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瓦爾寶典-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納瓦爾認為,致富不僅僅靠運氣,幸福也不是從天而降的。積累財富和幸福生活都是我們可以且需要學習的技能。那麼指導我們學習的原則和方法是什麼?這本書收集整理了硅谷知名天使投資人納瓦爾的智慧箴言錄,尤其是關於財富積累和幸福人生的原則與方法。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如何獲得財富和幸福這兩個方面,來了解一下這本書。

如何獲得財富

什麼是財富?財富和賺錢有什麼區別呢?作者說,金錢是我們轉移財富的媒介。錢是社會的信用符號。它具有調用他人時間的能力,這是一種信用的力量。金錢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帶着一個固有的內在功能,那就是作為各種事物價值的衡量尺度。

比如,我們工作做得好,會為公司創造價值,而公司通過貨幣也就是錢的方式與我們產生供需關係,我們付出勞動力,那麼公司就要給我們錢作為回報。

那什麼是財富?作者提到了一個公式:財富 = 收入 + 財富 ✖️投資回報率。財富是可以在你睡覺時仍幫你賺錢的資產。

比如,財富可以是工廠,是那些機器人,製造出來的東西。財富也可以是能夜以繼日地運行着服務客戶的電腦程序。財富還可以是銀行中被投資到其它資產和商業業務的錢。再比如我們買了房子,把房子租出去獲得收益,這也是一種財富。

那麼我們如何獲得財富呢?作者總結說,那就是產品化你自己。什麼意思?「你自己」是說,你所擁有的所有技能,包括責任感和你的知識,打造成產品,實現規模化複製,幫助你獲得財富。

比如,作家。當他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章之後便可以安心睡覺去了,而這篇文章在他睡覺的時候也會被複製、傳播、讚賞。為什麼?因為你的文章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問題,你對大家有幫助,那麼大家就願意付費。當你文章的價值不斷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以後,就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收益。

所以,如果你正朝着致富的長期目標前進,應該不斷問自己:「我能提供什麼獨特的價值?這些價值能給社會以及客戶解決什麼問題?然後問問自己:」我在產品化它嗎?我可以規模化它?我可以通過人力槓桿、或資本、或代碼、或媒體放大嗎?如果你的回答是「是」那麼恭喜你,你離財務自由已經不遠了。那麼很多人可能會問,我應該如何把自己產品化出去呢?作者在書中也給出了建議。我們來了解一下。

找到天賦所在,積累專長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天賦是什麼,有什麼樣的專長,然後實現個人價值。個人價值,既包括技能、經驗等實用性價值,也包括情緒、好感等內含價值,以及信用、人脈、奉獻等社會價值。

比如,企業經營中要注重市場形象、社會責任、信用積累;營銷推廣中要注重品牌的IP價值、產品的情緒價值、廣告的娛樂價值,等等。

那麼在未來,個人層面也必須要重視這些價值的建設。所以,找到自己的天賦和專長,我們才能想辦法把自己的專長打造成產品,進行大規模的複製,實現財富增長。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躺着賺錢了。

比如,納瓦爾喜歡閱讀,喜歡技術,他學的快,厭倦的也快。那麼你讓他長時間的堅持一件事情,他肯定做不好。因為他喜歡挑戰,喜歡不斷嘗試新的技術。

所以,納瓦爾說,其實最適合我的工作是風險投資這樣的工作。風險投資的特點是什麼呢?要求必須能非常快速地掌握新技術,因為風險投資是在不斷變化的。

比如,你發明了一個機器。這個機器可以大規模地複製,賣出去。如果賣得好,那麼可以擴大再生產,這個時候不需要研發這個過程了,它已經變成了一個產品,只要能把它賣出去,我們就可以賺到錢。

所以,找到自己的專長,全身心地投入進去。然後根據自己的專長,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把工作的動力從「賺錢」變成「熱愛」。因為越是以賺錢為目的,越可能會賺不到錢;而那些真正熱愛某件事的人,才能最大化他從這件事裡獲得的收益。

找到合適的槓桿

納瓦爾說,如果你不擁有一部分業務,就沒有通往財務自由的道路。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擁有企業的股權。為什麼擁有企業的股權對致富很重要?這就要說到權益性與薪酬類工作的比較。如果你出租自己的時間是有報酬的,律師和醫生能掙到點錢,但無法掙到讓他們財務自由的錢。你不會有被動收入,在你休假時,不會有一門生意依然在幫你賺錢。

而擁有產權或者建立一家公司可以幫助你實現被動收入。而想要實現被動收入,躺着也能賺錢,就需要我們找到合適的槓桿點。作者說,最好的槓桿就是:」沒有邊際複製成本的產品。「這些包括書籍、媒體、電影和代碼。

比如,這本書就是一個槓桿的形式。因為在以前,如果納瓦爾想把自己的課賣出去,需要在線下進行講課,而且人也不會太多。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他可以把自己的課程寫成書或者文章在媒體平台進行大規模地傳播,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這種新型的槓槓是所有新財富,所有新億萬富翁出現的來源。在上一代中,財富是由資本創造的。創造財富的人是世界各地類似沃倫.巴菲特的那類人。但新生代的財富是通過代碼或媒體創造的。喬.羅根通過他的博客一年能賺五千萬到一億美元。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他們的財富都是基於代碼的槓槓。當然,前提條件是我們選擇了正確的槓桿。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沒有邊際複製成本的產品。「

比如,一個優秀的軟件工程師,僅是通過編寫一段正確的代碼和創造一個正確的小應用程序, 就可以逐步為公司創造5億美元的價值。但如果選擇錯誤的模式,錯誤的產品,寫了錯誤的方法,或者是投入到錯誤的病毒循環,即便是再多的軟件工程師付出十倍的努力,也無法獲得成功,因為你的投入和產出不匹配。

所以,作者說,選擇正確的方式,讓你的技術可以幫大多數人解決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那麼他們就會付費給你,實現財富自由也就不是問題了。

提升判斷力

什麼是判斷力?判斷力是知道行為的長期後果,然後做正確的決定去利用它。在一個槓桿的時代,一個正確的決定會贏得一切。我們做一件事情要有清晰的方向,只有你的方向對了,那麼我們通過努力才能成功。如果你方向不對,那麼我們只能離我們的目標越來越遠。所以,我們必須能夠清晰地思考,增強判斷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增加自己的判斷力呢?

首先,看清現實。看清現實有一個難點,就是我們往往會被現實中的先入為主的觀念蒙蔽。一直以來,你堅信你的生意做得很好,事實上, 你忽視了你做得不好的信號。然後,你生意失敗,你痛苦萬分,因為你遲遲不認清現實,你會覺得明明我的產品很好,怎麼會失敗呢?其實你一直在對自己隱瞞現實。就是說,你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不能在錯誤中迭代你的產品,導致生意失敗。

當你不得不面臨這種痛苦的時候,這就是真相時刻。是一個你被迫擁抱現實的時刻。然後,你才會做出有意義的改變和進步。但是這個時候困難的是看清真相。

比如,你的朋友失戀了。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可以看出那個男孩不適合你的朋友,你勸朋友說,忘掉他吧,他不適合你,但是你的朋友看不到,因為他們處於痛苦和受折磨的時刻。他無法冷靜地思考,用我們的俗話說就是當局者迷。

為了看清真相,你必須要放下自我,因為自我並不想面對真相。你自我越小,越少條件束縛你的反應,越少渴求你想要的結果,你將會更容易看清現實。給自己留出一些空閒的時間,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不要把自己的日常安排的滿滿的,如果你的日程表每周沒有一兩天是不用一直開會、不用一直在忙的, 你就無法去思考。你也不會有和你生意相關的好想法。你也不可能做出好的判斷。納瓦爾鼓勵我們每周至少拿出一天(更好的是有兩天,因為預足兩天的話,你肯定能抽出一天),這樣你就有時間去思考了。

建立心智模型

做決策的時候我們需要一些心智模型,比如進化論、逆向、複利、經濟學等等。通過心智模型,可以幫助我們冷靜地看待一件事情,由此做出的判斷與選擇。

比如,複利。假設你每年投入1美元就能賺10%。第一年,你可以賺到1.1美元。下一年,你能得到1.21美元,再下一年,你得到1.33美元。保持這樣增長,如果你以每年30%的複利計算,並持續三十年,最後你就不會只得到十到二十倍的錢——最終你會得到數千倍的錢。這就是複利。

作者說,如果想要獲得長期收益,我們必須運用好複利法則。但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到。因為我們的大腦過於看重短期的幸福,而試圖去避免短期的痛苦。但是生命中大多數收益都是來自於短期的痛苦,所以,我們要去做那些短期痛苦但長期有收益的事情。

比如,讀書。當我們看不懂的時候,我們會覺得痛苦,這個過程就像是鍛煉時,肌肉會感覺到酸痛或疲勞,只不過現在是換作我們的大腦不堪重負了。從長遠來說,我們會變得更聰明,因為我正在我的能力界限或邊緣工作,吸收了新概念。

所以,納瓦爾說,學習建立心智模型最好的方式是閱讀,大量的閱讀。真正愛上閱讀本身,一旦把這個培養起來,就是一股超強的力量。閱讀不僅可以讓我們獲得新知,還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效能。研究發現,閱讀可以提升長期注意力,減輕壓力,防止認知能力衰退。閱讀也被證明可以強化同理心,改善睡眠以及提高智力。」

讀書不在於多,而在於質量。納瓦爾說,多讀一些邏輯和數學類的書,當你能把這些書讀懂以後,就不怕任何書了。許多書都有一個觀點要去表達。他們提出了一個觀點,為了證實觀點,然後會提供一個又一個的例子,他們會應用這個去解釋世界上的一切。一旦,我們感覺到已經掌握要旨,那麼這本書就可以放下了。

那怎麼樣才能知道我們學會沒學會呢?納瓦爾給出的建議是以教促學。比如,通過寫文章,用自己的話講給別人聽,能夠說明白,講清楚,那麼證明我們已經學會了。

財富每個人都能擁有,但是如果擁有足夠的財富,卻不懂得讓財富對社會發揮效能。那麼,這種人也不會感覺幸福。因為擺脫了貧窮,財富只會把他引向人生的另一個痛苦極端,那就是無聊。

如何獲得幸福

《人生的智慧》這本書中說:」放棄欲望才能獲得幸福。「我們常常會說怎樣可以獲取幸福,很多人會說能讓自己和家人體面、富裕的生活,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具體說來,就是勤奮努力,誠懇付出,忍受暫時的痛苦,獲得將來的滿足。

叔本華的觀點與納瓦爾的觀點不謀而合。納瓦爾說,幸福是一種技能和選擇,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去獲得,因為只要你選擇讓自己幸福,那麼你就可以幸福。幸福的反面是痛苦,而人生痛苦的根源,在於人有欲望。只要欲望存在,人就一定是痛苦的。

比如,剛出生的嬰兒,只要有的吃、有的睡、不冷、不熱,有媽媽抱,就很幸福。那是因為嬰兒沒有成年人的那麼多的欲望。

所以,一個人所感受的痛苦與生存欲望深度成正比。生存欲望越強,就越痛苦。要擺脫痛苦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拋棄欲望,什麼也不想,不追求。納瓦爾說:幸福對我來說,主要是不痛苦,沒有欲望,不用想太多未來或過去的事,真正擁抱當下,擁抱現實的一 切,以及它現在的樣子。所以,獲得真正的幸福就是活在當下,讓自己心境平和,接受並順應現實。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放棄欲望和嫉妒

首先,是欲望。什麼是欲望?欲望就是你對一件事情、一件東西的追求。相信自己會因為一些外在條件而得到快樂。比如,我們買了一輛新車,這個時候我們肯定會很開心,因為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但是這種快樂是短暫的,不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太大改變。因為車子到手了,我們就不會關心它了。納瓦爾說,期望通過改變外在世界的某些事物,能給你帶來平和、永恆的快樂以及你應得的幸福,是一個我們所有人都在遭受的根本錯覺。

其次,嫉妒。欲望和嫉妒是相輔相成的。因為你有欲望,所以當你看到別人獲得某件東西或者升職加薪的時機,你會產生嫉妒的心理。納瓦爾說,我們的生活中總是被「應該」所束縛,我們應該怎麼樣怎麼樣。如果你總是」應該「才去做的某些事,基本上意味着你其實並不想做這件事。它只是讓你痛苦,所以我們要試圖從生活中儘可能多消除「應該」。

內心平和的敵人是社會和其他人灌輸到你腦里的期望。我們試圖與別人比較,別人健身我們也健身,別人換大房子了,我也想要換大房子。要知道競爭無處不在,外部的環境讓我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欲望和嫉妒,但是要想獲得幸福必須要讓自己內心保持平靜。

納瓦爾在書中說,有一天,我意識到我妒忌的這些人,我不能僅僅選擇他們生活中的一些小方面。我不能說我想要他的身體,想要他的錢,想要他那樣的氣質。你必須成為那個人。你真的想成為一個有他們所有的反應、他們的欲望、他們的家庭、他們的幸福水平、他們的人生觀、他們的自我形象的人嗎?如果你不願意和那個人的身份做一個完完全全的交換,那麼你妒忌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一旦我意識到這一點,妒忌就會消失,因為我不想成為別人。我非常開心做我自己。

所以,我們我們想要獲得幸福,就是要做真正的自己,多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去完善你的願望,而不是試圖做一些你不是100%渴求的事情。比如,提升自己,學一些技能,再比如,多運動運動,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養成好習慣

前面我們說了,幸福是一項技能,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獲得。作者說,養成好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幸福。

比如,不喝酒會讓你的情緒更穩定;玩電子遊戲會讓你在短期內更快樂,但從長遠來說,它將會摧毀你的幸福。再比如,咖啡因是另外一種用長期後果換取短期利益的東西等等。

本質上,你必須透過你的生活,用好的習慣去替換你不經意養成的壞習慣,承諾成為一個更快樂的人。你選擇了快樂,然後你為之奮鬥。就像鍛煉肌肉一樣。就像減肥一樣。就像在你的工作中取得成功一樣。那麼有什麼好的獲得幸福的習慣呢?有一個方法,叫內觀冥想。朝着一個特定的目的努力,也就是嘗試了解你的思想是如何運行的。

比如,每次你覺察到你自己在渴求某些東西時,問問自己,「咖啡因對我來說真的如此重要,如果不這樣做我就會不快樂嗎?」你會發現絕大多數事情都不是這樣的。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其實丟掉咖啡因使自己來說更快樂。這使自己變得更加穩重。

關愛自己

在你的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比如納瓦爾最重要的是健康高於一切,他說:「最重要的是我的身體健康,其次是我的心理健康。然後是我的精神健康。最後是我家人的健康。然後,是我家庭的幸福。在那之後,我就可以去世界其它地方做任何我需要做的事情了。沒有什麼比健康問題更能影響我們的餘生,所以,請多關愛自己。那麼如何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呢?書中也給出了幾條建議。

第一,健康飲食。2018年,BBC 把豬油列入了「年度十大營養健康食物」名單。大腦有70%-80%的脂肪都在髓鞘里,脂肪對於維持髓鞘的健康非常重要。

現在,過去拒絕脂肪的減肥人群也開始迷戀脂肪了,最火的就是「生酮飲食」。生酮飲食是說,不吃或少吃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主食,多吃脂肪。這種飲食結構可以讓身體進入「酮症狀態」,是脂肪分解過程的一個中間產物。「酮症」其實是我們身體的一套自我保護機制,當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時候,肝臟就會去分解脂肪。分解脂肪,自然就能減肥了。

飲食中的脂肪會帶來飽腹感。飲食中的糖會引發飢餓感。糖效應占主導地位。大多數身體健康的人更注重吃什麼,而不是吃多少。質量控制比(並導致)數量控制容易。所以,一般情況下,任何明智的飲食都該避免糖和脂肪混合在一起吃。而是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配以少量肉食。儘量把多種食物混搭着吃,不要吃太飽,同時少鹽少糖。

第二,鍛煉身體。許多研究都表明,運動能帶來很大的好處。哪怕是經常散散步,就可以把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降低三成。一個大規模研究顯示,如果四十歲之後每天只活動11分鐘,就能延長1.8年的預期壽命;而如果每天活動一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可以將預期壽命提高4.2年。所以,不要總抱着手機,窩在沙發上,要多出去走走,曬曬太陽。

總的來說,幸福最重要的構成部分就是,能夠自得其樂,認為自己已經擁有了世間的一切,並且可以這樣說:我的擁有就在我自身。所以,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幸福屬於容易滿足的人。

納瓦爾寶典 導圖
納瓦爾寶典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