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張鎡
其一
迢遙秦隴舊家山,百萬貔貅擁節還。
讀盡一編時自許,西風吹夢玉門關。
其二
小圃秋光不世情,蠹枝枯枿忽重青。
凌晨自灌銀床水,居士新看種樹經。
其三
細讀南山扣角歌,機鋒投處幾曾多。
道人不踏門前路,敝帚其如自愛何。
其一
聖學律萬世,玉振仍金聲。
大賢務矯俗,始以和自名。
智者稽所終,流弊固難行。
求圓能捨規,魯男烏可輕。
其二
城河固金湯,穀帛堆丘山。
雷風走號令,足以威百蠻。
秦人昔恃此,燒書無愧顔。
叢祠夜篝火,赤蛇先據關。
誰知小國魯,抗衡齊晉間。
獨能秉王禮,足以銷鄰姦。
舞干服三苗,可仰其可攀。
其三
原子何所得,所得在養心。
澹然處窮閻,蓬蒿絕車音。
結駟者誰子,排門願同襟。
乃知能辯者,於道未爲深。
其四
日暮前道遠,紛紛倒行多。
胡不秉明燭,整駕歷前坡。
既衰不戒得,有如聖言何。
平公七十翁,師曠猶琢磨。
其五
管仲相齊國,童子猶羞稱。
確守害霸說,三王亦可成。
寸短有所長,貪賢況誠切。
莫問九合功,詠此宜擊節。
其六
文仲蔽展禽,難逃竊位名。
張湯法家流,推賢被嘉聲。
公道日月如,無私天下行。
治古本根此,所以休甲兵。
嗟嗟祁大夫,舉善何其宏。
曰讎吾甚惡,曰子非私情。
一旦俱薦引,晉伯由此成。
後世益多嫌,山林老公卿。
其七
伯牙善鼓琴,知音一子期。
已得慰生平,絕絃勿復悲。
深沉揚執戟,玄文準伏羲。
千年未願賞,豈欲求當時。
其八
泱泱古齊邦,中有秉節臣。
其國不能舉,燕師知寵珍。
生不食君祿,勢或去諸鄰。
莫往徑絕脰,用愧軒冕人。
當年處高位,十萬當逡巡。
所以休明時,朝廷足嘉賓。
其九
善人所至處,鳳儀氣芝蘭。
同德自相求,肯因休顯看。
後來世道交,祗趨勢與官。
廉頗共翟公,雅抱常自寬。
其一○
小器酌升斗,渠寧同釜鍾。
心公德始宏,一介稱能容。
將軍見何卑,偏忌相如功。
卓哉全璧賢,懷才肯爭鋒。
悔過猶可稱,服善交情終。
其一一
吳起棄骨肉,用釋魯君疑。
蕭何買田宅,更要漢祖知。
結繩可息爭,書契計已癡。
反覆者人心,周防良足悲。
曾參殺人謗,三至母信移。
君臣不易逢,終始貴難離。
其一二
金珠不解憂,麴糵堪適情。
隘哉沉湘人,獨以醒自名。
生居禁酒國,焉得壺觴傾。
閉門求一醉,無乃干天刑。
若伊曠懷襟,道在寧營營。
詳觀中聖言,當與智者評。
其一三
堂陛分古始,高卑定常儀。
拳拳三顧頻,未敢臣其師。
至寶價婆娑,塵面誰復窺。
有人果善酬,何苦不售爲。
木牛流馬機,小智那足奇。
甄別蘭與艾,忠誠真弗欺。
功大天實吝,滯跡烏能知。
臣主施報恩,足爲萬世規。
其一四
有虎南山南,有石北山畔。
虎石人未辨,箭發石遂貫。
一朝兩生心,見石不見虎。
若向虎石求,引滿徒自苦。
其一五
河南牧羊兒,不識奇字書。
君王事邊頭,無亦官帑虛。
慨然分家資,補國何勤渠。
詎有忠於君,而謂不學歟。
毋令敗羣語,緱氏果有餘。
惜哉封禪主,更欲取名譽。
歲晚責緣飾,宜其返田閭。
其一六
真才當自重,躍冶非良金。
世儒識拔鮮,志士違本心。
慷慨自鋪陳,庶幾有知音。
但恐北風扇,虛言難保任。
快哉東方生,可喜未可欽。
其一七
聖道由書傳,秉畀火於秦。
漢興反秦暴,見儒猶駡嗔。
董子惟有志,耿耿誰與陳。
使時三策行,焉老諸侯賓。
其一八
子雲閉門學,非願雕蟲稱。
於道實有省,爵位豈所營。
洙泗嗟已遠,惜不偕羣英。
太玄法言書,莫誚徒擬經。
其一九
漢代嘉唐虞,欲以儒理國。
公孫談治道,純駁互失得。
廣大語尤害,開邊心莫極。
無怪淮南謀,日夜憚汲直。
東閣禮諸賢,脫粟自爲食。
欲以此自文,後世有真識。
其二○
言貌難取人,宣尼竊丁寧。
如何汝南許,輒擅月旦評。
觀其察曹瞞,一言盡生平。
勿謂鑒裁乏,一門稱弟兄。
其二一
林宗真傑士,甑墮識孟敏。
初無一語交,肺腑已窺盡。
人才處東京,郭許能汲引。
幾時不生賢,弗遇即泯泯。
其二二
道德釀搢紳,睟容無點塵。
望之鄙吝消,矧得累夕親。
緬思闕里化,四教隆諸身。
濟濟三千徒,變蒙盡爲仁。
賢聖雖不同,氣類當等倫。
叔度亦我師,千載風如新。
其二三
達士樂貧賤,本非沽激心。
豈真昧生死,而計樂淺深。
辛勤畢婚嫁,塵慮寧更侵。
高蹤五嶽遊,乘風擬相尋。
其二四
山川萬代留,人物有時盡。
慷慨羊叔子,登臨重嗟憫。
功名垂櫜來,老去載倉囷。
焉有利在民,轉盼聲即泯。
非真弔古往,借言聊自引。
湛也窮其心,欲嘿不能忍。
惜昧無去來,徒知幻與影。
其二五
征南勳業手,顧乃玩簡策。
麟經日月垂,左氏實有力。
爲渠作忠臣,訓義訂今昔。
後來縫掖子,開卷隨有益。
果能作蹄筌,此學不妨癖。
其二六
龍泉伴太阿,潛伏知幾秋。
光氣不容揜,夜夜衝鬥牛。
一朝掘青苔,雙龍獲兼收。
拭以華陰土,百神見之愁。
若使無張雷,恐非劍所羞。
其二七
天一即生水,語性何潔清。
未嘗使人貪,酌之失廉稱。
夷齊素高蹈,想非常飲冰。
仁鄙成自取,處默先內明。
其二八
南渡人物中,第一數安石。
經營江左民,成敗固先識。
苻堅擁百萬,朝野總憂色。
長驅不量德,在法真餌敵。
談笑付兒輩,茲豈試一擲。
捷至偶折屐,胸中未易測。
議者謂矯情,妄意窺悃愊。
其二九
聖狂霄壤分,其端在一念。
去惡向忠義,如病用良砭。
方貽害於人,蛟虎羣兇焰。
及其懲艾餘,大節秉無欠。
卓絕補過功,炳炳照鉛槧。
乃知春秋意,惡惡待終厭。
其三○
實修名自來,猶影長隨身。
惑者偏忌嫉,終之反累人。
況馳死後譽,何關一丘塵。
所以識達早,托醉全吾真。
歸興因蓴鱸,口腹何足陳。
到今吳江水,秋至清粼粼。
其三一
淵明膝上桐,一絲不肯掛。
彈聲聒天地,無人知此話。
謂琴只這是,世間何用絃。
謂在有無中,其然豈其然。
其三二
太沖十年功,僅了三都賦。
藩溷著紙筆,欲以疏吾句。
文章流至是,已失古人步。
喜怒哀樂情,一發中韶濩。
不見風雅篇,豈效女功蠹。
其三三
掄才如百藥,治效各不同。
儻能區別性,當聚和扁功。
武德定亂後,諸公悉登庸。
帝久知所長,未欲任己聰。
品題資確論,毫髮無蔽蒙。
三傑隆漢業,六英夾唐宗。
無人可能國,我欲振古風。
其三四
至藝得於天,音律誰同明。
道上車鐸逢,地底黃鍾成。
偉哉創業主,用才極其精。
太常識斯人,吾知不負丞。
忽疑貞觀間,四海幾措刑。
遐想登後夔,巍巍治難名。
其三五
馬生客新豐,悠然酌斗酒。
若謂傲旁人,曠士亦何有。
有志曾未識,偶與麴糵友。
異時依風雲,黃壚一回首。
其三六
照乘復垂棘,固足爲國寶。
朝有宣力賢,愛惜莫草草。
成湯昔在上,剪髮救枯稿。
念民有念己,頃刻動穹昊。
太宗療功臣,亦本爲民保。
斷鬚疾其愈,大勝琮璧禱。
其三七
秦王既集統,作樂昭治功。
前日威武地,今還見聲容。
一時聳觀瞻,唯貪激英雄。
鄭公獨俛首,孰能察聖衷。
暮年伐遼東,事幾敗乃翁。
良臣不在傍,有悔應無窮。
其三八
唐家盛詞華,培本自武德。
投戈闢文館,英士來翼翼。
訪政討典墳,分夜亡倦極。
當時瀛洲目,意氣寧偪仄。
言詩到李杜,騷雅並區域。
爲文至韓柳,秦漢等風力。
後世不推原,第賞紙上墨。
焉知昔人心,求效非頃刻。
其三九
風月屬漁樵,真味豈能領。
雍容補國手,斯宜理煙艇。
樂天未歸時,極口獻忠鯁。
十上九不行,回身避機穽。
酒徒與詩伴,共煮香山茗。
流傳畫九人,公貌粹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