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本書「1個目標+5大方法」的模式,教你副業的正確打開方式。教你打破舊有認知,走出思維困局;教你設置目標,繪製實現路徑,讓目標落地;教你提煉核心本領,打造你自己的變現技能;教你提升社交價值,從受歡迎到被需要;給你效率工具,教你對時間,加速副業養成。讓空閒時間,變成你的未來財富。從月薪5000到副業20000,厲害的人都這樣賺錢。

重新定義時間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那麼如何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呢?什麼是價值?很多人認為價值就是金錢;也有的人會認為是和有意義的人一起度過人生。不同的人對於價值的定義不同,而本書的作者認為,我們應該從3個方面重新定義時間。

單位時間貨幣價值

單位時間貨幣價值就是我們每個小時值多少錢。

比如,你一個月的工資是10000,一年就是12萬。單位時間貨幣價值,就是用十二萬全年收入,除以三百六十五,再除以二十四,這就是每小時你值的錢數。也就是十三塊多。

這個數值可以給你做一個基礎衡量標準。你一定會問,為什麼要除以二十四?算一個小時值多少錢,有意義嗎?作者認為,非常有意義。

她說,有一些特別會過的人,他早起的時間也能超過這13塊錢,他能做正向意義的事。那些不厲害的時刻,你會發現,即使你做得再多,再瞎努力,到最後也達不到13塊錢的基準。

單位時間貨幣價值,是幫你做時間選擇的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每個人每天都有24個小時,但是利用時間的方式卻不一樣,也就是利用時間的效率不同。

不論你是窮人還是富人,不論你是有文化的,還是沒文化的人,其實在一定意義上,人與人之間是公平的,那就是每一個人,一天都公平地擁有24小時。但是你會發現,如果你把你這一天全部的事項,在紙上一一列出來的時候,人跟人真的特別不一樣。

比如,有的人用業餘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健身、讀書、學習等等;但有一些人會用業餘的時間刷視頻、八卦。為什麼有的人越來越優秀,而有的人越混越差,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有利於自己的,有沒有合理的利用時間。

那些利用時間學習的人,讓自己進步的人,獲得的反饋是正向反饋,而那些刷視頻無所事事的人得到的就會是負向的作用,我身邊還有一群朋友,沒事經常聚在一起開始抱怨,經常去評論,刷遊戲等等,然而日積月累之後,他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樣的改善。所以,作者就說,不要把時間當作是一個消遣的工具。

總的來說,每個人對於時間的判斷,是不一樣的。而單位時間貨幣價值,能讓你做一個基本判斷,就是到底做這件事兒,是正向時間,還是負向時間。你不妨把自己所有的時間行動記錄,全部都標出來,看一看哪兒是正向時間,哪兒是負向時間。

提升時間顆粒度,讓時間更有效率

作者提出一個概念:時間顆粒度。作者的時間顆粒度是15分鐘,甚至是5分鐘。什麼意思呢?就是作者會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很滿,很有規律。

比如,經常會遲到的那些人,會覺得無非就是半小時或一小時,但是對方很可能會在這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安排很多事情。如果你在浪費別人的時間,其實你就在浪費別人的時間的單位時間貨幣價值。

那我們該怎麼去做呢?

第一,盡其所能提升效率,把時間顆粒度儘量縮小。然後,把時間省出來,單純地娛樂或者是交友,或者是跟家人談心。你會發現,當你調整時間顆粒度的時候,你真的能做很多事情,而且每樣事情的質量和效率,都會變得很高。

第二,有的時候,對自己狠一點很重要。因為有的時候,我們往往就是覺得這件事情開心就好,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每一件事情都是這樣的話,那麼可能你要完成這件事情,你的單位時間貨幣價值就會變得一直很低。

如果你可以增加一些濃度,增加一些對自己對於效率的緊迫度,你會發現,在我做事的時候,更加容易達到這種心流時刻,你會以非常激情的方式去享受這個時刻。

第三,你可能真的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環境。同樣是寫一個報告,人家只需要半小時,而你得用兩小時。這就是有高手做參照的一個環境。

第四,就是把時間顆粒度這個價值,內化成自己的一種思維模式。這樣當你考慮問題的時候,處處會考慮一個時間顆粒度,你在做事的時候,無形當中就會朝着這個方向去做,想一想能不能再壓縮一點,能不能再優秀一點,身邊的人是怎麼去做的。

構建正向行為時間

作者提出了一個概念:思維行為模式圖,就是講人的行動到底是怎麼改變的。行為想發生改變,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這個行為是怎麼去形成的。任何人類當中的行為,都是由兩方面影響所構成:

一方面,是不可改變的人類的DNA和基因。第二方面,是可以改變的環境。那什麼是環境呢?就是我們從小生活的環境,也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其實不一定指的是你爸你媽,0~18歲,尤其是在14歲之前,誰帶你長大很關鍵。監護人對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家庭環境比較溫馨,那麼養育出來的孩子就會比較陽光樂觀。

比如,人際互動會影響一個人。你會發現同學的感情,彼此關係特好,那是因為早在我們還沒有成熟的時候,你的性格影響了我的性格,我們互相之間,彼此形成了彼此的環境。

第二,學歷教育帶來的環境。其中一點叫自主學習。什麼是自主學習呢?老師主動給你的,學校安排好的,課表安排好的就不算自主學習,這叫被動式學習。

自主學習選擇,是在你業餘時間,你在學習什麼。尤其是職場人,你想想你下班時刻,你到底花時間在做什麼,你在學什麼,在跟誰學?這都很關鍵,直接會決定你的認知大腦的系統是怎麼構成的。

除了自主學習之外,還有最後一項人生的選擇,叫人脈建設。你可以想想你身邊交往最緊密的一圈朋友。鄧巴法則說,人周圍的交往圈其實是一百五十人。每一天最常跟你交往的這群人,他直接決定了你的認知水平。

其實你身邊的環境,直接會決定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要麼就是你自己加入一個環境,要不就是你改變環境,變成你想要的環境,就像你改變家庭裝修一樣,變成你自己跟一切自己想要的事物能夠在一起。

這個時代,其實想努力的人太多,但是會努力的人太少。怎麼能夠穩健地對自己進行學習方面的投資,是有一套自主學習的模式和規則的。

這裡邊有四大學習模式規則:

第一,以人為師。人其實本質上就是一個所有知識體系的載體。你可以找3~10個優秀的人向她們學習。你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向專家請教。

第二,讀書。讀一本書,就是跟作者進行一下交流,你從不會到會,從了解一部分到了解全部。這個過程,其實通過一本書是可以慢慢地達成認知方面的積累。

第三,行業會議或培訓班。一般有的時候如果你想系統性地,比如說了解創業該怎麼做,那我們一般是提供一整套的學習方法論,那麼這一套往往是垂直領域的專業化學習,是一套系統的打造方式。

第四,行走有力量。什麼叫行走有力量呢?就是你不僅要學,而且你最好能到當地去看一看。

構建主動人生

把生命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這類型的人叫作構建主動人生地人。書中提出一個概念叫作:做自己人生的CEO。一個CEO要掌管的不僅是人、財、物,還包括你的運行時間管理法則,所以,你要做自己的人生CEO,重新規劃一下自己的人生。

書中提到了,人生十一問和人生七問。人生十一問,它是針對五年周期,你要有一個發展規劃。如果我們制定了一份人生藍圖,比如想創業,這個時候就要想清楚怎麼從0到1開始創業,然後形成一套完整的,創業方法、論證方法,必須要確定,五年內要做什麼。

人生11問

第一,你想做哪些類型的工作?你到底是要做自由的,還是說你需要做按照時間安排的?

第二,你期待的年收入是多少?有經濟基礎,才能決定我們的上層建築。

第三方,你想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邊,跟誰成為鄰居?大家都知道,小朋友成長的環境很關鍵,與誰同行決定你的未來。

第四,你想開什麼樣的車?尤其在現今這個世界,你需要考慮這五年當中,未來五年,2025年的時候,你的交通時間怎麼去過,你是用來學習,還是用來工作,還是用來做思考?

第五,你想穿什麼品牌的衣服,這決定了你的外貌,決定你的好看的樣子。

第六,你希望別人如何看待你、稱呼你?你希望別人怎麼稱呼你,那麼你就要按照這個稱呼的方式,去打造自己,去完善自己,讓自己實現從不會到會。

第七,你想如何幫助別人?就是你為誰,解決了什麼問題,提供了什麼方法。這就是一套標準的幫助三模式。

第八,你希不希望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其實知識淵博這件事,不是在於你有什麼樣的學歷,在於你自主學習當中,你用什麼知識體系,來建構自己的思想?學習當中四個輸入模式是不是都打通了?

第九,你希望行走哪些地方,你希望能夠看到哪些風景,去充實自己的認知?

第十,你希望獲得什麼樣的快樂和滿足,你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得到的?

第十一,你會不會成為一個平衡工作、學習、生活的人?因為我們終將擁有很多角色,在角色當中沒有完整的平衡,只有一個平衡點,這個是我們要找到的至關重要的一個點。

人生7問

第一,你對自己的現狀是滿意的嗎?0~10分,你給自己打幾分?如果你打了3分那肯定是不滿意,打了6分是剛及格,打的10分是非常滿意。

第二個,如果你滿意的話,任何不滿意當中都有滿意對不對,如果有點滿意,那滿意的原因是什麼?

第三,如果有不滿或不足,那你覺得會是什麼?

第四,你要如何改變當前處境?

第五,有沒有開始積累社會資本和人脈建設?今年實現的目標,靠什麼樣的人脈去樹立,你怎樣去找到他,並且能實現互為人脈,變成社會資本的方式方法,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同時你過沒過着一個平衡的生活?你現在生活是不是失衡的,角色有沒有都扮演好?這裡邊涉及到你的時間、精力、效率管理是不是有效的做到。

最後,就是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坦誠地面對現在的自己,真誠地看待自己的明天,以及自己的未來。

你敢不敢於對自己說真話,不要自欺欺人,對自己足夠坦誠,自己真誠地對自己的人生藍圖、人生十一問的五年夢想,以及人生七問,此刻當下,做一個真誠的答案。

如何自主學習

你要能夠去成就自己在某一方面能力的時候,必須要談到學習。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學習五環法,這個方法是作者研究了四年才提出的。自從我們開啟了自主學習的浪潮,我們的學習不再是一個,一步一步、亦步亦趨的過程,反而變成了一個閉環思維構成;一共是五個步驟。

學新知

比如說讀萌姐這本《讓時間更有價值》,讀完之後完事了,這個步驟叫學習的第一步驟:學新知。你聽完之後來判斷,什麼東西是我過去不知道,現在剛知道的,把它全畫出來,然後再讀一遍。這叫學習的第一個環節。你會發現過去,你在自己學習的時候,通常只在第一個步驟就已經停止了。

提問

提問有時候很困難,很多人不會提問。為什麼呢?

第一,不會提問的原因是新知、舊知壓根沒有衝突,也就是說過去,可能對這個事壓根沒有概念。比如對一個根本就不了解區塊鏈技術的人,去聊區塊鏈,他很難提出問題來,因為大腦當中以前沒有。

第二,不敢提問,其實是因為特別害怕別人取笑你。

第三,模稜兩可,對於一些事情沒有基本判斷,他覺得這個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

第四,其實對於一個問題來說:他其實有他明確的認知,他可能就不提問了,因為他明確別人講的可能就是錯的,所以他此刻不需要挑釁對方。

不管你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在日後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的時候,你可以去問一下自己,這個時刻我自己的新知跟舊知,有沒有升華或者產生一些衝突。那麼學會提問以及提問的方式,也是一種藝術。

實踐

就一定要踐行到實踐當中。如果你能夠學完就立即投入到實踐去做的話,知識就長在了自己的身上。尤其是一些領域,不是光是讀完書,來去滋養你的,還有一類書是讀完之後就會指導實踐的。所以針對這類型的學科,一定要進入到實踐的範疇。

會教

在職場領域當中,隨着你的進階,管理層級的不斷升級,你就可能會帶徒弟;在生活當中,你家裡邊有一個新的小生命誕生的時候,你就需要把你的人生知識、人生智慧,傳遞到他身上。

所以說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師,那麼職場人就是職場新人的老師,創業者可能就是企業員工的老師。所以,我們可以把自己學到的東西教給別人,寫讀書筆記就是一種分享給別人的方式。

實現盈利或達成目標

在任何的時候,你都確定看看自己是不是學習有效的。要給自己設定指標,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正完成了。其實在於行動學習角度,我們都需要把它設定成具體的指標。

有的時候在很多的學習過程當中,判斷一個知識是不是記得住,有一個方法叫復盤。其實你會發現,復盤其實是很多企業的文化,比如說著名的聯想公司,就是以復盤文化著稱。

復盤有三步法:

第一步就是你要想一想,自己有沒有什麼新學到的知識。

第二點就是我有沒有改變過去既有認知。

第三點就是你將如何去做。每天怎麼跟別人交流,每天怎麼學習,每天怎麼精準地完成認知迭代的目標和步驟。

最後,我們還需要管理精力。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個方法,精力波點圖,它就是一個二十四小時,把你精力完成描摹的具體方法。

首先精力的評估是0到10分。它大概分為三個等級:0到3分是精力差的時候;4到6分是精力中等,那麼7到10分,是精力特別好的時候。每天是一小時統計一次,你可以從零點開始統計,也可以從早起時間進行統計,都是可以的,那一般睡覺期間的就不用統計了。

我長期是早上四五點鐘起床,早上起床的第一個點原點。比如說我五點鐘起來,那這個時候,我就會迅速地把這個五點鐘,我是精力好、中、差做一個精準評估。

比如,我是差的時候,我就會給自己0到3分;我如果是中等的時候,我會給到4到6分;那我如果是特別好的時候,我給自己到8到10分這個精力值,這就是一個基準定原點。

那麼接下來你只需要能夠,跟前一個小時的精力去比就好了。比如說前一個小時我給自己3分,那麼在六點鐘的時候,我只需要判斷,你比五點鐘的時候精力好還是差。

如果我的結論是好的話,那我就再問自己,是特別好,就是最上等的值7到10分,還是中等好,一判斷,中等好,那我給自己,差不多達到了4到6分的期間取一個,比如說5分這個值。那麼下一個時刻是七點,七點跟什麼比呢,跟六點比,於是這一天,就被描摹出一個基準線。

大家一共要描摹七天時間,一天一張圖,最後算平均。你就會在圖中可以用Excel表,按照書中精準描述的,能把它連成一條線,這個時候你的精力值就出現了。

人不需要管理時間,人需要管理的是精力,你只需要把自己精力不好的時候,進行管理就行了。空閒時間就是你的未來財富。什麼是空閒時間,每一天所有你都不知道該做什麼的時候,就是你的空閒時間;或者但凡你需要琢磨一下的時間,那就是自己的額外八小時。

如果你能把這個時間,能有效地去運用,把時間本來是負值變成正值的話,如果都是正值相加,你就會發現自己的人生,會變得越來越不一樣。長此以往,你會發現原來我自己,居然可以成為一個贏家!所以空閒時間就是你未來的財富,你有更好的收入,有更好的人際關係,生活得更快樂,跟家庭能有更好地相處。

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 導圖
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