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八十七首

出自楠悦读
偈頌八十七首
作者:釋慧開
朝代:

其一

父子不傳,百無一有。
狹路相逢,推門落臼。

其二

禮拜即是,不禮即是。
黃面瞿曇,在我腳底。

其三

山圍仙壠,水遶佳城。
言中有響,句下分明。

其四

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
撥轉上頭關,乾坤全體露。

其五

昔年曾向山中去,千手大悲攔不住。
今朝又向山中來,優曇華向半天開。

其六

茅菴草舍住山深,無奈檀那錯訪尋。
了卻先師未了底,惡聲從此滿叢林。

其七

樹凋葉落,體露金風。
更問如何,眼瞎耳聾。

其八

靜中消息閙中觀,閙中消息靜中看。
靜閙掀翻行正令,倚天長劍逼人寒。

其九

閙市門頭,有一句子。
擺手出漳江,全身在裏許。

其一○

稽首老瞿曇,擔頭入閙藍。
炷香三拜了,天上與人間。

其一一

靈從何來,聖從何起。
五通六通,不是不是。
今日天寧,如何指示,齊之以禮。

其一二

閙市紅塵,入廛垂手。
纔涉思惟,劈脊便摟。

其一三

夫子眼睛,瞿曇巴鼻。
不是四六文章,亦非仁義禮智,普請大家齊側耳。

其一四

平沈大地,高出虛空。
釋迦彌勒,齊立下風。

其一五

眼如鼻孔口如槌,業識忙忙喚不回。
南浦西山耕未遍,披毛戴角又重來。

其一六

靈山話月,曹溪指月,寒山比月。
從上佛祖,納盡敗闕。

其一七

地黑天昏見得親,肯隨光影弄精魂。
老僧拳下死中活,佛與衆生一口吞。

其一八

休分廛市與山間,靜閙閑忙著眼看。
靜閙二途俱泯絕,如珠轆轆走金盤。

其一九

一鏃破三關,坐斷江西路。
佛祖到頭俱罔措,至竟全憑這一步。

其二○

殿裏底是什麽,千百化身無處討。
禮拜燒香,不勘自破。

其二一

狀元筆下鼓風雷,未放游鱗久曝腮。
激起硯池些子水,洗光幕阜翠崔嵬。

其二二

遇緣即宗雲從龍,隨處作主風從虎,大地撮來無寸土。
倒嶽傾湫,興雲致雨。

其二三

釋迦頂𩕳一機,達磨單傳一著。
崇恩不惜眉毛,只作一句道卻。

其二四

今朝十月念五,黃龍有一轉語。
分明更不囊藏,直截當陽爲舉。
㘞,甜瓜徹蔕甜,苦瓠連根苦。

其二五

湘南潭北影團團,面面簷楹風雨寒。
突出虛空無縫罅,從教千古與人看。

其二六

五日一番,赴箇程限。
有道可談,有法可演。
不顧碎身如微塵,只要瞎卻衆生眼。

其二七

日月循環成底事,衲僧切忌眼麻迷。
直饒透徹威音外,也落儂家第二機。
急薦取,莫遲疑。
坐看東君行正令,大鵬一舉到天池。

其二八

獨弄單提向上機,機前薦得早遲疑。
相逢覿面憑誰委,父子雖親各不知。

其二九

格外一機,萬靈莫測。
向上一著,千眼難窺。
青山白雲父,白雲青山兒。
春風二三月,桃李自成蹊,笑殺靈雲道不疑。

其三○

掀翻大地,打破虛空。
口吞佛祖,凌蔑宗風。
莫笑黃龍無伎倆,熨斗煎茶銚不同。

其三一

參禪莫滯靜工夫,閙處相逢在半途。
靜閙兩關俱不涉,趙州東壁掛葫蘆。

其三二

目前無法,意在目前。
目前薦得,正好喫拳。

其三三

天下法窟叢林,四月初一結制。
無門逐惡隨邪,要效死心舊例,普請諸人腦門著地。

其三四

兜率未離塵滿面,王宮纔降垢通身。
兒孫縱有滄浪水,洗到馿年也不清。

其三五

儂家沒興眼無筋,錯中南方蠱毒深。
一掬肝腸俱裂破,年年此日痛傷心。

其三六

瞿曇遺下葛藤窠,翻覆看來脫處多。
不是兒孫重檢點,古今爭得絕誵訛。

其三七

參禪要真實,直造無疑地。
聞非未必非,說是未必是。
黃龍設三關,曹洞列五位。
坐斷主人公,且不落第二。

其三八

循規守短,無繩自縛。
縱橫無礙,外道魔軍。
存心澄寂,默照邪禪。
恣意忘緣,解脫深坑。
惺惺不昧,帶鎖擔枷。
思善思惡,地獄天堂。
佛見法見,二鐵圍山。
念起即覺,弄精魂漢。
兀然習定,鬼家活計。
進則迷理,退則乖宗。
不進不退,有氣死人。

其三九

烈焰亙天,洪濤輥底。
眨上眉毛,劍去久矣。

其四○

春山疊亂青,春水漾虛碧。
春光漏泄盡,誰識春消息。
多年枯木再抽枝,撼動春風生八極。

其四一

撥轉玄關,一彈指頃。
看看平地起風雲,門近洪崖千尺井。

其四二

死心室內,移身移步。
日日香燈,朝朝話墮。
稽首齊安王,鐵蛇橫大道。

其四三

春山疊亂青,春水漾虛碧。
寥寥天地間,滿眼皆相識。

其四四

三月清明節禁煙,桃華帶雨倍鮮妍。
皆言當日靈雲悟,笑破禪和口半邊。

其四五

今朝三月初十,擊鼓禪徒畢集。
欲知時節因緣,雨落階頭便濕。
會即各自歸堂,不會何勞久立。

其四六

翠巖絕嶮巇,元不涉階梯。
去來無窒礙,彼此更何疑。
珍重洪源湖海衆,箇中不隔一毫釐。

其四七

無門爲法門,三關何用立。
熟處既難忘,又從這裏入。

其四八

靈山一會,泥團土塊。
問訊燒香,和贓捉敗。

其四九

熱喝粗拳,佛來也打。
臨濟德山,一時擒下。

其五○

不是護身符,亦非斷貫索。
直饒鼻孔遼天,也被這箇穿卻。
無門老漢還免得麽,卻請維那下箇註腳。

其五一

讚嘆無門,也是這箇。
駡詈無門,也是這箇。
文彩未彰誰辨得,卻煩首座通消息。

其五二

不動腳頭,青雲獨步。
箇是尋常行履處,須知更有通霄路。

其五三

掣斷繩頭欲自由,那知定業未容休。
再償拽杷拖犁債,鼓得西江水逆流。

其五四

八兩還他是半斤,陳年桃核舊時仁。
大家出手共提掇,行看叢林氣象新。

其五五

黃龍結制沒規繩,超過諸方半月程。
莫怪七顛並八倒,大家日午打三更。

其五六

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百年渾似醉,三萬六千場。
休擬議,莫思量。
錦鱗一躍化龍去,無限癡人戽夜塘。

其五七

歸來一月餘日,內外人事已畢。
恣意飽飯噇眠,說甚金圈栗棘。
分明告報諸禪,直下便須委悉。
更若擬議躊躇,照顧腦門霹靂。

其五八

六月炎炎如火聚,寂然不動於中住。
炎炎火聚卻清涼,清涼卻是炎炎處。
等閑坐斷兩頭關,撞牆撞壁通霄路。

其五九

石跟常有千年潤,海眼曾無一日乾。
天下蒼生待霖雨,不知龍向此間蟠。
霹靂一聲頭角露,傾湫倒嶽鼓波瀾。

其六○

圖列千山開畫嶂,帶圍一水遶蓬瀛。
腳頭未舉已先入,不用門前彈指聲。

其六一

動絃別曲,葉落知秋。
禾山打鼓,雪峰輥毬。
睦州擔板,投子提油。
趙州狗子,溈山牯牛。
青原垂足,俱胝指頭。
一隊破落戶,各自逞風流。

其六二

布袋頭開今日始,滿目江山秋色裏。
驀然踏斷草鞋跟,元來卻是自家底。

其六三

信腳行去絕埃塵,信手拈來用得親。
信口道出驚天地,信心悟入獨超羣。

其六四

陰極陽生,日添一線。
獨有山僧拄杖子,不屬陰陽遷變。

其六五

昨日去年去,今朝今歲來。
去年去不去,今歲來不來。

其六六

現種種形,說種種法。
形法皆非,假名菩薩。
更於諸相覓圓通,當人正眼俱戳瞎。

其六七

咄這乾屎橛,生來太妖孽。
堪笑老雲門,一棒打不殺。

其六八

衲僧今日路頭通,拄杖生雲興已濃。
要探江湖深與淺,前途更有妙高峰。

其六九

開爐半月,火種全無。
冷灰豆爆,驚動江湖。

其七○

燕國當年植福田,身如水月印三千。
渠無生死歸何處,春早梅華放曉煙。

其七一

是聖是凡,過這邊立。
擬議不來,青天霹靂。

其七二

摧邪顯正,一印印定。
盡大地人,諦聽諦聽。

其七三

遇家裏人,說家裏事。
一句無私,龍翔鳳翥。

其七四

諸方浩浩,舉古明今。
送人上樹,不是好心。

其七五

銅沙鑼裏滿盛油,故國山河在眼頭。
試向鳳凰臺上望,長江無日不東流。

其七六

老來無日不思閑,深隠西湖第一山。
無奈退菴賢制置,遠移公帖入松關。

其七七

天陰性地昏,日出心光耀。
拄杖笑呵呵,禪牀也𨁝跳。
管甚歲餘閏,一任月大小。
淈𣸩幾春秋,用處非常峭。
可憐五十三知識,未曾夢見頂門竅。

其七八

靈山大法王,末運希所遇。
聲名遍天下,乾坤恣獨步。
草鞋掛龍牀,三宣渾不顧。
凌滅曹源生,訓徒參活句。
宗門箇樣師,熟不生戀慕。
天庭重降勅黃來,凌霄峰頂施甘露。

其七九

威鎮戎夷,掃清魔孽。
羣靈歸敬,忠心如鐵。
破蔡滅金,守黃勦賊。
雪百年二帝難雪之恥,成中興四將未成之業。

其八○

三教聖人,同歸一理。
理長則行,理短則止。
虛空無心,牆壁有耳。
不涉言詮,單提直指。
口縫纔開,不是不是。

其八一

山前麥熟已如雲,覿面當機爲指陳。
驀地一番梅雨過,青山洗出畫圖新。

其八二

元正啟祚,萬物咸新。
衲僧拄杖黑{粦皮}皴,不屬陰陽別是春。

其八三

出洞昂頭角,回山露尾巴。
恩承饒舌力,累我受波查。

其八四

針芥相投,體用俱全。
衲僧門下,十萬八千。

其八五

名高不用鎸頑石,路上行人口是碑。
大宋正傳天子令,直教諸國豎降旗。

其八六

普賢行願等三千,正是清明首夏天。
要見大人真境界,月明常照御樓前。

其八七

爛柴頭,火一團。
急著眼,莫顢頇,星在秤兮不在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