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六首·釋師觀

出自楠悦读
偈頌七十六首
作者:釋師觀
朝代:

其一

佛語心爲宗,無門爲法門。
箇裏全身入,別是一乾坤。

其二

坐斷要津,全提正令。
佛祖到來,也須乞命。

其三

大庾嶺頭提不起,同庵親手付將來。
等閑搭在肩頭上,凡聖齊教眼豁開。

其四

法法不隠藏,今古露堂堂。
更進這一步,明明爲舉揚。

其五

動絃別曲,葉落知秋。
風生大野,水向東流。

其六

聖因古蘭若,湖邊絕瀟灑。
知他幾百年,已屬斯人也。

其七

日可冷,月可熱,衆魔不能壞真說。

其八

結夏又十日,箇事作麽生。
無風荷葉動,決定有魚行。

其九

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只爲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其一○

真正舉揚,法堂前草深一丈。
有如是作略,有如是榜樣。
箇是阿誰,廣度和尚。

其一一

斷人性命,不勞餘刃。
四海一家,風恬浪靜。

其一二

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
惟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

其一三

今朝十月一,開爐是此日。
趙州賓主話,聖因爲拈出。

其一四

去去實不去,來來實不來。
去來如夢幻,虛空絕點埃。

其一五

五日上堂,朝朝入室。
三八念誦,叢林規式。
美食不中飽人喫。

其一六

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
了了了了了,面南看北斗。

其一七

我有一轉語,歷劫常如此。
迥絕無人處,聚頭相共舉。

其一八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君王得一天下治,衲僧得一眼橫鼻直。
皇恩佛恩,一時報畢。

其一九

滿眼覷不見,滿耳聽不聞。
空劫已前事,分明舉似君。

其二○

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舉頭天外看,誰是箇中人。

其二一

目顧四方,指天指地。
獨弄單提,無是不是。
普請惡水驀頭澆,不忘靈山親受記。

其二二

解語非干舌,能言不是聲。
剎剎塵塵爾,何處著渾身。

其二三

叢林法社共成褫,雪老當年用此機。
頸上手巾腰下杓,至今千古有風規。

其二四

咄這尊慈,口甜心苦。
帶累我儂,破家蕩戶。
者僧話墮處,直下明明舉。
一炷栴檀充宇宙,誰道黃金如糞土。

其二五

臘八是今朝,如來成道日。
夜半見明星,從此生荊棘。
荊棘生人間,天上錯流傳。

其二六

年去年來年年事,日來日往日日新。
木人撫掌呵呵笑,一段風光畫不成。
見便見,莫沈吟。
樓上已吹新歲角,堂前猶點舊年燈。

其二七

年窮歲盡,有何言,東村王老夜燒錢。
野鬼閑神俱屏跡,無依無欲是金仙。

其二八

此衆無枝葉,唯有諸貞實。
我法妙難思,五千人退席。

其二九

驀然平地一聲雷,驚得蟭螟眼豁開。
是聖是凡俱不立,何妨隨處舞三臺。

其三○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
無量妙義門,皆從此經出。

其三一

趙州無佛性,豐干太饒舌。
南泉一枝草,雲門乾屎橛。

其三二

光陰何太疾,如白駒過隙。
惟有衲僧家,日日是好日。

其三三

去年梅,今年柳,馨香顔色常依舊。
不屬陰陽別是春,靈根本是吾家有。

其三四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時人俱不識。

其三五

目顧四方,法中之王。
將何報德,一杓香湯。

其三六

唇上碧斑賓豹博,舌頭當的帝都丁。
鴛鴦羣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

其三七

暑退涼生,風高露冷。
葉落歸根,藏頭露影。
趙州喫茶,雲門胡餠。
如何是道,明眼落井。

其三八

惺惺寂寂是,寂寂惺惺非。
棄卻甜桃樹,沿山摘醋梨。
如是句中能會得,從教人競覓玄微。

其三九

六月炎炎如火聚,就中自有清涼處。
犀牛扇子謾相隨,頭角崢嶸誰敢覷。

其四○

時不待人,月不破五。
那一著子,未敢相許。

其四一

驀直驀直,青天白日。
勘破了也,一文不直。

其四二

開池不待月,池成月自來。
寒山逢拾得,拊掌笑咍咍。

其四三

如來結制日,諸緣俱頓息。
九十日長期,衲僧口掛壁。
咄,正是黑牛臥死水。

其四四

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要知端的意,拄杖爲敷揚。

其四五

上元佳節是今日,匝地普天星斗出。
好向機先著眼看,莫教蹉過然燈佛。

其四六

伎倆有盡,我默無窮。
達磨不識,眼瞎耳聾。

其四七

開眼見明,合眼見暗。
開眼合眼,知而故犯。
一毫頭上現乾坤,堪笑雲門咦顧鑑。

其四八

南泉水牯自天然,隨分些些任變遷。
長嘯一聲天地窄,了無佛法與人傳。

其四九

秋風冷,秋桂香。
秋露白,秋葉黃。
秋蛩吟,聲短長。
此時景,有餘光。
便恁麽去,正好喫棒。
須知遠煙浪,刖有好商量。

其五○

今朝七月一,解夏半月日。
摩挲拄杖子,笠頭勤拂拭。
狗子無佛性,一文也不直。

其五一

時節若至,其理自彰。
一番新雨過,禾稻弄微黃。

其五二

雲門有一曲,臘月二十五。
拍拍是令,全身裏許。
阿呵呵,萬像森羅齊作舞。

其五三

梵志翻著襪,是人皆道錯。
寧可刺你眼,不可癮我腳。
莫莫,醍醐上味,翻成毒藥。

其五四

收麥纔了插秧來,終日忙忙安在哉。
直下更無迴避所,優鉢羅花當處開。

其五五

前念是凡,後念是聖。
脫體無依,因邪打正。
須彌頂上擊金鐘,七佛如來合掌聽。

其五六

萬里無寸草,衲僧何處討。
蘸雪喫冬瓜,誰知滋味好。

其五七

撾動禾山鼓,吹起少林笛。
當機覿面提,覿面當機疾。
咄,一任風吹日炙。

其五八

晷運推移,日南長至。
自古自今,同天同地。
靈山一會尚儼然,雷音堂中談不二。

其五九

孤雲野鶴,何天不飛。
這一句子,同道方知。

其六○

礙處非牆壁,通處沒虛空。
雙關俱透徹,別是一家風。

其六一

葛公住此山,此山湛如藍。
只今何處去,猶自口喃喃。

其六二

月已破五,年又過半。
拄杖拈來,如何判斷。
百年三萬六千日,也是秦時𨍏轢鑽。

其六三

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
當處發生,隨處滅盡。
阿呵呵,見不見,秋風一陣來,落葉兩三片。

其六四

問訊燒香,閑行靜坐。
與麽分明,是箇什麽。

其六五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木平搬土,石霜泥壁。
洪山斷足,仰山作息。
澄翠門下,朝朝入室。
如上所供,並皆詣實。

其六六

臘盡春至,頭頭顯示。
雪裏梅花,馨香撲鼻。
認著依前還不是。

其六七

一九與二九,相逢不出手。
因甚不出手,免見揚家醜。

其六八

山奇水秀洞中天,與麽分明知幾年。
左右逢源無限意,幾人於此徹根源。

其六九

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
這箇是烏回拄杖子,那箇是本來法。

其七○

昨日入院,今朝設粥。
齋罷喫茶,參前澡浴。
箇是靈山親付囑。

其七一

朝朝相似,日日一般。
年窮歲盡,盡底掀翻。
依舊孟春猶寒。

其七二

人笑鵓鳩拙,鵓鳩自不拙。
兩莖柴子上,一生打得徹。
打刀須是并州鐵。

其七三

今朝四月一,結夏又在即。
若是到家人,日日是好日。

其七四

鶴立松梢月,魚行水底天。
風光都買盡,不費一文錢。
須知此語無窮日,只恐滄溟有盡年。

其七五

今日十,昨日九。
日來日往,阿誰知有。
未了之人聽一言,只這而今誰動口。

其七六

來時無蹤,去時無跡。
七十五年,青天霹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