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青春期-讀書筆記
《解碼青春期》是一本幫助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洞悉青少年心理和行為,並對其進行科學引導的實用手冊。本書勾勒了青春期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行為和心理特徵,將青春期常見棘手問題融入生動的案例中,通過真實、有啟發性的故事來幫助家長破譯青少年行為背後的動因,並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來與青春期孩子建立牢固的信任關係,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進而實現培養目標。
在書中,作者展示了如何成為有效關懷青少年成長的成年人。他強調相互尊重、信任以及鼓勵的必要,並提出了成人理解青少年所需的三種關鍵思維模式。正如作者提醒的那樣,把孩子培育成值得尊敬的成年人,歸根究底要靠對他們投注心血,並給予其成長所需的空間、時間和各種支持。
如何建立關鍵的思維模式
作者說如果你要想了解清楚青春期的孩子,那麼我們就需要建立三種關鍵的思維模式。
青少年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作者認為,青少年很需要家長的陪伴,但很多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會排斥自己,但是喬希·西普說,孩子是在用這樣的方式不斷地試探你。因為實際上一個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最擔心的事情,是他沒有更多的時間,能夠跟自己的父母相處。
他會覺得自己總有一天,沒法再獲得父母的幫助。所以這種恐慌的態度之下,他們會做出很多試探性的動作。作者在他青春期的時候,有一天跟他的一個寄養家庭的人,去玩木質過山車,然後轉來轉去地轉圈。但是當他終於可以去坐那個木質過山車的時候,他非常緊張,一上那個過山車,他發現竟然沒有安全帶,沒有安全帶,只有一個壓杆,拉過來摁在自己的腿上。
但是他不放心,他把那個壓杆推起來,壓下去,推起來,壓下去。在壓拉杆的過程中,他領悟到,其實他是非常需要那個拉杆的,一個青少年因為他不太確定,他是不是需要這個東西,他就需要不斷地去確認,這個拉杆到底管不管用。所以他說很多青少年所表現出來的對於父母的排斥,對於父母的抗拒,就像他們在推拉杆一樣,表面看起來是推,實際上是想把它緊緊地摁在自己的身上。
所以第一個關鍵性思維,就是青少年比我們看起來的要更需要我們。一個孩子在長大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需要給他資產。資產分兩類,一類叫作外部資產,一類叫作內部資產。外部資產是他有利的外部環境和經歷,包括家人的支持,家人給予他高度的支持和愛,他能夠學會為他人服務。年輕人每周至少要做一個小時的,社區服務工作,然後他能夠理解界限,也就是家庭和學校,都有明確的規矩和懲罰措施,然後他能夠知道有效地利用時間。
年輕人每周花一定的時間,從事創造性藝術,進行體育運動,參加青少年活動或者陪伴家人,為他人服務,界限和有效利用時間的習慣,這是我們能夠給到一個青少年的外部資產。而內部資產是他積極的,性格特徵和價值觀,包括努力學習、誠實正直、計劃和決策,以及積極的態度。那麼我們需要做什麼?就是給青少年的孩子安排專屬的約定,比如在約定的時間一起出去玩。
遊戲規則變,你也得變
遊戲規則變了,你的身份需要完成一個重大的轉換。在孩子10歲以前,大量家長的身份,是一個空中交通管制員的身份。就是我們來安排所有的航班進港,我們說你該做這個,你該做那個,你該去上培訓班了,我陪着你。你在裡邊上課,媽媽在外面等着你。我們把孩子的所有行為全部都控制得死死的,因為他太小,他是不能夠離開大人的監護的。所以我們做了這麼多年的空中交通管制員。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你需要找到一個新的身份,這個新的身份叫作教練。你要知道上場打球,解決問題的那個人,一定是孩子自己,而不是你。教練的身份意味着什麼呢?教練代表着權威。也就是說當我們成為教練以後,其實不意味着我們不管孩子了,而是我們要在孩子面前,建立起來一個可信的形象,讓孩子遇到任何問題,願意跟你商量。
好的教練有三個特質。第一個特質就是更加關注個性,而不是只盯結果,第二個,好的教練要能夠學會故意跟孩子討論毀滅性失敗。什麼叫毀滅性失敗,就像作者開了車出去,危險駕駛,就有可能導致毀滅性失敗。他說他就見過有的青少年,就是因為喝了酒,酒後駕駛出去撞車就死了。有的人天天玩暴力,拿着手槍,結果上街打死了人,這叫作毀滅性的失敗。一個青少年在青少年時期,如果父母沒有盡到責任,不跟他探討這些問題,一旦導致了毀滅性失敗,這個是雙方都不能夠接受的事情。
但是你又不能夠像空中交通管制員那樣,一天到晚跟着他,你一天到晚跟着他,反倒有可能使得他走向毀滅性失敗,原因就是只要你盯不住他的那一天,他就會去做。所以這時候方法是什麼?就是你需要經常性地跟他故意討論這個話題,比如,昨天我看到一個新聞,有一個小孩子開車出去撞車死了,怎麼回事?跟他互相討論了解,讓他能夠知道這個毀滅性失敗是人生當中非常要緊的事情。
最後非常重要的特質,就是用價值觀而非情緒來管理孩子。比如很媽媽,管理孩子的時候發脾氣,拍桌子,摔東西,我不理你了,你太讓我失望了。這就是用情緒管理孩子,情緒並不能夠傳遞價值觀,情緒只能夠傳染更加惡性的情緒。暴力情緒會遺傳,傳遞給孩子。
你需要幫助
這裡邊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叫作成年人的傲慢與謙遜。傲慢代表着什麼呢?首先傲慢意味着靠謊言度日,他會覺得自己能力有限,但又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他會認為我沒有缺陷,我會更努力地工作,我會加倍努力,我只聽我自己的聲音。所以我一個人就可以,我不需要幫助,這樣會營造一個害怕失敗,恥於尋求幫助的家庭文化。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從來不承認自己錯了,爸爸媽媽做了錯事,認為這很正常,孩子做了錯事不行,因為爸爸媽媽要維護自己絕對的權威,這是來自成年人的傲慢。
但你可以選擇謙遜,謙遜意味着以真理為準繩。這個時候腦子裡會說,我個人能力有限,但是這很正常。因為我有盲點,我有弱點,我很脆弱,我有時會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我可能需要一些幫助。這樣就會營造一個彼此信任,緊密聯繫的家庭文化。謙遜會讓你更加勇敢,謙遜是獲得青少年信賴的最佳方式。
作者認為,糟糕的家庭分四類,第一種類型叫作舒適陷阱,舒適陷阱的特點是父母只追求自己的舒適。所以他對於孩子發生什麼事,不管不問。
第二種叫作認可陷阱,什麼叫認可陷阱呢?就是父母對於孩子所做的各種各樣的事都只有認可,討好,不對抗。就是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往往做很多錯誤的事情。但是父母只強調正面,然後不斷地給他鼓勵,給他激勵。但是沒有人敢去觸碰那個真正的錯誤,這個房間裡邊有一個巨大的大象,在客廳裡邊,全家人假裝看不見,這個叫作認可陷阱。
那為什麼這個認可陷阱不行呢?因為如果一個家庭當中,沒有明確的規矩,孩子感受不到愛,孩子會覺得我在這家裡好像做什麼都可以,實際上、他內心非常恐慌,他不知道怎麼面對社會。我們需要給孩子定規矩,同時我們也需要給他積極的人生觀,要看到他的優點。所以叫作溫柔但是有邊界,就溫柔代表着愛,有邊界代表着規矩。
第三個叫作控制陷阱。控制陷阱是做什麼事都是父母說了算,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孩,做任何事情都要回頭問爸爸,他自己完全沒有主見。因為他被控制得太厲害了,這種叫作控制陷阱,太強勢,不放手。
第四個叫成就陷阱,成就陷阱是什麼?就是父母只關心孩子是不是贏,只關心孩子拿回來多少面獎牌,只關心孩子考上了什麼大學,排名有沒有進步,這叫成就陷阱。這四類陷阱都是導致家庭當中,青春期出現大量叛逆行為的原因。所以一定要小心這些陷阱所帶來的危害。
那麼通往謙遜的道路應該怎麼做呢?我們首先要強調,謙遜不意味着懦弱,謙遜不意味着無能,謙遜意味着勇敢。一個人要想做成大事,要學會臨事而懼。怎麼才能做到謙遜?第一,向別人請教。第二,和好朋友交心。第三,組建一個自己的顧問團,你可以組建一個關於孩子怎麼度過青春期的顧問團。有那麼幾個人,你可以跟他探討這些問題。這時候你會發現,你犯錯誤的可能性大幅地減少。
青春期的不同階段
接下來我們聊聊青春期的不同階段,青春期分6個階段,我們來了解一下。
11~12歲
這個階段天真多變,缺乏安全感,成人在這個階段的核心作用是提供保障。
比如,和孩子一起規划去探險,一起考慮有意義的活動安排。孩子有什麼青春期的願望清單,跟他一塊兒實現。盡情享受和孩子一起讀書,看電影,聽音樂的時光,這能引發你與孩子之間關於人生有意義的談話。然後與孩子談論成人的話題,談論你最大的冒險和失誤。
在心理上,11到12歲的孩子喜歡學習新技巧,喜歡有挑戰性的事物,漸漸地能夠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說什麼叫正義,開始具有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的能力,然後努力尋找別人行為的動機,大腦上的快速發育,可能會導致有時候會健忘,上學忘了拿東西,人際關係上他們經常辯論 ,可是論證多以情感為基礎,而不是邏輯,尋求同伴的認可贊同。通常在家裡表現出自己最壞的一面,如果有一位同性的摯友,會讓他們受益良多,開始對異性感興趣,會嘗試親密的舉動,然後為了合群,常常掩飾自己真實情感,為做決定,有時候會猶豫不決,與其他任何階段相比更容易撒謊,可能會看重感官刺激,而輕視堅持和實踐的作用,這是11到12歲的孩子的一個特徵。
12~14歲
這個時候會好奇,易怒,不穩定,尋求自我,我們要肯定孩子開始顯露的長處,比如說關鍵的行動,你要多多地鼓勵,每天對他們說些鼓勵的話,開車帶他們去一些想去的地方,然後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套規矩,一套條款清晰,得到他們認可的規則。你需要密切關注他們的行蹤,和孩子保持聯繫,並且經常和他們待在一起,並適當地留給他們一些空間。
14~15歲
這個階段他們合群,衝動,喜歡尋根問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特別喜歡研究哲學。這個時候你要了解孩子的圈子,最好能夠引用你生活的例子來說明,孩子交朋友是需要技能的,這個技能你得告訴他,而這個技能裡邊,不是那些討好他人的技巧,而是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什麼才是真正的寬容,什麼才是真正的關心,你得跟孩子討論這樣的話題,最好結合你的經驗,然後記得你擁有否決權。所以父母行使否決權的時候要慎重。
在這個年齡孩子會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因此多問孩子問題,追尋自由是他們的行為動機。所以儘可能地讓他們自己選擇,女孩子在這個階段開始經常化妝,然後戀愛關係往往是曇花一現。
15~16歲
15到16歲的時候會叛逆冒險,勇於嘗試。青少年在這個階段會追尋自由,成人的作用是幫助孩子樹立價值觀,讓孩子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能幫助他們建立正確價值觀的成人。幫孩子建立明確的規則,對孩子說明你的期待,以及違規的後果,言行要始終一致,防範是關鍵。跟他談論情感問題,不管他們是否開始談戀愛,他們肯定有關於戀愛的觀點,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在一個沒有壓力的情境下和你談論他們的戀愛觀。
16~17歲
這個階段青少年會標新立異,理想化,不切實際。這個時候它的主題是,我如何才能變得更重要。那麼青少年的生活焦點是卓爾不同。就是他想不同,他想變得標新立異,成年人的作用,是幫助孩子培養他的才能。這是充滿壓力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他要面對高考,在國外同樣需要參加考試。所以關鍵的行動是識別孩子獨特的才能和性格特徵,把孩子的潛能激發出來,讓其他的成年人參與進來,邀請一些值得信任的成年人來幫助這個孩子。
發現孩子有消極行為的時候告訴他們,通過指出孩子的行為,違背他自己的價值觀,來勸阻他們的消極行為。不要扼殺他們的夢想,即使孩子的想法看起來不現實,家長也要明白他們是在追尋自己的夢想,父母的職責已經變了,明白你的角色,已經從空中交通管制員變成教練了。然後孩子這個時候喜歡洞察一些複雜的問題,喜歡冒險和聳人聽聞的經歷,他會有投機的心理和理想化的傾向,很難做長遠的打算。
17~18歲
這個時候的主題是我將來做什麼這個階段,所以青少年生活的焦點是畢業。就是離開高中進入大學。成人的作用是關注他們的選擇,對於這個年齡的青少年來說,沒有什麼比你能做任何事,更令他們歡欣鼓舞的,沒有什麼比你沒有選擇更令人沮喪的。然後這個年齡的青少年,大多介於兩者之間。
我們需要讓孩子平靜下來,告訴他們,沒有必要現在就弄明白整個人生。然後關注孩子蹣跚學步,幫助他們確定最初要走哪幾步,與孩子討論事業方面的興趣,幫助他們調查、測試這些興趣,可以送孩子去看一看好的公司,送他去看一看別人是怎麼創業的,然後不要急於幫助孩子擺脫困境,讓他們學會如何應對困境,如何改正所犯的錯誤,這能讓他們為將來做好準備。
讓他們學會自己做主,不過在他們自己處理很吃力的方面,繼續給他們提建議。這個時候的孩子,可能會過於浪漫或者危言聳聽,把情形看得過分嚴重,對時事以及社會問題很敏感,他們能夠解決複雜、步驟繁多的問題。那麼他們很少有空待在家裡邊,在個人決定方面想要自己做主,能夠尊重別人的意見並且能夠妥協,和成人待在一起的時候,感覺更自在了,他願意參加成人的活動,然後在情緒情感上變得更穩定。但是仍然需要父母的支持和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