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讀書筆記
翻開本書之際,你很有可能正因剛剛結束的戀情而傷心。也許你的戀情穩定,也許你早就注意到了問題的苗頭。你可能有小孩,也可能沒有小孩。也許是你提出的分手,或者你收到了只有寥寥幾語的短信,被告知分手了。那麼該如何從戀情結束的痛苦中恢復,並走過這段艱辛的旅途呢?
《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詳細講解了走出過往戀情,直至獲得新生的19個步驟,不僅剖析了每個步驟出現的原因和意義,而且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在本書中,作者詳細分析了有些感情為什麼註定會終結,什麼是真的愛,一段看似不錯的感情中會隱藏哪些危機,如何開始一段健康的關係。通過成長,我們能處理掉那些負面情緒,悅納自己,真誠而自由地開啟以後的生活。由於篇幅問題,這19個步驟我總結了6個出來,讓大家對這本書的內容有一個了解,因為這19個步驟並非一定要按順序來。
否認
就是我不相信這件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作者在書中說,人類的心理機制非常巧妙。它只讓我們感受到自己能夠承受的痛苦,這樣我們就不會崩潰。難以承受的痛苦被放在了「否認的袋子」中,要等到我們足夠堅強,能夠承受這份痛苦之時才會被放出來。但我們中有些人一直處在否認當中,不願意走上恢復之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人無法接觸、辨認自己的感受,因此很難適應任何一種變化。他們必須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凡是我們能感受到的,都是我們可以治癒的。」有些人是因為自我評價很低,不相信自己可以征服這座高山。還有些人的恐懼心理太嚴重,因而無法攀登高山。
為何會在一起
許多人會問:「那個誰和誰為什麼離婚了?」有時,更為貼切的問法應該是:「為什麼那對夫婦會結婚?」因為許多人結婚的理由是不恰當的,比如避免孤單;逃離不幸福的原生家庭;他們覺得人人都應該結婚;認為只有找不到結婚對象的失敗者才會單身;想要成為父母,或是為自己找一個父親或是母親;奉子成婚;7.因為我們「墜入愛河」等等。
所以,如果你只是為了彌補不幸福的人生去結婚,就會在後來產生離婚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必須得學會接受,不要總是否認它。怎麼接受呢?就是告訴自己我的婚姻,我的戀愛關係結束了,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哭一會兒,釋放出來。
照顧孩子的情緒
「否認」會在三個方面給孩子帶來困擾。第一,父母離異的孩子會繼續幻想父母會複合,並且為之投入大量的情感。他們很難接受父母已經分手的現實。孩子們在這方面的幻想非常強烈,往往會出乎父母的意料。你需要不斷地向他們說明父母已經分手的事實,這樣他們才不會繼續在這方面投入大量的情感。
第二,孩子們認為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情,所以父母才分手的。比如:上一次他們沒有聽話,沒有上床睡覺,或是吃飯後沒有端走自己的盤子,或是沒有做自己分內的家務……他們認為那就是父母爭吵和離婚的原因。一定要盡全力幫助孩子明白:父母離婚不是孩子的錯,離婚是成年人間的問題。
第三個方面就是孩子的恐懼:現在雙親中的一位已經「離開」了,另一位也會走嗎?他們往往會黏在父母身邊,他們需要反覆確保父母不會離開他們。孩子需要明白:父母間的婚姻關係會結束,但他們不會和自己的孩子分開。你需要向自己的孩子保證,即使和配偶分開了,你也永遠不會離開孩子。
所以,你能夠想清楚把離婚轉化成為成長的動力。即便你真的想複合,你說我其實不是願意離婚,我還想將來有機會。即便你是想複合,你也應該先成長,因為你不成長,你是沒法複合的。不成長你還是那個樣子,他不喜歡你那個樣子。所以才跟你離婚的。
恐懼
恐懼能夠讓人無法動彈,你太害怕了。可是,如果你認識到恐懼是你自身的一部分,是你的朋友,那麼恐懼就成了動力,就成了一種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方式。陷入離婚的深坑時,恐懼是你的主要感受之一。所以一旦認清自己的恐懼,直面它們,你就會發現它們沒有那麼可怕,也沒有那麼不可戰勝。你只需要做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那就是一一列出自己的恐懼。認清你所害怕的東西,這樣你就能貼近自己真實的感受了。比如,我害怕被拒絕,我就會找各種方式避免被拒絕。為此,我有可能一味地取悅他人,或是養成了過度負責任的性格,又或是不肯表達憤怒。
列出自己的恐懼
我們害怕未知的將來,你要面對很多不確定性,你現在變成一個人了;害怕成了離婚人士,我身上多了一個標籤,我是一個離婚人士。離婚人士意味着什麼呢?在很多人的感覺當中,會認為這是某種失敗,因為你經營不好自己的婚姻,這是一個失敗的標籤。害怕家醜外揚。本來別人都覺得我們挺好的,現在突然發現我們倆竟然離婚了;害怕自己做決定,修水管怎麼辦?洗衣機壞了怎麼辦?冰箱壞了怎麼辦?這孩子不聽話怎麼辦?你有一大堆的問題需要自己去面對,自己做決定。
還有錢的問題,就是因為家庭當中的這個經濟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錢的問題也會帶來一個很大的擔憂。然後我成為了單親家庭,那麼孩子在學校裡邊會不會被別人欺負?別人讓孩子填表的時候,該怎麼填?我會不會失去孩子,萬一法院把孩子判給我的先生,或者判給我的太太,我該怎麼辦?同時我也可能會失去友誼,因為大量的案例證明,離婚以後夫妻雙方的交友圈子會徹底地顛覆一次。你很有可能,會失去一大批的朋友。
我還會很害怕上法庭,萬一要上法庭質證,然後我害怕我的憤怒,我害怕我自己情緒失控,我害怕孤獨,我害怕今後沒有人再喜歡我了,我害怕我自己會瘋掉,我害怕我會傷害自己,我害怕改變。就是這一系列的東西都是我們可能會面臨的各式各樣的恐懼。
所以,當你把這個東西列出來以後,你可以問問自己:最糟的事情發生了以後,我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其實當你把這事想明白了以後,你發現,我還是要生活,我還是要工作,我養活自己,我換一個小一點的房子。我重新開始學一門手藝,這就是最糟了。所以,當你能夠面對這些恐懼的時候,這些恐懼才會逐漸地變得安定,變得消散。
讓恐懼變為朋友
為什麼恐懼是我們的朋友呢?因為恐懼我們就不會去冒不必要的風險,不會讓自己置身危險中,也不會處於無助而容易受傷害的境地。沒有了恐懼,我們就會置身於威脅生命的處境中,甚至早早喪命。我們需要恐懼來保護我們。被火燒傷過一次,明白了火可以燒傷你,你才能夠遠離它。這就是恐懼帶給我們的意義。其次恐懼也是動力。為了生存,恐懼能夠促使我們學會應對技能,能促使我們產生更好的防禦機制,還能促使我們在情感和體能上變得更加強壯。恐懼可以成為動力,促使我們走過調整期。
比如,我可以告訴自己:「我不想如此痛苦。我想要走出這個階段,征服我的恐懼。」征服恐懼的最好方式就是讓自己感受它們,「唯一的出路就是一路走出去。」你需要發現自己的恐懼,堅定地征服它們,並通過它們更加了解自己。
所以,當你有了恐懼以後,你才會有動力去發生改變,你跟恐懼的關係就得到了修復,這時候你要找一個舒適的地方,深呼吸。然後放鬆,然後讓自己平復。你要知道,當你恐懼的時候,孩子可能比你還要害怕。所以,你需要幫助孩子走出這些恐懼,跟他一塊兒討論這些問題,教他學會深呼吸,學會放鬆,然後讓他預見到說未來我們還有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孤獨
分手之際,倍感孤獨,這是正常的。如果傾聽自己的痛苦,癒合就能隨之而來。通過孤獨成長,你能夠到達獨處的階段——即使獨自一人,也覺得自在。因為有很多人有着嚴重的婚內孤獨。對於一個婚內孤獨的人來講,離婚有時候是一種解脫,但是依然會產生新的孤獨。人最起碼變少了。人們在孤獨的時候,一般會面臨三個階段的蛻變。
退縮
這個階段的人或是躲避,或是開始幻想。有些人垂頭喪氣地躲在空蕩蕩的公寓裡,覺得這樣別人就不知道自己的恐懼了。另一種方式則是上演「我是個可憐的小東西」的遊戲,希望有人來可憐自己。目的就是不想讓其他人知道自己的內心有多痛,但卻要讓前任知道。在這個階段,「寂靜」時刻提醒着你,你的伴侶離開了,真的離開了。這種寂靜讓人難以承受。你沒有辦法集中精力,也無法閱讀。電視又是那麼無聊。什麼都讓你興奮不起來!你內心蠢蠢欲動,
忙碌狂
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特別忙碌,到處參加活動,到處做各種各樣的事,然後工作把自己搞得很忙。他們在逃避自己,就好像自己的內心有一個可怕的、孤獨的幽靈。對於那些一直都孤單的人而言,這個幽靈開始變得如此真實!他們忙於逃避,從來不會停下來看一看自己在幹什麼,或是看一看自己在前往何處。
獨處
我可以一個人相處,而且我還覺得挺自在的,我跟我之前那種感覺不一樣。這是一個人面對孤獨的過程。你要知道的是:孤獨也能療傷。一段時間的孤獨能夠讓你反思自省,以及實現自我成長和發展。內在的充實和力量取代了空虛和虛無。獨自一人也能自在,不再依賴他人的陪伴,做到這一點,你就朝着獨立邁出了一大步。在這個階段,我們鼓勵你放慢腳步,不要急於尋找新戀情。因為你真的需要學會獨處,而且,為了逃避孤獨而選擇與另一個人在一起,這種開始新戀情的理由非常不健康。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在夫妻離婚的時候要幫助孩子,儘快地找到歸屬感,讓孩子能夠跟新的社區,新的同學或者適應新的家庭結構,讓他儘快地找到歸屬感,給他足夠的愛。否則的話,孩子也會感到非常孤獨。
友誼
你要面臨友誼的流失。人都去哪兒了,這一離婚怎麼人都不見了。為什麼? 第一個原因,分手後,突然間,你就成為婚姻關係中某一方潛在的愛人,你是合格的愛情候選人了。之前,你們出雙入對受邀參加派對,對他們來說你是安全的,現在你是單身,就成了威脅。突然,人們看待你的眼光就變了,你成了合格的候選人,你受邀參加已婚朋友派對的機會也相應減少了。第二個原因,離婚會導致兩極分化。朋友們通常會支持前夫或是前妻,很少有雙方都支持的。如此一來,我們就失去了站在前任一方的朋友。第三個原因一種恐懼感,你能離婚,我也有可能離婚。你離婚了,這對你周圍的已婚朋友來說是可怕的,所以他們從你身邊溜走了。你可能覺得被拒絕了,但事實上這是他們的問題,是他們內心的折射,不是針對你。你朋友的婚姻越是不穩定,他們就會越早離開你。你完全沒有必要覺得被拋棄了,你要明白的是:你離婚了,他們因此強烈地感受到了自己婚姻的不穩定。他們迴避你的友誼,是因為他們害怕離婚會像傳染病一樣傳播。第四個原因,就是你進入了一個亞文化的圈層。雖然未來的社會對於離婚的人口會更加平等對待,因為大部分人都離過婚,不是什麼新奇的事了,但是目前來講在很多地區,離婚依然是一個亞文化。所以你周圍的人可能會變少。那麼你應該怎麼辦呢?那就是去建立友誼。
不迴避
不迴避。很多人一開始就是迴避交朋友。
冒險
開始嘗試跟一些人交往。
投入
投入在交朋友的過程當中。作者建議說,你可以自己組織一些社交活動。你不需要非得參加原來那些朋友的活動,你自己可以成為一個社交的中心,然後組織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還有一點很重要,作者的建議說:如果在情感上還沒有完全走出上一段戀情,就不要涉足另一段長期的穩定戀情。如果你剛剛分手就着急去談戀愛,那麼往往有可能這是一個補償型的行為。補償型的行為會把你陷入更加混亂的境地,然後最後你會發現找的這個人可能更不合適。因為你這時候是處在傷痛當中,你並沒有走出這個療愈的過程,然後要幫助孩子,去認識新朋友,交到新朋友。
悲傷
悲傷是離婚期的重要部分。你需要處理好悲傷的情緒,才能真正放下已經終結的關係。悲傷的表現有一個特點,就是言語增多症。整天說,我真傻,這就是言語增多症。所以,一個人在特別悲傷的時候,你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症狀,同時你的人際關係會出現問題,因為一個悲傷的人,會有很多人遠離你,就是因為你所帶來的那種壓力和陰影,還有睡不着覺,恍惚,無感。為什麼很多人會割手腕?因為他劃刀口不是為了自殺,他就是覺得沒感覺。還包括產生很多的幻覺,幻想和自殺,這都是悲傷的過程。那麼,我們需要能夠學會管理悲傷。管理悲傷有一個非常專業的研究,叫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模型。這是一個心理學家專門研究悲傷的五個階段。
悲傷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面對不真實的感覺。人的第一反應是否認,我不會遇上這樣的事情,所以第一個階段叫否認;第二個階段,人們逐漸開始接受分手的事實。憤怒的感覺也隨之而來,從不相信到憤怒;第三個階段,當開始面對分手這個事實,卻還不情願放下的時候,人們有可能開始討價還價。你可能會回來,我做出什麼樣的事,我做點什麼改變,你能不能夠給我提點要;第四個階段,是對愛情的最終放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在這個階段抑鬱是典型的症狀。就是你會很沉悶,很抑鬱;第五個階段,接受分手事實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你開始擺脫悲傷帶來的情感上的痛苦,開始覺得沒有必要在過去的關係上投入感情。現在你可以實現更為圓滿的個人自由和獨立了。如果孩子很傷心,我們不要壓抑他,不要說你不許哭,讓他哭出來,然後安慰他就好了。
完成自己的悲傷
千萬不要忽略悲傷這件事。這裡邊有一個方法,你可以寫一封告別信,你可以跟自己過去的生活寫一封告別信。書中列舉了一個他們的學員所寫的告別信。這是一位女士,她跟她的前夫離婚,離婚以後她搬出了那個家庭。
她說:再見。
新房子再見了,我花了無數個下午和周末,尋找來的新房子,一定要符合所有嚴格要求的新房子,我也許再也找不到另一個像這樣的房子了。它不僅僅是一座房子,它代表了不用再尋找,代表了目標的達成,代表開始的新起點。這個目標曾是那麼遙遠,我費盡千辛萬苦才實現了。天吶,我費盡心思地搜索,找到這個房子的時候,我有多麼欣慰,而現在我失去了這座房子,失去了全部。
再見了,我們一起為未來規劃的家。再見了,那個秋天我們一起種下的鬱金香,春天時,我們不會一起看它綻放。再見了,曾經計劃過的嬰兒房,我們計劃過要個孩子,嬰兒房裡還要有個老的搖籃。再見了,曾經的新開端,可能帶給我們所有的東西。再見了,作為你的配偶,我曾感到自信和滿足,知道你曾對我有過什麼期待。
再見了被奴役的感覺,再見了那些吹毛求疵的各種不喜歡,洋蔥、蘑菇、橄欖、我的法蘭絨睡袍、我的朋友愛麗絲和動物園之旅。
再見了,你缺少的方向感,你缺少的創造力,你缺少的感恩,還有你缺少的敏感。再見了,你的優柔寡斷,你呆板乾涸的情感,還有你很不幽默的幽默感。再見了,羞於變得憤怒和表現憤怒。再見了,因傻乎乎而感到尷尬。再見了,我知道答案,你不知道時我曾感到的內疚。再見了。
最後署名。通過這封信,可以深刻地了解到她的想法和感受,也許你會因此有所感悟,寫下自己的告別信。這是一個儀式,是一個告別的過程。這個能夠有效地減少我們的悲傷,能夠讓我們很快地從憤怒,討價還價走入到接受的部分。
放下
我們先要明確一下什麼是放下。試試這個動作:十指交叉,左右手相握,然後在繼續握緊手的狀態下,把手分開。這時候你就感受到了「解脫」。你要放下對那個人所有的愛恨情仇。相愛的感覺並不是唯一難割捨的東西。難以割捨的還有憤怒、怨恨和報復的心情。如果一個人喋喋不休地談論前任,無論用詞甜蜜還是憤怒,都說明他/她沒有放下對前任的愛恨情仇。很多人放不下,因為有兩種表現。一種表現叫離婚蜜月期。離婚還有蜜月期,為什麼呢?因為甩人者覺得內疚,被甩者覺得難過,所以,被甩者還想複合,甩人者想彌合內疚。所以兩個人有一段時間,在剛剛提出離婚以後的一段時間,表現得都非常替對方着想,看起來好像是個好人了,這個叫離婚蜜月期。實際上這是虛幻。其次,叫逃跑綜合症。就是有很多人一提到離婚,就首先想到搬家,先跑到老遠的地方,讓別人找不到我,這是很多離婚者腦海當中都想象過的,甚至有的人實施過的事情,叫逃跑綜合症。
不要拖延
要能夠快速地放下,你首先要知道甩人的那個人要有責任,你不要拖延。這個被甩者,你要可以做一些事來儘快地走出來。
比如,你可以檢查一遍家裡的各個角落,清除掉那些總是讓你想起前任的東西:照片、結婚禮物、生日禮物,還有諸如此類的紀念品,免得睹物思人。你可能還需要重新擺放家裡的家具,儘可能讓家裡看起來與離婚前不一樣。你倆的大床就是一件特別的象徵物。也許你需要換新床單,或是在房間裡換一換床的擺放位置、換一個房間來放這張床、賣掉這張床,甚至送給別人等等。
放下自己的恐懼
如果你覺得很難放下,就問問自己:「如果放下前任,我的哪種感覺會最強烈?」也許,你的難捨難分實質是在掩蓋自己無法面對另一種痛苦感受的事實。比如,你很害怕放下,因為放下之後你就不得不直面自己被拋棄的感受。於是你拒絕放下,以此迴避被拋棄的感受。要做到放下,你就不得不面對那種感受。你如果感覺需要支持,可以尋求救生索式的朋友或諮詢師的幫助。
你要儘快地整理雜物,停止幻想,然後拿出更多的精力和物資金錢投資自己,這是放下的最主要的方法,讓自己變得不一樣,你才能夠感受到那個放下的過程,然後找一個比他更好的伴侶。
其實,我們找到自我價值感很重要,因為離婚後自我會受到傷害,自我價值感會降低,內心會不斷糾結到底出了什麼錯,對未來會有很多恐懼。但你需要知道,有很多事情往往不是自己的錯,我們可能在對的時間找到了一個不對的人,很多時候對於兩個不相愛的人來說,分開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