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六首·釋師範

出自楠悦读
偈頌七十六首
作者:釋師範
朝代:

其一

廣大樓閣,門戶不扃。
了事衲僧,未行先到。
且到後如何,眼不見爲浄。

其二

天上無彌勒,人間無釋迦。
燒香禮拜誰,唵摩尼達哩吽㗶吒。

其三

去年底,今年底。
輒莫明年更明年,年年只如是。
黃花爛爛醉重陽,落葉蕭蕭愁滿地。

其四

初冬時節又相催,浩浩諸方爐鞴開。
獨有徑山文武火,不知煨殺幾人來。

其五

五峰門下,三箇五箇。
衲被幪頭,圍爐打坐。
鼻笑瞿曇,平欺達磨。
又誰管你,張三李六。
諸方爐鞴正炎炎,何似徑山文武火。

其六

赤手空拳下山去,滿船和月載歸來。
五峰可煞無慚愧,面面相看眼未開。

其七

同身共命,同氣連枝。
阿難合掌,迦葉揚眉。
就中一句子,不許外人知。

其八

不寒不熱,好箇時節。
黃鶑頻織柳絲煙,子規猶哭松梢月。

其九

指天指地弄精魂,只爲生來無腦門。
韶石一棒打不殺,至今恩愛俱成冤。
正當四月八,底事與誰論。
門外千峰萬峰啼斷猿。

其一○

南北東西八百牛,時來群聚五峰頭。
饑餐飽臥松風裏,晝不拘兮夜不收。

其一一

萬年石橋,三平石樑。
總沒交涉,恰恰相當。
足陌見錢買賣,一毫不用商量。

其一二

劫灰飛盡見靈蹤,突兀凌霄對五峰。
意在目前誰共委,相同扶起舊家風。

其一三

五月端午節,底事不須說。
百怪盡潛蹤,羣魔俱殄滅。

其一四

去時萬木含愁色,歸日千峰展笑容。
此意此心知有自,一爐香爇散天風。

其一五

七月八月,或涼或熱。
景色淒清,蟬聲嗚咽。
觀音菩薩將錢買胡餠,放下手卻是饅頭,韶陽老人得一橛。

其一六

逾月走紅塵,生涯隨處新。
逢人陪笑面,接物強精神。
僥倖遇明主,帡幪感重臣。
歸來何以報,只此謝堯仁。

其一七

三分光陰二早過,靈臺一點不揩磨。
貪生逐日區區去,喚不回頭爭奈何。

其一八

九日重陽節,東籬賞菊花。
歌懽公子事,淡薄野僧家。

其一九

十五日以前,常在途中,不離家舍。
十五日以後,常在家舍,不離途中。
正當十五日,跛跛挈挈,百醜千拙。
張都料,李作頭,鑿竅底鑿竅,著楔底著楔。
雙徑來來去去人,長安夜夜家家月。

其二○

六月火邊坐,三冬水裏走。
怒中呈笑面,閙處伸毛手。
滿載沒底船,歸來重抖擻。
抖擻箇甚麽,蘇州有,常州有。

其二一

傾蓋相逢,已成多事。
側鞭回首,早涉繁詞。

其二二

韶光去也誰能留,長江袞袞無暫休。
人生既老不復少,此心未了空悠悠。

其二三

指天指地,徒張意氣。
一棒打殺,更無巴鼻。
徑山今日都盧放過,且要一時腦門著地。

其二四

數百禪和數十州,襤襂破衲面搊搜。
諸方有道不肯學,甘共山僧拽木頭。

其二五

楊歧設忌,做盡鬼怪。
徑山設忌,一無所解。
隨分淡淡薄薄,點一盃茶,燒一炷香,謾禮三拜。
若謂報德酬恩,兔子喫牛奶。

其二六

時節不相饒,俄當七月朝。
未聞桐葉落,已覺稻香飄。
泣露蟬聲咽,迎秋雁影遙。
有誰相共委,突兀對凌霄。

其二七

一陽來復,萬彙發生。
寒谷回春,冰河解凍。

其二八

昔年當此日,生箇老妖孽。
殃害大地人,有屈無處雪。
雲門憤不甘,一棒要打殺。
打不殺,至今年年有箇四月八。

其二九

徑山今日結夏,不分上中下座。
健則運瓦搬椽,困則橫眠倒臥。
誰管你孔夫子李老君胡達磨,善賈者不停死貨。

其三○

蜻蜓許是好蜻蜓,飛來飛去不曾停。
捉來摘除兩箇翼,便是一枚大鐵釘。

其三一

這箇老凍儂,猛利如虎狼。
威凜萬壑風,眼搖百步光。
我昔編其鬚,脫命於毫芒。
至今數十載,毒恨不可忘。
此世後世永永不願見,臨風誓此一爐香。

其三二

千峰萬峰濃潑眼,十谿五谿深沒腰。
只有山翁喜相接,聲聲慚愧與難消。
且道還有所得也無,蝦蟆口裏一粒椒。

其三三

黃菊新開剪剪金,忻逢佳節興難禁。
臨高無語寫幽思,拄杖爲吾聊一吟。

其三四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文殊普賢,泥豬疥狗。

其三五

天地之根,萬物之主。
大千無以居其尊,劫石難以並其固。

其三六

衲僧家,無本據。
動靜去留,無非活路。
進一步,臨機沒回互。
退一步,聲色如聾瞽。

其三七

此功德海無邊際,流出當人一念中。
一念真心充法界,當知福報亦無窮。

其三八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非精非物,非佛非心。
缺齒老胡得之而不識,颺在乎嵩山之陰。
諸人還識得麽,水上青青綠,元來是浮萍。

其三九

佛祖命脈,洞然明白。
黑漆屏風,松蘿亮隔。

其四○

孟冬薄寒,仲冬嚴寒。
寒則普天普地寒,結成冰片,凍破泥團。
達磨不會,大難大難。

其四一

雪山六年凍不死,一麻一麥餓不死。
無端更道悟明星,躂倒至今扶不起。
普賢蹙頞,文殊偷喜。

其四二

纔擬恁麽,便不恁麽。
成現生涯,陳年滯貨。
雪峰輥出三箇毬,𡎺著嵩山破竈墮。

其四三

只箇叢林粥飯僧,濫膺徽號愧無能。
臨風將底祝君壽,遙指南山千萬層。

其四四

土宿頷下長髭鬚,浄飯宮中生悉達。
西天此土絕知音,千古萬古阿剌剌。

其四五

昨日九月九,過了重陽節。
今日憶重陽,陞堂何可說。
擬欲問黃花,黃花雖有在東籬。
擬欲問白醪,白醪雖有非我知。
不如一時放下衲被幪頭,從教門外風颼颼,雨颼颼,幽州江口,採石渡頭,三三兩兩釣漁舟。

其四六

竿頭絲線放還收,時有金鱗上直鈎。
風月滿船雖不惡,爭如峰頂冷湫湫。

其四七

雪峰發九重聖箭,誰敢當鋒。
三聖躍透網金麟,應無雜食。
要明那畔事,須是這邊人。
三家村裏,閙市叢中。
妙應無私,臨機有準。
不是冤家不與隣。

其四八

徑山結夏,不論功過。
飯來展鉢盂,困則伸腳臥。
縱有千人萬人,只消一箇半箇。
豈不見流支要打胡達磨。

其四九

雪峰輥毬,睦州擔版。
楊歧栗棘蓬,東山鐵酸餡。
多處添,少處減,留得翠巖眉毛蓋眼。

其五○

一年十二月,月月有月半。
何獨喜中秋,一時爭賞玩。
人人盡道十分圓,我道依前缺一半。

其五一

徑山無伎倆,住院多阻障。
飯在平江府,口在凌霄上。
河港既不通,千里空相望。
暫假維摩手,一鉢共分餉。

其五二

現成公案,何事不辦。
百發百中,無邊無畔。
捏不聚,撥不散。
萬籟俱沉兮明月半窗,一色難分兮蘆花兩岸。

其五三

達磨西來,添鹽減醤。
後代兒孫,千般萬樣。
誰信碁盤石,元在凌霄上。
山僧恁麽道,已是龜毛長數丈。

其五四

徑山門下,無彼無我。
大家疊足挨肩,共向無煙宿火。
若是香匙火筯,不得動著。
不見道丹霞燒木佛,院主眉鬚墮。

其五五

健時要坐禪,困時要打眠。
肚饑須喫飯,陸地要行船。

其五六

戶牖見通,牆壁生礙。
簸箕有唇,洞庭無蓋。

其五七

萬籟沉沉,孤月團團。
葉零零兮山瘦,風蕭蕭兮夜寒,不知誰共倚欄干。

其五八

去年不在家,虛過重陽節。
今年既在家,須要強施設。
淡水煮冬瓜,真箇滋味別。
不知滋味者,卻似嚼生鐵。

其五九

重巖風露清,深院霜天曉。
一曲少林春,幾人彈得妙。
自古彈者希,亦復聽者少。
以之贈伯牙,伯牙不肯要。
以之獻子期,子期拍手笑。
休休,不如留取自彈一曲,何似大石調。

其六○

徑山不敢相謾,開口便見心肝。
今朝十月十五,下元解厄水官。

其六一

天清地寧,慶襲一人。
九州四海,咸被堯仁。
熙熙然涵泳化育,猶千花萬卉之逢春。

其六二

五峰門下,百種全無。
僧牀迫窄,堂供蕭疎。
腳下踏著底,破磚頭碎瓦礫。
面前撞見底,王獦獠李麻胡。
恁麽薄福住山,真箇辜負老胡。

其六三

禦寒古有家風在,三個柴頭品字煨。
今日無柴又無炭,從教各自撥寒灰。

其六四

一見便見,更不再見。
張顛草書,李廣神箭。

其六五

舊年佛法,說到臘月極盡頭。
新年佛法,又從正月還起頭。
若論起頭與極頭,都盧只在拄杖頭。

其六六

一二三四五,各各面相覩。
甜瓜徹蔕甜,苦瓠連根苦。

其六七

曉來瑞氣鬰蔥蔥,流出恩波自九重。
地厚天高何以報,飽看南嶽祝融峰。

其六八

龍蛇混雜,凡聖交參。
儱儱侗侗,顢顢頇頇。

其六九

燒香草舍蚊煙,禮拜小兒匍匐。
楊歧頂上握拳,何似鎮州蘿蔔。
噫,有年無德。

其七○

一夏已滿,無事不辦。
遂府鉢盂,邛州磁碗。

其七一

指月與話月,檐雪共填井。
玩月與捧月,未免弄光影。
月聻彷彿似鹽官扇子,元來恰是雲門胡餠。

其七二

世人住處我不住,世人行處我不行。
天下叢林今日開爐,諸方老凍儂聲鼓集衆。

其七三

喚起凌霄峰頂龍,縱橫變化妙難窮。
一聲霹靂擎頭角,三日爲霖四海通。

其七四

擾擾怱怱,晨鷄暮鐘。
瑞巖不會,喚主人翁。

其七五

雲收霧歛,地闢天開。
處處彌勒,門門善財。
安得真男子,同上黃金臺。

其七六

二月復二月,韶光尚可留。
雪消深澗底,花發舊枝頭。
萬木寒威解,千峰翠色浮。
有誰知此意,相共倚危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