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壓腦科學-讀書筆記
失眠、肥胖、脫髮、焦慮、拖延、易怒……這些壓力症狀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一次性擺脫這些難纏的問題呢?研究表明,人腦具有強大的壓力調節功能,特別是血清素的分泌,可極大地消解壓力。然而,因為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作息的不規律等,這種壓力調節功能被嚴重削弱了。結果,人才在壓力面前變得不堪一擊。其實,只要重啟壓力調節機能,就能從根本上改善壓力症狀。
壓力無法戰勝
作者說,人的壓力是無法消失的,每一個人在生活當中,都希望能夠減壓,我們都希望能夠活得更輕鬆,但實際上壓力是永遠無法消失的。
壓力分類
壓力一般分成兩種:一種叫身體壓力,比如,胃疼,寒冷等。另一種是精神壓力。比如,悲傷、痛苦。升職升不上去,壓力很大這都是精神壓力。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些壓力呢?作者說,這些都是因為腦壓力。最終你的身體壓力和精神壓力,都反映在大腦上,因為你的大腦才是真正去接收壓力的部位。因此我們所面對的所有壓力,幾乎都是腦壓力。
賽爾耶壓力三徵兆
有一個心理學家叫塞爾耶(漢斯·塞爾耶,加拿大生理心理學家,壓力理論之父),做了一個實驗,拿老鼠做壓力實驗。他找來一些老鼠,點擊這些老鼠,如果老鼠每天都要被電,那肯定壓力很大。被電了一段時間以後,毫無例外老鼠們都死了。
他解剖這些老鼠發現,老鼠出現了統一的三種狀況: 第一,就是胃潰瘍;第二,胸腺和淋巴腺萎縮所導致的免疫力低下;第三,是腎上腺皮質肥大。而這三種狀況,在我們人壓力很大的時候也會出現,當你壓力很大的時候,你很容易感冒;當你壓力很大的時候,你很容易胃不好。所以我們必須得能夠調整我們的大腦,這樣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不會受到這樣的傷害。他們背後的機制是什麼呢?
書中是這麼說的:「當壓力持續存在時,腦下垂體就會產生一種叫作ACT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荷爾蒙,它會刺激腎上腺皮質。那麼,腦下垂體為什麼要釋放這種荷爾蒙呢?我相信,只要堅持追究身體中所起的反應,那麼壓力使人生病的原理,就會慢慢被揭曉了。」「當受到身體性壓力時,身體某處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最終就會引起什麼疾病,這就是所謂的『壓力路徑』。」
壓力路徑
什麼是壓力路徑。比如說疼痛,你的身體感到疼痛,這就是一個壓力的發端,一個「信息」的發端。
「首先從腦部的丘腦開始,然後經過大腦皮質或大腦邊緣系,到達丘腦下部室旁核,也就是壓力中樞。而接收到『信息』的室旁核,會產生一種叫作CRH(促腎上腺皮質釋放激素)的促皮質素釋放激素,它是命令釋放『刺激腎上腺皮質的荷爾蒙』的荷爾蒙。」去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這種荷爾蒙會刺激腦下垂體,從而釋放出ACT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它會刺激腎上腺皮質,引起腎上腺皮質肥大,以及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需要注意的是,大量分泌腎上腺皮質荷爾蒙『皮質醇』,會引發高血壓和糖尿病。」
「『類固醇』,其實就是腎上腺皮質荷爾蒙。換句話說,腎上腺皮質荷爾蒙就是身體必需的一種物質,但是如果分泌過多,就會引起糖尿病、骨質疏鬆、高血壓等疾病,從而給身體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直到近年來,才有相關數據顯示,壓力會影響精神的路徑,而且與影響身體的路徑是完全不同的。」
「壓力路徑分為兩種:一種是『身體性壓力路徑』,指的是從丘腦下部通向下垂體;另一種是『精神性壓力路徑』,指的是從丘腦下部通向腦幹中縫核。一個是身體性壓力的產生路徑,一個是精神性壓力產生路徑。」
「腦幹的位置是在腦中的最深處,它的功能主要是維持個體生命。中縫核則大概位於腦幹正中,它的內部有血清素能神經——一種運用血清素傳達信息的神經,能釋放出神經遞質血清素,這與精神性疾病有密切的關聯。」
「而壓力信息就是從丘腦下部傳達到中縫核,因此減弱了血清素能神經所起的作用,然後就有了憂鬱症和恐慌症的產生。確切地說,血清素能神經是治療壓力的『特效藥』……如果血清素能神經的作用減弱,那麼就會引起精神性疾病。」
所以,由血清素做神經遞質的神經,叫血清素能神經。我們了解了壓力產生的這個過程,是有助於我們怎麼樣對症下藥地去改變我們腦部當中的結構。
動物也會有精神性的壓力,動物不光是身體生病才會有壓力,它們也有精神性的壓力。
比如,首先,在兩個並排的籠子裡各放入一隻老鼠,對其中一隻老鼠進行電擊,給它施加身體性壓力。也就是說,另一隻老鼠在旁邊的籠子裡一直看着同伴的慘狀,聽着慘叫。如果是人類處於這種情景之下,一定是難以忍受精神壓力的。其實,對於老鼠來說,也是如此。儘管另一隻老鼠沒有受到任何身體性壓力,但是置身於這種環境之下,它也會和同伴一樣,啟動一樣的壓力路徑。
這說明什麼呢?選擇跟什麼樣的人待在一塊兒,這很重要。如果你身邊有一些人天天緊張、壓力大、恐慌、焦慮、抑鬱,他們是會影響到你的,他們也會讓你產生這樣的狀況。所以人和人之間要更多地傳播正能量,而不要散播負能量。 那麼,人類獨有的壓力是什麼呢?第一,因不快而產生的壓力;為別人做的事,沒有得到適當的評價而產生的壓力。
比如,打彈珠時,當你贏了,看到彈珠不斷地湧出,你會覺得很爽很開心,這就是快感。但是,彈珠不可能永遠往外湧出,當彈珠停止湧出時,快感就會變成不快,成為一種壓力。
第二,是為別人做事,沒有得到適當評價的壓力。
比如,一直在拼命學習,卻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學生;每天為家裡忙裡忙外,盡心照顧孩子,卻得不到丈夫理解的主婦;為了解決工作上的問題而通宵工作,卻得不到上司和客戶肯定的上班族;精心為愛人挑選禮物,卻不合對方心意的戀人。
消除壓力
作者在書中有一章說,為什麼晚上比早上更容易讓人失控?其實失控是因為壓力太大,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跟我們體內的血清素有關。
比如,我們早上坐公交,一般車裡很安靜,但是到了晚上就會吵吵鬧鬧。為什麼?因為早上我們剛睡醒,體內的血清素水平足夠高,我們比較冷靜、理智,但是到了下午,工作了一天很累了,血清素也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我們的自控力就消失了。這個時候如果發生一點不愉快的事情都容易發生衝突。
而且動物如果血清素能神經低迷,也會出現壓力爆發的狀況。比如,實驗證明當老鼠的血清素分泌變少以後,這平常很溫順的老鼠,因為血清素沒了,也都變得殘暴,會咬旁邊的老鼠。這就是我們體內血清素的作用。那應該怎麼辦呢? 作者說,進行韻律運動能夠幫我們有效地產生血清素比如坐禪,坐禪其實是一種韻律運動,因為在你坐禪的時候,你的身體開始關注內在的呼吸、心跳,這個其實是有韻律的,這是一種最基本的韻律運動。
再比如,哭泣。研究血清素能神經的過程中也意識到,人其實還有一種其他動物所沒有的抗壓能力,而且是具有爆炸性效果的秘密武器—眼淚。流眼淚能夠有效地調節人身體內的神經遞質,而且是要流動情之淚,就是真的感動的眼淚。
那麼所有的這些變化,主要發生在哪裡呢?就在大腦前運動區,就在這個部位,這個部位是給我們帶來壓力的地方。壓力就是你的神經調節出了問題,大腦前運動區不活躍,或者過度活躍產生的問題,那麼療愈也要從這個地方進入。就是「解鈴還須繫鈴人」,因為大腦前運動區出現了問題導致的壓力,那麼我們現在就要調節這個地方,來減少我們的壓力。
三大腦
人腦有兩處「心」,「心」指心臟,它就是供血液的地方。我們所謂的「心」其實是我們大腦裡邊的「三大腦」,一個叫「同感腦」,一個叫「工作腦」,一個叫「學習腦」。這三個大腦是我們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最重要的三塊,這三塊合在一起,組成了我們人類獨特的、複雜的大腦。
前運動區
實際上「心」在兩個地方:一處是在感情腦,也就是大腦邊緣系;另一處則是在和感情腦緊密相連的「前運動區」。在額葉中,位於最前方的那部分叫「前運動區」,而「心」主要就是在這裡。那如果「前運動區」受損了會怎麼樣呢?
作者說,「前運動區」受損後並不影響呼吸和走路,因為這是腦幹控制的,你說什麼都能聽懂,語言能力沒有喪失,但是他沒有感覺。也就是說,你說的話再怎麼悲傷,但前運動區受傷的人,他知道你在說什麼,但是不會難過。這種情況下是沒法融入到社會生活當中去,他對別人的感受無感。作者就說,那些宅在家裡的人,很接近這種狀態,他們看起來和常人一樣,吃飯、睡覺、看電視。重點是,他們通過網絡和外界交流。
他們討厭和別人面對面談話,喜歡一個人待在房間裡,就連電話也不怎麼打,一般都是通過網絡聊天、發郵件這些不需要現實交流的東西。但需要注意的是,人類是一種不能獨自生存的社會性生物。
也正是因為這樣,人類的大腦才得以進化,學會掌握語言的能力,培養從他人的表情、行動中讀取中心思想的能力。如果不能和他人直接進行交流,或者是不願意,甚至連想象也做不到的話,那麼這對於人來說,是很危險的狀態。但是,這隻代表他們的前運動區的功能弱化了,並不是失去。只要多加鍛煉,弱化的這部分功能會得到恢復甚至加強。那麼怎麼鍛煉前運動區呢?
那就是模仿。作者說一個嬰兒是通過模仿在鍛煉前運動區的。因為孩子在模仿他人的時候,會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區別所在:他人能做什麼,自己不能做什麼;自己這樣想,而他人卻那樣想。也就是說,孩子在確立「自我」的同時,也就造就了「理解他人的大腦」。需要注意的是,看電視無法讓孩子鍛煉前運動區。因為跟電視機並不能進行真正的交流,交流是需要去說話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通過「血流量」來判斷腦的活動量?血流量大的地方是工作活躍的地方,血流量小的地方則剛好相反,是工作較少的地方。也就是說,那些前運動區功能不太好的人,比如不能讀懂他人心、不能和他人順利語言交流的人,其前運動區的血流量也是較小的。
現在生活中經常會提到一個新詞語「遊戲腦」。那「遊戲腦」是怎麼回事?作者說,我們並不能說打遊戲一定都不好,但問題是什麼呢?長期、長時間地打同一個單調的遊戲,肯定是非常不好的。
當一個人玩遊戲玩得很熟了以後,每天就是重複打,那麼大腦的血流量就開始快速下降。看起來他遊戲打得非常棒,但實際沒動腦子,因為它在不斷重複的東西。所以不能單調重複地玩同一個遊戲,而且時間決不能長。 那麼怎麼增加前運動區的血流量呢?作者說,最好的辦法是運動。比如散步。
三大腦
三大腦分別是:「學習腦」、「工作腦」和「同感腦」。
「學習腦」是多巴胺能神經,就是從「學習腦」上連接出來的神經遞質,它主要靠的是多巴胺。「學習腦」本身是一個多巴胺能神經,它的神經遞質是多巴胺,能夠讓它更多地分泌多巴胺的行為,就會刺激它更多地學習。
「工作腦」是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一樣,也是興奮質的一種,但它是和生命的危機和不快的狀態戰鬥的興奮質。它和多巴胺的快感恰恰相反,帶來的是憤怒,還有面對危險時的興奮等。
所以當你的工作遇到了壓力,遇到了挑戰,有目標要完成的時候,你會熬夜,你會覺得有意思,這是「工作腦」。但是你注意,工作腦有一個問題,就是去甲腎上腺素短暫的分泌是很有幫助的,能讓你完成攻堅戰,讓你完成壓力很大的目標。
但它一旦釋放,有時候停不下來,就會分泌很多,分泌很多就會導致有很多人變成了「工作狂」,然後慢慢地它會變成皮質醇,皮質醇叫壓力激素,壓力激素一產生,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就都來了。所以工作腦很好,但是不能夠過度,一旦過度,壓力激素分泌過多,傷害身體、睡不着覺、長期興奮都來了。
最後,就是「同感腦」,「同感腦」是血清素能神經。能夠調節情緒的血清素。血清素能神經可以調節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所以,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我們需要把血清素控制好。因為血清素如果管不好的話,那兩個神經遞質紊亂,都會產生失控的問題。
如何鍛煉血清素
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把身體內外的感受信息集中到大腦,然後由大腦做出判斷,讓身體的各部分做好應對措施。而在其中擔任信息通道角色的,就是神經。
神經—神經細胞的集合。各細胞之間並不是緊密連在一起的,而是隔着一定的距離。在神經細胞之間移動,傳達信息的就是神經遞質。如果神經細胞是接力賽的參賽選手,那麼神經遞質就是那根接力棒。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這都叫神經遞質。
而神經細胞存在兩種突起——軸索、樹狀突起。」就是軸突和樹突。然後樹狀突起是信息的入口,軸索是信息的出口,等於信息是從樹突進來,然後從軸突出去的。
「神經細胞先從樹狀突起接收信息,然後將信息傳送到使用電流信號神經衝動的軸索末端,神經衝動再到達軸索尖端放出神經遞質,就將信息傳遞給了下一條神經……其中神經細胞的結合部分,叫突觸。血清素能神經的神經衝動是自發的、按照一定規律釋放的,和其他神經的刺激沒有關係。」
那麼是什麼賦予血清素能神經活動的規律呢?答案是睡眠和清醒之間的循環。我們人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然後其他的時間在工作,就是這個睡眠和清醒之間的循環,在控制我們的血清素能神經的分泌。
「血清素能神經在大腦清醒的時候,以每秒2~3次的間隔頻率持續不斷地放出神經衝動。」「但是當人進入睡眠狀態後,頻率就會放慢。而一旦進入深層睡眠後,血清素能神經就幾乎不再放出神經衝動。等到了早上,大腦清醒後,血清素能神經又恢復了每秒2~3次的釋放頻率。」早上起來,我們會覺得今天睡得真好,爽快地醒來。「爽快地醒來」代表着你的血清素能神經很活躍,到點了就清醒地開始2~3秒一次釋放出來了。
五大功能
第一,冷靜的清醒,就是適度抑制大腦皮層的活動,血清素能夠讓人冷靜的清醒,讓你可以有激情,但你依然很冷靜。
第二,保持平常心,調整你的心態。好事發生了不用太興奮,糟糕的事發生了也不用太難過,沒有什麼了不起,淡然處之。擁有這種淡然處之的能力,是因為你頭腦當中的血清素能神經是發達的,它是健康的。
第三,交感神經適度興奮。人腦神經由兩種自律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支持着。自律神經指的是和意志無關的,且在工作着的神經。例如,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消化器官就會自動工作。我們沒有辦法有意識地開始和終止它,履行這些功能的就是自律神經。
另外,自律神經和血清素能神經還有一點是一樣的,會隨着睡眠和清醒的循環而發生變化。清醒的時候,由交感神經主導;睡眠的時候,由副交感神經主導。那麼,由副交感神經切換到交感神經時,血清素能神經的規律性衝動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血清素能神經衰弱的話,規律性衝動就會變得混亂,自律神經的切換過程也會混亂,從而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症,出現身體顫抖、頭暈目眩等症狀。
第四,減輕疼痛。
第五,保持良好的姿態和儀表。
激活血清素能神經
我們知道,抑鬱症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那麼想要解決抑鬱症就需要血清素。那麼怎麼激活血清素呢?
第一,早上沐浴陽光30分鐘。早上起來曬三十分鐘,因為血清素是在早上製造的,所以早上用陽光可以幫助我們製造血清素。血清素到了晚上就變成了褪黑素。白天有足夠多的血清素,晚上血清素就會變成褪黑素讓你睡着覺。
第二,韻律運動,呼吸、哭泣,這都是韻律運動。韻律運動五到三十分鐘就夠了,比如散步。
最後,把同感腦變得發達。就是你要改變你的思維方式,你要在心中建立「真正的報酬不是別人給你的,而是你做就得到的」。我們需要與他人同感。那麼具體要怎麼做呢?作者給了兩個建議:
第一,多與人接觸。當你覺得抑鬱、痛苦、不被理解的時候,多參加線下的社交活動,互相認識認識,聊聊天。
第二,選擇行業也很重要。幸福感很高的行業是護理工作。雖然很忙很累,但是會讓我們心情愉快,得抑鬱症的很少,因為他為別人服務,他有這種人和人的接觸。所以選擇行業,選擇工作方式,和你的壓力狀況是有聯繫的。
所以,當你壓力很大的時候,能治癒你的方法:第一,睡覺,讓大腦皮質整體休息。第二,激活大腦皮質,跟睡覺正好相反。第三,流眼淚,眼淚能夠抑制得不到認可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