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二首

出自楠悦读
偈頌七十二首
作者:釋祖欽
朝代:

其一

無影枝頭一點春,笑他無地可藏身。
黃金自有黃金價,何必和沙賣與人。

其二

西來十萬路迢迢,智鑑當軒影莫逃。
四海浪平龍睡穩,九霄雲浄鶴飛高。

其三

玉樹瓊林,寶階銀闕。
皓若蘆花,恍然明月。
直鈎垂釣,自有金鱗上鈎。
地平如掌,依舊七凹八凸。

其四

利刀拈起白如霜,可惜無端成自傷。
消盡少林三尺雪,古今天地只尋常。

其五

時勤拂拭與掀翻,錯莫無端認定盤。
點石化爲金玉易,勸人除卻是非難。

其六

三界惟心,萬法惟識。
譬如擲劍揮空,莫論及與不及。
真不掩僞,曲不藏直。

其七

兩岸桃花紅欲然,洞中流出自涓涓。
仙家不曾論春夏,石爛松枯是一年。

其八

堂堂日用妙無痕,纔涉纖毫即是塵。
照水銀蟾沉夜魄,戀花香蝶醉芳魂。

其九

白衣拜相,平地登仙。
是人知有,別無秘傳。

其一○

萬法俱忘百念灰,等閑驀鼻拽將囘。
鏡光一照明如日,直得木人心眼開。

其一一

語默俱忘非是非,聖凡情盡絕玄微。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其一二

言發非聲,色前不物。
當機覿面全提,豈在拈槌豎拂。
山河大地,不礙眼光,萬象森羅,形端影直。

其一三

那下飛來水面浮,卻來遮裏問蹤由。
只因回首不知處,一捏通身冷汗流。

其一四

一喝當頭雷電奔,人聞說亦闇消魂。
看來何止聾三日,直到如今海岳昏。

其一五

寰中日月,量外乾坤。
舉起也千差萬別,放下也不立纖塵。

其一六

南山雲起北山雲,上界鐘聲下界聞。
遙望衆僧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其一七

發越朕兆,未形消息。
提持佛祖,未行號令。
虛空斫額,萬象拱聽。

其一八

聲前一句蓋諸方,指出乾坤是大唐。
但見皇風成一片,不知何處是封疆。

其一九

擘開太華,放出黃河。
青天白日,平地風波。
逗到伎窮力盡,元來所得不多。

其二○

東君有令不虛行,三頓烏藤大險生。
龍得水時增意氣,虎逢山色長威獰。

其二一

雨散雲收月正明,無端平地鼓雷霆。
慣曾坐斷乾坤客,喚作竅中蚯蚓聲。

其二二

喫飯著衣,事事成現。
俯仰折旋,一見便見。

其二三

當機覿面黑漫漫,且待輕輕著眼看。
剔起眉毛纔擬議,便爲聞見色聲瞞。

其二四

山花似錦,澗水如藍。
面目現在,誰是同參。

其二五

殺活縱橫得自由,懸崖撒手覓冤讎。
瞎馿滅卻正法眼,射斗寒光夜不收。

其二六

箭鋒相拄,機栝相投。
得人一馬,還人一牛,更看靴裏輕輕動指頭。

其二七

劍爲不平離寶匣,藥因救病出金瓶。
南方自古清如鏡,何必無端用甲兵。

其二八

電光莫追,石火猶遲。
搆弗及處,心不可識,智不可知。

其二九

同時照用不同時,權實雙行作者知。
有得雖然亦有失,還他龍虎自交馳。

其三○

量外機,格外句。
凡聖迷魂,佛祖罔措。
有來由,無本據,聲前切忌錯舉。

其三一

阿師昨日赴村齋,幾被他人一窖埋。
暴雨卒風迴避得,也成平地露屍骸。

其三二

機奪機,句奪句。
覿面相呈,更無回互。
棒頭有眼,迥出常情,語下無私,如何分付。

其三三

同時啐啄不同時,石火電光猶較遲。
燈影裏行今已會,蹉跎非是落便宜。

其三四

人與境空,境與人會。
百尺竿頭,一采兩賽。

其三五

即此見聞非見聞,無餘聲色可呈君。
箇中若了全無事,體用何妨分不分。

其三六

且看雙放更雙收,有底歡聲無底愁。
一切聖賢如電拂,大千沙界海中漚。

其三七

聲前句,格外機。
無得無失,無是無非。
無孔由來是鐵鎚。

其三八

脫然語默去離微,覿面持來付與誰。
荷葉團團團似鏡,菱角尖尖尖似錐。

其三九

巇嶮中平實,平實處誵訛。
覿面承當得去,元來用處不多。

其四○

暑往寒來春復秋,夕陽西去水東流。
茫茫宇宙人無數,那箇親曾到地頭。

其四一

當陽拈起足清風,似月團團樣不同。
臘月也知無用處,暑天消得打蚊蟲。

其四二

上無敵,下無比。
擬議思量,劍去久矣。
見得親,用得到。
信手拈來,又卻恰好。

其四三

步行騎水牛,空手把鋤頭。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一理足,萬事周。
一塵起,大地收。
機先別有活路,開口不在舌頭。

其四四

老杜風前得句時,等閑開口便成詩。
就中一著沒巴鼻,卻把馿兒當馬騎。

其四五

動即影現,覺即冰生。
見聞俱盡,視聽如盲。

其四六

一掬澄潭鏡樣磨,無風何必自生波。
轉身縱不離初際,仔細看來較幾何。

其四七

本無位次,不涉安排。
泯然自盡,一種平懷。

其四八

平常閑坐與閑行,嶺上無心雲片生。
照鏡俱亡人不立,依前日午打三更。

其四九

樹頭金果鐵團欒,千聖猶難著眼看。
莫謂臨機曾掇退,當陽托出已和盤。

其五○

虛而靈,空而妙。
冷而看,默而照。
亭亭雪,沒青松,杳杳雲,藏白鳥。

其五一

洪蒙未判絕疏親,畢竟難將事理分。
夜半正明還不露,金剛腦後鐵崑崙。

其五二

雲重重又水重重,步不曾移到九峰。
遠涉若還言不易,主人卻在半途中。

其五三

石女高歌木人和,妙用縱橫無不可。
三更初夜月明前,開口幾人曾蹉過。

其五四

白玉階前金鳳舞,黃金殿上玉雞鳴。
正中來與兼中到,昨夜雲深月正明。

其五五

雲藏無縫襖,花綻不萌枝。
銅壺漏靜,玉戶春熙。
敢問時人知不知。

其五六

天黑雲深飛暮鴉,鷺鷥立雪對蘆花。
幸然不屬今時事,句後聲前會即差。

其五七

內紹外紹,有偏有正。
失曉老婆逢古鏡。

其五八

鷺鷥立雪非同色,明月蘆花不似他。
若作龍生龍子會,目前一路已千差。

其五九

聲色無依,見聞不立。
渡水問魚蹤,過山尋蟻跡。

其六○

動弦別曲古今稀,覿面相呈第二機。
祖父不曾離正位,一簾化日自遲遲。

其六一

動即影現,拂即成痕。
聽其自在,萬法無根。

其六二

玄路絕時分鳥道,見聞泯處涉功勳。
何如只麽閑閑地,月浸冰壺夜不痕。

其六三

形名未立,朕兆未分。
全無巴鼻,徹底渾崙。

其六四

層層落落影團團,切忌當陽著眼看。
直下有無俱不立,白漫漫又黑漫漫。

其六五

行也是,坐也是。
俯仰折旋,無是不是。

其六六

道箇爐中無火時,一團冷焰正騰輝。
深深撥出一星子,未免翻成節外枝。

其六七

寸長尺短,三平二滿。
覿面相呈,語言道斷。

其六八

岸草青青得自由,等閑牽著便昂頭。
通身露地一般白,莫是山前水牯牛。

其六九

一有多種,二無兩般。
鈎頭識取,莫認定盤。

其七○

何須特地弄精魂,摘葉尋枝我不能。
固是話頭成兩橛,不妨同玩雨前春。

其七一

覿面提來付與伊,分明此意沒東西。
腕頭有力千鈞重,誰道通身是水泥。

其七二

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明闇情忘,事理平等。

其七三

一杯晴雪早茶香,午睡方醒春晝長。
拶著通身俱是眼,半窗疏影轉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