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百二十首

出自楠悦读
偈一百二十首
作者:釋懷深
朝代:

其一

不奈諸人苦再三,薄緣終是自多慚。
晨猿夜鶴應相笑,特地伸頭人鬧籃。

其二

塵埋古鏡久偷安,匿耀潛輝度歲寒。
今日光明藏不得,虛堂高掛任君看。

其三

摩竭當年獨掩關,銀山鐵壁莫追攀。
如今大施門開也,魔佛休分聽往還。

其四

數間茅屋不堪憂,底事來爲粥飯頭。
賴有劫初鈴子在,隨貧隨富自風流。

其五

年年此日是重陽,籬菊如聞去歲香。
莫笑枝條太枯槁,從今別有好商量。

其六

門福一著,商量即錯。
明眼衲僧,無繩自縛。

其七

資福一竅,最玄最妙。
直下會得,教儞冷笑。

其八

有問有答周遮,無言無說話墮。
直饒頑石點頭,爭似歸堂向火。

其九

失卻欄中白象兒,臨風笑倒老峨嵋。
街頭措大無精鑒,一夜燈前賦雪詩。

其一○

春風掃盡庭前雪,暖日催開枝上花。
物物頭頭皆漏泄,莫教心地亂如麻。

其一一

衲僧不用看他燈,自有從前一盞明。
壞衲蒙頭面壁坐,靈光射破鐵圍城。

其一二

萬劫輪回妄想在,一心纔歇死生休。
佛魔是甚閑家具,撒手懸崖得自由。

其一三

學道做工夫,正如人鑿井。
一日見泉源,平生用不盡。

其一四

仲春天氣喜初晴,燕語彫梁有好聲。
曾得玄沙當日意,便能日午打三更。

其一五

漚生漚滅幾千回,只爲金剛眼不開。
一日愛河波浪息,始知無去亦無來。

其一六

病瘳鶴骨瘦稜稜,說妙談玄總不能。
賴有同行木上座,是渠強健更惺惺。

其一七

古人貧不及,今人富太過。
唯有慈受叟,家風不恁麽。
有油便點燈,有炭便向火。
無油無炭時,大家黑處坐。
坐得骨臀痛,長伸兩腳臥。
天明起來喫粥,說甚迷逢達磨。

其一八

道在何曾在間然,休分城市與林泉。
重來痂法棲禪處,依舊清風滿目前。

其一九

今朝一陽生,明日便數九。
張三依舊肥,李四從來瘠。
喫盡天下藥,舊病依前有。
用盡自家心,笑破他人口。

其二○

一夜翻空大雪,玉殿銀樓皎潔。
曉來庭際無人,莫道山僧不說。

其二一

東風吹盡曉天雲,大地山河總變春。
不用當門書大吉,個中無鬼亦無神。

其二二

雲門劄,資福收。
一擒一縱,各有來由。
昨夜春風吹樹尾,曉來紅日上雲頭。
翻笑雙林傅大士,卻道橋流水不流。

其二三

夜來燈燭鬬熒煌,多少衆生徹曉忙。
究竟不知燈是火,昧卻靈臺一點光。

其二四

今朝喫粥太晚,徐六街頭擔飯。
只知打鼓陞堂,不覺又是喫飯。
喫粥了喫飯,喫飯了喫粥。
清風月下守株人,涼兔漸遙春草綠。

其二五

太平山下曾相見,撫掌呵呵笑臉開。
莫怪嘉聲騰萬口,杖藜方自日邊來。

其二六

金輪御世乾坤永,玉燭調時宇宙明。
桃李無言春爛熳,不知何以報昇平。

其二七

流注真常幾萬回,虛空無去亦無來。
個中何地容生死,打破當堂明鏡統。

其二八

天面雁橫七八點,海門日上兩三竿。
祖師心印分明在,自是時人不解看。

其二九

心境頓消融,方明色與空。
欲識本來體,青山白雲中。

其三○

心境頓消融,方明色與空。
欲識本來體,海裏使風山上船。

其三一

四維上下白漫漫,玉殿瓊樓正好看。
任是黑風吹海立,渠儂門戶不相干。

其三二

時人皆拜歲,山僧不賀年。
孟春猶寒在,日月幾曾遷。
去年今日後,今日去年年。
新舊不同者,誰後復誰先。

其三三

時人皆拜歲,山僧也賀年。
光明一點在,從聽二輪遷。
順俗高叉手,和光小說禪。
個中如會得,佛祖本無傳。

其三四

三年住此空花相,今日歸歟水月同。
去住不須論彼此,人生萬事轉頭空。
修習空花萬行,宴坐水月道場。
降伏鏡裏魔軍,成就夢中佛事。

其三五

九重天上官家敕,喚起西菴瞌睡人。
爲瑞爲祥人莫問,金毛師子玉麒麟。

其三六

?忻得計掩深關,口醭心灰一味閑。
自笑行藏無料處,又隨緣業過焦山。

其三七

一室寥寥是何物,三賢十聖竭頭參。
衲僧不會風前句,擬欲思量落二三。

其三八

白蘋紅蓼岸邊秋,短槳輕帆與自由。
要會到這一句子,長江依舊水東流。

其三九

十一月二十,喚做大冬日。
張三賀鄭婆,李四拜王七。
早辰到夜,費盡平生力。
唯有衲僧家,不打者鼓笛。
鐵額崑崙兒,通身黑如漆。

其四○

瞿曇學道時,菩提樹下坐。
忽爾見明星,漆桶便打破。
纔打破始信,從前燈是火。
今人學道不悟道,義路推尋外邊討。
更說從來無悟迷,大似團圝吞卻棗。

其四一

今日端午謝街坊,時節因緣要舉揚。
莫問腕頭纏百索,且將粽子喫沙糖。

其四二

是柱不見柱,一句超今古。
夜來石公山,有個歡喜處。

其四三

焦山句句是藥,祇要時人安樂。
費盡巴豆砒霜,轉見七零八落。
諸人步步是病,終日頭旋眼運。
祇管以火救火,不解頭正尾正。

其四四

宗門標致久淒涼,佛鑑山頭又坐亡。
昨夜燈前即屈指,不知誰解整頹綱。

其四五

惆悵鍾山老水牯,去住縱橫無必固。
拔禊抽釘二十年,咬盡生薑呷盡醋。
有時貧,有時富,誰會南山狗咬虎。
紛紛衲子數如麻,不知誰解吞蓬句,聽取焦山重指注。
若道鍾山有句,大似如藤倚樹。
若道鍾山無句,正是沈埋佛祖。

其四六

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霄何所爲。
若是曹溪門下客,相逢不必更揚眉。

其四七

扁舟何事渡江來,林底相逢笑臉開。
鹽米不須重話會,要須舌上起風雷。

其四八

有一皆伎倆,盡是人妄想。
少府打手力,笑殺韓官長。

其四九

佛從大悲心,流出十二部。
瑯函與玉軸,遍滿河沙數。
言言皆妙藥,字字超今古。
譬如優曇花,百劫難遭遇。
又如大明燈,能破黑暗處。
又如智慧力,能斷無明樹。
又如瓔珞珠,能使人豐富。
茫茫塵世人,急急走如兔。
不覺老到來,未嘗開眼覷。
獨有花評事,信向頗堅固。
命我無心人,轉此諸佛語。
浮生一百年,正如草頭露。
上牀鞋履別,保朝不保暮。
少喫兩塊肉,多燒香一炷。
羊鹿牛三車,皆行此條路。
鶴態雲蹤不定居,白沙一別半年餘。
焦山腳下重相見,記得當時事也無。

其五○

焦山熱肺腸,有事便要了。
今歲閏九月,來年春氣早。
頂門三隻眼,常要光皎皎。
照顧溈山水牯牛,莫教喫卻他人草。

其五一

焦山僻在海門邊,得到其中是夙緣。
要會相逢一句子,春風依舊似當年。

其五二

春色無高下,春雷動地音。
翻空一夜雨,滴破祖師心。

其五三

焦山無變豹,一味勸人休。
衆生顛倒甚,撥火覓浮漚。
石鞏駕弓箭,俱胝竪指頭。
直下歇得去,都如椀脫丘。

其五四

迷時境上千般有,悟去心中一物無。
若會笑聲還似哭,方知生與死同途。

其五五

動絃別曲,葉落知秋。
隔牆見角,便知是牛。
伶俐衲僧,纔眨眼商量,已落第三籌。
休休,不如無事掛心頭。

其五六

吾有一言,絕慮忘緣。
巧說不得,祇要心傳。

其五七

我笑禪和子,茫茫能地頭。
隨人語脈轉,何日得心休。

其五八

滔滔生死海無涯,綠鬢朱顔未足誇。
五藴山頭雲散後,不知明月落誰家。

其五九

不是境,亦非心,喚作佛時也陸沈。
個中本自無階級,切忌無階級處尋。
總不尋,過尤深,打破雲門飯袋子,方知赤土是黃金。

其六○

紅杏枝頭小雨乾,東風特地作春寒。
祖師門戶無遮障,祇要時人著眼看。

其六一

四年兩受官家敕,玉璨珠華耀海門。
鼓舞堯風聊自愧,不知何以答君恩。

其六二

隈巖傍水養衰殘,不謂虛名落世間。
到此更無迴避處,只應笑倒石公山。

其六三

虎穴門前曾宴坐,龍牀角畔去談禪。
睹人莫苦生離思,風月從來共一天。

其六四

住亦隨緣去是常,山林城市兩無妨。
白雲本是無心物,一任風吹入帝鄉。

其六五

一居丈室,家風壁立。
把斷重關,有誰敢入。
直饒鐵眼銅睛漢,也是門頭戶底人。

其六六

物物頭頭不覆藏,須彌高廣露堂堂。
要知此曲無音韻,更對薰風舞一場。

其六七

氣息纔通不可收,一回拈起一回羞。
威音王外難分雪,殃及兒孫卒未休。

其六八

今年兩次逢端午,不須更打劃船鼓。
金剛門外笑呵呵,一夜通身汗如雨。
汗如雨,不須言,犀牛扇子亦陡然。
舊山多積雪,歸去是何年。

其六九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釋迦老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幻化空身即法身,個中無染亦無塵。
拈匙把筯如明了,掃地燒香不倩人。

其七○

趙州住院二十年,折腳禪床欠一邊。
灰頭土面半饑餓,苦澀家風今古傳。
翻笑今人做長老,恰似官人問職田。
職田多,我便去,免見鉢盂無著處。
職田少,我不去,生怕沒鹽兼沒醋。
禪門難得好兒孫,正眼近來如掃土。
慧林首座久韜藏,箇中果熟自然香。
大海釣魚拚得失,空船歸去也無妨。

其七一

一鉢迢迢歷數州,朱門白屋信緣求。
如今繭足歸來也,自在溈山一牯牛。

其七二

拍手相逢笑不休,本來無證亦無修。
人人盡是阿羅漢,何必天台雁蕩求。

其七三

長夏無別趣,調和羹一釜。
滋味頗馨香,剛地成點污。
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斧。
陪卻三斤鐵,只因看錮鏴。

其七四

慧林小院子,恰似一隻船。
終日行上水,須得衆人牽。
出入底出入,說禪底說禪。
做飯底做飯,打眠底打眠。
有時甜似蜜,有時苦如連。
恁麽度衆生,笑倒老金仙。
若問西來意,令人肚裏煎。

其七五

滕王閣畔遙招手,汴水堤邊未點頭。
要得錦鱗來上釣,大家撐動木蘭舟。

其七六

以法傳心,似衣表信。
黃梅山頭,白蓮峰頂。
分付曹溪路上人,一模鑄就黃金印。

其七七

今朝四月十五,已見炎炎酷暑。
只宜搖扇飲水,豈可譚今引古。
卻請九仙長老,傾些清涼法雨。
衆中釘觜禪和,便好出來進步。
問教口似磉盤,始信長老難做。
親長老,自照顧,發機須是千鈞弩。

其七八

慧林投老入紅塵,俯仰三年成跺權。
自笑欲歸歸未得,時時送客出都城。

其七九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鬆散日,碧澗長流。
山雲當幕,夜月爲鈎。
臥藤蘿下,塊石枕頭。
饑餐混飲渾無事,自在溈山水牯牛。

其八○

著黑衣,護黑柱。
虎不食斑,惡傷其侶。
云何獅子身中蟲,終朝返食獅子血。
忍痛金毛不作聲,箇中滋味難分雪。
從咬囓,願爾迴光返照時,始信虛空無兩舌。

其八一

下初死卻爺共娘,二十餘興年割不斷。
今朝打破骨董箱,請我陞堂舉公案。
古靈平地起風波,瞌睡禪人不奈何。
地獄天堂都莫問,大家隨例喫燠鵝。

其八二

佛病與祖病,衆生心上疑。
情塵一念脫,消散如風吹。
試問諸病源,起滅從何依。
來從何所來,去向何所歸。
若能直下見,苦痛無毫釐。
不見維摩老,文殊問疾時。
聚頭說藥方,失卻獅子兒。

其八三

得者長生,服之不死。
神農不知名,耆婆無處討。
破除佛祖病,掃蕩無明煩惱。
物物頭頭不覆藏,靈光洞耀何人曉。

其八四

過去事如夢,瞭然無罅縫。
要當做夢時,便作覺時用。
未來事如電,有無不可見。
莫將希望心,昧卻娘生面。
見在事如雲,目前仿佛有。
安得東南風,吹散西山口。

其八五

十年做長老,今年鬧吵吵。
思量世間事,佛也不可曉。
昨日買箇卦,卜道來年好。
財帛星入門,虛耗鬼去了。
知事與頭首,各著些孔竅。
盛點兩甌茶,多陪一面笑。
大家說些快活禪,免教拄杖生煩惱。

其八六

大悲時時降生,諸佛頭頭無間。
者裏裂破面門,薦取通身手眼。

其八七

時節因緣自有由,知音千里遠相求。
寒山陌上纔招手,拾得溪邊已點頭。

其八八

五葉花敷大地春,泥牛鞭起著精神。
好將一葦堂前曲,舉向東州路上人。

其八九

曉來雨過地無塵,綠暗紅疏爛熳春。
拄杖花開人不會,等閑昧卻本來身。

其九○

春睡不知曉,覺來天已光。
七條衣未著,五味粥先香。
宰相雞鳴起,凡夫徹夜忙。
不知禪和子,將底報君王。

其九一

白日人事勞攘,夜裏只了瞌睡。
忘記安排說禪,且望諸人不罪。

其九二

千般說,萬般喻,特地令人轉不悟。
西風昨夜泄天機,鬰鬰黃花香滿路。

其九三

欣逢誕聖時,無以報明主。
唯憑一炷香,更擊三通鼓。
唱起太平歌,共行向上路。
只願堯天日月長,待見黃河清萬度。

其九四

北風如箭射庭除,冷落禪門一物無。
多謝諸人相暖熱,殷勤爲我作開爐。
老僧來慧林,四見書雲節。
不解巧逢迎,豈敢多饒舌。
瞋即聽你瞋,拙即從我拙。
要透祖師關,放教心地歇。
若不歇,臘月三十日,一時都敗闕。

其九五

十年持釣在江湖,蒻笠簑衣只自如。
忽爾竿頭浮子動,等閑釣得一頭魚。

其九六

慧林鐵饅頭,做來年已久。
不是不拈出,自是人不受。
覷著齒牙寒,咬著眉頭皺。
不是張鵬舉,誰人敢下口。

其九七

祖師妙訣,頭頭漏泄。
衆生日用不知,只管強生分別。
豈不見靈雲陌上桃花,趙州指出庭前柏。
別別,正似紅爐一點雪。

其九八

夜來看上元,一覺到天曉。
紙被暖如春,被底呵呵笑。

其九九

寒食清明都過了,野桃紅杏已凋零。
多時不聽簷頭雨,特地令人憶鏡清。

其一○○

十方同聚會,箇箇學無爲。
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其一○一

四海五湖人,慧林同禁足。
譬如學牧牛,身心要淳熟。
常耕自己田,莫犯他人穀。
一句若參差,九旬何面目。

其一○二

萬法是心光,諸緣唯性曉。
衲僧恁麽會,鑽頭入荒草。

其一○三

身心一如,身外無餘。
便恁麽會,緣木求魚。

其一○四

寒來共向無煙火,飯了同烹雪色茶。
飽食高眠無一事,不知何以報官家。

其一○五

布施門開非一朝,雲山千里肯辭勞。
塵中欲聽無生曲,座上先橫智慧刀。
貼肉汗衫容易施,有心道者卻難消。
願公福似鄱臺塔,一層高了一層高。

其一○六

盛暑隆寒相繼來,慧林四見地爐開。
衲僧向火知方便,切忌團圝守死灰。
恁麽恁麽即易,不恁麽不恁麽卻難。
直教枯木再生花,任是寒灰重起焰。

其一○七

火焰時時轉法輪,廣長舌相耀乾坤。
衲僧不會轉身句,爍破娘生舊面門。

其一○八

水中鹽味,色裏膠青。
決定是有,不見其形。

其一○九

炭頭今日地爐開,澀雨慳風惱破懷。
老僧向火喫酸豏,誰管檀那來不來。

其一一○

皓月團團照碧天,鰲山燈火不須然。
吾皇恭儉人心樂,自有嘆聲四海傳。

其一一一

憶昔在山日,眠雲並枕石。
如今城裏居,欲去去不得。

其一一二

日暖旌旗壯鳳城,聖君勤儉古風清。
寶刀不染匈奴血,四海從今自太平。

其一一三

順天門外古招提,爛熳春是光照錦溪。
物物更無心外法,箇中能有幾人知。

其一一四

牽率歸來口懶開,婆娑重陟舊猊臺。
孤雲本是無心物,又被東風拘管來。

其一一五

夜來春睡爛如泥,禁漏聲殘總不知。
翻憶南泉好言語,如斯癡鈍也還稀。

其一一六

不唯禁足,亦乃禁口。
不唯禁口,亦乃禁手。
不唯禁手,亦乃禁心。
禁心不禁口,日日嫌佛醜。
禁口不禁手,累及眉頭皺。
禁手不禁心,罪過轉彌深。
禁足更禁口,蟻子銜椀走。
禁口更禁手,垂楊生左肘。
禁手更禁心,大地是黃金。
要得一夏安樂,細看兩重註腳。
山僧恁麽說話,大似不龜手之藥。
明珠一顆價難酬,不是知音便暗投。
翻笑藥山空費力,水清魚現不吞鈎。

其一一七

相送無言淚滿巾,溪頭黃葉正紛紛。
勸君更進一盃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一口吸盡西江水,不知何地著離情。

其一一八

六年掃灑皇家寺,一日君恩得遊還。
拄杖重挑舊瓶鉢,者回信腳入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