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軟對話-讀書筆記
「如果不能用柔軟的話去說服對方,也就無法用嚴肅的話去征服任何人。」 《柔軟對話》包含了柔軟對話學院成立30年來的,面向世界各地超百萬學員開設的對話課,它不僅是一套課程,還是一本有關交流溝通的「武功秘籍」,一位「語言場上的柔道師」。
因為人們總是希望聽到令人感到輕鬆和滿懷希望的話語,所以《柔軟對話》將為你提供不同尋常的優雅溝通方式——堅定思想與內心、過濾語言攻擊、轉化矛盾方向、以尊重為基準進行溝通、說出富有力量又不失風度的話語,助你高效解決生活中火星四射的交流溝通困境。
認識柔軟對話
作者強調,有時語言對人的傷害比鋒利的刀劃出的傷口還要深,所以我們在遇到溝通困境時,不要想着用拳頭、對抗、吵架解決,而是要學習以尊重為基礎進行溝通。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柔軟對話。
三大好處
什麼是柔軟對話?所謂柔軟,就是你要學會換位思考,用平靜、溫和的態度溝通。所謂對話,不是你自顧自地說,而是要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
學習柔軟對話有什麼好處?湯普森說至少有三個。
首先,它能讓我們在人際環境中更好地生存。你總是能平和、溫柔、理智地與人交往。
其次,它能提升我們的專業度。因為善於溝通,抱怨和衝突也就少了,你的精力可以放在更專業的事情上,你能更好地控制情緒,說出來的話也會顯得更專業。
最後,它能提高工作效率,因為你擁有了一次性把事情說到位的能力。
比如,大學畢業後,湯普森的第一份工作是去高中教書,教的是閱讀與寫作。當時,迎接他的是一個非常棘手的班級,出了名的不合作。據說,在湯普森去這個班級上課之前,已經有任課老師被學生揍了一頓,還有一位女老師被他們用繩子拴住腳踝掛在二樓的窗戶外。
湯普森去上第一節課時也遇到了類似的為難。他站在講台上準備上課,有一位學生就把教材一撕兩半。這時,作為老師,湯普森應該發火、對抗嗎?以一敵幾十,顯然他不是對手,而且這學期的課,他還要繼續上。所以,他憑本能反應請撕壞教材的學生上來。
他說:「你不讓我上課,那你來上,你能給我們上什麼樣的課?」
那位桀驁不馴的學生說:「我對機械非常有研究,如果我上課,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機械。」
湯普森說:「好,那你明天就帶一個汽車化油器,給大家講清它的構造,教大家使用。」
誰知道第二天,這個學生真的帶了一個汽車化油器給大家上了一堂課。雖然他學習不好,可是說到自己感興趣、有研究的話題時,就會眉飛色舞、娓娓道來,課堂效果出奇的好。
湯普森發現,這是一個可以推而廣之的教育方式。在這之後,他讓熱愛烘焙的學生上台講烘焙,讓在山裡長大的學生講如何設置一個陷阱。為了把課上好,這群昔日的學渣不得不去泡圖書館,儘可能地收集資料;把資料消化吸收以後,他們還要學習如何表達、如何寫作。那個學期,這個班裡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上台做了兩遍分享,而湯普森的教學任務也就這麼出色地完成了。
寫作本書時,湯普森回想起了這段經歷。他認為,那時自己就是不自覺地用了柔軟對話的教學方式,他的所作所為符合柔軟對話的核心原則,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引發對方的共鳴。
應對語言攻擊
作者討論了一個場景: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一些懟我們的人,他們的語言可能是攻擊,可能是辱罵。我們如何應對這些語言攻擊呢?
第一步,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平靜。人只有在平靜時,溝通才是理智的。
第二步,不要輕易將承諾脫口而出,就是不要說「我絕不」,或者「如果你怎麼樣,我就如何」。因為這些不假思索的話,你通常做不到,然後就會下不了台。
第三步,遇到語言攻擊時,心裡要敲響警鐘,你要明確地知道,「他現在在攻擊我,他可能會辱罵或者拒絕我」。接下來做出正確的反應:不帶情緒,給他一個理智的反饋。別人有情緒,你沒有,你就贏了。
比如:有一天,作者開了一輛新車駛出加油站,突然碰到一個小伙開車太快,差一點就撞上了他的車。作者非常生氣地問:「你哪兒學的車?」他意思是,對方的駕駛技術完全不過關。面對作者的語言攻擊,小伙說:「在德州學的。」一下子,作者愣了。他甚至覺得這個小伙很有意思,「我明明在攻擊他,他竟然如實回答」。 作者覺得,這個小伙非常高明。因為如果他不那麼回答,而是回一句對抗的話,那他們可能當場就打起來了。 因此,當你碰到言語攻擊時,只要能保持平靜,就贏了一半。接着,你再回應。如果還能加上一點幽默和自嘲的能力,在處理糾紛、解決溝通困境時,就更加事半功倍了。
應對不同類型的人
作者把人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好好先生,就是怎麼樣都行。
第二類,難搞定的人,就是不管對他有利沒利、和他有沒有關係,他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什麼事在他那兒都仿佛更難一些。
第三類,蔫壞的人。表面上,他們像好好先生,你說什麼都行,可是,他們會在背後給你「遞刀子」,說你壞話。
作者說,要是遇到好好先生,一定要尊重、珍惜。因為他們是天生的、難得的支持者。這種人不存在對付,而是應該考量怎麼對待。
面對難搞定的人,需要和他們針對具體的一件事進行溝通。首先,要解釋清楚來龍去脈;其次,告訴他們直接利益是什麼,即你做了,有什麼好處,如果不做,有什麼壞處。
那面對蔫壞的人,作者建議,我們不要跟他們一樣:他在別人面前說你壞話,你也在別人面前說他壞話。因為在使壞這件事情上他比你更「專業」。
我們該怎麼做呢?作者說,別發火,先平靜下來,在平靜理智的狀態下和他們正面交流。這時,最好有第三者在旁邊,大家在公開場合溝通。蔫壞的人非常害怕在公開場合氣焰被削弱。
如何掌握柔軟對話
作者認為,有意識地訓練柔軟對話,讓我們從不自知的溝通者轉變成自知的溝通者,繼而把柔軟對話作為溝通的第一反應。那麼如何從不自知的溝通者轉變為自知的溝通者?
千萬別說的11句話
書中,作者提出,與人溝通時,千萬別說11句話:
① 過來
② 你不懂
③ 這是規矩
④ 不關你的事
⑤ 那你想讓我怎麼做
⑥ 平靜一下
⑦ 你到底有什麼問題
⑧ 你總是,你從不
⑨ 我不會重複我的話
⑩ 我都是為你好
⑪ 你為什麼不能講點理
以上11句話千萬別說。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話說出來就會引起對抗情緒。
善用省略技巧
善用省略少說讓自己後悔的話。
比如:作者當警察時,有次查酒駕碰到幾個喝得醉醺醺的人。他要求看對方的駕照,誰知道對方用粗話罵他的各路親戚。作者非常憤怒,但克制住了自己,他對喝得大醉的司機說:「知道了,但是我仍然要看你的駕照。」接着,這些人把駕照掏給了他,也接受了懲罰。
作者說:「當時的情況,為什麼我沒有激怒他們?因為我很平靜地說『知道了,但是我仍然要看你的駕照』。」所以,要專注於談話目的。
另外,作者沒有說「我知道了」。為什麼不說「我」這個字?因為不說「我」,就沒有強調你我之間的敵對。因此,作者說:「我非常慶幸那天晚上吞掉了幾個字。這就是省略的妙用。」
作者還強調,有時我們說一句話,除了事實部分,還有情緒部分。我們可以把情緒部分的話省掉,只說事實,也會少說很多讓我們後悔的話。
善用「插話寶劍」:轉述
轉述就是重複對方的話,你可以原文轉述,也可以把別人的話用自己的語言再說一遍。你可以說「不知道我理解得對不對,你剛才說的是……」。
它有哪些好處?
第一,確認你是否理解對方的意思。
第二,澄清事實。我們跟別人起衝突時,可能會有很多人在場,你可以告訴對方,「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剛才你說的是……」,旁邊只要有一個人在場,你就達到了澄清事實的目的。
第三,掌控談話,傳達善意。
溝通利器:移情
移情是換位思考更高級的表達,也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想,用作者的原話說,就是「只有穿上對方的鞋走上幾步,你才知道他舒不舒服、痛不痛苦」。
比如,作者當時他經濟上有一些問題,不足以再買一輛車,而女兒就向他提出買車。他非常憤怒,認為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但是,他想了一會兒再去跟女兒溝通,這裡就用到了移情。他站在她的角度想:為什麼孩子想買車?如果孩子想買一輛新車,她會遇到哪些問題?我要把這些問題拋給她。 於是,他跟女兒說:「我給你買輛車的話,加油費、停車費都要你自己出。」這些問題是她解決不了的,於是就退縮了。第二天,他女兒又過來跟作者說:「反正我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學也用不了車,你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去上班,星期六、星期天把車讓給我開行不行?」孩子很巧妙地解決了無法支付加油費、停車費的困局,而作者也省去了買車的錢。這就是移情的作用。
總結一下:避開溝通雷區,千萬別說11句話;善用省略讓自己不說出後悔的話;善用轉述,拉回對方的注意力,掌控局面;最後,記住最有力量的那個詞——移情,永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用他聽得懂的語言交流,讓他覺得你尊重他、關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