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底經濟學2-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作者作者蒂姆•哈福德,深受全球讀者追捧的著名的臥底經濟學家,被譽為「當前最幽默的生活經濟學大師」。他主筆的「親愛的經濟學家」專欄已成為《金融時報》有史以來關注度最高的專欄之一,在專欄中,他用最新的經濟學理論為讀者五花八門的疑問和牢騷提供輕鬆詼諧的經濟學解讀。

在腦洞大開的經濟學家面前,來自全球的《金融時報》專欄的擁躉們表現得肆無忌憚,他們將自己最私密、最棘手的關於生活、家庭、婚姻、性、子女教育、遺產繼承等問題一股腦地傾倒出來。

潛伏在生活中、具有多重身份的臥底經濟學家,用最權威的經濟學觀點和最新銳的經濟學理論,將困惑讀者的棘手問題一一化解。一問一答之間,充滿了「利益最大化」的完美色彩,讓讀者輕鬆學會用微觀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博物經濟學與心理經濟學化解生活難題的技巧。


家庭經濟學

家庭問題的爭吵和矛盾,多是因為我們總希望說服對方,但講道理無法緩解矛盾,經濟學家會用成本約束大家的表達衝動來解決爭執。家庭里經常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說夫妻之間的爭執、家長和孩子直接的衝突等等。這些矛盾往往都無法解決。但如果引入一個經濟學的概念成本,大多數家庭矛盾可能就會迎刃而解了。

比如,一個孩子家長問臥底經濟學家,我的兒子剛拿到駕照,但是他開車很瘋狂,我覺得這樣下去遲早會出事兒,我整天說他,讓他別那麼開車,可他從來都當耳邊風。最近,他看上了一輛破爛的二手車,我覺得這輛車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所以我正在考慮給他買一輛安全性更好的車,你覺得這個主意好嗎?

首先,這位家長天天強調安全肯定是沒用的,因為他兒子開車很瘋狂,說明比起安全來說,他更偏愛速度和樂趣。考慮到這些偏好,他這樣的開車方式是理性的,你整天嘮叨你要注意安全,一定是不起作用的。你給他買一輛安全性更高的車,也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另外,安全性能好的車能降低瘋狂駕駛的危險性,他的兒子可能會開車更加肆無忌憚,這也不是一種理性選擇。這種現象有一個專有名稱叫「佩茲曼效應」,經濟學家們研究發現,安全性高的車更容易讓駕駛者放鬆警惕,從而導致更多的交通事故,司機死亡的數量與安全性較低的車幾乎相同,而且還會導致更多行人的死亡。所以,給孩子買一輛更好的車,不僅解決不了安全問題,甚至結果會適得其反。 那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用安全成本來約束他,他飆車的時候,如果能清晰地感覺到安全成本在提高,他一定會理性地自我克制的。家長可以放手讓他去買二手車,但是一定要有其他保障措施,比如說找人偷偷在這輛車上安裝氣囊和防抱死制動裝置。從理性上來分析,二手車安全性差一些,任何人一眼就能看出,開這輛車要付出的安全成本可能很高,只要他是理性的,他開起來一定會主動自我約束,加上你偷偷給安裝的安全措施,這樣開一輛破爛二手車會比你給他買一輛更安全的車靠譜。這就是成本對人的行為的約束作用。

再比如,老王要和老婆離婚,他們一直為分配財產而爭論不休,尤其是房子,到底該怎麼分配,倆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博弈論學者羅伯特·吉本斯、彼特·克蘭普頓和保羅·克倫佩雷爾的研究表明,當一件物品為共有財產時,有一種方式很容易達成有效結果,即其中一方必須買下全部資產。簡單來說,小王和妻子必須各自對1/2房子的價值進行報價。正好一個要房,一個要錢。但問題是,要錢的一定會說房子多麼多麼值錢,希望對方多補給自己現金,要房的正好相反,他會說房子如何如何不值錢,儘可能少的補償給對方現金。那有沒有辦法讓大家把心裡對這套房子的估值說出來,而不是說謊呢?

在經濟學的世界裡,限制一種行為的辦法是讓它付出代價,成本就是一種最常見的代價。也就是說,你想讓大家說實話,而不是說謊,那你就要想辦法讓說謊有成本痛感,那他一定就不會隨口說謊了。所以,經濟學家的建議是,老王和妻子各自對1/2房子的價值進行一次報價。如果老王出價更高,那麼老王就可以得到房子,同時他必須支付給妻子現金,支付多少錢呢?支付兩個人報價的平均值。這樣,你說謊的動機大大減少了,因為如果出價太低,你就不得不廉價賣出房子。然而,如果你出價太高,那麼代價又太大。

生活經濟學

面對兩難選擇的時候,用博弈論逆向推理,是讓自己生活更有效率、決策更正確的辦法。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很多讓我們舉棋不定的情況,尤其需要我們做選擇的時候,我們發現每個選項都有道理,到底該怎麼思考問題才能讓我們生活更有效率,臥底經濟學家告訴我們,面對選擇的時候,要學會用博弈論的思路來解決問題。

比如,有個應屆畢業生就寫信求助臥底經濟學家,他說,這個夏天我即將畢業,申請了幾家大型銀行和諮詢公司的職位。我已經收到了好幾封聘用函,但都必須在10天之內回復。這些工作都很不錯,我也不想失去它們,但是,我仍然想看看還有沒有其他機會。我應該怎麼做呢?

這裡面其實就涉及一個博弈,畢業生和公司的博弈。對畢業生來說,他要在眾多公司中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而對公司來說,他也需要確定這個應聘者會選擇自己。許多公司會耍「聘用函轟炸」的把戲。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公司面試完了後,會發很多聘用函給應聘者,因為大學生一般會比較,他們即便答應這家公司要來上班,畢業前毀約去更好的公司的也大有人在,公司為了規避這種風險,會多發很多聘用函給大家,這樣才能保證招聘到足夠的員工。所以,如果你收到offer,並且對方告訴你,10天之內要回復否則作廢,很可能是公司在測試你的意願,讓你在規定時間內做出快速選擇。這時候對你來說,就是一場博弈了。

臥底經濟學家告訴我們,博弈論注重遊戲中下一步的行動,以及此後逆向推理的過程,這將為你提供更可靠的建議。什麼樣的公司會採用這種聘用函轟炸呢?對一家只雇用一位職員的小公司來說,可能會要求一個快速的決定,這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大型公司這麼做意義就不大了,因為取消聘用函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好處,如果你在1月份的時候是一位值得聘用的新職員,你在6月時同樣也是,他們一次性招很多人,你去或者不去,對他們來說損失都不那麼大,而且大公司招人應屆生趨之若鶩,如果他們廣發聘用函,結果很可能是來的人數超標。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被這種聘用函轟炸嚇到了,被迫接受了聘用請求,實質上等於發出了這樣一個信號你沒有信心得到其他公司的聘用函。如果那些質量最好的應聘者由於延遲接受聘用而被拒之門外,這個用人政策會導致公司最終聘用的是一批低層次的新職員,所以大公司是不願意這麼幹的。分析清楚了這層博弈關係,其實你就很容易選擇了。你會發現,如果你沉住氣等一等,過了10天的期限也沒有給對方一個答覆,那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公司是在虛張聲勢,他們其實還是想讓你去,過了期限也沒關係,另一種結果是,聘用函真的作廢了,你失去了這個工作機會。

那麼如果情況是後面這種的話,豈不是就損失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了嗎?其實也沒有,這說明公司是一家實力不強的公司,願意接受他們10天期限的,都是找不到其他工作的人,這時候你更不應該接受這份工作,因為你的同事都是二流的,這樣的狀況不去也罷。所以,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有實力的人,遇到公司給出這種答覆期限,應該彬彬有禮、不要急躁,並耐心觀察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

再比如,我們吃飯聚會的時候,有時候會帶一瓶酒。如果你帶一瓶貴的,也許並沒有人賞臉,或者是別人不識貨,又或者是人們沒有注意到你帶的是什麼。帶一瓶廉價的酒又好像你占了別人的便宜,而且大家也會在背後說你吝嗇。那該怎麼決定呢?

運用一點簡單的博弈論就可以找到最優策略。如果這是懂酒人之間的經常性聚會,那麼最好帶一瓶好酒。長期來看,這是一個好主意,因為你的慷慨能帶來互惠互利。所以,你需要弄清楚與你聚會的人究竟是不是品酒行家。這其實很簡單,帶一些好酒,看他們是不是會像行家那樣加以評價,然後在你下次舉辦晚宴時觀察他們會帶什麼酒。如果你只參加一次晚宴,或者主人完全不懂酒,你倒可以放心地欺騙別人。總之,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策略。你要確定和你一起用餐的人在意的是什麼,是美酒還是快樂?如果在意的是快樂,那你的策略應該是帶的酒比別人稍微遜色一點兒。這樣,每個人都感到開心,你省了錢,他們還其樂融融。

在家庭經濟學中,家庭問題的爭吵和矛盾,多是因為我們總希望說服對方,但講道理無法緩解矛盾,經濟學家會用成本約束大家的表達衝動來解決爭執。而在生活經濟學,面對兩難選擇的時候,用博弈論逆向推理,是讓自己生活更有效率、決策更正確的辦法。

臥底經濟學2 導圖
臥底經濟學2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