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人無數—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在未來10年,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能否取得進一步突破,將取決於人,取決於我們能否應對形形色色的人。「我是不是應該找他談談,還是忍一忍算了?」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想要極力迴避的艱難溝通:讓鄰居把吵鬧的音樂關掉,向不合格員工反饋辭退的決定,提醒婆婆不要太溺愛孫子,和拒絕開門的青春期孩子談談心……在這些高衝突的情境下,我們如何做到既不撕破臉,又能順利得到想要的結果?

作者研究發現,即使是在這樣艱難的溝通場景中,依然有一些溝通技巧,能夠起到明顯的效果。他們根據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套溝通指南,這套指南被國際警察局長協會,還有多個國家的警察機構學習採用。

如何建立親和關係的原則

穩定的親密關係對生活質量、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和預期壽命來說至關重要。想要和他人建立親和的人際關係,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個原則叫作「HEAR原則」。包括四個關鍵詞,分別是誠實(Honesty)、共情(Empathy)、自主(Autonomy)和反饋(Reflection)。

作者在過往的審訊和實踐經歷中發現,HEAR原則能幫我們在人際互動中占領高地。不管是面對怎樣難搞的溝通對象,我們都能藉助這套原則,最大限度地跟對方建立起親和關係。

誠實

誠實就是在衝突性的場景中,不要逃避問題,不要避重就輕,不要拐彎抹角,要坦誠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作者說,這是一切親和關係能夠建立起來的基礎。而且,在表達想法的時候,最好是能面對面交流,而不要選擇郵件、短信、微信等被動的交流方式。因為這類方式可能會讓我們要傳達的信息和情緒受到損失,從而造成誤解。

自主

自主就是在交流的過程中,不要對對方指手畫腳,要給他們充分的自主空間,鼓勵他們自己作出正確的決定。心理學家發現,我們越是對一個人施壓,想讓他服從於我們,就越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抗或叛逆。所以,不管你心裡有多麼想讓對方按照自己說的做,也應該給予對方選擇權;即使是在給建議的時候,也要儘量加上一句「當然,決定權完全在你」,或者給對方多提供幾個選項。

共情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提出,人類或許真的非常自私。儘管如此,他的天性里明還存在另一些特質,讓他去關注他人命運,甚至為別人幸福感到滿足——哪怕自己除了觀者的快感一無所得。這種現象就叫共情。

共情主要我們,通過換位思考,去理解對方的情感、價值觀。對於一些天生比較細心、敏感的人來說,這可能很容易;但是還有一些人,無法很自然地做到共情。這種時候,就需要一些外在技巧的幫助了。

比如,最常見的就是,在別人向我們講述自己的處境的時候,嘗試去確認對方的感受。比如,朋友跟你說:「我不確定自己的婚姻能不能長久。」你該回應什麼呢?共情的原則要求我們,不要去評價對方的觀點,要嘗試去回應對方的感受。比如你可以說:「發生什麼了?你這段時間一定感覺很煎熬吧?」 這個時候,對方可能會對你的說法表示認同,承認自己確實很煎熬;也可能會說,倒是還沒到煎熬的程度,就是感覺,最近越來越不想待在家裡了。無論是哪種回應,都能讓你進一步了解到對方的想法。這就是共情的基本作用,它能讓對方向我們展示更多的信息,讓談話一步步地深入。

那麼,在那些「他想往東,我想往西」的衝突性場景中,怎麼使用共情原則呢?

比如,書中提到,假如一天早上,你3歲的孩子非要穿那件綠色的恐龍T恤去托兒所,但是這件T恤剛洗過,還沒幹。如果你只是簡單地跟他說,這件是濕的,不能穿。那孩子很可能大哭大鬧,聽不進去。 那麼,你可以換一種方式,這樣說:「寶貝,我知道,你最喜歡那件T恤,不穿的話你就會不開心,對不對?」如果孩子點頭了,再繼續跟他說:「但是寶貝,那件T恤還沒幹,穿上會不舒服,我保證今天就把它烘乾,這樣你明天就可以穿它了。今天你可以從另外20件恐龍T恤中挑一件,這樣咱們就不會遲到了。好不好?」

這段話里,就包含了在衝突性場景中應用共情原則的關鍵,那就是,在解釋自己的觀點之前,先承認對方的感受。這能讓對方卸下對抗的情緒,更好地接收你要傳遞的信息。

反饋

反饋的關鍵在於認真傾聽對方講的話,然後從中找出你想深入了解的關鍵信息,進行複述或轉述。

比如,一個男生跟一個女生說:「我知道我們討論過同居結婚,一起住,但是我覺得現在時機還不成熟。我們現在這樣也挺好的。」

如果是不善於反饋的女生,可能會嗆回去,說:「現在時機還不成熟?那什麼時候才成熟?我看你是根本就不想跟我一起住在一起。」

但是善於反饋的女生,會抓住男生的話里,那些代表態度的關鍵詞進行複述,好進一步了解他的想法。比如她可以說:「你是覺得,現在時機還不成熟?」或者「所以你是感覺,現在這樣還挺好的?」

這樣問完,男生可能會解釋說,他現在工作很忙,住在自己這個離公司近的房子裡,通勤很方便;他更希望努力工作兩年,存夠首付,兩個人一起買套新房,而不是現在就急着在一起,租房住。

這個回答可能不能讓女生完全滿意,但確實能讓她更多地了解對方的想法。這下她就能明白,男生之所以想繼續分居,是出於實際的考慮,而不是因為不愛自己。

還有一種是詮釋總結。它需要我們透過對方的話,幫他總結出他要表達的深層想法。

比如,你跟女朋友說,你可以先從一兩件小事開始,這麼做容易減肥。然後女朋友說:「是啊,是可以從一兩件小事開始。你有什麼建議嗎?」男生建議說,可以先把夜宵戒了。女生不高興了,說:「我現在每天加班,晚上很餓的。怎麼,你嫌我胖了?我看前幾天你跟Amy聊得挺好的。她身材確實不錯,你是不是喜歡她那樣的?」

作者說,面對這類問題,千萬不要直接回答是或不是,也不要去爭論。你要去想:她真的是想聽到你承認喜不喜歡她閨蜜嗎?她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在意的是什麼?

對於男生來說,一種恰當的反饋應該是:「聽我說,我知道你現在有點沮喪,對自己不是很滿意。但是我得告訴你,我對你的感覺可一點都沒變;就算你以後真的長胖了,我還是只喜歡你一個人。」

這樣一來,他回答的就是女生心裡真正關心的問題,而不是她嘴上問了什麼。作者說,詮釋總結是所有反饋技巧中難度最大的。它需要我們進行大量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你可以多說「似乎你覺得……」或者「看起來你很在乎……」這類句式,這能讓對方感覺到你在意他、理解他。

建立親和關係的溝通模式

作者在過往「閱人無數」的經歷中發現,無論是誰,最常用的溝通模式都可以被歸為四種類型之一。他們給這四種類型以不同的動物來命名,分別是:霸王龍、獅子、猴子和老鼠。每一種類型的溝通模式,都有正面的特質,也有負面的特質。書里告訴我們,想要發揮最佳溝通效果,我們需要去發揚那些正面的特質,規避負面特質。

霸王龍

霸王龍的正面特質是,坦率、直接。面對衝突,他們的態度是,一定會把自己的底線說清楚。這麼做的好處很明顯,就是能讓對方明確地知道你的想法,不會把你當球一樣踢來踢去,不當回事。

但是,有一些霸王龍在坦率、直接地表達想法的同時,也可能會帶有比較強的攻擊性;在跟對方對話的時候,可能會控制不好自己的脾氣,還可能會去諷刺、斥責或恐嚇對方。這樣的行為,往往並不利於解決問題。

比如,作者艾米麗,有時就會顯露出負面的霸王龍特質。有一次,他們全家一起外出度假,結果住的公寓對面是一個建築工地,每天都在施工,噪聲很大。艾米麗怒氣沖沖地給前台打電話,向他們大聲抱怨,並且要求立刻解決問題。結果,前台說她也無能為力,但答應讓經理給他們回電話。然而過了一個小時,他們也沒有接到電話。

於是,艾米麗的丈夫,另一位作者勞倫斯,決定換一種方式。他走到對面的工地,用平板電腦錄下施工噪聲。然後,他走到接待處,跟接待員有禮貌地打了招呼,說:「我們入住的時候收到了你們的歡迎信,這很貼心。我注意到,這裡面說,『目前度假村的某些區域正在進行維護,但這只會對您造成很小的影響。我們向您保證,您將在這裡度過輕鬆愉快的時光』。」

接待員微笑點頭,說:「是的,沒錯。」

接着,勞倫斯開始播放他剛才錄製好的噪聲音頻。接待員的臉色逐漸變了。

播放完之後,勞倫斯平靜地問:「對您來說,這是『很小的影響』嗎?」

「不是,先生。」接待員無力地說。

後來,他們成功地見到了經理,勞倫斯又重複了同樣的操作。經過協商,經理安排他們換到另一個度假村住,還減免了50%的費用,額外贈送了優惠積分。

在整個互動過程中,勞倫斯沒有大吼大叫,沒有攻擊對方,而是平靜、客觀地指出了問題,表達了訴求。結果證明,相比於艾米麗之前那種憤怒的、有攻擊性的舉動,這種方法是更有效的。

作者說,在工作和生活中其實也是這樣的。情緒化、攻擊性的表達方式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還可能會摧毀正常的人際關係,導致我們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所以,要做正面的霸王龍,你需要儘可能清晰、冷靜地表達你的觀點,不去使用任何侮辱性或攻擊性的語言。

獅子

獅子類型的溝通方式,正面特質很明顯,那就是,善於下達明確的指令,善於為他人提供指導,有很強的領導力。一般對於做管理者、做父母的人來說,獅子型的溝通模式是比較合適的。

但是,有一些獅子可能會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或者太過操心、事事都要管。這些就屬於負面的特質了。比如,有些孩子會感覺,父母一天到晚都在對自己發號施令:「你做完作業了嗎?」或者是大事小事都要監督。

作者說,這類互動方式,容易讓對方產生牴觸情緒,也會扼殺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而理想的獅子型溝通方式是:雖然在溝通中占主導地位,但是並不專橫;雖然善於影響他人,指導他人,卻並不會強迫他人事事順從自己。

比如,父母應該在小事上多給孩子一些自主權,同時多花些時間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用鼓勵而不是命令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

猴子

猴子型的溝通模式,也是管理者或者父母們的一個好選擇。猴子的正面特質是,友善、溫暖、善於合作,能幫助我們搭建良好的合作關係,也能讓一個團隊的內部連結更加緊密。

培養猴子型的溝通模式需要三步:

第一步是傾聽。你要儘量從對方的言談中找到他們的興趣和價值觀,獲得更多關於他們的信息。

第二步是分享。分享的是相似的經歷。研究發現,這樣做可以加強人們之間的紐帶,讓人們更親密。

第三步是引導。經過前兩步之後,你應該已經發現了對方的興趣點,這個時候,就可以用上我們之前的反饋技巧,來引導這場對話了。過程中,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或經驗,要多聽少說。

作者建議我們,可以按照2:1或3:1的比例來分配「聽」和「說」的時間。你越善於傾聽,善於反饋,別人就越樂意跟你分享自己,你對他的了解就會更深入,合作也就更好開展。

老鼠

它的精髓在於讓對方掌握控制權,自己則願意跟隨對方,願意作出讓步。作者說,老鼠是建立親和關係最重要的溝通方式。

比如,他們曾經觀察過一次「以弱勝強」的審訊,很典型地展現出了老鼠的優勢。在這次審訊里,一邊是一位身材瘦小的審訊人,另一邊是一名身材魁梧、毛髮旺盛,還有暴力史的嫌疑人。這個嫌疑人向來嘴很嚴,而且喜歡打斷審訊人,態度極差。這次,他面對這位新的審訊人也是一臉諷刺,說:「我知道你速記本上列着個問題清單,你的任務就是問完這些問題。我知道你要套我的話,我們沒什麼好說的。」

沒想到,審訊人非常鎮定,他把自己的本子攤開在嫌疑人面前,上面一片空白。他說:「我沒有什麼清單。我只是想聽你說說,你在策劃什麼。」

嫌疑人假笑了一聲,說:「很好。那你先回答我,我為什麼要配合你?」

審訊人靜默了十秒,然後鎮定地說:「警方逮捕你那天,我懷疑你想謀殺警校學生。我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你必須這麼做,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我想知道答案,並不是因為我想取悅上司,而是因為我想保護人民。我不會強迫你告訴我,選擇權在你手上。」

嫌疑人停頓一會兒,說:「既然是這樣。那麼,我會告訴你,但這僅僅是為了幫你了解這個國家正在發生的事。」

為什麼審訊人能成功地跟嫌疑人對話呢?作者認為,原因在於,他沒有想去控制嫌疑人。很明顯,嫌疑人想要當談話的主導者,想當獅子,而審訊人滿足了他。他全程保持鎮定、耐心和謙遜,正如一隻等待獅子進籠的老鼠。

我們會發現,要做一隻正面的老鼠,其實最關鍵的就是要用「自主」這件溝通武器。它能讓對方感覺到自己在掌控局面,從而放下防備,甚至主動提供信息,或者作出讓步。

但是,老鼠也存在一些負面特質,比如猶豫、軟弱、退縮。作者說,雖然你可以讓他人主導交流,但不能表現出軟弱,要在傾聽的過程中用好反饋策略,引導對話走向;而當你需要表現出你的領導力、你的果斷和自信的時候,也可以放棄老鼠模式,轉而讓自己去扮演一個正面的獅子或猴子的角色。

作者強調,在現實中,每一種溝通模式都有用武之地,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根據不同的場景,採取合適的溝通模式。

閱人無數 導圖
閱人無數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