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十五首

出自楠悦读
偈三十五首
作者:釋祖珍
朝代:

其一

青氈本屬吾家,日用何曾欠闕。
要識裏許清規,除是君子可八。

其二

非衣不傳於法,非法不授於衣。
衣既已授,法若爲傳。
玲瓏八面自回合,峭峻一方誰敢窺。

其三

高而無上不可極,淵而無下不可測。
欲知步步透雙關,看取清風生兩腋。

其四

自慚疏拙百無能,下板長行粥飯僧。
豈謂因緣有僥倖,千斤擔子若爲勝。

其五

二月春將半,桃花開爛熳。
紛紛尋劍客,誰是不疑漢。

其六

百歲光陰如劈箭,無常生滅日遷變。
唯有摩訶般若多,耀古騰今無背面。
見不見,碗子撲落地,碟子成八片。

其七

十五日已前,藏身處沒蹤跡。
十五日已後,沒蹤跡處莫藏身。
正當十五日,布袋頭開,全身顯露。
不憐鵝護雪,且喜蠟入冰。

其八

長年追逐走埃塵,嬴得閑名累此身。
爭似別峰峰頂上,一菴高臥與雲鄰。

其九

巖谷相從始晏然,又攜瓶錫應時緣。
奉川此去無多遠,興發何妨訪戴船。

其一○

衰老百一堪,擔頭入鬧籃。
生涯何所有,彌勒是同龕。

其一一

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難睹。
欲識大道真體,不離聲色言語。

其一二

尋牛須訪跡,學道訪無心。
跡在牛還在,無心道易尋。

其一三

離四句,絕百非,頭長三尺知是誰。
江北江南問王老,一狐疑了一狐疑。

其一四

佛不遠人,即心而證。
法無所著,觸境皆如。

其一五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恁麽明得,十萬八千。
桃紅李白薔薇紫,問著春風總不知。

其一六

春已去,夏初臨,相逢休話本來心。
隨緣齋粥海山寺,從聽堂前草自深。

其一七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其一八

諸人被十二時使,老僧使得十二時。
牧童嶺上一聲笛,驚起群鴉繞樹飛。

其一九

飄空一葉兩新收,暑退涼生萬壑秋。
貼肉汗衫纔脫下,橫吹木笛倒騎牛。

其二○

物物到心上,全心物自閑。
古今城郭裏,得者住如山。

其二一

九夏斯臨結集時,滿堂雲水復明誰。
若言相見交肩過,未免依前落見知。

其二二

十五日已前,過去心不可得。
十五日已後,未來心不可得。
正當十五日,現在心不可得。
三心既不有,萬象復明誰。

其二三

文殊三處度夏,別峰兩院禁足。
誰知把住放行,盡道違真逆俗。

其二四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
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其二五

青春已去,朱夏斯臨。
放下橫肩楖𣗖,宴坐古佛叢林。
荊山之璞不須覓,赤水之珠何用尋。
縱饒尋覓得,失卻本來心。

其二六

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
衆生諸根鈍,著樂癡所盲。

其二七

眼若不睡,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其二八

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眼睛定動,失卻巴鼻。

其二九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學者勞形,如猿捉影。

其三○

斷除鬚髪著僧衣,精進當遵古佛儀。
一念不生親領略,方知我法妙難思。

其三一

心月孤圓,虛明洞透。
曉耀古輝今,絲毫不漏。

其三二

靈文一閱五千卷,感果當知越四禪。
應笑毗耶方丈裏,卻容天女問因緣。

其三三

蔡居士,昔也恁麽來,今也恁麽去。
今昔兩無殊,去來擬何處。
住住,明明百草頭,明明無生路。

其三四

陋巷閉門唯讀書,了無塵果自如初。
時來坐脫西窗下,驚起須彌遶太虛。

其三五

是處青山可垛跟,白雲流水繞孤村。
笑攜拄杖出門去,三世誰知一口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