疇依
其一
元會開物,風氣渾龐。
聿生神聖,惟包羲皇。
始畫八卦,人文炳煌。
大道之書,誰雲已亡。
其二
巍乎大哉,堯之爲君。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鑿井耕田,出作入息。
擊壤而歌,不知帝力。
其三
虞舜側微,重華協帝。
父頑母嚚,烝烝以乂。
天理之極,人倫之至。
恭己當天,雲行雨施。
其四
禹乃嗣興,載平水土。
天錫九疇,彝倫攸敘。
克儉克勤,不伐不矜。
有典有則,貽厥子孫。
其五
昔在帝堯,咨舜一語。
允執厥中,舜亦命禹。
危微精一,義復兼舉。
三聖授受,獨盛前古。
其六
湯聘莘尹,五進就桀。
天命人歸,鳴條自葛。
以義制事,以禮制心。
日新厥德,鑒此盤銘。
其七
於穆文王,順帝之則。
身蒙大難,小心翼翼。
三分有二,以服事殷。
可謂至德,萬邦儀刑。
其八
武王達孝,善繼善述。
盟津既誓,干戈載戢。
訪於箕子,洪範以陳。
惟皇建極,反覆丁寧。
其九
於皇周公,勤勞王家。
赤舄几几,德音不瑕。
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坐以待日,製作大備。
其一○
生民以來,未有孔子。
金聲玉振,始終條理。
五經之道,天地同流。
立此人極,萬世東周。
其一一
賢哉顔子,好學獨稱。
既竭吾才,欲罷不能。
不貳不遷,庶乎亞聖。
一簞一瓢,不幸短命。
其一二
曾子雖魯,纖悉不遺。
吾道一貫,以魯得之。
易簀得正,手足斯啟。
仁爲己任,死而後已。
其一三
至哉子思,憂道失傳。
推本遺訓,中庸一編。
提挈綱維,開示藴奧。
無聲無臭,孰窺其妙。
其一四
惟孟軻氏,雄士絕識。
伯仲禹功,力距揚墨。
性善養氣,前所未聞。
歷選諸子,實醇乎醇。
其一五
聖道不行,自周公歿。
聖學不傳,由孟子卒。
上無善治,下無真儒。
章句訓詁,煨燼之餘。
其一六
皇宋文明,周子天畀。
不由師傳,道體默契。
建圖屬書,以覺後覺。
上接洙泗,下開河洛。
其一七
曆紀明道,祥應兩程。
吟風弄月,有的其承。
體用一原,顯微無間。
惠我光明,如夜復旦。
其一八
於時張子,崛起關中。
虎皮端坐,多士景從。
瞻彼洛矣,道淳所宗。
訂頑揭牖,表表正蒙。
其一九
恭惟道統,一絕千載。
何絕之久,何續之易。
師友之盛,東南洋洋。
曰尹曰謝,曰游曰楊。
其二○
迪予朱子,理一分殊。
汛掃淫詖,煌煌四書。
有析其精,一字萬鈞。
有會於極,萬古作程。
其二一
流澤未遠,口耳復迷。
纂組斷碎,倚託媚時。
大本斲喪,擾擾胡爲。
淵源微矣,予將疇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