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認真地生活-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稻盛和夫飽含激情地回顧了自己的創業歷程,着力描寫了青春的苦難與早期的挫折,以及成長過程中從不放棄的「較勁」的信念。「磨鍊自己的靈魂,就要每天都特別認真地生活,每天都特別勤奮地工作。讓心靈變得美麗、優雅、充滿慈悲,這就是人生的目的。」

「特別認真」是稻盛和夫的人生信條,也是他的核心理念。逆境中忍耐,開闢新未來。苦難是上蒼賜予我們磨練靈魂的機會,積極認真地工作、生活,這是今天企業、個人的出路。

接下來我們主要聊聊稻盛和夫對於領導者和人生的看法。

關於領導者

「特別認真地生活」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直以來的人生信條。無論是員工還是企業的領導者,「特別認真地工作、特別人生的生活」都是應該貫徹到底的方針。

稻盛和夫先生說:「對於任何事情,我都真摯面對,認真處理「;不惜命、不求名、不謀官位、不圖金錢的人物,不好對付。但不同此等人物患難與共,則國家大事難成也。包括自己的生命在內,只有拋棄私心的人才能成就大事;貫徹正道、堅持底線,不僅僅是企業的事,對於社會各界,特別是國家領導人更為重要。

由此可以看出,作為人,我們需要按照我們與生俱來的良心良知辦事,領導人要有自己的基準。這就是身為領導者應該具備的品質。領導人是員工的榜樣,應該以身作則,那麼落實在實處,應該如何做呢?領導者需要什麼條件呢?

傳遞價值觀

傳遞價值觀也就是傳遞思想,是身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必須要做的,而稻盛和夫先生會把自己的理念傳遞給自己的員工。他會讓員工知道,公司的經營理念是什麼。

他認為,公司不以」賺錢還是不賺錢「這種基於私利私慾的判斷標準去處理問題,而是應該具備」貫徹做人的正確原則「這一普遍性的判斷基準來經營企業。

因為如果被私心雜念束縛,就看不到問題的本質,更看不到企業存在的問題。反過來說,提升心性、達到純粹的精神狀態,就不會產生錯誤的判斷,而讓企業可以穩定發展。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作為人,何謂正確?「在我看來,做人正直,行大善,認真工作,不可騙人;勤奮、謙虛、勇敢。這就是在做正確的事。當你真正地熱愛自己的工作,為你的工作感到自豪時,那麼你的事業就一定會成功。所以,對於工作,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找到自豪感。你要向自己和員工傳達一個信息,我們的工作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

稻盛和夫先生說,經營者要對自己的工作充滿自豪感,並且要把這種對工作、公司所抱有的特別「思想」傳遞給員工,在員工中滲透。但是看似簡單的問題,做起來並不容易。

但是稻盛和夫先生做到了,他是怎麼做的呢?那就是」酒話會「。他一有機會就會和員工一起促膝長談,同時傾聽員工的聲音,解決員工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中的問題,與員工談心。這個時候他是真誠的,這也正如他對生活和工作的態度,「特別認真地生活」。

「人格」比「能力」更重要

如果你問一個企業家,對於企業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答案可能會多種多樣。但是如果你問稻盛和夫先生,他會告訴你「人格」最重要。作為經營者,你的任務就是要找到「人格」優秀的人,而不僅僅是看能力。

能力再強的人,如果跟企業不是一條心,那麼企業也不會發展壯大。稻盛和夫先生一直提倡「請保持一顆與人為善的利他之心」。什麼是利他之心?

比如,有一位精通會計、有能力的人,但他心術不正,很自私,對利益反應敏銳。這樣的人會幹出什麼樣的事情呢?因為他足夠聰明,他很可能會通過管理上偶然的漏洞,巧妙地進行財務操作,通過舞弊獲取私利。

這種事情屢見不鮮。其實只有好的人格才能駕馭能力,因為人格可以向好的方面發展,也可以向壞的方面發展。當然,你可能會說,他光有人格沒有能力,公司也不能白養他。

稻盛和夫先生給出的回答是:」從長遠的目光來看,比起那些半吊子的所謂優秀人才,倒是頭腦略為遲鈍但拼命努力的人可以成就更偉大的工作。「

就是說,雖然品格優秀的人在能力上會差一些,但是他們那種對公司、對這份工作的熱愛,會支持他們努力工作,盡職盡責,他們會珍惜眼前的一切,拼盡全力去做。

這樣的人不管公司發生什麼,不管外界有什麼誘惑,他們都能穩如泰山,毫不動搖。這種有韌性、肯努力的人,通過長期的工作,在磨練人格的同時,也會提升能力,經過時間的積累,一定會大放光彩。所以,對於企業來說,如果這個人人格不行,能力再強也請把他請出去。

最後,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身為企業經營者,理念必須忠實地遵守。即便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理念也不能扭曲。這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直強調的。

經營者自己必須率先垂範,拼命工作,認真經營,精益求精,持之以恆。在這個提高心性的過程中,就能拓展經營。首先要磨練自己的心志,從而形成優秀的人格。

關於人生

我們為什麼而活?在稻盛和夫先生看來,活着就是磨練靈魂,活在當下。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一帆風順,稻盛和夫先生人到中年時,確診為胃癌,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時,沒有任何反應,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如果換做其他人,會是什麼反應呢?恐怕會變得害怕、不知所措吧。

但是從稻盛和夫先生身上,我們看到了那種超越一切的心態,他曾說過:「人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外部環境的、身體上的、心理上的,你逃是逃不掉的,躲是躲不掉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積極去面對,坦然接受,一旦你的情緒從消極變為積極,那麼你的身體也會感受到積極的信號,調動全身去面對困難。

我們為什麼而活?無非是兩點:磨練心志,淨化靈魂;為社會做貢獻。

磨練心志,淨化靈魂

1985年京瓷的人造陶瓷膝關節因違反《藥事法》的嫌疑備受指責時,稻盛和夫先生去向自己的心靈導師:圓福寺的擔雪法師訴說苦惱和委屈,這個時候擔雪法師,泡好茶,說一聲「請吃點饅頭」,微笑着說了讓他感到很意外的話:

「那是沒辦法的事,稻盛君,煩惱是活着的證據,死了就碰不到那樣的事了。這不是好事嗎?遭遇災難就是消除過去所造的」業「,過去有什麼」業「不知道,但這種程度的災難就能把」業「消除。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我們為過去的事承擔後果,從今以後不再有」惡「業,之前的種種已經消失,以後的路是我們自己的選擇。當我們選擇行善積德,那麼以後的生活就會圓滿幸福。

這也是磨練心志,淨化靈魂的過程。不知滿足,無限度地擴展欲望,追逐財產、地位和名譽,這是人的本性。但這類東西無論占有多少也不會滿足,而且不可能帶往另一個世界。而不會消滅、的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靈魂」。如果是這樣,那麼帶着「比出生時略為美好、略為高貴的靈魂死去」,這是稻盛和夫認為的人生的目的。

那麼為了磨練靈魂,具體應該怎麼做呢?他認為,沒有必要進行特別的修煉,重要的是過好每個當下——每天都必須特別認真地生活。稻盛和夫說:「人生只有一次,一定要採取真摯的、冠以「特別」二字的認真態度,這種持續不懈的努力才能讓人生好轉,才能培育高尚的人格,才能把與生俱來的靈魂磨練得更加美麗。」

為社會做貢獻

擔雪法師曾對稻盛和夫說過:」出家修行之後,希望你回歸世俗社會,把佛陀的教誨運用到實業界,為社會做貢獻,這是你的本分,也是佛道。「稻盛和夫先生遵照他的教誨,在忙於雜務之間,積極參與了很多社會貢獻活動。

比如,1984年設立稻盛財團,並創立」京都獎「。對尖端技術、基礎科學和思想藝術領域的優秀貢獻者,頒發獎賞。而且許多獲獎者把獎金用於社會公益事業。

這種」善「在不斷地傳遞給更多的人,為社會作出更多的貢獻。正如稻盛和夫所說:「人活在世上,總要為社會、為世人做一點兒貢獻。給人一句親切的話語,用笑臉待人接物,等等,哪怕很細微的事情也行,讓周圍的人感到『有你在真好!「,這種生活態度很重要,人生的價值也在於此。」

特別認真地生活 導圖
特別認真地生活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