控制權
誰在形式上管理公司事務。
打造幫派文化
公司文化」不能脫離公司本身而存在:無公司無文化,公司即文化。初創公司是肩負同一使命的一個團體,企業文化的好壞取決於內涵。PayPal的員工緊密團結,而不是出於事務關係待在一起。較為牢固的關係不僅能使我們更加開心、更加高效地工作,而且能使我們的職業生涯更成功,因此我們需要雇用的是真正喜歡團隊合作的人(志趣相投)。他們必須有才華,但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要由衷地喜歡與我們共事。這就是「PayPal黑幫」的開端。
顧客不會自動上門
硅谷對銷售存在偏見,但產品和營銷是相輔相成的,厲害的銷售(超級大師)你壓根就看不出來(比如Elon Musk)。根據公司產品的不同,營銷策略可以分為病毒營銷、廣告和銷售團隊。如果產品的每單金額越大,就越應該考慮加強銷售團隊,反之則可以藉助其它低成本的方案。每個人都有產品需要銷售——不論是員工、創始人還是投資者。即使你的公司僅僅由你和電腦組成,也是如此。環視四周,如果沒有看到銷售員,那麼你就是。
人類和機器
面對處於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年代,許多人害怕智能機器取代人類。但並非如此,計算機是輔助人類的工具,而非替代,因此,不要害怕取代就不去追求科技的進步。全球化意味着替代,而科技意味着補充。
綠色能源與特斯拉
所有的創業公司都應該問自己7個問題:
1、工程問題
我們的技術具有突破性,而不僅僅是稍有改進嗎?
2、時機問題
現在開創事業,時機合適嗎?
3、壟斷問題
開創之初,是在一個小市場搶占大份額嗎
4、人員問題
我們有合適的團隊嗎?
5、銷售問題
除了創造產品,我們有沒有辦法銷售產品?
6、持久問題
未來10年20年,我們能保住自己的市場地位嗎?
7、秘密問題
我們有沒有找到一個其他人沒有發現的獨特商機?
無論從事哪個行業,成功的企業規劃都必須解決這些問題。若你不能給出好的答案,便會厄運連連,最終公司倒閉。若7個問題你都能解決好,那你一定會獲得成功。即使只解決好五六個問題,你也能取得成功。然而,清潔技術泡沫的明顯問題在於清潔技術類初創公司創辦時沒有回答好上述任何一個問題,因此只能面臨倒閉。
創始人的悖論
似乎創業公司的創始人都很「極端」。雖然不知道是極端的性格成就了他們,還是有了成就之後促成了他們極端的性格。公司應該汲取的教訓是企業離不開創始人。對於創始人看似極端怪異的行為,要有更大的容忍度,我們需要靠非同尋常的人來領導公司,取得大的飛躍,而非限於小的進步。
創始人應該汲取的教訓是不要沉醉於自己的聲望和他人對自己的追捧之中,否則,會使自己臭名遠播,或是被人妖魔化——因此,要小心行事。總而言之,不要高估自己的個人能力。創始人的重要性並非源於自身工作帶來的價值,事實上,優秀的創始人能使公司的每個人發揮所長。
我們當下的任務是找到創新的獨特方式,使得未來不僅僅與眾不同,而且更加美好,即從0到1。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獨立思考。只有重新認識世界,如同古人第一眼看見這個世界一樣新奇,我們才能重構世界,守護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