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難度談話-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本書是一本關於溝通技巧的書籍,是哈佛大學談判小組15年研究的成果。作者經過大量的案例分析,總結出導致高難度談話的原因,以及怎樣才能應對一場高難度談話。


為什麼會有高難度談話

作者經過了數百次的研究後,發現了所有高難度談話都有幾個共同特徵,這些就是導致產生高難度談話的根本原因。作者總結出三個主要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關於「發生了什麼」,第二個原因是負面情緒,第三個原因是發生在人們心裡的自我對話。

太關注事情本身

談話的雙方都只關注「發生了什麼」。換句話說,就是人們太關注事情本身了。在有些談話中,人們如果太關注事情本身的話,這反而會讓談話變得困難重重。那麼為什麼人們會這麼關注事情本身呢?書中說因為人們會相信三種假設。

首先,人們常常假設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於是就會擺事實、講道理,拼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指責對方是錯的,進入了一種爭辯的怪圈。其次,人們有時候還會假設對方一定有不良的企圖,會誤會別人的動機,認為別人對自己有惡意。最後,人們常常有一種受害者心理,會假設自己很無辜,所有的不幸都是由對方造成的。

比如,幾個朋友一起合夥做生意,最後失敗了,賠了錢。本來大家想好好總結一下經驗,但是聊着聊着,大家就開始互相指責,都說是別人的責任,沒人願意檢討自己,最後鬧得不歡而散。所以,前面提到的這三種假設,是造成高難度談話的原因之一。

我們需要針對這些假設,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了。首先不要想去爭論對錯,而是要去了解他人是怎麼想的。而且在一些事情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雙方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如果對方的看法,你並不能認同,你也不必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你最好是能用一種包容的態度,允許對方和你有不一樣的看法。在心態上,能接納和自己不同的觀點,但這不等於你一定要認同對方的看法。因為我們談話的目的,是要去了解對方的看法,最後能解決問題,而不是要爭論誰更正確。

其次,需要察覺自己的想法,千萬不要假定對方一定有不良目的,讓你們之間的矛盾和對方的意圖無關。最後你要調整的心態是,要放棄指責,反思自己應當承擔什麼責任。當一個人只顧着指責別人的時候,就等於扮演了受害者角色,認為自己是無辜的,把所有的責任都推脫給別人。但是很多事情都不止是單方面的責任。所以,遇到衝突,先別着急指責別人,看看有哪些過錯是由自己引起的。

負面情緒

在高難度談話中,人們很容易產生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這是因為人往往是非理性的,每個人都有感性的一面。人們在冷靜的時候,相對比較容易溝通,但是有的人在很生氣的時候,就管不住嘴了,什麼難聽的話都往外說,平時明白的大道理,在這時候都不管用了。那應該怎樣做呢?書中提到了一個方法:去認識你自己的情緒反應模式。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都養成了自己的一套回應外界刺激的反應模式,比如說,現在想一想,你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最容易消極?什麼情況你最容易生氣?有沒有那麼幾個點,只要別人踩到了,自己就會立刻發飆呢?如果有,自己就要格外警惕了,最好能提前打好預防針。

發生在自己心裡的對話

也就是關於自己自我認知層面的對話。這是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因為關乎到一個人的面子、尊嚴和自我價值感。這些其實都和人的天性有關。有一本講人際關係的經典書籍,是戴爾·卡耐基寫的《人性的弱點》。這本書里講的技巧,都是根據人性的特點總結出來的。

比如說不要批評別人、要真誠地讚美別人、要牢記他人的名字等等。之所以要這麼做,都是為了滿足人性的需要。比如說每個人都有被尊重、被愛、有歸屬感等等。所以為人處世的智慧,離不開對人性的洞察,一個善於與人交往的人,一定是一個了解人性的人。

所以,在進入一場高難度談話之前,要為自我認知做好鋪墊。這就需要我們能正確地看待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認知。首先不要把自己的價值和別人的看法混淆。比如,有些人的觀點被否定了,他自己會很生氣。為什麼會生氣呢?因為他的內心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把否定了自己的觀點,和否定了自己這個人聯繫在了一起。但是你發現沒有,有一些具有大智慧的人,無論別人怎麼侮辱他,他都能不動聲色,繼續談笑風生。因為他們知道,那只是別人的看法而已,自己的價值,和別人的看法沒有任何關係。

其次,不要追求完美,允許自己犯錯。因為每個人其實都是普通人,都會犯錯,所以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如果別人指責自己,也是很正常的。最後,不要企圖控制一切。有些人心中有一種掌控欲,每當別人不按照自己的標準回應他的時候,就惱羞成怒,於是想更進一步地控制對方。我們並不能控制一切,也沒有權利要求別人來滿足自己的喜好。我們能控制的,只有我們自己。

如何進行高難度談話

要展開一場高難度談話,有以下幾個步驟。分別是:談話之前先明確你的目的,然後從中立的角度開始談話,要用心聆聽對方,還要清楚有力地表達自己、引導話題方向,直到最後解決問題。

明確目的

在開始之前,先問問自己:「我和對方談話的目的是什麼?」「我究竟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但不要帶着錯誤的目的去溝通,最常見的錯誤目的是想要去改變別人。比如,要別人能聽從我的意見,要別人按我說的去做等等。這些願望本身都沒有錯,但問題就在於,我們只能去儘量影響別人,卻無法改變別人。還有一種常見的錯誤目的,就是為了一時的痛快,去發泄情緒,和對方大吵一架。這兩種目的都不是有效的目的,那什麼是有效的目的呢?應該是為了讓彼此互相了解,交換各自的意見,分享各自的真實想法。

從中立的角度開始談話

一場有效的溝通,最好站在一個中立的角度上,並且邀請對方一起來探討問題。這樣能讓對方產生一種安全感。對方才能和你敞開心扉,才敢說真話。這就需要讓對方感覺到,自己不但不會被指責,而且即使自己不回答你的提問,也是可以的。

比如,你的室友老經常把髒盤子堆積在水池子裡不洗,你不但感到很煩惱,而且還不得不自己去洗。有一天你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於是你打算和他談談。你要怎麼開始呢?如果站在中立的角度,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咱們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慣,所以咱們倆可能對於洗盤子和什麼時候洗有不一樣的看法,我想,我們能不能就此談一談呢?我希望把我自己的想法告訴你,也很想聽聽你對這件事的看法。」這樣開始,對方和你好好談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但是如果你上來就說:「你怎麼總是不洗盤子呢!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個人的習慣呢?」這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的開場白,無論你怎麼說,都很容易引起爭辯。因為對方也有自己不洗盤子的理由,也許你們對什麼是乾淨的標準也不一樣。沒準對方也覺得你太潔癖,忍你很久了。所以,要以第三方,也就是一個中立者的角度去開場。

懷着好奇心去了解對方

在這個階段,需要的是聆聽和清晰地表達自己。在聆聽的過程中,首先,用開放式的問題打開對方的話匣子。開放式問題就是能引出很長一段回答的問題。往往是以「為什麼」、「什麼」,或者「怎樣」這樣的方式去提問。

比如,你問別人:「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是什麼?」這就是開放式問題。如果你這樣問:「你對這件事有沒有看法?」這是封閉式問題,對方就只能回答你「有」或者「沒有」了。也就沒法和你說很多,談話也難以進行下去,而且還容易讓人以為你在質問對方,你也就沒法了解對方了。同時呢,還要去認同並且回應對方的情緒。我們知道負面情緒是造成高難度談話的關鍵問題,所以在談話過程中不僅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還要能引導對方的情緒。

還有一個技巧,重複你聽到的關鍵詞。人們在吵架的時候,常常一遍一遍地重複自己說過的話。這是因為他們不確定對方是否在聽,或者不確定別人聽沒聽懂。所以,在聆聽的時候,最好能闡述自己聽到的話,重複一些你聽到的關鍵詞,這樣可以讓對方知道你確實是在聽。

表達自己的想法

表達自己有三個關鍵技巧,首先要直截了當,不要繞彎子。其次不要把你的看法和結論當成是真理,強加給別人,你可以用表達感受,或者轉述別人的看法的方式,來表達你的看法。還有一個技巧是不要誇大其詞,少用那些很誇張的詞。

比如:「你從來都不在乎我」、「你永遠都不會鼓勵我」「你每次都這麼不認真」等等,這些「你從來」「你永遠」「你每次」都太誇張了,而且還很模糊。如果別人這麼說你,你是不是也想辯解一下?「我是每次都這樣嗎?」「我是從來都這樣嗎?」所以,別誇張,有事說事,別給人貼標籤。

引導話題方向,直到解決問題

作者還教了我們一招,叫做「再構造」的談話技巧。使用這個技巧,無論對方是否配合你,你都能讓話題重新步入正軌。那什麼是再構造呢?再構造就是把對方說過的話,「翻譯」成能為你所用的話。具體來說,就是你引導對方調整他的心態,如果對方處在高難度談話模式中,你就引導他進入相應的學習型姿態。

比如對方說「我就是對的,我的判斷絕不會錯」。你不用和他爭辯,你可以這樣再構造:「聽起來,你十分肯定你的看法,而我也想和你分享我對此的看法。」假如對方說「這都是你的錯,都是你造成的!」你可以這樣再構造「我知道,在這件事上,我的確有一定的責任,不過我想我們雙方都有責任。與其追究到底是誰對誰錯,還不如我們一起找到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 我們沒法用一兩句話就能扭轉局面,因為再構造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只要你能不斷地引導話題方向,不斷的再構造,就能保證談話不偏離正軌。

高難度談話 導圖
高難度談話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