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本書作者,稻盛和夫,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企業家。他白手起家,創辦了京瓷和 KDDI 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在78歲高齡時又臨危受命,擔任日本航空領導人,用僅僅一年就將這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扭虧為盈,並創造了歷史最高利潤,成為業內傳奇。

本書是稻盛和夫對自己長達50多年的工作心得的總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稻盛和夫希望通過這本書來揭示工作對於人生的根本價值。他相信,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工作觀,就不可能過好這一生,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個追求成功與幸福的人,都應該首先理解工作的真正意義,學習正確的「干法」。

為什麼要工作

在本書的一開始,作者就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的根本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我們現在的年輕人認為工作是一種苦難,只是為了掙錢,把工作看成不得不乾的「必要之惡」。這就是現在普遍的工作觀。而這種觀點來自西方基督教世界觀。那工作到底是什麼?

工作是最尊貴、最有價值的行為

在聖經故事裡,亞當和夏娃原本無憂無慮地生活在伊甸園裡,不需要勞動,餓了可以隨便摘果子吃,但因為他們犯了錯,必須勞動才能換吃的。也就是說,人本來可以不勞而獲,只是為了贖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勞動這種懲罰。

由西方文明主導的現代觀念認為工作時間越少越好,而工作報酬越多越好。但是在日本,原本存在着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勞動觀念。這種觀念認為勞動是一種高貴的行為,對勞動精益求精是一種高貴的精神品質,最典型的就是近年來人人都在談的工匠精神。

舉個例子:

一位70多歲的木工師傅,只有小學畢業,一輩子都在修建神社。這位木工師傅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說:「樹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時必須傾聽這生命發出的呼聲——在使用千年樹齡的木料時,我們工作的精湛必須經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驗。」稻盛和夫聽了之後深受感動,他說到這種動人心魄的語言,只有終身的努力、埋頭工作的人才說的出來。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說明,工作對於人的根本意義:它能夠陶冶人格、磨礪心志,讓靈魂變得更崇高、更美好。在稻盛和夫看來,人生就是一場提升心性、磨鍊靈魂的旅程。只有全神貫注、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投入每一天的日常工作,這就是最尊貴的修行。所以,那些數十年如一日專注於自己工作的人,自然就成為了人格厚重、靈魂高貴的人。用稻盛和夫的原話是,在人的所有活動中,「工作是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工作使人更加強大

稻盛和夫在青少年時期特別倒霉,幹什麼都不順利,可以說是厄運連連。先是初中升學考試落榜,接着又染上肺結核,那時候肺結核是不治之症,他差點掛掉,這時家裡的房子又在二戰中被燒成廢墟。後來考大學,第一志願沒考上,只進了一所地方大學。大學畢業時遇上經濟蕭條,就業形勢不好,他又沒有背景和門路,多次求職應試都不中。走投無路之下,他差點投奔了黑社會。後來好不容易靠老師托關係,稻盛和夫才進了一家生產絕緣瓷器的小型家族企業。

但他進去之後發現,這家企業其實已經破敗不堪、瀕臨倒閉,經營家族內訌不斷,拖欠工資是家常便飯。他去公司旁邊的小店買東西,店主同情地對他說:「你怎麼到這兒來了,待在這樣的破企業,連老婆都找不到啊!」

與他一起同期加入的大學生,同他一樣滿腹牢騷,怨天尤人,不到一年時間都辭職走了。在這種氛圍之下,稻盛和夫更無心工作,好不容易他考上了自衛隊幹部候補生學校。但是入學需要戶口簿複印件,他寫信讓在老家的哥哥寄過來,卻遲遲沒有收到,結果錯過了開學日期。後來他才知道,是哥哥故意不給他寄,哥哥氣憤地說:「家裡節衣縮食把你送進大學,多虧老師介紹才進了京都的公司,結果你不到半年就忍不住要辭職。真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傢伙!」

最後沒有辦法,他只能改變了想法,不再發牢騷、停止抱怨,埋頭工作。正是這個至關重要的決定,成為稻盛和夫人生的轉折點。當時,稻盛和夫的工作任務是研發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他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不分晝夜地做試驗;同時,埋頭苦讀業內最新發表的英文期刊和專業書籍,如饑似渴地學習鑽研。隨着他一次次攻克技術難關,取得一個個研究成果,他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真的愛上了這份工作。

隨後他的人生就像開掛了一樣,自主合成了一種叫鎂橄欖石的新型陶瓷材料,打破了當時美國通用電氣對這種材料的壟斷,成為轟動業內的一件大事,取得了非凡的成績。而這寫「最初的成功體驗」讓他悟到一個重要的道理:即使在苦難當中,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帶來不可思議的好運。當然這些好運不是隨便來的,而是通過他對工作極度認真的態度而換來的。

如何投入工作

想要成就某項事業,就必須成為能夠自我燃燒的人。要成為「自燃型」的人,在熱愛自己工作的同時,必須持有明確的目標。

熱愛、迷戀自己的工作

「熱愛工作」「把工作當樂趣」,話雖這麼說,但做起來就像僧人艱苦修行一樣,並非易事。所以,若只是當苦行僧,一味強調吃苦耐勞而沒有快樂,那也很難持之以恆。

而一旦愛上自己的工作,甚至是迷戀工作,在別人看來再苦再累的活兒,我們都覺得不是事兒,反而樂在其中。愛上工作的人會想方設法把工作干好,他們永遠不會被動地等待領導來布置工作,而是自動自發地、創造性地展開工作,稻盛和夫把這樣的人稱為「自燃型」的人。

自燃型的人充滿能量,就像漩渦,可以把周圍的人帶動起來一起轉動,這是最好的員工。其次,是「可燃型」的員工,他可以被自燃型的人點着,跟着他一起燃燒。最差的是「不燃型」的員工,這類人內心冷漠,充滿負能量,不但不能燃燒,還喜歡給周圍的人潑冷水。團隊裡只要有一個這樣的人,就會讓整個團隊的士氣受到影響。

因此,我們要千方百計讓自己愛上自己的工作,成為自燃型員工;同時,我們還必須具備對於成功的強烈渴望。自燃型的人是可以成為領導者的人,我們要努力去思考如何成為自燃型的人,不是那種可有可無的隨便想想、做做白日夢,而是日思夜想整個人都沉浸在其中的痴迷狀態。只有達到這種強度的目標和願望,才能夠滲透到我們的潛意識當中,進而激發出內在的強大力量。

舉個例子:

稻盛和夫參加過松下幸之助先生的一次演講,讓他收益終生。演講的主題是「水庫式經營理念」。這個理念是說,在經濟景氣的時候,不要以為經濟會一直這樣好下去,要考慮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你該怎麼辦。在財務上有餘裕的時候就要注意儲備,就像水庫蓄水一樣。經營企業,隨時要為經濟不景氣時做好儲備。

就像水庫蓄水一樣,這樣等到經濟蕭條時期,就可開閘放水,渡過難關。當時在場聽講座的企業家很多,有人舉手提問說:松下先生,您講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問題是要怎樣才能讓經營有餘裕,來修建「水庫」呢?光是這麼想,而沒有具體方法,不是等於白說嗎?聽到這個問題,松下先生沉默了一會兒,然後似乎是答非所問、自言自語地說道:「不,你不想可不行啊。」

松下先生的意思是說:要修建企業的「水庫」,方法千差萬別、因人而異,無法具體傳授,但只要敢於去想,抱有非做到不可的決心,擁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意志,就一定能夠找出實現的方法。因此,人只要有了這種堅強的意願,願望就會變成行動,人就會很自然地朝着實現願望的方向前進。但是,這必須是強烈的願望,而不是隨便想想。「不管怎樣,無論怎樣,一定要這樣!」「一定非如此不可!」必須是這種由強烈的意念支撐的願望或理想。

行動上,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所謂「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不是說「到這種程度就行了」,而是沒有終點、永無止境的努力。將目標一次接一次向前推進,就要進行持續的、無限度的努力。稻盛和夫認為一般的努力程度是不夠的,不應該和自己比,而要和別人比,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儘自己的最大努力,而是要付出不比別人少的努力,甚至於超過別人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不管我們已經付出了多大努力,都總有再努力、再提升的空間,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過程。面對困難,當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想盡了所有辦法,實在是無計可施,不得不放棄的時候,這並不是事情的終點,而不過是重新開始的起點。這時候,要重新集結鬥志、積蓄力量,回到原點再次出發。

舉個書中的例子:

京瓷接到了一批來自 IBM 的大訂單,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必須抓住。但是 IBM 對產品的性能要求非常高,光是規格說明就有厚厚一本,要求的尺寸精度也比普通水平高出了一個數量級,當時京瓷連測量這種精度的儀器都沒有。面對重重困難,稻盛和夫投入了可以調動的所有技術和資金,帶領團隊日以繼夜工作,終於做出了產品。誰知道,首批20萬件產品被 IBM 全部判定為不合格,退回重做。

京瓷損失慘重,員工士氣也被極大挫傷。負責研發的技術人員極度沮喪地站在燒制陶瓷的爐具前面,茫然無措,淚流滿面。他說:「我們的努力已經達到了極限,實在是無計可施了。」稻盛和夫看着他說:「你向神靈祈禱了嗎?」技術人員一愣,過了一會兒忽然點頭:「我明白了,讓我們從頭開始,再努力試試!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是在說,你確定真的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了嗎?只有當你真正拼盡了全力,才有資格祈求神靈出手相助。最後,研發人員再次投入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做出了完全符合要求的高質量產品,為公司贏得了巨大的利潤和聲譽。因此,人的潛力是無限大的,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不逼一逼自己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只要我們付出超出別人的努力,就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追求完美」

要完成一個產品,99%的努力是不夠的。一點差錯,一點疏忽,一點馬虎都不能允許。任何時候都要求100%的「完美主義」。為了防患於未然,自始至終,我要求每個人的神經都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到事情的方方面面。

除了要付出超過別人的努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還要更進一步,力求做到完美。完美和最佳不一樣,最佳是相對的,而完美是絕對的。一個產品可能已經做到了最佳,但仍然不夠完美,這時候就不能停止努力,直到生產出完美的產品為止。

所謂「會劃破手的」、嶄新的產品,就是要像剛做出的嶄新的紙幣那樣,手感、質感都很好,美觀悅目,無可挑剔。「看上去就讓人心懷敬畏,甚至不敢用手去觸摸,好像會劃破手一樣。書中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一個觀點。

有一次,企業為了用陶瓷製作半導體封裝(將用於電子設備的半導體基板封裝,以保護基板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同時又能接續電流)一位工程師經過好幾個月的辛苦努力,才開發出了一件新產品,內在性能非常好。

這位工程師把做好的樣品拿給稻盛和夫看說:「社長,雖然經歷辛苦,現在總算把東西做出來了。」但稻盛和夫看了一眼就說不行,看上去顏色呈現淺灰色,不純淨。但這位工程師當時臉色就變了,反駁說:「社長也是技術出身的,希望你做出合理評價,顏色不鮮亮同產品的性能無關。」

但稻盛和夫堅持認為,「性能方面或許滿足了相關要求,但它不是合格的完成品。因此,只能重新做。最後經過努力終於做出了完美的產品。而追求完美也成了京瓷員工的共同理念。


這本書的觀點告訴我們只要我們付出不亞於別人的努力,磨鍊靈魂、提升心志,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就一定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只要我們堅持「愚直的、認真的、誠實的」有創造性的工作,每天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們就一定可以獲得成功。

書中給出了我們正確的思維方式

1、積極向上、具有建設性

2、善於與人共事,有協調性

3、性格開朗,對事物持肯定態度

4、充滿善意

5、能同情他人、寬厚待人

7、誠實、正直

8、謙虛謹慎

9、勤奮努力

10、不自私,無貪慾

11、有感恩心,懂得知足

12、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干法-讀書筆記思維導圖.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