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焦慮-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焦慮是一種普遍的感受,焦慮是每一個人自我保護的最重要的能力。《應對焦慮》全面介紹了應對焦慮的各種策略和治療方法,指導我們走出焦慮、輕鬆應對焦慮。


焦慮的本質

什麼是焦慮?焦慮是一種普遍的感受,焦慮是每一個人自我保護的最重要的能力。人們天生就有一種焦慮感,這個讓我們能夠活下去,但是如果這個焦慮過度嚴重,導致你可能連心跳都加快了。身上出很多的汗、緊張、上不來氣,或者每天為同一個事不斷地產生驚恐的狀態,會影響到你的生活,這時候我們把它叫作焦慮症。

所以,如果你出現了焦慮症的問題,就一定要小心地去面對和解決,因為它真的會給你的身體造成傷害。那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作者說你不知道為什麼,也可以解決焦慮的問題。反過來你就算知道了為什麼,也未必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焦慮與恐懼的區別

很多人沒法區分焦慮和恐懼,因為焦慮跟恐懼都是對一個事表示擔心,感覺到難受、不舒服、惶恐這樣的感覺。這裡的區別是什麼呢?普遍的恐懼的感受是有對象的,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有感覺,這個叫作恐懼。而焦慮是一種普遍的、無對象的感覺,就是莫名其妙地內心開始不舒服,開始坐不住、開始渾身出虛汗、難受,而且焦慮會影響到心理、行為和生理,這個是焦慮的特徵。

比如,心理層面人焦慮起來以後,會擔心自己發瘋,或者有人會覺得自己要死亡了。人們會對死亡和發瘋產生大量的恐懼;在行為方面我們會產生很多的迴避行為,很多事不敢做,比如不敢乘電梯、不敢去人多的地方、不敢坐飛機等等;而生理層面的變化,比如我們說的呼吸、心跳、出汗等等。

所以,如果你想要解決焦慮的問題,你必須能夠從這三個層面同時出發。既要減少他的生理反應,又能夠消除他的迴避行為同時改變他內心自我對話的方式。

焦慮的種類

那麼普遍來講,有七種焦慮的症狀。

第一個,驚恐障礙。特點是,突然發作,反覆出現,然後差不多平均每個月至少一次,這個叫驚恐障礙。有的人在半夜的時候突然坐起來,覺得呼吸不上來,覺得難受,心臟嗵嗵一直在跳,這就是典型的驚恐障礙。

第二個,廣場恐懼症。就是人多就不敢去,看到人多就難受。在超市里不能排隊,然後一到那種需要擁擠的地方就開始緊張,這個叫作廣場恐懼症。

第三個,社交恐懼症。比如,要去見人,跟陌生人吃飯、上台演講等等,大量的人在上台演講之前,就覺得自己口乾舌燥,上不來氣,這個叫作社交恐懼症。

第四個,特定恐懼症。比如有人怕蜘蛛,就是只要一談到「蜘蛛」這個詞,嚇得渾身的毛都炸起來那種感覺。

第五個,廣泛性焦慮症。廣泛性焦慮症,就是長期的,至少六個月的時間處在焦慮的症狀當中。

第六個,強迫症,不停地洗手,還有不停地檢查門窗,不停地去看門鎖好了沒有,鎖完了回去再拉一拉。

第七個,創傷後應激障礙,就是我們所說的PTSD。動不動就發怒、動不動就焦慮,甚至動手差點把人殺死等等。

這是我們說七種最主要的焦慮症的表現,每個人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傾向。但是只要不達到焦慮症的水平和要求,沒有影響到你正常的生活,沒有讓你覺得極度痛苦,那都還在正常的範圍之內。

焦慮產生的原因

焦慮可以它分成長期誘因、近期誘因還有持續的原因。什麼是長期誘因呢?比如遺傳,從小時候所受到的教育、教養然後早期的創傷,小時候受過的傷被父母忽視,還有父母過度的批評。比如,有的人小時候只要考第二名回家,媽媽就不給他吃飯,就覺得成績太差了,所以沒飯吃,這叫過度的批評。再比如過度的保護,還有虐待以及父母有酗酒的問題,這些東西都叫作長期誘因。如果我們童年遭受過這樣的創傷,或者受過這樣的對待,那有可能會埋下一個焦慮的種子。

近期的環境因素,比如開着車,突然之間心臟不舒服,犯了一次高血壓,這個高血壓你覺得特別恐懼。結果這件事以後,再也不能開車了,只要坐到車裡就緊張氣短。這就是叫短期的突發的誘因。

焦慮持續的原因,就是有人偶爾焦慮一下,過去就過去了,但是如果長期持續下去的話,一定是跟一些原因有關。第一個原因,肌肉緊張。就是如果你經常會出現背痛,那就是你的背部肌肉是緊張的。如果你經常身體出現肌肉緊張的狀況,你就有可能會處在焦慮當中。

第二個叫作消極的自我對話。當你長期給自己做消極對話,你總是覺得自己很倒霉,覺得自己不可能很幸運。很多這樣消極的想法,會導致持續地焦慮下去。

第三個就是錯誤的信念。什麼叫錯誤的信念?比如我必須出人頭地、此仇不報等等的想法。這種信念可能是來自於外部的壓力,可能是來自於童年時候教育。長期的不運動會導致你體內的神經遞質水平發生變化。作者說,如果一個人長期吃垃圾食品,每天就是漢堡、薯條、炸雞這麼不斷地吃,他的抑鬱狀況出現的可能性會非常高。

最後一個使焦慮持續的原因就是不呵護自己。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工作機器,一個工作狂,每天就喜歡工作,從來不會想到怎麼樣讓自己享受一下。

如何應對焦慮

我們現在搞清楚了焦慮的主要症狀還有它的原因,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焦慮呢?我們來說說其中6個方法。

放鬆身體

放鬆身體就是把肌肉放鬆。漸進式肌肉療法的發明人雅各布森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他說:「身體放鬆的時候,精神是不會焦慮的。」你不需要去應對你的精神,你只需要讓你全身的肌肉,從頭到腳保持放鬆,這時候你的焦慮感就會慢慢地舒緩下去。怎麼做呢?

漸進式肌肉放鬆需要連續收縮和放鬆16組肌肉群。在不拉傷肌肉的前提下,儘量緊繃每一組肌肉群,堅持10秒後立即放鬆,然後放鬆10〜20秒。注意感受肌肉群,緊張和放鬆時候的不同感覺,然後再進行下一組肌肉群的放鬆,那每天至少練習20分鐘。

比如:「首先做三次腹式深呼吸,呼氣時要慢,邊呼氣邊想象全身的緊張感,開始從體內流走,握緊拳頭,保持7〜10秒,然後鬆開拳頭10〜15秒,以同樣的時間間隔,放鬆其它肌肉群。雙手的前臂抬起,前臂與上臂儘量靠攏,緊繃肱二頭肌,保持,然後放鬆。」

其次腹式呼吸和鎮定呼吸的方法。吸氣的時候要把氣吸到腹部去,把手放在腹部上,吸氣的時候腹部頂起來;呼氣的時候,從腹部把氣頂出來然後慢慢地吐光。你學會了腹式呼吸以後,你就能夠練習鎮定呼吸。鎮定呼吸就是吸氣的時候,數5個數,把腹部鼓起來,然後憋5秒,數5個數,然後慢慢地把它吐出去,最好也是5個數。但是有的人吐得會慢,你會發現有時候吐7個數或者吐8個數,沒關係,這算一組。然後再接着5個數,吸氣,憋5秒鐘,再吐出來,這就是鎮定呼吸。

放鬆精神

怎麼樣放鬆精神?我們的緊張和焦慮來自於想象,就是因為你想象出來的很多事使你焦慮和緊張。那麼怎麼樣去解決這些想象呢?這個方法叫做引導式內觀。

什麼叫引導式內觀?就是你每天拿出一點時間來躺在那兒,不需要像放鬆肌肉一樣,不斷地去身體用勁。調動你的想象力,你可以閉上雙眼,想象自己處在某個令人心情平靜的情境,像這樣在腦海中上演讓人凝神靜氣的電影,可以大大地減輕焦慮的症狀。找一個舒服的姿勢,解除掉身上的束縛,確保安靜不受干擾,花一點時間讓身體放鬆。

思維方式

我們需要重新去梳理思維方式。避免產生災難化思維。什麼叫災難化思維?就是如果怎麼樣了,該怎麼辦。大量的人之所以焦慮,唯一的原因就是如果這個東西一直延續下去,如果這東西真的發生了,如果這個東西變得很嚴重,那麼該怎麼辦,這是災難化思維。比如,一坐飛機就緊張。緊張什麼呢?如果飛機掉了怎麼辦?那麼怎麼扭轉災難化思維?那就是運用質疑三步曲。

質疑三步曲的第一步叫作識彆扭曲思維。把如果怎麼怎麼樣了怎麼辦,這是過去的句式,改成一個肯定句。比如,如果飛機掉了怎麼辦,那麼這時候怎麼識別這個思維,把這個思維改成:我認為飛機要掉了,這就是第一個叫作識彆扭曲思維。第二個質疑扭曲觀點的正確性。評估這個飛機要掉了,這個可能性有多大?飛機掉下來的概率大概是多少?可能很難。所以這是質疑扭曲觀點的準確性。第三步,用更符合現實的思維方式來取代它。比如我小時候沒上過這樣的學校,我也成長得很好。所以未必上不了這個學校,這個孩子將來就完蛋,這孩子將來就會吸毒。

正視恐懼

怎么正視呢?正視恐懼所用的方法,叫作暴露療法。為什麼暴露療法很重要?因為恐懼是敏感化造成的。

比如有一隻老鼠跑過來了,如果你不那麼敏感,你會覺得小老鼠好可愛、好玩。但如果你特別敏感,你會哇地叫起來,然後一下跳到沙發上不敢動。因為你對那個老鼠特別敏感。同樣的道理,蜘蛛、廣場上的人群、電梯、海邊都一樣,當你對一個事過度敏感的時候,你的恐懼心理就會出現。

所以暴露療法能夠讓我們減少敏感化,它分兩類:一類叫作應對暴露,一類叫完全暴露。這兩個在程度上是不同的,應對暴露可以做到簡單應對,而完全暴露可以做到完全控制。什麼意思呢?

比如,你怕坐飛機,如果你怕坐飛機,怕到要命。你可以把怕坐飛機分成十級,最高一級是從中國直接飛到美國去,這是地球上飛得最遠的地方,這是最後一級。然後再往前倒,你會發現我去趟機場,這可以吧,去趟機場這是第一級。先在機場裡邊聽聽機場廣播,誰要登機,感受一下機場的氛圍。接下來,你可以辦個登機牌,你去辦個登機牌,但是不上飛機,到登機口晃一圈又回來了。買一張短途機票浪費不了多少錢,晃一圈,就這樣很多人都出汗了。因為他真的是害怕坐飛機。你可以嘗試着帶一個朋友一塊兒跟着你上飛機做一個短途的飛行。然後你可以嘗試着自己去做一次飛行,你可以嘗試做一次跨國飛行,你可以嘗試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一直到你可以一下子飛20多個小時。這就是一級一級地逐級地暴露,這個暴露的過程,就是讓你慢慢地去掉對飛行敏感的這件事的一個過程。

應對暴露是什麼呢?應對暴露就我能做到什麼程度?就是出現了這個症狀,我是不舒服,但是我基本能對付,這個叫作應對暴露。但是完全暴露就要變成已經對這事完全免疫了,就要練到這種程度。當然,如果你覺得風險很大的話,還有一個替代的方案,叫作想象暴露療法。就是你不需要真的去坐飛機,但你就在那兒想象,想象自己登機的感覺,想象飛機起飛,顛簸。然後晃,周圍都在吐那種感覺,然後慢慢地落地這種狀況,就是想象暴露。

所以暴露療法,我們建議大家可以在心理醫生的輔導之下來做,而且你最好是能夠找一個同伴,找一個能夠跟你一塊兒去應付這件事的人。那當然做到最後是需要你自己面對的,但是之前有一個同伴的幫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呵護自己

呵護自己的第一個要求,是你得給自己找空閒時間。什麼樣的空閒時間是科學的?第一個是每天1小時,你每天有1個小時不談工作、不干工作、不想工作。每天有1個小時的時間,也不是睡覺,除去睡覺、吃飯和工作之外,有1個小時的時間是空閒的,這是第一個要求。第二個,每周有1天。你每周至少有一天是讓自己放鬆。然後每12到16周有1周,就是基本上3到4個月,你要給自己放1周的假。

作者說,如果你一年沒有4周的帶薪假期,那你就自己花錢去休假。讓自己3到4個月休息1周,這樣才能夠保證你有足夠的空閒時間。那空閒時間做什麼呢?有三類空閒時間可以做的事。

第一類叫休息時間,就是休息。他說,有人喜歡休息的時候躺在沙發上看一本書,他覺得還是應該休息,就連看書都未必是真的徹底地放鬆。他覺得你就躺在那兒發呆是最好的,喝茶、發呆、曬太陽,這是很好的休息放鬆。第二個叫消遣時間,消遣時間就是澆花、在外頭玩、打球這種消遣。第三個叫關係時間。關係時間就是拉近你和家人的關係、你和朋友的關係、你和寵物的關係,這叫關係時間,真的給你的人生帶來支撐的那些情感類的關係。

另外,要注意好睡覺。還有白天的時候,小憩很重要,白天你能夠拿出15到25分鐘睡一個小懶覺,這時候恢復精力的狀況是非常快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呵護自己的方法是讀書。作者說,如果你讀到了一本好書,給自己充電的感覺是非常好的。如果讀到了一本書,給你的精神注入了力量,你會覺得最近這一段時間裡邊都是非常開心的。所以讀好書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即刻應對

不要排斥或對抗你的焦慮。你的身體出現焦慮的症狀是用來保護你,所以如果一個人,總是想壓抑自己的焦慮,說「我不要焦慮,我討厭焦慮」。焦慮不要來,你好煩哦,你不斷地去抵抗這個東西,你會變得越來越焦慮。不要排斥它,你要找到應對的策略,比如深呼吸、放鬆肌肉、轉換你的思維方式。或者向自己說一些肯定的話語,這個肯定的話語,對我們是有幫助的。作者建議,把它錄音錄下來,錄在手機裡邊。因為人聽自己的聲音,有時候會覺得很舒服。

比如:「我在學着放下憂慮,每一天我控制憂慮和焦慮的能力都在提高。我在學習如何不加重自己的憂慮,學習選擇平靜,而不是恐懼。我在學習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想法,我選擇給自己支持對自己有益的想法。焦慮思想出現時,我會抽時間放鬆釋放這些想法,深度放鬆讓我可以自由地選擇走出恐懼。焦慮因虛幻的想法而起,我可以放下這些虛幻的想法。

這就是你給自己製作的錄音稿,當你把這套東西錄下來,在你需要安撫的時候放出來聽,這樣能夠讓自己的心態更加陽光健康,讓自己能夠理解焦慮的來源,讓自己的肌肉能夠放鬆,這時候可能焦慮就能夠逐漸地舒緩。

應對焦慮 導圖
應對焦慮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