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感覺-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超越感覺》最初出版於1975年,本書為其第九版。40多年來一直暢銷,深受讀者的歡迎。感覺總是無意識的,容易讓人產生不明智的行為。《超越感覺》這本書告訴我們,相比感覺,我們更需要批判性思考。


日常思考容易犯的錯誤

書里講了30多種錯誤,我們就選2種比較重要也比較普遍的錯誤,來詳細說說。

凡事以「我」為中心的思維傾向

我們每個人的思維,都會受到自己的成長經歷、社會環境、教育背景等的影響。有些是植根於我們的人性中的,比如很多人會覺得,凡是我的東西都更好,會說「我的房子更貴」「我老婆更漂亮」等等。實際上,他們不只是在說自己的房子或配偶,他們就是在表達一種「看看我,我是很特別的」的感覺。這種思維傾向是深藏在人性里的。這種傾向,往往會讓我們用一種簡單的方式對複雜情況做出反應,或者容易形成一種成見,認為事情只有符合自己立場的一面是好的,其他的立場都是負面的,不能客觀對待事物。這樣的想法有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認知,甚至誤導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

比如,對於西方社會的一些社會問題,像街區犯罪、販毒、提高食品價格等,有些人總是會先入為主,習慣性地按照群體劃分,認為街區犯罪跟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有關係,販毒就是黑人的錯,食品漲價應該讓猶太人負責,等等,他們不是對具體情況進行全面分析,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下結論。

攻擊批評者

如果你對一件事說完自己的看法時,其他人卻對你進行批評或質疑,你是不是特別煩?特別想跟他辯個是非,一爭高下?如果是,那你就要注意了,你很有可能會犯「攻擊批評者」的錯誤。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主要是愛面子。出於本能,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自己面子和維護自我形象的強烈要求,這就有可能導致我們犯錯。攻擊批評者的做法,通常是通過貶低對手,來否定他的想法或觀點。這是一種反應上的錯誤。事實上,你回應的不是問題和想法,而是轉移了注意力,你實際關注的點變成了對手到底是什麼動機?他為什麼要批評我?我能不能找到他的過失指責他?

比如,保拉·瓊斯是當年克林頓性醜聞一案的當事人之一,曾經控告克林頓對她進行性騷擾。當瓊斯指控克林頓總統向她提出不正當的性要求時,克林頓的一位發言人就回應說,瓊斯自身的生活都不夠檢點,這其實就是說瓊斯的人品值得懷疑。之後,當其他婦女也指控克林頓騷擾她們時,總統顧問繼續採用了「瘋子和蕩婦」策略。顧問們說,任何提出這種指控的人,一定是精神不穩定或者生活不檢點,不能相信她們的話。就連克林頓總統的前顧問迪克·莫里斯加入指控隊伍後,現任的總統顧問們也還是採取這種「攻擊批評者」的方式,說莫里斯的話不可信,因為他自己的性行為也不檢點,而且還對失去白宮的職位心懷不滿。

「攻擊批評者」這種錯誤,容易讓我們忽略問題本身,而是去關注對我們提出質疑的人,關注他到底是什麼動機。這樣不能解決問題,而是偏離了方向。只有了解我們經常容易犯的錯誤,就可以儘量去避免這些錯誤,特別是避免這些錯誤組合的發生。


如何訓練批判性思維

我們怎麼才能避免犯這些錯誤,找到一些正確思考的路徑呢?書里說,我們可以遵循六種策略,來訓練批判性思維。

知道你自己

越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就越能運用思考的技巧。我們可以列一張關於自己的問題清單,比如,我是寡言的還是健談的?一般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我對別人誠實嗎?究竟是哪些因素塑造了我的個性?等等。然後誠實地回答清單中的所有問題,既要承認有關自己的好的事實,也要承認不好的事實。然後反思自己的答案,注意特別容易出錯的方面。在解決問題時,需要預測哪些因素有可能破壞自己的思考,然後有意識地抵制它們的影響。

比如,針對凡事以「我」為中心的思維傾向,我們要意識到這種思維的局限性,並始終保持警惕;遇到問題時恰當地回應,強迫自己以公平的頭腦去考慮問題;有目的地訓練自己的思維,儘量多接觸不熟悉的事物。這樣做會讓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客觀、更加理性。改進自己的思維需要長時間的努力,這項挑戰肯定是艱巨的。

敏銳地觀察

觀察什麼呢?你可以觀察別人說話。通常情況下,人們說什麼,以及他們說話的方式,可能會透露出他們的潛台詞。通過觀察他人說話時的表情、語言、動作、聲音,你可以判定對方對所說的內容是贊同的還是反對的,他對哪些方面比較敏感,在哪些方面的理解顯得薄弱,用什麼樣的方式跟他們溝通會有效。

如果一個人說話時頻頻看手錶,或者煩躁不安地玩自己衣服上的一個配件,或者試圖把注意力轉向話題之外的其他事情,這些方式就傳遞了一個信息,他希望改變談話的主題,或者,他根本就不想和你繼續交流下去了。通過對這些細節的觀察,你就可以進行反思,從而做出準確的判斷。

選擇一個議題

這裡所說的議題,就是指人們容易產生分歧的任何問題。如果一個議題有五個或十個重要方面,那就只考察其中的一個或兩個方面,然後用足夠的時間和篇幅來分析,練習自己的深度思維。

比如,讓你寫一場戰爭,肯定會有很多頭緒。你寫個幾百幾千字肯定是寫不完的。但是,你可以從中選擇一個點,就像為什麼一個密碼箱會引起一場戰爭?從這個點切入,你就可能寫得比較深入。

進行探究

就是尋求問題的答案,通過研究問題和收集信息,來幫助我們得出結論。探究主要有兩個層面:探究事實和探究觀點。

比如,美國的哪個收入群體受到當前聯邦稅法最不公平的對待?對於這個具體問題,我們就需要考察稅法的規定,這就是探究事實。同時,我們還需要請教稅務專家,這個收入群體為什麼會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怎麼做才能改善這種情況?這就是探究有見識的觀點了。

形成判斷

判斷就是考察證據、仔細推理、得出結論,這是思考的結果。要想得出科學的判斷,就需要對已經獲得的證據進行評價,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沒什麼用處、如果兩個證據衝突了該怎麼取捨等等。

說服他人

等你形成判斷之後,就可以有效地表達觀點,讓那些對這個議題沒有立場的人,願意同意你的看法;讓那些不同意你的人,也可以重新考慮他們自己的觀點。這樣,就相當於把你批判性思考的收益擴大了。進行批判性思考,可以把這六種策略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綜合運用。

比如,像如何對待青少年犯罪這個議題。20世紀,人們對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特殊對待。在法庭上,更多強調要給青少年改過自新的機會,而不是去懲罰他們,所以,對青少年的指控也跟成年人不一樣。例如,如果青少年攻擊別人,往往是指控「青少年過失」,而不是故意攻擊或謀殺。對案件的程序和處理也不同,例如,採用「聽證」而不是審判、密封記錄而不是公之於眾、對青少年告誡而不是監禁,等等。但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公眾表示不滿。許多人要求,犯下罪行的青少年應該作為罪犯來對待,不管他的年齡有多小。那麼,問題來了,這就是:應當像對待成年罪犯一樣對待青少年罪犯嗎?我們運用6個策略來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你要知道你自己,看看你一般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對這個議題持什麼觀點?有哪些有力的證據?等等。不管你支持哪個觀點,你都需要全面了解這兩種觀點的相關信息,然後進行敏銳地觀察。觀察不同觀點的人表現出來的態度、觀點和提出的證據。我們需要儘量關注細節,找到各種內容之間的差距。比如,觀察一些被指控的青少年在法庭上的反應,看看他們實施犯罪究竟是一時衝動?是被人教唆?還是精心謀劃?他們是否對自己的錯誤有了深刻的認識並決定反省?通過觀察,你可能積累了大量的素材。接下來,可以選擇一兩個議題進行積極的探究。

「是否應當像對待成年罪犯一樣對待青少年罪犯」,這個議題太大,會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比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承擔責任的年齡、青少年與成年人的異同、公布青少年犯罪會有哪些影響、監禁青少年會有哪些影響、犯罪的差別、是不是慣犯,以及是否要被關進與成年罪犯同樣的監獄,等等。對於這麼多內容,我們需要進行選擇,就其中的一兩個主要議題來進行重點、深入思考,比如,我們就來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承擔責任的年齡。

通過敏銳的觀察和積極的探究,我們知道,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很多,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法制、教育、道德等多個領域,也涉及家庭、學校和社會眾多方面。有青少年自身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主觀原因,也有各種複雜的客觀因素。比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夠、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自身認知能力不足等等。

關於承擔責任的年齡,我們可以探究,如果青少年的年齡很小,還不明白自己行為的道德和法律性質,就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這是合理或公平的嗎?一個人到什麼年齡才能有這樣的理解?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可以從教育、心理學、醫學、倫理和法律等有直接影響的領域來思考。之後,我們就可能得出結論。不管你的觀點是什麼,都可以表達出來去說服別人。進行說服,有一些指導原則可以遵循,比如,從你們共同的立場開始,採取積極的態度,儘可能讓人理解你的論證;承認對方有道理的地方,不使用你認為不合理或無關的論證等等。

我們的觀點也許並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但是,這些改進將促使我們的社會更加關注青少年犯罪。如果你的表達能夠使社會、學校、家庭以及青少年自己有所觸動,並願意改善,儘量減少或避免青少年犯罪的發生,那你的表述就可以說是一個有說服力的表述,你的思考就是非常有意義的。

超越感覺 導圖
超越感覺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