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的個人成長—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就是個人成長。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給「個人成長」這件事搭建了一個完整的系統,有理論,也有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個人成長指南。

作者構建的個人成長系統由七條原則組成,其中三條是基礎原則,分別是真實、愛和能量。這三條基礎原則之間互相組合,又生出四條衍生原則,分別是勇氣、一體、主導和清醒自主。這簡單的七個原則,凝練出了個人成長的本質。這七條原則能指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職場、關係等等。本書不僅讓你擁有成長的系統理論,還帶你切實解決人生遇到的很多重大問題。

個人成長的原則

在作者構建的個人成長系統中,有七條原則。

真實

從某個角度來說,一個人的個人成長,其實就是持續發現更多的關於自己,還有關於這個外部世界的真相。一方面是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處境,另一方面是了解這個世界運轉的邏輯。

那麼對於自己而言,獲得個人成長的第一步,就是能意識到,現在的生活狀態可能並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樣子。不能自我欺騙,因為如果你根本不承認問題的存在,就永遠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如果你不承認現在的工作不適合自己,那又怎麼找到真正滿意的工作?

謊言會帶來更多謊言,謊言把錯誤的信念植入你的內心,最終變成了你自我認知的一部分。面對真實,是獲得個人成長的前提。那麼,要想了解關於自己的真相,有沒有什麼辦法呢?書中提到了幾個方法,比如覺察、預測、準確度、接納、自我認知。

我們來說說覺察和預測。覺察就是意識到當前的生活狀態,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而預測指的是,你從自身經歷中獲得經驗,進而能夠判斷真實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你可以問問自己這麼走下去的話,我十年後、二十年後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你還可以鼓起勇氣,問幾個比較了解你的人,讓他們給你一個坦誠的評估。在他們眼中,十年後的你會是什麼樣子?有時候,他人的回答會更真實、更客觀。這能反過來讓你更好地認清自己當下的狀態,讓你知道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否是積極的。

除了關於自己的真相之外,個人成長還要求我們持續發現更多關於外部世界的真相,這同樣可以通過預測實現。我們每個人頭腦中,都有一張關於外部世界的心智地圖。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新的問題時,如果結果符合你的預測,那就說明你的心智地圖是準確的;如果結果和預測不符,那就說明你需要更新自己的心智地圖,匹配最新的現實情況。通過這樣的機制,我們就能不斷地從自身經歷中學到經驗,不斷挖掘新的關於這個世界的真相。

個人成長,就是不斷完善自己的心智地圖。有什麼具體的辦法嗎?作者和我們分享了兩個方法。

第一,是擁抱全新的體驗。比如,讀一本陌生學科的書籍,學習一種全新的運動,參加一個新的社交活動,或者去一個陌生的城市旅遊,這些都是新的體驗。新的體驗會讓我們的大腦切換到學習模式,獲得新的經驗,延展心智地圖。

比如,拿達·芬奇,他的觸角就非常廣泛,掌握了很多不同領域的技能,包括美術、音樂、科學、工程、建築等等。一些人說,達·芬奇之所以能涉獵如此廣泛,是因為他特別聰明。但作者認為,可能正是因為他涉獵廣泛,最終他才變得特別聰明,因為他不斷處於學習狀態,不斷地鍛煉着自己的大腦。相反,如果生活過得太常規,我們的大腦就不會去構建新的認知,我們就沒法成長。

所以,我們得持續擁抱新的挑戰,讓大腦不斷接受新體驗、新思想。你的心智地圖和現實世界匹配的準確度越高,你的能力就越強,就能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

第二,運用預測能力,做出清醒自主的預測,並用這些預測來做出更好的決策。比如,職業轉換、感情問題,或者要不要搬到一個新城市等等。而且,你要信任自己在這種高認知狀態下的選擇判斷,並且把自己的想法和決策寫下來。之後,當你進入低迷狀態時,你可能會想要退縮,或者質疑當初的選擇,但這個時候,你依然要堅持。

比如,作者當初在自己的自我認知處於很高水平的時候,選擇了放棄遊戲生意,轉向個人成長領域去發展。轉型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進入過一段低谷期,懷疑起了當初的決定。於是他提醒自己,當初的那個選擇,是他在自己頭腦清晰、狀態極佳的時候做出的,他有必要繼續堅持一段時間。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在高認知狀態下的決定都是正確、完美的,但它一定是在正確的狀態下、基於真實現狀做出的選擇,而不是被一時的情緒沖昏了頭腦。

愛的本質,其實就是選擇和誰建立聯結。生活中的每一天裡,你都需要做出選擇。通過實際行動,你最終選擇了與什麼建立聯結,以及避免與什麼建立聯結。是陪伴侶聊聊天,還是去看電視?是在家陪父母,還是去參加朋友聚會?如果你想要清醒自助地成長,就必須做出選擇,選擇和誰建立聯結,和誰削弱聯結。

有一種主流的觀點是,我們應該去認識更多和自己不同的人。但是作者認為,恰恰相反,我們應該去尋找那些能和自己兼容的人。真正的交流,需要人與人之間基於愛和信任的相互理解,否則就無法有效傳遞彼此的真實想法。一味地表達自身想法、認為其他人都應該理解和接受你的觀點,或者一味地傾聽、認為自己理解對方的想法,這都是行不通的。如果想要獲得真正良好的交流,表達者和傾聽者之間必須存在對彼此真實的關懷。

不同的外部關係,都是我們內在真實自我的投射。無論何時,無論你在用什麼方式和誰交流,你都是在從不同的方向探索自己。當你感受到和某個人之間產生了共鳴,你也實際上是在和一部分的自己產生深度聯結。

能量

能量指的是這樣一種力量:你能夠清醒自主地創造周圍世界。當你的能量虛弱時,你不能有效地滿足自身需求,獲取自己渴望的事物,於是你變成了周遭環境的受害者;當你的能量強大時,你可以創造自主選擇的生活,而周圍環境只是你自主選擇的反映。

在這本書里,作者比較清晰地闡釋了能量這個概念,它有六個組成部分,分別是責任、欲望、自主選擇、專注、努力行動和自律。

責任,指的是一個有能量的人,是為自己的人生全權負責的,他擁有對生活的掌控權。

欲望,是能量的動力來源。活的一個美好之處就是:生而為人,我們能夠通過發揮自己的能量,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這不意味着必須做成多麼大的事情,而是能夠享受人生旅途中取得成就的每一小步。

無論社會教條、父母長輩告訴你,你應該追求什麼,你討厭的職業、你不喜歡的生活方式,都無法讓你從生活中獲取能量。只有你真實的欲望,你真正想要的東西,才能激發真正的能量。你要自主選擇,自由地決定自己想要什麼。

專注,指的是專注當下,因為真實的能量只存在於當下。當你的專注點偏離當下時,你其實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作者說,時間並不是一種可以自由使用的資源,你是沒法「使用」時間的。無論你做什麼或是不做什麼,時間都會往前走,你唯一能選擇的,就是在當下要把專注點放在哪裡。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的人生就是由一系列當下組成的,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所以,我們設定目標的意義並不是控制未來,而是提升當下的狀態,讓當下的你思路更清晰,心態更穩定,更加專注。

所以,你需要設定的目標,不應該是那些讓你感到壓力和疲憊的目標,而是那些讓你感覺充滿動力、充滿能量、被激勵了的目標;不要追逐那些在遙遠的未來才能讓你快樂的目標,而是專注於那些能讓你當下就感到快樂的目標。你要自主選擇,自由地選擇你想要什麼。接着,你就要去努力,付出行動,並在自己犯懶的時候,用自律來驅動自己前進。這樣,責任、欲望、自主選擇、專注、努力行動、自律,就組成了一個富有能量的你。

如果說,目標,解決了責任、欲望、自主選擇和專注問題,那麼努力行動和自律,其實對不少人來說都是個難題,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方法呢?

第一,是個人指標管理。也就是說,你可以給自己定一些最小產出目標,這能幫你提高自律水平,確保你每天都向前推進了一點。如果你是一個作家,你就可以規定每天寫完多少字。

第二,是難題前置。在你一整天的工作安排中,不同事項遵循難易程度,從難到易來排序,逐個解決,先解決最難的問題。很多人都是從處理最容易的事情開始的,但問題是,你可能會把這些簡單的事情作為拖延手段,結果最難的工作就可能被延遲到下一天,這會降低你的能量水平。因為那些被你拖延的,有挑戰性的事情,往往能給你帶來更積極的影響。而且,如果你把難題前置,先解決困難的任務,那麼你心裡會清楚,接下來的任務一件比一件輕鬆,這就能激勵你在一天中保持高效的工作節奏。

勇氣

勇氣原則是由愛和能量兩條基礎原則組成的。說到勇氣,我們通常想到的是一些勇敢的行為,行動本身就是一種能量的體現。愛原則也很重要,畢竟愛是勇氣背後的動力。

當你想要做一件事,預計在未來會很有好處,但短期內要付出一定代價,比如你想辭去一份沒有成長的工作,一份毫無熱情的工作,你決定改變自己走樣的身材,這些事情從長遠看都很棒;但問題是,這些改變都需要你面對短期的痛苦和挑戰。

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充滿勇氣的人呢?很簡單,就是直截了當。人們常常拐彎抹角地提出要求,為什麼?因為這樣被拒絕的風險更小。

但是作者認為,對於獲取人生中那些真正想要的東西,不坦誠,又太刻意。如果一個人總是在想辦法避免被拒絕,那他一次次的嘗試,都是在削弱自己的勇氣。他花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繞彎子,這時,寶貴的機會可能就和他擦肩而過了。

所以,如果你渴望一個東西的話,不如就直截了當地去要。接受可能被拒絕的風險,如果你被拒絕了,其實也沒有什麼損失。但如果你沒有被拒絕呢?那你就用最快最簡單的方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當然,這裡的直接不是讓你變得咄咄逼人,而是足夠真實、開放、坦誠。所有東西都開誠布公地說清楚,得到一個坦誠的拒絕,也好過一個模糊不清的搪塞。

其次,先答應再說。有些事情真正做起來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用一秒鐘「答應」一聲,這並不需要耗費多少勇氣。那就先答應了再說。如果你做出了公開承諾,往往就傾向於努力完成。持續做出新承諾,可以讓你避免在現有狀態下沾沾自喜,幫你建立起真正的勇氣。

比如,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一時腦熱,答應了別人參加某個比賽,或者答應了要和朋友一起參加馬拉松,然後就開始犯難了,後悔自己當初怎麼就答應了這件事。但既然已經答應了,就沒辦法了,只能盡全力去做好。後來,在履行承諾的過程中,你收穫了不少樂趣,也倒逼自己進步了。可能是認識了新的朋友,鍛煉了自己的身體,或者增長了自己的某項技能。所以,如果你恐高,就嘗試報一個攀岩課程;如果你害怕公開演講,不如就試着報名一個演講比賽。就像有句話說:「猶豫就會敗北」。一切的行動和進步,只需要最開始說出那句:「行,我參加。」

一體

一體,源於真實和愛這兩條基礎原則。它指的是,你覺得自己和他人、和世間萬物之間都是有聯結的。你能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孤島,你能和他人共情,願意幫助他人獲得成功。親近大自然、和他人的肢體接觸,都能讓你更好地獲得一體的生命狀態。

一體不是出於某個目的,而是你能感受到自己與世間萬物都是聯結在一起的。一體是純粹的、沒有條件的愛。你要能夠與人共情,坦誠對待他人。你能感受到對他人自然而然的情感。當你明白所有人都和你是聯結的、一體的,愛的行動就不需要強制,不需要費力。你不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把鄰居當作自己一樣看待;你明白鄰居跟自己本質上都是一體的,做出相應行動也就不會多麼困難。

主導

主導,源於真實和能量這兩條原則,指的就是能看清生活的真相,並發揮能量,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路徑。你需要掌握對自己人生的主導權,獨立做出決策,並且相信自己充滿能量。

有時候,你可以故意製造一些小反抗,比如做一個特別的髮型,或者在你的工位上貼幾張有些特立獨行的海報,或者打破一些你一直在盲從的所謂的「規矩」。這都能幫你意識到自己擁有的主導權,你其實能夠保持獨立,無所謂別人會有什麼反應。

清醒自主

清醒自主,是把真實、愛和能量三條原則組合在了一起。清醒自主,是我們生而為人最強有力的自我表達。一個清醒自主的人,能創造性地表達自我,保持成長。

面和感性層面,你認為說得通嗎?當你回看過往自己做過的最清醒自主的選擇,是否能發現,自己其實遵循了真實、愛與能量的原則?當你回看自己做過最後悔的事情,是否能找到,當初是缺失了這些原則的哪一部分?

現實生活中的實踐

了解了這些原則之後,我們要怎樣在現實生活中實踐這些原則呢?書中介紹了6個方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在職業領域和人際關係領域的應用。

職業領域

無論是普通職業,還是自由職業,對我們每個人來說,職業都是人生中創造性自我表達的首要途徑。職業實際上包括兩個部分,分別是載體和信息。

載體,簡單來說就是職業的頭銜,比如作家、演說家、網紅、律師等等,這些都是載體,是你向外部世界表達自我的方式。信息,則是你向這個世界表達的內容。職業的深層本質,是你在向這個世界傳遞什麼信息,而載體不過是你自我表達的具體方式。

那麼,如果你想有一份讓自己真正滿意的事業,你必須要找到自己最核心的信息,並且找到適合的載體把它傳遞給這個世界。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現在的工作,可能是你的載體和你想表達的信息不匹配。

比如,如果你最想表達的信息,是自己的審美,是你對美的理解與追求,那你適合的載體可能是畫家、設計師,那如果你做了一份與之毫不相干的工作,那你自然也無法滿意。

這個時候,真實原則就非常重要。你的職業狀態遵循真實原則了嗎?對於目前的職業道路,你的預測是什麼?你是主動選擇的,還是被動進入的?你現在的職業,和你的真實自我吻合嗎?對於其他你沒選擇的路,你有遺憾嗎?

在職業上遵循真實原則,你要坦誠地、勇敢地回答上面這些問題。我們會慢慢地越來越了解真實的自我,越來越清楚自己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從而轉換這個載體。作者還提醒我們,不要讓安全感、錢、名利這些東西阻礙了真實原則。真正的安全感,並不來自工作或者某個職位,而是來自你能遵循真實的原則生活。

人際關係領域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我們學習和成長的豐富源泉。我們人生中最大的獎賞來自關係,最大的挑戰也來自關係。有些時候,關係可能會非常複雜,非常令人困惑。然而你將會在這一章看到,真實、愛與能量原則能極大地簡化關係,幫助我們建立清醒自主的、有愛的人際聯結。

從能量原則的角度來看,一段好的關係,不應該是削弱你能量的關係,而是應該能讓你獲得滋養、增強你能量的關係。如果在一段關係中,你感到自己被束縛、被削弱了,那你應該警惕起來。此外,在一段關係中,你也不要放棄自己的能量。你必須在關係中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如果你發現,自己沒有任何話語權和選擇權,只能依從於關係中的另一方,那你就是在放棄自己的能量,放棄對自己的主導性。

如果你發現,自己身邊的朋友總是在消耗你的能量,帶給你負面影響的話,是時候從這樣的關係中離開了。你需要讓更多能為你提供正向支持的人來到你身邊。

聰明人的個人成長 導圖
聰明人的個人成長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