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遊詩·姜夔

出自楠悦读
昔遊詩
作者:姜夔
朝代:

其一

洞庭八百里,玉盤盛水銀。
長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輪。
我舟渡其中,晁晁驚我神。
朝發黃陵祠,暮至赤沙曲。
借問此何處,滄灣三十六。
青蘆望不盡,明月耿如燭。
灣灣無人家,只就蘆邊宿。

其二

放舟龍陽縣,洞庭包五河。
洶洶不得道,茫茫將奈何。
篙師請小泊,石矴沉泥沙。
是中太無岸,強指葦與莎。
滯留三四晨,大浪山嵯峨。
同舟總下淚,自謂餧黿鼉。
白水日以長,僅存青草芽。
轉盼又已沒,但見千頃波。
此時羨白鳥,飛入青山阿。

其三

九山如馬首,一一奔洞庭。
小舟過其下,幸哉波浪平。
大風忽怒起,我舟如葉輕。
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坑。
回望九馬山,政與大浪爭。
如飛鵝車礮,亂打睢陽城。
又如白獅子,山下跳鬇鬡。
須臾入別浦,萬死得一生。
始知茵席濕,盡覆杯中羹。

其四

蕭蕭湘陰縣,寂寂黃陵祠。
喬木蔭樓殿,畫壁半傾欹。
蘆洲雨中淡,漁網煙外歸。
重華不可見,但見江鷗飛。
假令無恨事,過此亦依依。

其五

我乘五板船,將入沌河口。
大江風浪起,夜黑不見手。
同行子周子,渠膽大如斗。
長竿插蘆席,船作野馬走。
不知何所詣,生死付之偶。
忽聞入草聲,燈火亦稍有。
杙船遂登岸,急買野家酒。

其六

天寒白馬渡,落日山陽村。
是時無霜雪,萬里風奔奔。
外旃吹已透,內纊冰不溫。
吹馬馬欲倒,吹笠任飛翻。
不見行路人,但見草木蕃。
忽看野燒起,大焰燒乾坤。
聲如震雷震,勢若江湖吞。
虎豹走散亂,麋鹿不足言。
夜投野店宿,無壁亦無門。
此行值三厄,幸得軀命存。
明發見老姊,斗酒爲招魂。

其七

揚舲下大江,日日風雨雪。
留滯鼇背洲,十日不得發。
岸冰一尺厚,刀劍觸舟楫。
岸雪一丈深,屹如玉城堞。
同舟二三士,頗壯不恐懾。
蒙氈閉篷臥,波裏任傾攧。
晨興視氈上,積雪何皎潔。
欲上不得梯,欲留岸頻裂。
攀援始得上,幸有人見接。
荒村三兩家,寒苦衣食缺。
買豬祭波神,入市路已絕。
如今得安坐,閑對妻兒說。

其八

青草長沙境,洞庭渺相連。
洞庭西北角,雲夢更無邊。
復有白湖沌,渺莽里數千。
豈惟大盜窟,神龍所盤旋。
白湖辛巳歲,忽墮死蜿蜒。
一鱗大如箕,一髯大如椽。
白身青鬐鬛,兩角上梢天。
半體臥沙上,半體猶沉淵。
里正聞之官,官使吏致虔。
作齋爲禳禬,觀者足闐闐。
歛席覆其體,數里聞腥羶。
一夕雷雨過,此物忽已遷。
遺跡陷成川,中可行大船。
是年虜亮至,送死江之壖。
或雲祖龍讖,詭異非偶然。
近日山陽人,採菱不知還。
望見三龍浮,目若電火燃。
見龍多見尾,少見四體全。
一龍已爲異,三者亦罕傳。
又因漁湖側,水中忽生煙。
煙中一馿出,繞身步蹁躚。
俄隨霹靂去,欲詰無由緣。
我聞語此事,乘舟往觀焉。
徑往枯葭浦,白鷺爭相先。
湖有劉備廟,實司浩渺權。
裴回無所見,歸棹月明前。

其九

昔遊桃源山,先次白馬渡。
渡頭何清深,鴻鵠在高樹。
白馬亦洞天,昔人有奇遇。
洞門不可見,但聞水聲怒。
瞻彼羽人宅,乃乘方船渡。
脩廊夾五殿,重閣映千樹。
規模象魏壯,回合綠陰護。
山椒望五谿,壺頭入指顧。
故宮在其北,屋瓦帶松霧。
古杉晉時物,中空野人住。
外圍四十尺,內可十客聚。
我遊瞿仙館,壇上表遺步。
卻下八疊坡,一亭衆妙具。
兩山抱澄潭,老木枝榦互。
瞻前秀而迥,坐久凜難駐。
桃源獨不見,僻在宮南路。
山行轉深邃,狙猿紛上下。
石竇出微涓,令我意猶豫。
昔聞漁舟子,水際見洞戶。
今看去溪遠,定自後人誤。
惆悵卻歸來,此遊不得屢。
於今二十年,歷歷經行處。

其一○

昔遊衡山下,看水入朱陵。
半空掃積雪,萬萬玉花凝。
或如生綃掛,或作薄霧橫。
紛紛虎豹吼,往往蛟龍驚。
人語不相聞,濺雹漂我纓。
有魚緣峭壁,上上終不停。
此中有神物,雷雨周八紘。

其一一

昔遊衡山上,未曉入幽谷。
欲識所坐輿,橫版掛兩竹。
狀如鞦韆垂,高下不傾覆。
登山九千丈,中道多佛屋。
一峰高一峰,峰峰秀林木。
仰看同來客,木末見冠服。
高臺石橋路,尋常雲所宿。
下方雷雨時,此上自晴旭。
紫蓋何突兀,萬里在一目。
餘峰六七十,僅如翠浪矗。
北有嬾瓚巖,大石庇樵牧。
下窺半崖花,杯盂琢紅玉。
飛雲身畔過,攬之不盈掬。
祝融最高絕,紫蓋不足錄。
俯視同仰觀,蒼蒼萬形伏。
惟餘岣嶁峰,南睇半空綠。
彷彿認瀟湘,向嶽流屈曲。
高處驚我魂,幡思宅平陸。
其東有雷穴,靈異謹勿觸。
雲來綿世界,雲去一峰獨。
僧窗或留罅,雲入不可逐。
絕頂橫石渠,仙人有遺躅。
山多金光草,夜半如列燭。
靈藥不可尋,吁嗟歸太速。

其一二

濠梁四無山,坡陀亙長野。
吾披紫茸氈,縱飲面微赭。
自矜意氣豪,敢騎雪中馬。
行行逆風去,初亦畧霑灑。
疾風吹大片,忽若亂飄瓦。
側身當其衝,絲鞚袖中把。
重圍萬箭急,馳突更叱咤。
酒力不支吾,數里進一斝。
燎茅烘濕衣,客有見留者。
裴回望神州,沉歎英雄寡。

其一三

既離湖口縣,未至落星灣。
舟中三兩程,程程見廬山。
廬山遮半天,五老雲爲冠。
朝看金疊疊,暮看紫巉巉。
瀑布在山半,彷彿認一斑。
廬山忽不見,雲雨滿人間。

其一四

雪霽下揚子,閑望江上山。
山山如白玉,日照金孱顔。
是時江水浄,影落清鏡寒。
潮催庾信老,雲送佛狸還。
萬古感心事,惆悵垂楊灣。

其一五

衡山爲真宮,道士飲我酒。
共坐有何人,山中白衣叟。
問叟家何在,近住山洞口。
殷勤起見邀,徐步入林藪。
雲深險徑黑,石亂湍水吼。
尋源行漸遠,茅屋剪如帚。
老烹茶味苦,野琢琴形醜。
叟雲司馬僊,學道此居久。
屋東大盤石,棋畫今尚有。
古木庇覆之,清泉石根走。
因悲百年內,汲汲成白首。
僊人固難值,隠者亦可偶。
追惟恍如夢,欲畫無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