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讀書筆記
作者吉姆·蘭德爾,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他是一位企業家,購買和銷售商業地產,同時拓展新業務。作為一名致力於投資和企業家精神領域的講演者,蘭德爾已經在全美許多場館作過演講.其中包括哈佛大學和紐約大學商學院。蘭德爾學習和研究成功這一主題長達30年之久。除了閱讀所有他能找到的有關這一主題的資料以外,他還不厭其煩地向成功人士請教了解他們的成功之道。
因此,這本書的結論是多年研究、個人試驗和向他人學習的結果。蘭德爾得出的結論是:成功的秘密就是欲望、努力、鑽研、決心和堅持…而這些都需要毅力和自律能力。蘭德爾相信,如果你願意付出代價,一切都是可能的。作者從大量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和文章中歸納出約50條原則.並在書中一一展示。以故事的形式來介紹時間管理.行文生動活潑.配有精美描圖。
復盤時間
什麼是時間管理?時間管理是運用策略和技術,幫助你儘可能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是時間。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好時間管理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時間到底用在了哪裡?是否更接近你的目標?你做的選擇是否正確?所以,作者認為首先我們需要回顧一下你目前是如何利用你的時間的。
估測時間
作者認為意識是時間管理的先決條件。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只有對時間的流逝保持高度敏銳感,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時間管理者。因此,第一步就是估測自己的時間。
比如,睡覺時間、吃飯時間、學習/閱讀時間、看電視、上網、打電話、運動、工作時間、娛樂時間、其他雜務等等加起來所花費的時間。
也就是做時間日誌。在一周的每一天結束後,可以利用上床前的一點時間,把這之前的24小時是怎麼度過的,清楚地記錄下來。然後等到一周結束的時候,把各個常規項目所用的時間進行匯總。這個時候可以有目的性的把時間進行調整。
比如,看電視的時間太長,那麼就要把看電視的時間進行控制,進行調整。把省下來的時間用於其他項目,比方說學習、閱讀。
這種自我意識至關重要。通過更好地意識到你如何利用時間,你可能會發現某些地方可以作調整,通過更好地了解自己如何花費時間,你就有機會找到可以利用的時間。通過對時間進行關注,通過記時間日誌,你便開始把時間當作一種轉瞬即逝的資產。記時間日誌會使你對自己不斷貶值的資產,生命時光保持敏感。
制定目標
「目標是成功的催化劑。」——佚名
我們知道了自己的時間到底用在哪裡,就可以按照自己要達成的目標進行分配。作者說,只有當你確定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時,你才能決定應該如何安排你的時間。目標設定就是在今天決定你6個月、1年、或者5年後,你想要在哪裡,想要做什麼。
這個時候可以問問自己,「你的目標是什麼?短期內你希望達成什麼願望?長期來說,你希望你的人生是什麼樣子?」「你打算怎樣讓自己從現狀出發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你實現理想的步驟和措施是什麼?」
我們拿作者的女兒為例,來看一下如何按照目標進行分配時間,她的目標符合:具體、有時間範圍、很現實。
比如,作者女兒讀大三,她的秋季學期平均成績的目標是達到(GPA)3.5。她一共要上12個學分的課程,每周要上12個小時。時間分配如下:
每在課堂上上課一小時,她需要在課堂之外花2.5個小時的時間。這2.5個小時包括做課堂作業和為應付考試和測驗所做的準備、閱讀和學習。
這就意味着每星期還需要用去另外30個小時(12×2.5)。因此,總學習時間=42小時(課內和課外)。再加上其他活動每周的時間分配是:上課:12小時;課外學習:30小時;睡覺56小時;洗澡、穿衣、吃飯、交通:20小時;越野:20小時;和朋友一起:15小時;電話或上網:8小時;其他雜務:12小時。總計:173小時。
我們一周的時間是168小時,這就意味着她必須在時間分配上做出改變,減少玩手機時間,或者交朋友時間等等。不論你的目標是什麼,你都需要採取一些行動步驟來實現它。而這些步驟需要花費時間。
做選擇
最後一步就是做選擇,但是選擇往往是最困難的。現在,你需要做一個徹底的反省。你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你到底想要得過且過做你現在馬上想做的事呢?還是為未來着想做那些能讓你今後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事情呢?如果你設定了目標,那麼就要面對競爭的需求所帶來的壓力。
比如,朋友打來的電話,晚睡的渴望,承諾與義務,互聯網的誘惑,以及任何會對你造成干擾、影響你達成目標的事情。
E.N.格雷(E.N.Gray)說過:「別人不喜歡做的事情,成功人士也不喜歡做。儘管如此,成功人士還是去做了。」
生命就是在彼此競爭的壓力下不斷的平衡,為今天而生活,為明天作犧牲。通過有意識的選擇,在當下的滿足與犧牲之間進行選擇,你可以規劃你的人生。而如果你不作出選擇,你就只能任由其他力量主宰你的人生。
如何使時間效用最大化
估測了自己的時間、制定了自己的目標,做好自己的選擇。那麼,接下來就是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時間,把時間運用到極致,相信我你是可以的。
創造時間
當然,時間是有限的。每個人的時間都是相同的,有的人可以創造出很多時間,但是有些人總是認為時間不夠用,為什麼?那就是方法不對。作者認為,儘管時間是有限的,但我們還是可以採取一些方法啊,把沒有成效的時間轉變為有成效的時間。
比如說,早上賴床的時間。如果把你早上賴床的10分鐘運用起來,那麼,額外獲得的時間是:每天10分鐘×365天=60小時。這就等於說一年可以額外得到60個小時。這樣我們可以利用這額外的時間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
匹配時間和精力
管理時間其實就是在管理精力。你追求有效的時間管理的過程中,並非所有的時間都是相同的。為了使你的每一個小時都儘可能有效,你應該嘗試在你感覺最清醒,也就是在你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去從事那些最艱巨的任務。
比如,我最清醒效率最高的時間段在早6:30-8:00之間,我就會用這段時間進行學習或者閱讀。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這是必須要做的。
當然,我們可以通過每天堅持鍛煉、健康飲食、多喝水,同時有節制地攝入咖啡因和酒精,來管理自己的精力。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利用時間空隙
也就是你在等待某件事發生時的時間,在此期間你屬於空閒時間。
比如,等地鐵的時間、排隊等待理髮的時間、午休的時間等等。只要有效利用這些空隙去做事情,我們就能夠變非生產性時間為生產性時間,從而達到「創造」時間的目的。
因此,作者認為通過利用一天中的空隙時間和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像優柔寡斷、閱讀過緩和記憶力差,你就能讓自己的效率獲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提高。
戰勝拖延
想必拖延也是我們最受困擾的一件事情。拖延源自一種非常強大的物理法則,人們稱它為慣性。慣性法則表明:一個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換句話說,物體,包括人,傾向於呆在原地不動。為了實現向前移動,人們需要推動自己。慣性趨向於使所有的人保持原地不動。那麼,應該如何做呢?
a、在口袋中放一張紙片或者索引卡,寫上自己要達到的目標,隨時提醒自己記住目標。
b、將大任務分解為小塊,會容易動手。
c、教會自己的頭腦(意識)識別懶惰或拖延最初的蛛絲馬跡。當我們疲倦或懶惰的時候,自己都能感覺得到。我們知道該做點什麼來加以制止,但就是不願意去做。當你第一次開始體驗到這種感覺時,就應該立刻採取措施,加以制止。這是一種反拖延條件反射,是可以進行培養和強化的。
d、堅持做好筆記。你可以用手機(或舊式的便箋本和紙)來記錄你的思想或觀點。把這些想法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這將有助於推動你以後有機會時,將其變成行動。
避免雜亂
雜亂不堪是高效的大敵。時間管理專家告訴我們,雜亂對於生產力來說,是具有破壞性的。雜亂會引起情緒緊張。雜亂會導致無所作為。雜亂會降低效率。時間管理專家建議:通過發展有形系統去處理和保留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我們就可以讓大腦進行休息。它不必再掙扎着去應對所有接收進來的刺激,或者記住你需要完成的每一件事。
幾條建議:
a、整理自己的工作區,每一件物品都隨手可用;
b、創建一個檔案系統,把所有特定主題的材料放在同一個地方;
c、創建一個待辦清單;
d、立即就能做的事情要及時進行處理;
e、將想法轉變為行動步驟;
f、一旦確定行動步驟,就立即去做;
g、保持良好的「提醒」系統;
h、每周進行復盤。
做計劃
計劃,簡單地說,就是提前決定在某一給定的時期內,你要做的具體事情是什麼,然後進行分批處理。那麼,分批處理是什麼意思呢?許多效率專家建議,在你計劃每一天的工作時,你可以把在同一時間或同一地點或用同一種方式做的事情集中在一起去完成。
比如,你到市里去見一位朋友,本來打算在午餐時間去的,但是,當你開始計劃這一天的工作時,你想起,當天晚些時候你需要到市里去拿維修的電腦。於是,你考慮怎麼解決這兩件事情,突然你又想起了2天以後你要到市里參加一個會議。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把見朋友和拿電腦推遲一下,到2天後你出差的時候,一起完成。你已經把三件事集中於一次出差中去完成,這就幫你節約了很多時間。
製作任務清單
製作任務清單先確定任務的優先順序,首先,先做重要而且緊急的項目;其次,重要但不緊急;然後,緊急但不重要;最後,既不緊急也不重要。你的80%的成就來自於你的20%的行為。最後一點就是集中精力去處理重要的事情就可以了。
這本小書行文生動活潑配有精美描圖,讀起來非常輕鬆。在這裡我也建議大家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吃掉那隻青蛙》、《只管去做》我之前也有分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