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

出自楠悦读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爲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辯正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姪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其一

防人不善自爲謀,對吏方知口起羞。
本爲追胥寬逮繫,何期僚屬致增尤。
溺灰竟欲焚安國,書牘誰將念絳侯。
惟有丹誠貫金石,風波飄蕩任沈浮。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爲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辯正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姪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其二

搆虛爲實盡枝辭,直道公心自不欺。
衆口鑠金雖可畏,三人成虎我猶疑。
忠邪所頼圓穹鑒,通塞須憑大衍推。
況是聖神方燭理,深冤終有辨明時。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爲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辯正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姪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其三

吏議推窮舊話言,畏途迢遞冒風瀾。
兩詞罷對文移絕,一室常眠枕席寒。
鬰鬰久居人共嘆,皇皇求義我知難。
誰將羑里匡陳事,便作閒堂紫極看。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爲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辯正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姪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其四

平日論心友與親,白頭臨事斗如新。
臝衣難喻疑金客,束緼應無乞火人。
三省行藏知有命,十年流落困無津。
物情世態經諳練,不假虛詞問大鈞。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爲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辯正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姪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其五

飛語初騰觸細文,廷中交構更紛紜。
綱條既甚秋荼密,枉直何由束矢分。
御史皆稱素長者,府徒半識故將軍。
卻憐比戶吳興守,詬辱通宵不忍聞。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爲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辯正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姪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其六

縱出由來古有誅,徇私無實荷寬紓。
已知公冶本非罪,免似鄒陽更上書。
刀筆任從文俗議,風霜方識憲臺居。
自慚衰拙將何用,學術無堪政事疏。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爲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辯正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姪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其七

名絓臺章冒典刑,聖仁無濫許原情。
尹京雖愧四方則,廷尉亦非天下平。
三已自知無慍色,一廛歸去願爲氓。
君恩天地何由報,九死鴻毛比尚輕。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爲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辯正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姪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其八

推治無期任猛寬,苛留累月尚盤桓。
風霜幾日經摧挫,案牘逾旬未省觀。
失勢我如魚在網,操權吏甚虎而冠。
南班小吏猶知禮,朝夕時來一問安。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爲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辯正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姪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其九

秋杪拘留冬欲闌,一旬參對累旬閒。
適逢御史俱釐務,更值中朝久絕班。
壁觀無言休問祖,坐忘遺照且晞顔。
是非榮辱知難必,反覆須臾覺夢間。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爲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辯正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姪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其一○

罷尹一年重置對,去家千里涉寒溫。
青雲交友難傾蓋,白髮慈親正倚門。
目斷濠梁橫涕泗,夢回京口役形魂。
寬恩若未投諸裔,好奉安輿葺故園。

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聞子瞻先已被繫予晝居三院東閣而子瞻在知雜南廡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詩四篇以爲異日相遇一噱之資耳 其一

早年相值浙江邊,多見新詩到處傳。
樓上金蛇驚妙句,卷中腰鼓伏長篇。
仳離歲月流如水,抑鬰情懷積似煙。
今日柏臺相望處,隔垣音響莫由宣。

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聞子瞻先已被繫予晝居三院東閣而子瞻在知雜南廡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詩四篇以爲異日相遇一噱之資耳 其二

詞源遠遠蜀江流,風韻琅琅舜廟球。
擬策進歸中御府,文章傳過帶方州。
未歸綸閣時稱滯,再換銅符政並優。
嘆惜鍾王行草筆,卻隨諸吏寫毛頭。

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聞子瞻先已被繫予晝居三院東閣而子瞻在知雜南廡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詩四篇以爲異日相遇一噱之資耳 其三

源流同是子卿孫,公自多才我寡聞。
謬見推稱丈人行,應緣舊熟秘書君。
文章高絕誠難敵,聲氣相求久益勤。
莫爲歌詩能數瞇,聖朝終要頌華勛。

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聞子瞻先已被繫予晝居三院東閣而子瞻在知雜南廡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詩四篇以爲異日相遇一噱之資耳 其四

近年出處略相同,十載邅迴我與公。
杭婺鄰封遷謫後,湖濠繼踵縶維中。
詩人囁囁常多難,儒者淒淒久諱窮。
他日得歸江海去,相期來訪蒜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