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積極心理學-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聶細剛,深圳市龍華區第三外國語學校校長,正高級教師,知名教育專家。深圳市優秀教師,深圳市首批名師,深圳市教師培訓系統先進個人,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授課專家、客座教授,多次應邀到全國各地講學,足跡踏遍半個中國。參與《生存·發展》等多部著作編寫工作,任副主編,在國家、省級刊物發表論文達38篇。

李瑩,高級教師,深圳市龍華區引進高層次人才,深圳龍華紫金實驗學校校長。曾任瀋陽市實驗學校執行校長、深圳市龍華區第三外國語學校副校長、中央電教館「在線會客室」主講嘉賓。先後獲評南粵優秀教師、遼寧省骨幹教師、瀋陽市優秀班主任、瀋陽市巾幗建功標兵、瀋陽市十佳金牌型教師、瀋陽市校長教師培訓先進個人、區優秀校長等榮譽稱號。

這本書分為小學版和初中版,那麼今天的這本書是一本小學版。書中通過一個個論語教育孩子成長。主要運用積極心理教育培養孩子六大領域積極品質。

同時以積極心理學中的五個維度(積極自我、積極情緒、積極關係、積極成就、積極意義)為框架,以《論語》為內容依託,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探討孔子在處世中體現出的積極觀念與智慧,並以此為出發點,引出心理課程的主題,採取主題心理活動的形式對青少年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青少年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獲得全面和諧發展。

本書文筆詼諧風趣,詳略得當,契合各年齡階段的發展方向與發展速度。心理活動的操作性、實用性強,更有利於引導學生發現、培養自己的優勢與特長,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由於篇幅問題,我從三個維度介紹一下本書,分別是:積極自我、積極關係和積極情緒。

如何培養積極自我

培養積極自我能夠幫助孩子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明亮眼睛,看到他人的閃光點,同時培養孩子感恩、友善、誠實的好品格。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認識自我

什麼是自我?自我就是」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沒有什麼人是完美無缺的。很多人會拿放大境看自己的長處,而拿顯微鏡看別人的短處。但是孔子說,他還沒有見過哪個人能知道自己的錯誤並立即改正的。

人們經常看不到自己的短處和缺點,而總是揪着他人的缺點不放,但是這顯然是會影響我們的發展和成長的。因此,書中提到了一個論語。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省自訟者也。」—《論語·公冶長》

意思是:孔子說,「算了吧,我還沒有看見過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而又能從內心責備自己的人。那麼對於這種情緒應該怎麼辦呢?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每天要做到反省自身,充分認識自己並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僅僅要欣賞自己的優點,同時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不斷完善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因此,書中的給出的建議是:

第一,認識獨一無二的我。全面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身體、能力、優缺點。

第二,勇敢面對他人的評價。不要害怕別人的評價,因為我們自身的評價是不夠全面的,我們要多聽聽他人的聲音,這樣才能了解更為立體的自己。

第三,學會悅納自己。了解自己,承認錯誤,並積極改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斷努力進步,才能塑造更完美的自己。

第四,接納、包容他人。包容他人的短處而學習他人的長處。

杜絕刻板印象

什麼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大眾以社會中的種族、性別、年齡等屬性,對某個人或事物進行的一種籠統且固定的評價。比如,我們經常說,男生比女生更擅長理科;再比如,老年人記憶力差等等。這就是一種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威脅」是一種現象,當我們背負負面的刻板印象時,會受到相應的負面影響。

比如,曾經有一項針對刻板印象的研究。主題是「非洲裔美國人智力低下」。實驗是這樣的:非洲裔美國學生被分成兩組,並對他們進行了相同的測試。測試之前,第1組被告知「現在開始智力測試」,第2組被告知「只是為了做實驗,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實際測試的結果是,被告知「智力測試」的第1組的成績,比被告知「做實驗,回答問題」的第2組低了30%以上。

也就是說,如果被試在固有的「智力較差」的負面刻板印象條件下進行測試,成績果然就會降低。換句話說,人容易受到來自負面刻板印象的消極影響。

因此,書中提到了《論語·子罕》中的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孔子沒有這四種心態:不憑空臆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己見,不自以為是。

作為家長就是要培養孩子的這四種心態。因此,書中的給出的建議是:

第一,教導孩子不道聽途說,不因外貌做出判斷。

第二,理性思考,不隨便猜測和懷疑。

第三,增加友好互動,主動地深入了解他人。

3、發現他人閃光點

每個人都有閃光點,我們要善於去發現他們。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擅長彈琴,剛開始他沒有遇到能懂他琴音的人,後來,他遇到了鍾子期,子期擅長欣賞音樂。伯牙彈琴,表現出登高山的志向。鍾子期說:「彈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樣巍峨啊!」伯牙又表現出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鍾子期說:「彈得真好啊!好像江河一樣浩大!」伯牙心中所想的,鍾子期一定能領會到。 有一次,伯牙到泰山的北面遊玩,突然遇到了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伯牙心裡感到很悲傷,於是就取出琴彈奏起來。剛開始的是表現連綿大雨的曲子,又彈奏了大山崩裂的聲音。每次彈奏樂曲的時候,鍾子期總是能徹底理解他的志趣。伯牙於是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的聽力!你所想象出的志向就像我心裡所想的啊,我該把我的心聲藏到哪裡呢?」

鍾子期發現了伯牙琴音背後的閃光點。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正確對待他人優點的心態,引導他們善於發現他人的閃光點,這樣也有益於孩子的人際關係。

書中的給出的建議是:

第一,學會尊重他人。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第二,嘗試了解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發現別人的優點,培養孩子善待他人、樂於助人的行為。

第三,培養開闊的胸懷。發現他人的優點,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四,學習他人的閃光點。發現他人的優點之後,最佳的行動方案就是與他人看奇。應該如何向他人看齊呢?

當我們引導孩子做到以上三點以後,那麼孩子就會建立自己的品格優勢,擁有感恩之心,仁愛之心,正義之心,洞察力,做正直的人,養成誠實的好習慣。

如何培養積極關係

培養積極的關係的前提:培養孩子「同理心」「傾聽力」「信任感」,同時與他人建立健康和諧的關係。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培養同理心

我們不僅天生具有同理心,能夠感知到他人的情感,還特別容易受影響。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影響,這種社交情緒的傳染性都很強。真正有修養的人,並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更有同理心,更能理解別人,更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

真正有格局的人,看待問題會權衡利弊,往往會做出正確的決策。因此,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那麼什麼是同理心?書中提到的論語給出了解釋。

俗話說:「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說,自己不願意要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我們需要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同時,同理心還能讓我們在欣賞他人成就的過車給你找你讓自己開心,讓我們產生愉悅、快樂、積極的感受。

因此書中給出的建議是:

第一,學會換位思考。先傾聽別人怎麼說,然後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這件事。

第二,保持冷靜。當發生衝突時,在心理暗示自己要冷靜,想一想怎麼處理當下的事情。

第三,不要試圖改變別人。而是要想想用什麼有效的方法和行為去說服別人。

正如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的,「溝通最重要的是要聽出對方沒有說出來的內容。」

積極傾聽就是要尊重別人,不要急於打斷他們,而是要仔細傾聽,平等交流。因此,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有效的積極傾聽,並做到誠實不撒謊。

建設性回應

那麼我們學會了積極傾聽,接下來就是建設性回應了。要想擁有建設性回應,首先我們需要擁有成長型思維。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自言自語》這本書中說過,當你失敗了,受挫了,被批評了,你是在想「我本來就沒有天賦,生而愚蠢」,還是在想「一定是因為我不夠努力,我一定是有進步空間的?」

如果你是後者那麼證明你有成長型思維。擁有這種思維不僅能夠讓我們好好地擁抱建設性的意見,更能夠讓我們在面對任何挑戰時都篤定而自信。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人?別人對我們好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對我們不好的時候又應該怎麼做呢?對我們好的人,我們當然需要對別人好,那麼對我們不好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孔子提出了「以直報怨」。說的是對待那些對自己不好的人時,我們要分析他們為什麼對自己不好。如果是自己的問題,那麼就去修正它。如果是對方的問題,我們也不必委屈自己。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跟朋友吵架了。當我們的消極情緒出現時應該怎麼做呢?

書中的建議是:

第一,深呼吸。找一個獨立、安靜的環境,試着以舒適的坐姿進行冥想。

第二,充分利用同伴的支持。和同學、朋友聊聊,從他人的傾聽和回應中得到安慰。

第三,運動。運動能夠刺激多巴胺分泌,令人愉悅。

那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如何進行建設性的回應呢?

首先,學會傾聽和尊重。雙眼注視對方,微笑、點頭、開放的姿態、重複對方的話,表示在認真傾聽,然後把握節奏和界限,多給對方說話的機會,而不是自己說沒完。

其次,精準表達。把思慮有邏輯地羅列出來,表達精準簡練,避免冗長的談話。

最後,轉變角度。想想什麼樣的說話方式對方更能夠接受。

如何培養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就是培養孩子管理自己、家人、小夥伴的情緒的能力,從而不被消極情緒沖昏頭腦。我們如何能夠幫助孩子和家人擁有積極的情緒呢?書中給出了兩點建議,第一,認識和體驗積極情緒;第二,管理消極情緒。

認識和體驗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最簡單的感受就是快樂。《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的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做客,不是很令人高興嗎?

我們可以找尋一些能讓我們快樂的體驗和事情,比如和朋友逛街,能夠讓我們快樂;學會一項新技能也會讓我們快樂。快樂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去發現和體會。

當我們感到不開心時,冥想可以增強人們的幸福感和積極情緒,減輕壓力,提高認知能力,還可以在自我實現的程度和道德水平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一些研究人員發現,冥想者的身體能夠進入深層的休息狀態(呼吸變緩),甚至會進入一種更高境界的意識和覺知狀態。

當然書中也給出了建議:

首先,我們可以儲存「美妙時刻」。比如畫手帳、照相、寫日記等等,留下那個讓你快樂的瞬間。然後,一心一意的體驗快樂,用心去感受。最後,可以與人分享這份快樂。

我們要有意識地去關注生活,比如喝一杯茶,吃一頓美食;放慢生活節奏,從內心獲得平靜,慢下來,真誠對待生活。比如出去旅遊,欣賞風景等。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從積極的態度角度去看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積極的情緒。

管理消極情緒

困難和挫折如影隨形,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幫助孩子呢?

首先,心態的問題,要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而不是消極應對,只有把挑戰當作是闖關升級的障礙物,才能有不斷前進的勇氣。

其次,努力尋找解決辦法。要告訴孩子可以進行請教,不恥下問是優良品質。我們可以從書中找方法,從家人和朋友那尋意見,從生活中長經驗。同時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能更好地應對困難和挫折,有堅韌的品格,以積極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最後,鼓勵孩子樂觀地面對失敗,「以開放的心態看待孩子偶然的失敗。」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你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我哪些地方不足,我需要怎麼做才能彌補這些不足。」

總的來說,「積極心理學所提倡的,就是孩子要努力獲得「ACE能力」,即「王者之力」,這是人們發展、成熟、成功的種子,更是提高自己在未來競爭優勢的終極武器。」

論語中的積極心理學 導圖
論語中的積極心理學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