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卷489

出自楠悦读
卷四百八十八 全唐詩 卷四百八十九
作者:舒元輿
卷四百九十
舒元輿

舒元輿

舒元輿,婺州東陽人,元和中登進士第,調鄠尉。裴度表掌興元書記,拜監察御史,再遷刑部員外郎,改著作郎。分司東都李訓與元輿善,訓用事,再遷左司郎中、御史大夫。李固言表知雜事。固言輔政,權知御史中丞,不三月即真,兼刑部侍郎。專附鄭註:月中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甘露之變為仇士良所害。詩六首,編為一卷。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讀唐歷天寶已來追愴故事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讀唐歷天寶已來追愴故事

坊州按獄

坊州按獄
作者:舒元輿
朝代:

中部接戎塞,頑山四周遭。
風冷木長瘦,石磽人亦勞。
牧守苟懷仁,癢之時爲搔。
其愛如赤子,始得無啼號。
奈何貪狼心,潤屋沈脂膏。
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
山禿逾高採,水窮益深撈。
龜魚即絕跡,鹿兔無遺毛。
氓苦稅外緡,吏憂笑中刀。
大君明四目,燭之洞秋毫。
眷茲一州命,慮齊墜波濤。
臨軒詔小臣,汝往窮貪饕。
分明舉公法,爲我緩窮騷。
小臣誠小心,奉命如煎熬。
飲冰不待夕,驅馬凌晨臯。
及此督簿書,遊詞出狴牢。
門牆見狼狽,案牘聞腥臊。
探情與之言,變態如姦猱。
真非既巧飾,僞意乃深韜。
去惡猶農夫,稂莠須耘耨。
恢恢布疎網,罪者何由逃。
自顧孱鈍姿,利器非能操。
六旬始歸奏,霜落秋原蒿。
寄謝守土臣,努力清郡曹。
須知聽甚卑,勿謂天之高。

橋山懷古

橋山懷古
作者:舒元輿
朝代:

軒轅厭代千萬秋,淥波浩蕩東南流。
今來古往無不死,獨有天地長悠悠。
我乘驛騎到中部,古聞此地爲渠搜。
橋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鏁寒風愁。
神仙天下亦如此,況我慼促同蜉蝣。
誰言衣冠葬其下,不見弓劒何人收。
哀喧呌笑牧童戲,陰天月落狐狸遊。
卻思皇墳立人極,車輪馬跡無不周。
洞庭張樂降玄鶴,涿鹿大戰摧蚩尤。
知勇神天不自大,風后力牧輸長籌。
襄城迷路問童子,帝鄉歸去無人留。
崆峒求道失遺跡,荊山鑄鼎餘荒丘。
君不見黃龍飛去山下路,斷髯成草風颼颼。

坊州按獄,蘇氏莊記室二賢自鄜州走馬相訪,留連數日,發後獨坐寂寞,因成詩寄之

十年一相見,世俗信多岐。
雲雨易分散,山川長間之。
我銜鳳闕恩,按獄橋山陲。
君在龍驤府,掌奏羽檄詞。
相去百餘里,魂夢自相馳。
形容在胸臆,書札通相思。
煩君愛我深,輕車忽載脂。
塞門秋色老,霜氣方凝姿。
此地少平川,岡阜相參差。
誰知路非遠,行者多雲疲。
君能犯勁風,信宿凌欹危。
情親不自倦,下馬開雙眉。
相對坐沉吟,屈指驚歲時。
萬事且莫問,一杯欣共持。
陽烏忽西傾,明蟾掛高枝。
卷簾引瑤玉,滅燭臨霜墀。
中庭有疎蘆,淅淅聞風吹。
長河卷雲色,凝碧無瑕疵。
一言開我懷,曠然澹希夷。
悠悠夜方永,冷思偏相宜。
眉睫無他人,與君閑解題。
陶然叩寂寞,更請吟清詩。
得意且忘言,何況竹與絲。
頃刻過三夕,起坐輕四肢。
明朝告行去,慘然還別離。
出門送君去,君馬揚金羈。
迴來坐空堂,寂寞無人知。

履春冰

全唐詩/卷489
消歧義頁

    這是一個消歧義頁——使用相同或相近標題,而主題不同的條目列表。如果您是通過某個內部鏈接轉到本頁,希望您能協助將該內部鏈接指向正確的主條目。

    全唐詩/卷489可以指: 履春冰·舒元輿 履春冰·張蕭遠

    贈李翺

    李翺在潭州席上,有舞柘枝者,顔色憂悴。殷堯藩侍御當筵贈詩曰:「姑蘇太守青娥女,流落長沙舞柘枝。滿坐繡衣皆不識,可憐紅臉淚雙垂。」翺詰其事,乃故蘇臺韋中丞愛姬所生之女也。曰:「妾以昆弟夭折,委身樂部,恥辱先人。」言訖涕咽,情不能堪。亞相為之吁歎,且曰「吾韋族姻舊。」速命更其舞服,飾以袿襦,延與韓夫人相見,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於賓榻中選士而嫁之。元輿聞之,自京馳詩贈翺。

    贈李翺
    作者:舒元輿
    朝代:

    湘江舞罷忽成悲,便脫蠻靴出絳帷。
    誰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懷舊嫁文姬。

    File:Arr l.png上一卷 下一卷File:Arr r.png
    全唐詩
    File:PD-icon.svg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