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內向孩子的困境經常被別人誤解。父母、同學、老師,甚至最具破壞性的是孩子自己都覺得他們有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但事實真是這樣嗎?本書是一份送給內向孩子和他們父母的珍貴禮物,將全方位協助父母們教養他們內向的孩子,最為重要的是,發掘內向孩子潛在的優勢,諸如熱愛學習,富有同情心,很有創意,靈活不固執,因為這些美德極易被這個外向的世界所湮沒。

內向和外向的區別

內向跟外向到底有沒有準確的界定?本書通過人腦部的分析,告訴我們內向和外向的分別是生理性的,能夠從生理結構的角度來判斷出來一個人到底是偏內向多一點,還是偏外向多一點。那麼有沒有絕對的內向和外向的人?沒有,只是在這個軸上有偏內向和偏外向的分別而已。大量的家長都擔憂孩子的內向,都覺得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得讓一個內向的人變成一個看似活潑外向的人。但這種教育方法是不對,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和失誤。所以,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一下我們自己到底是不是內向,如果我們的孩子是內向的,我們應該怎麼樣發揮他的優點呢?

特徵

怎麼樣判斷一個人到底是內向還是外向呢?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之間最主要的差別在於他獲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我們每個人都有體會,有的時候自己精神百倍,有時候又萎靡不振。內向的孩子從內心吸取能量,他需要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覺進行溝通,這樣才能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太多的外部刺激,比如活動、噪音和談話聲都會消耗他的能量,讓他精疲力竭。而外向的孩子從外部世界獲得能量,當周圍充斥着人群和冒險活動的時候,外向的孩子是最快樂的,而過度的安靜和獨處則會讓他打不起精神。

作者把內向的人叫作能量積蓄者,他們像充電電池一樣,需要「休整時間」來恢復自己的能量儲備。外向的人是能量消耗者,他們的座右銘是:「沖!沖!沖!」內向孩子和外向孩子都需要先天氣質的某種平衡:內向的人需要適度參與外部世界,否則就會變得自卑,或者完全迷失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同樣,如果缺乏適當的休息和安靜的思考,外向的人也會發現自己終日忙碌,疲於奔命。

生理基礎

我們體內有很多神經遞質,比如多巴胺、乙酰膽鹼這都是神經遞質。根據霍布森的說法,這兩種主要的化學物質對大腦那些至關重要的功能有顯著影響,進而對行為有巨大影響。它們是聯繫腦內所有層次活動的兩條主要迴路。乙酰膽鹼管理許多大腦的生命性活動,包括注意力集中、意識、警覺狀態、覺醒與睡眠狀態的轉換、隨意活動以及記憶存儲。數個多巴胺迴路則構成了腦內最強大的獎賞系統。通過關閉某些複雜的大腦功能和開啟不隨意運動功能,它們能促使孩子先行動,再思考。

那麼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的區別在哪兒呢?外向的人更多地使用多巴胺做神經遞質的這種傳遞方式,而內向的人更多地使用能夠讓我們減速、能夠讓我們休息的副交感神經,而這裡邊所用到的神經最多的是乙酰膽鹼,所以這兩種人體內神經遞質的分泌量是截然不同的。我們的大腦會分成左腦和右腦,但內向和外向的人的區別是前腦和後腦的區別,就是我們的大腦不但會分左右,我們的大腦還會分前後。區別在於內向者和外向者的血液在腦部的分布是不同的,這個是可以通過實驗能夠看得到的,能夠監測到我們大腦裡邊血液的流通的量。

外向者在大腦前葉的行為抑制系統有着較少的血流分布,但在大腦後葉對知覺和情感刺激非常敏感的區域卻分布較多。所以他們善於表達,善於社交,他們願意跟很多人交朋友,因為他的知覺和情感的系統比較發達。而內向者在大腦前葉有更多的血液分布,那個地方的神經組織抑制人的行動,同時促使人們在行動前計劃和思考。所以內向型大腦的人,他會深思熟慮,他會想很久。

內向性格的優勢

作者說內向的人有這樣的優勢:內向的人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內心更細膩;他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熱愛學習,喜歡學更深入思考的東西。他有創造性思維,擅長藝術創作,情商高,精通談話,樂於自處,謙虛,健康,守法,內向的人更加不容易打破規則,更容易守法,珍惜長期的友誼;善於創造性思維等等。

如何養育內向的孩子

那如果我們發現孩子是偏內向的,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或者我們發現自己是內向的,我們應該怎麼辦?作者說,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給孩子創造出一個能使他茁壯成長的環境。

創造耐寒區

首先要做到給孩子創造一個耐寒區。要幫助內向的孩子建立他們自己的「耐寒區」,重點在於要提供給他們所需的成長要素,即等同於陽光、遮陰度、土壤和濕度這四大自然要素的四大人際要素。

第一,確保與孩子有密切的關係,不要強迫孩子成為自己不想成為的人,不要總是責怪他;第二,教導他如何行事符合自己的氣質,不要跟孩子總講道理,不要總是反駁孩子,也不要跟孩子展開大量的辯論,更不要輕視或者忽視他的需求;第三,與孩子建立一種靈活關係,在這一關係中他的感受能得到認可,他的才智能得到鼓勵其目的是讓他能充分發揮潛能;第四,給孩子創造一個恢復精力的場所,有一個獨處的時間和空間。

內向型的孩子很容易產生內疚和恥辱感。內疚感和恥辱感在一定的程度之內是有好處的,但是如果內疚感和恥辱感過分,就會造成傷害,會導致行為的扭曲或者深度的自卑,他的自尊水平會大幅地下降。所以,對於內向的孩子,去糾正他錯誤的時候,你只需要稍微說一下就好了。

內向孩子的看護和飲食上也跟外向的孩子不一樣。首先內向的孩子不喜歡變化的環境。所以在所有變化的環境發生之前,要提前地告知孩子,說今天晚上咱們要參加一個什麼活動,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在活動上有什麼東西,要儘量多地讓孩子參與到對這個活動的預判和想象當中。在活動的時候,你要多去觀察孩子是不是累了,是不是需要安靜一會兒,是不是需要你去陪他一下,這是我們對他的看護。然後不要逼着孩子吃東西。內向型的孩子可能會有挑食的狀況,你不要逼他去吃東西。要給他足夠的睡眠時間,因為你知道這些人是靠睡眠來吸取能量,所以讓他睡夠。睡覺的時候,內向的孩子普遍需要一個安慰物,就他需要拿一個小被子,拿一個小毯子,拿媽媽的一個衣服揪着,這種安慰物是他需要的。

對他的紀律要輕柔。作者說對於內向孩子,嚴厲的教育必然失敗。一種可能就是你過分嚴厲,導致內向的孩子變得不與他人交流,然後變得極其內向,甚至到了孤僻的狀態,然後放棄自己的能力,他的內疚感爆棚。還有一種可能是叛逆,他一下子變得跟你們完全不交往,他去做很多出格的事,然後就成為反面的教材。所以如果你用非常嚴厲的手段對待那些本身就很敏感的、內向型的人的時候,註定會失敗,這是從看護和飲食的角度給出的建議。

創造更適宜的人際關係

那麼在把一個內向型的孩子送到學校的時候,我們需要跟老師之間有很多的互動,你要告訴老師,我的孩子偏內向,需要多互動、多對話,希望老師能夠跟孩子多說話。學校的紀律大概是什麼?然後希望老師也能夠把紀律準確地、明確地告訴孩子,因為內向孩子是很容易遵守紀律的。給孩子創造更多的社會交往機會,讓孩子能夠有深度的交友。內向孩子交朋友跟外向孩子不一樣,就是他不會一下子跟很多人突然變得很熟,但是內向的孩子一旦跟一個人成為好朋友以後,他會非常珍惜,甚至能夠成為發小,能夠一輩子慢慢地這樣走下去。他很重視長期的關係,而不是那種突然之間就很熱乎的那種感覺,所以要教他有社交的機會。然後自己要多留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內向的孩子有時候會在學校里被人欺負,因為外向的孩子更容易找到夥伴,更容易適應一個團體,更容易在團體裡邊表現,而內向的孩子更容易自己思考,自己躲在一邊去想問題,那這時候他就有可能會被別人欺負。那怎麼樣能夠幫助內向型的孩子把潛力發掘出來?

第一,幫助孩子找到屬於他自己的節奏,自信是來自於節奏感的把握,所以我們是幫助他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工作、休息、社交的節奏。第二,家長要給他足夠的寬容,和包容的環境,不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比如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長成一個自己理想中的樣子,上各種輔導班,根本不是為了把孩子培養得更好,而是為了緩解家長的焦慮。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決定怎麼做這件事,然後給他創造更多的機會,慢慢地孩子就會實現「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內向的孩子希望長期地深入地交流,但在這過程當中有可能會遇到挫折。因為他們對於友誼的質量要求很高,但是如果對方沒有的話,他就會產生一個很大的挫敗感,更重要的是他會面臨到欺凌。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裡邊被別人欺負了,這時候你需要安慰他。你可以告訴他說有的孩子脾氣不好,他們就是那樣,非常討厭,或者說我知道你傷心了,但是事情已經過去了,你還是好好的。就是我們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要說你為什麼不打回去等等,在孩子被別人欺負了以後,不要再去責怪他,再去責怪他就是進一步地欺負他。那麼作為一個家長,我們應該採取更多的行動來幫助我們的孩子。

第一,我們要給孩子做榜樣。第二,向孩子說明,單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解決這一問題的,對於那些壞孩子,最有威懾力的還是大人,所以你需要讓他儘快去尋找大人的幫助,無論是找老師還是找家長。第三,如果見到欺負人的行為,你要立刻上前制止,你必須得挺身而出。

那麼我們怎麼能夠看到一個孩子是不是被欺負了?我們需要觀察他們的狀態。比如,他長期地心情低落,或者異常煩躁,跟以往不同。總是丟東西,回來的時候衣服總是有破損,還有他沒吃東西,他經常餓着肚子,他晚上做惡夢或者尿床,身上有原因不明的擦傷或者淤傷,他經常生病。那麼要讓孩子去上學,做好準備,不要讓他被人欺負,我們可以做這麼幾件事。第一個是讓孩子學會辨認,誰是壞孩子,誰是那種恃強凌弱的壞孩子,就是凡是那種喜歡挑釁你、喜歡戲弄你、喜歡威脅你的這些孩子,你要告訴他,這些人你要遠離他,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是欺負人的壞孩子。然後跟孩子說,你知道有些孩子喜歡欺負人,所以沒必要對每個人都友好,有的人你就是要跟他劃清界限,或者你就是要反抗他。任何欺凌行為都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只要發生就要告訴大人,確保孩子要有一兩個好朋友,因為有朋友的孩子是不容易被欺負的,孤獨的孩子最容易被欺負,所以教孩子交朋友是很重要的。

跟孩子說有些欺凌是因為嫉妒,你的成功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就是當孩子表現很好,某門成績非常棒的時候,得了獎的時候,那些嫉妒的人也可能會欺負他。要向孩子描述,好朋友會如何對待你,告訴孩子不要理會那些壞孩子的粗魯語言、表情和手勢,以免傷害自己的自尊,告訴孩子躲開欺負別人的孩子。同時還要告訴他,如果有人欺負他,他可以去警察局、郵局、圖書館,或者其他有大人的場所尋求幫助。最後,還可以讓孩子參加空手道或者其他自我防衛的培訓班,逐漸地建立自信。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 導圖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