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雜興
其一
古帝論匡山,南國之德鎮。
邇來得躋攀,此語始吾信。
雄雄壓九江,矗矗排萬仞。
青天落飛瀑,白日雷霆震。
石鏡俄忽開,孤光舞而運。
異花無冬春,瑤草亦芳潤。
遠公初渡江,道譽藹東晉。
劉雷贊高風,遯世各無悶。
陳跡虎溪頭,於今誰與訊。
其二
衆峰勢連環,萬疊不可窮。
香爐獨秀拔,佳氣常蔥蔥。
長風卷游霧,曉壁開曈矓。
招提出其下,樓觀排青紅。
回眸盻五老,刻削金芙蓉。
宜哉謫仙子,愛此巢雲松。
其三
白鶴峰後原,逶迤曠平陸。
道周問樵子,古實青牛谷。
披榛得徑路,曳杖驚麋鹿。
鮑生古騷人,曾過鍊師宿。
明月古壇邊,題詩記脩竹。
茲焉廢耕隴,歲晏空菽粟。
薄日靜銜山,驚湍瀉哀玉。
回首睇吾廬,風幡隔林麓。
其四
山南信美矣,山北尤增奇。
春風錦繡谷,紅素自相依。
梯空上絕巘,雲日驚倒窺。
崖壁暈祥光,五色成頗梨。
旁通大林寺,松竹短且欹。
樂天當日游,四月桃始披。
餘齡願寄此,永與人世違。
其五
少文好山林,每往輒忘歸。
餘生千載後,獨與斯人違。
朅來爐峰下,結宇聊棲遲。
長林拱茂木,九夏遺炎曦。
溪雨晝忽破,藤花照清漪。
黃鸝語深竹,可聽不可窺。
其六
暮峰騰玄雲,飛雨來滂沱。
亂點灑蒼壁,森森掛青蘿。
須臾漲前溪,蕩蕩浮銀河。
中流轉巨石,出沒如黿鼉。
天宇夜開霽,星蟾瑩摩挲。
玲瓏辨崖樹,宛轉照庭柯。
詠詩無桀句,奈此佳景何。
其七
中巖不知暑,但覺晝景長。
朝來出孤定,踽踽行西岡。
風泉漱石齒,松雨飛蒼蒼。
猿鳥亦我喜,鹿麋還相將。
喬林積翠下,粲然矚孤芳。
冉冉抱絕格,霏霏浮暗香。
山祇善守護,每吐雲霧藏。
寄言樵蘇子,慎勿輕摧傷。
其八
龍湫亙三峽,草木皆森奇。
禪餘得支徑,別塢行逶迤。
上人吳門秀,邈有方外姿。
芒鞋襯兩足,策策欣相追。
秋田罷刈穫,雲水明空陂。
雙雙林中禽,文彩光陸離。
雍容事飲啄,相顧忘驚飛。
鮮飈忽騰馥,巖桂飄葳蕤。
峰端臥落日,眷此忘還期。
其九
霜清玉繩曉,澗谷風未號。
澄潭不可極,俛盼驚骨毛。
豈不有神物,於茲能遁逃。
海日射兩崖,餘輝何昭昭。
游鱗出岸穴,翻覆如銀刀。
偶來殊不惡,勝事俄所遭。
聊爲五字詠,遠愧謝與陶。
其一○
山深雲物清,挹玩洗浮慮。
昨日行澗南,飄然即芒屨。
風潭耿危彴,晚與樵爭度。
隔水認梅花,方驚歲華暮。
幽人眇江海,樂事期誰預。
山月獨多情,娟娟遲歸路。
其一一
高巖吐奇雲,倏忽千萬丈。
援毫欲名貌,卷縮非一狀。
飛仙或遨遊,隠隠出其上。
驚飈忽吹滅,轉盻惟清嶂。
山中勝事多,彼俗誰能亮。
其一二
圓月未出嶺,衆峰環蒼蒼。
裴回倚脩竹,遲此清夜光。
俄驚衆木顛,灧灧浮銀潢。
玉兔既且躍,浮雲亦難妨。
須臾經中天,下矚被八荒。
卻瞻中外官,森森斂低昂。
其一三
一月廬山陽,光風動林壑。
陰崖拆曾冰,隠隠飛溜落。
曦和伯化工,萬彙欣並作。
匆匆鳥聲聒,艷艷花霧薄。
瘦骨喜攀躋,芒鞋便犖確。
期遇山阿人,賞心將共託。
其一四
五更山雨餘,海月漏雲表。
流輝入庭戶,烱烱白如縞。
百舌語空林,關關催欲曉。
衆禽亦和鳴,爲我釋孤抱。
杉松本奇姿,洗滌看愈好。
惆悵桃李花,東風卷如掃。
其一五
通玄接香谷,夾道青松直。
高秋得微雨,秀色寒更碧。
林梢掛紅子,照眼明的的。
散策從所歡,悠悠事遐歷。
僧坊媚煙篆,笑語戀幾席。
陶謝安在哉,空山獨行跡。
其一
溪石斑斑舞碎光,巖花冉冉馥幽香。
當時吳猛逢山處,金闕橫開在上方。
其二
隔崖垂蔓蔚蒼蒼,隠見莓苔舊石床。
定有飛仙集其下,月明時復度笙篁。
其三
高松夾道夕陽明,抱葉風蟬引細聲。
勸爾行人聊駐足,出山無物更能清。
其四
星渚江邊月已生,石橋歸路夜崢嶸。
西風散入松千樹,翻覆銀河秋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