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二十篇(幷序)

出自楠悦读

第一章明心非斷常

君不見自心非斷亦非常,普在諸方不入方。
亦復不依前後際,又復非圓非短長。
湛然無生亦無滅,非白非黑非青黃。
雖復念慮知諸法,而實不住念中央。
衆生入而無所入,雖取六境無所傷。
智者分明了知此,是故號曰法中王。
自悟知此非知法,因爾智慧等金剛。
不藉外緣資內府,戒定慧品自閑防。
安住普超三昧頂,憶想顛倒永消亡。
覺諸煩惱真如相,稱此空名爲道塲。
爲衆班宣演常教,如此妙義未曾彰。
行路難,路難微妙甚難行。
若以無知照知法,現前證得本無生。

第二章明真照無照

君不見真照分明性無照,通鑒坦蕩復無平。
安住無明知明照,了達明照之無明。
一心永斷於諸行,始復勤行於不行。
一心非心亦非一,無一無心行不生。
識心即是無生法,非離生法有無生。
若知諸緣性無起,隨心顛倒任縱橫。
解了空心無隔礙,世間言論不庸爭。
若復苦欲爭言論,方爲貪癡之所盲。
是故經說樂知見,五陰塵勞隨復生。
若能專心復本際,自得正道坦然平。
性正心平無有正,假設平正引羣生。
行路難,路難常居五陰山。
湼槃虛玄不爲寂,雖有生死獨清閑。

第三章明心相實相

君不見心相微細最奇精,非作非緣非色名。
雖復恬然非有相,若凡若聖己之靈。
此靈無形而常應,雖復常應實無形。
心性無來亦無去,緣慮流轉實無停。
正覺此之(《宗鏡錄》卷二九作「覺此」)真常覺,方便鹿苑制尊經。
爲度妄想諸邪見,令知寂滅得安甯。
廣說菩提與諸行,而此二法即音聲。
了達音聲處非處,三毒煩惱不虧盈。
又達五陰皆空寂,正慧無生制六情。
於茲六情隨念滅,即是真了湼槃城。
行路難,路難無往復無還。
貪嗔不在於內外,亦復的不在中間。

第四章明無相虛融

君不見決定法中無決定,虛妄顛倒是菩提。
若心分別菩提法,分別菩提還復迷。
若了此迷無分別,迷與分別即菩提。
分別菩提非一異,恆一同體不相離。
安住性空真實性,空性無空亦不齊。
同體大悲含一切,故知真性不乖迷。
只此昏迷即無性,亦復不論齊不齊。
若捨塵勞更無法,喻若蓮花生淤泥。
如來法身無別處,普通三界苦泥犁。
三界泥犁本非有,微妙誰復得見蹊?行路難,路難本自是泥洹。

第五章明凡聖非一非二

君不見煩惱茫然非是一,雖復非一亦非多。
若能照知其本際,即是真身盧舍那。
入於微塵亦無礙,無礙體寂遍娑婆。
凡聖兩途非二處,生死涅槃常共和。
雖復強立名和字,只箇愛癡真佛陀。
般若深空智非智,以無心意制衆魔。
余既誠心學此術,聊抽拙抱作斯歌。
行路難,路難心性實極寬。
貪欲本來常寂滅,智者於此可盤桓。

第六章明心性無染

君不見智人求心不求佛,諸法寂滅即貪淫。
愛欲貪淫從心起,我亦徵心於無心。
若也求心復不得,自然無處起貪淫。
貪淫無起亦無滅,顛倒非淺亦非深。
又亦不得非貪欲,無得不得妙難尋。
三毒性中恆如此,具足常同堅固林。
餘事貪淫爲佛事,更無三毒橫相侵。
若求出離還沉沒,分別出沒還復沈。
諸佛善得於三毒,衆生虛妄不能任。
我亦勤修三毒性,更不願求諸佛心。
行路難,路難心中本無物。
無物即是淨菩提,無見心中常見佛。

第七章明般若無諍

君不見般若真源本常淨,生死根際自虛微。
即此生死真般若,離斯外覓反相違。
心若分別於生死,諸苦毒難竟相追。
今若事之爲功匠,虛妄顛倒不能歸。
而此但假空言語,淨穢兩邊俱不依。
無心捨離於生死,涅槃無心即生死,生死無心般若暉。
般若無心明照用,無照無用斷言辭。
亦復不欲有諸見,即是法王無上醫。
善解於此無心藥,三有諸病盡能治。
行路難,路難遣之而復遣。
識此遣性本來空,無心終是摩訶衍。

第八章明本際不可得

君不見本際之中無復本,無本真際無人知。
若人無知了斯際,清淨妙不爲奇。
知與無知常自爾,苦樂等同於大悲。
三界衆生乃迷騖,於其實錄是無爲。
亦復無此無爲法,強自生心是苦疲。
苦疲皆空如炎響,生平不住不分離。
能知此心無隔礙,生死虛妄不能羈。
而此一心皆悉具,八萬四千諸律儀。
亦復不墮過人法,嶮巇絕危而不危。
一切法中無有法,世人遑遽欲何爲?行路難,路難心中無可看。
昔日謂言諸佛遠,今知貪嗔是涅槃。

第九章明無斷煩惱

君不見文殊妙德非爲遠,三障三毒即二空。
五分法身纏五陰,六人無知爲六通。
四倒四果何曾異,八邪八正體還同。
七覺菩提性無別,七識流浪會真宗。
一切煩惱皆空寂,諸佛法藏在心胸。
恆將法忍相隨逐,只自差舛不相逢。
諸佛如來住何所,併在貪淫愛欲中。
今勸斷貪淫愛欲,但是方便化童蒙。
貪欲本相真清淨,假說空名名亦空。
行路難,路難心中非是心。
寄語真修無念士,慎勿分別毀貪淫。

第十章明寂滅無心常行精進

君不見寂滅性中無寂滅,真實覺中無覺和。
亦復無有無知覺,清虛寂寞離方規。
法性自爾無因致,憶想顛倒性無爲。
正使飄流遍三界,於其心中實不移。
無去無來亦無住,善達無住亦無虧。
諸佛世雄非尊大,三毒四倒亦非卑。
卻尋緣心無所得,無緣心中緣復彌。
若欲速去無上道,無知三毒性能資。
三毒生於三解脫,七識還生七覺支。
倒心去來無有實,去來無急亦無遲。
覺諸煩惱觀前境,但自懲心而卻推。
心本無根何有本,六塵五欲不能拘。
行路難,路難微妙甚希奇。
昔日殷勤勇精進,不知精進背無爲。

第十一章明法身體用自在

君不角大士自觀身中法,身是如來淨法身。
虛空往還最迅速,獨脫自在不由人。
出入毛孔而無礙,愛取塵時不染塵。
現處凡情等諸聖,離斯求道更無真。
建立諸法而無法,即是真如無上真。
億劫本有而非故,於今現覺亦非新。
成就大我而無我,具足大人無有人。
聖體無明不可說,爲復方便名心神。
即此心是真常法,亦是涅槃之上珍。
願諸學人同此悟,各自守門而禁津。
行路難,路難名異理無分。
若能了於無生死,便得除消生死雲。

第十二章明金剛解脫

君不見金剛語句非真實,萬象森羅同一無。
而此空無爲佛母,復是真如無上珠。
世人不知求此寶,貧窮怱怱六趣奴。
不事身中法身佛,冗冗向外禮浮圖。
乍看而欲似精進,檢責身中皆併麄。
用箇麄心逞言語,不了真源由是愚。
隨情憶想而分別,五陰六賊競來誅。
不肯尋求無上道,但知虛妄取名譽。
口雖唱善還生惡,空言真實反成虛。
余今反虛持作實,亦不證實入無餘。
行路難,路難舉世皆虛妄。
十纏五陰性無知,愚人於中自生障。

第十三章明寂靜無照無得

君不見諸法但假空施設,寂靜無門爲法門。
一切法中心爲主,余今不復得心源。
究檢心源既不得,豈知諸法併無根。
用此無根心照境,照之分明彌復惛。
即此惛心還自照,正照之理未曾存。
照之與境俱差異,是故智士不能論。
世人往往強分別,無中照見亂精魂。
若能智照亡非照,分別智照復還奔。
諸法本爾誰人作,寂靜無寂亦無喧。
故知衆生顛倒想,還是衆生無上尊。
行路難,路難捨癡而非癡。
飛禽走獸我能伏,只箇心賊獨難治。

第十四章明三空無性

君不見諸佛聖人心無礙,爲通道化說三無。
雖說三無實無說,心爲萬境所由居。
正使顛倒造五逆,隨情所作併歸如。
抱檏澄神念無念,亦不分別滅無餘。
所以安心不擇處,了知真俗體非殊。
息慮心空不捨事,名理言行不相扶。
不依六塵心搖動,真如無作順空虛。
無去無來常不住,心神竭盡亦非無。
不壞於身隨一相,不斷貪淫而不居。
若謂無差還自縛,言其體異轉傷軀。
猶如夢幻無真實,本來非有若爲除。
行路難,路難頓爾難料理。
凡夫妄見有差殊,真實凝心無彼此。

第十五章明空有不違

君不見邪見非邊不離邊,顛倒分別亦非緣。
自心非心念非念,常來常去實無遷。
猶若金剛難沮壞,諸佛用此作金堅。
世人稱譽涅槃妙,余道生死最深玄。
即是無生之上忍,又是摩訶無礙禪。
正士由心於是定,不爲八風之所牽。
天樂之在無心戀,小小財色豈能纏。
隨逢苦樂心無變,永別憶想忘憂煎。
虛心無人無我所,任性浮沈如似顛。
實照常法知無定,知法無性號爲賢。
行路難,路難非空亦非有。
有無雙遺兩俱存,俱存無遺亦無受。

第十六章明魔怨

君不見大道寂寞叵思尋,通融萬象盡皆深。
一切恬然無起滅,顛倒分別併從心。
智者求心無處所,茫然絶相離貪活。
了了分明何所見,猶如病眼覩空針。
若人體知顛倒想,不爲妄苦所浦沈。
世間諸法如陽焰,行者慎莫致怨嫌。
恆以空心而照,無上佛道亦能任。
行路難,路難微妙實無雙。
若識六情空非有,衆魔結賊自然降。

第十七章明法性平等

君不見法性無知不可說,有漏無漏幷虛通。
雖復乖差作諸地,尋其本際盡皆同。
亦復無同可同法,亦不以空持作宗。
若欲知斯殊妙道,但自窮搜五陰叢。
如實無來亦無去,亦不的在六情中。
即是無原真法界,湛然常存無始終。
行路難,路難苦樂何未央。
時往西方無量壽,或復託化現東方。

第十八章明不思議佛母

君不見愛欲貪淫諸佛母,諸佛世尊貪欲兒。
從來菩提爲我匠,今使我爲衆匠師。
昔日千端外求佛,佛在衣中今始知。
無量癡心本是道,三毒四倒不思議。
虛妄行慈愍衆苦,不知衆苦是慈悲。
嗔恚無明最微妙,世間智者不能思。
昔日辛勤學知見,不知知見自無知。
四趣三塗悉非有,三障三脫不分離。
行路難,路難無有俱併忘。
了知煩惱無生相,即是如來坐道塲。

第十九章明無覺精進

君不見正心修行諸佛子,以見非心故不憂。
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風傷逼豈懷愁。
隨風東西無我所,獨脫逍遙不繫舟。
設使住時終非住,走遍十方而不流。
不見我時於無我,善哉設性任沈浮。
世間妄想無真實,吾於此中何所求?只用非心覺非學,亦復正修於不修。
若人不知如此處,不應稱名作比丘。
爲箇癡心作奴僕,愛結纏之不自由。
而此更增諸苦惱,永劫長塗三界囚。
生死相連彌復甚,盼不能得永長休。
行路難,路難無令過諸念。
無念之念乃爲真,真念無真還自炎。

第二十章明菩提微妙

君不見無上菩提最爲近,四大五陰皆深奧。
其實清淨妙難知,不悟此心真卒暴。
和合性中無有實,是故稱爲諸法要。
於中無妄亦無真,只用無爲作微妙。
尋其體寂不應言,假爲衆生立名號。
若知名號即非名,解了衆生知佛教。
覺知無因之正因,當得無因無果報。
善達貪愛得無生,無名去來無動搖。
不見聖果異凡情,分別聖凡還復倒。
若人無願齊無修,必定當爲世間導。
行路難,路難非穢亦非淨。
是非雙泯復還存,泯存叵測見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