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然法则-读书笔记

来自楠悦读

本书作者塞利娜 · 阿尔瓦雷斯 (CÉLINE ALVAREZ)曾经是法国公立幼儿园教育体制内的一名老师。她坚定地主张推行基于认知神经科学基础上的教育法。2011 年,阿尔瓦雷斯在法国热讷维耶镇的一所幼儿园开始她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培养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均高于法国教育部规定的标准。教学实验于 2014年停止,此后她专注于培训幼儿教师和传播教学理念。

儿童一出生就拥有学习和爱的能力。神经科学的研究向我们展现了儿童不可思议的大脑潜能,每一天孩子都能够从周围世界中汲取有助于智力发展的养分。然而,由于成年人对这些知识缺乏了解,强加给儿童违背他们幼小大脑发展规则的教育系统,反而阻碍了孩子们天生具有的学习能力和爱心的发展。

这本讲述重要教育理念的书,揭示了看待孩子的一种新的方式,以及在家庭和学校培育孩子的一种新方法。作者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解释了神经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验,接受有助于发展孩子自身潜力的实际操作法,和成年人在儿童教育中应该保持的姿态。

大脑的可塑性

作者发现,法国40%的学生在上小学的时候会出现不及格的情况。很让人不解,按道理题很简单啊,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于是作者在2009年找了一所幼儿园,向教育部申请了一个课题,在穷人区做了一个试点班。

那么为什么选择穷人区呢?可能作者认为,因为穷人区的家长都忙着挣钱,不会有很多时间来管孩子,她需要的就是这种情况下,通过对孩子的教育来进行实验。最后的结果显示,试点班孩子的成绩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且班级氛围非常轻松愉快,班上的同学关系都特别好。

那么她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呢?叫做蒙台梭利教育法。这种教育方法出自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是20世纪初的一位教育家。这一派的观点认为,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基因的影响还要大。

我们人类的大脑刚出生时很弱小的,需要大人来照顾,除了哭、动,其它什么都不会。但是很多动物不一样,比如马,马一生下来,几分钟之后就能站起来,过一会儿就跟着母马跑起来。但动物不会再有任何发展,因为他们的大脑没有可塑性。而我们人类的大脑,是通过后天适应外部环境留下足够的空间之后进行塑造的。人的大脑的适应性是非常强。

成长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大脑就在不断地构建。所以,日常生活的时时刻刻都是教育。有很多父母经常会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乖一点,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当一个孩子真的变得所谓的“乖”了,很有可能代表着他的智力发展停滞了。

蒙台梭利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她说一个人在三岁以前所学到的信息,是今后人生的总和。你三岁以后学了很多东西,但这些信息加在一块儿,跟你三岁以前学的差不多。因为三岁以前,我们学会了情感,学会了语言,学会了色彩,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含有巨大信息量的东西。

一个孩子的头脑当中大概有1000万亿个神经突触,每秒钟他们会建立700~1000个新的神经元联结。我们与孩子一起生活,就是在构建他的大脑。因此,塞利娜要求,我们在幼儿园里跟孩子说话,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比如,作者跟孩子沟通时候,“当孩子问:‘会下雪吗?’作者从来不会敷衍地说‘我不觉得’,而是会说:‘我觉得不会下雪。今天早上我听了天气预报,预报员说不会下雪,但是会很冷。看看天上,云没有那么厚,还不会下雪。”

尽量不要省略主语,而是用‘我们’,我们不会说‘孩子们,中午吃完饭就去泳池’,而会说‘孩子们,中午在食堂吃完午餐后,我们去游泳池游泳’。”尽量把主谓宾都说全。“同样,我们尽量用准确的词语,而不用’‘这个’‘那个’来指代事物。

即使对孩子来说有点儿难懂,我们也应坚持用最准确的词来表达。”就是当老师和家长用最准确的词来表达的时候,孩子的大脑神经元会建立得更加充分。

作者班上的这些孩子进到这个班之前,嘴里经常会冒出脏话,因为家里的人说话都是能省则省,用那些非常简单的、有暴力情绪的话,来跟孩子们对话。当一个孩子不太会礼貌地或者准确地表达的时候,班上的老师会非常耐心地问他:“你会用另外一种方式说吗?”如果孩子不会,老师就教他,和善地教他怎么样准确地把这句话说出来。

作者要求大家礼貌、安静、不打扰别人,而且要互助。在互助上,她说一定要混龄,这个幼儿园班的学生是3~5岁。为什么混龄特别重要?因为当我们离开了学校以后,你会发现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一定是混龄生活的。但是,我们在班里没有跟不同年龄的人打过交道,都是跟年纪相仿的人在一起,形成的大多是竞争,所以你发现班级里的竞争特别多,而合作特别少。但是当这个班上有3~5岁的孩子,有年龄差距的时候,帮助就出现了,所以互助的氛围就会非常浓厚,而且孩子们学会了怎么跟不同年纪的人打交道。

两岁以前是非常重要的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因为我们的突触会被修剪,就是孩子每秒钟建立的700~1000个神经元,不全是有用的,所以在他睡觉的时候,在他发呆的时候,在他一个人出神的时候,他的神经突触会得到修剪,有用的就保留下来,没有用的就被剪掉。所以,亲和的环境对于大脑的活跃度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喊大叫,这样孩子就变乖了,但是这样做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伤害。因为我们的大脑前额叶皮质会影响我们的语言、想象力、好奇心、自制力、理智。但它压力变大以后就会停止工作。当我们对孩子大喊大叫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压力变大,就会停止成长。他不会具备理智和自律性,甚至会减少想象力,减少对于艺术的感知力。

作者说,孩子会同时学习词语和语法,我们读绘本的时候,可以把整个句子念给孩子听,他自己会整合。因为小孩子具备理解语法的能力,并且有他的逻辑思维,所以我们只需要跟他用标准的、优美的语言来沟通就好了。

自然法则

作者归纳了一儿童习得的自然法则,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一,从体验中学习。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一定要体验,一定要不怕犯错,一定要去感受才能够学得会。

第二,他人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有这么一个实验:第一组,找了几个中国人面对面教这些孩子中文;第二组,是把同样的中文老师的教学过程录成视频,然后用视频跟孩子讲话,教孩子中文;第三组,连老师的画面都没有,就直接用中文的语音课程来教这些孩子。最后的结果只有第一组孩子学会了中文。作者说,只有通过和真人互动,孩子的大脑才会得到更大的启发。所以,一对一学习非常重要。

第三,混龄教学不可少。一定要让不同年纪的孩子有交流。

第四,内在动力,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驱动孩子。 因为学习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这是价值观。

第五,犯错的重要性,就是要不怕犯错、不怕挑战。如果我们能够营造一个有人犯了错,我们只关心从错误里学到了什么,这时候孩子学得就会很快。

第六,每年四季,他们会重返大自然,寻找四季。

第七,丰富而非过分堆积的环境。孩子的学习环境可以丰富,这样能够刺激他的大脑,但是不要堆积,不要给孩子过多东西。因为过多的东西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没法深入地去喜欢一个东西。

第八,留时间放空,允许孩子胡思乱想。

第九,睡眠至关重要,每天一定睡够10个小时。睡眠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我们头脑在一天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物,这些废物会通过睡眠分泌的脑脊液,把这些废物排出来。所以孩子一定要睡足够觉,不能牺牲睡觉的时间去做题。

第十,有意义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什么叫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呢?有一个评判标准是孩子会不会快乐回应,假如孩子对课堂没有快乐回应,那就把这门课取消掉,或者换一种教学方式。因为孩子都不愿意参与,没有给出回应,那说明这堂课的设计是有问题的。

第十一,自由活动不可或缺,一定要给孩子留大量自由活动的时间。

如何培养孩子的核心基础能力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关于孩子智力发展的核心基础能力,我们来了解一下。

1岁孩子的2个敏感期

一岁孩子有两个很重要的能力正处于敏感期,就是语言和感官。曾经有过一些悲剧的发生,比如当年在罗马尼亚,曾经出现过一个保育院,很多孤儿在那个保育院里没人管,最后那些孩子都发展不出语言能力来,因为他在一岁以前没人跟他说话。所以,语言和感官的能力在一岁以前处于非常重要的敏感期。

3~5岁:构建执行力

孩子的执行力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他的记忆能力、自制力、认知灵活性。比如,孩子学习画画能够在自己画完,把调色板、颜料都干干净净地收拾起来,那么说明这个孩子的执行力很好。当一个5岁以下的孩子能够做到画完后,干干净净地把它们都收拾好,说明他的执行力是足够的,他的大脑是能够控制好自己的生活的。并且自制力比智商(IQ)更有预见性。

比如,有一天作者在教室突然听到外面有孩子发出尖叫声,她就赶紧跑出去看,看见那个孩子拿着自己的鞋子,在院子里跑,奶奶在后边追,奶奶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把鞋子放下来。”后来孩子又哭又闹。因为孩子要自己穿鞋,但是奶奶不让,奶奶说:“你又不会穿鞋,我帮你穿。”

其实,孩子天天在幼儿园里接受到的训练,都是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奶奶不允许他自己解决。生活中,家长耐心地准确示范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教孩子系蝴蝶结,一遍一遍地系,系鞋带怎么系,一遍一遍地系,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培养日常独立性

此外,日常生活中的“玩具”是有很多的,要给孩子创造很多在日常生活当中玩的机会。然后帮助孩子学会表达和等待,就是当他不高兴的时候,你可以帮他反映情感,你可以教他怎么说,一遍一遍耐心地示范。

允许孩子有自我判断的自律性。比如,孩子正在忙自己的事情,家长需要孩子帮忙,不要去打断孩子,要允许孩子拒绝我们。

然后要尊重孩子对于秩序的要求。孩子小时候经常喜欢把一个东西摆得特别到位,一定是按照某个顺序,“这是你的鞋,这是他的鞋”等,孩子会有这样的秩序感,这是需要被尊重的。

总之,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比我们强得多,看起来他什么都没学,但实际上他一直在学,没有停过。所以放空也好,有自己的想法也好,给他更多的自由。

保证孩子不受侵害

侵害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暴力的侵害,因为暴力会给脑内造成极大的压力,而这个压力会分泌很多压力激素,压力激素会影响到我们的前额叶皮层的发育,以及伤害我们的海马体,所以导致孩子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减弱。

作者援引的一个研究发现:“幼儿期额叶前部皮层的严重压力刺激,或将造成脑神经受损,影响大脑发育,减少脑神经元联结的新建数量。”

作者认为:“幼年额叶前部皮层过度刺激,成年之后,面对重大难题时,他将难以控制情绪、缓解冲动、调节心理压力。脑成像显示,相比大脑发育未成熟的幼儿,具有暴力倾向、焦虑、易怒、易激动的成年人面对巨大恐惧时,额叶前部皮层的活力很弱。”

也就是说,有的人长大了以后暴躁、容易失控,动不动就跟别人发飙、吵架,因为他的前额叶皮层很弱,没有发育好。所以一定要小心来自外部的暴力,以及对心理的暴力。所以,打骂孩子,用语言虐待,讽刺、挖苦孩子,不断地辱骂,不断地唠叨,这些行为都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巨大的伤害。

然后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保护自己,学会回归自我。我们需要用耐心,教孩子怎么样好好说话,教孩子怎么样有耐心,教孩子怎么样对别人释放善意的信号。孩子的学习过程,是看别人在怎么做事,所以你对孩子有充分的善意、公平、理解、信任,孩子就能够学会这样对待别人。

哈佛大学做过一个长达75年的跟踪实验,跟踪了很多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以及各种阶层人士。目的是看什么能够让人快乐。最后经过75年的观察结论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人更快乐、更健康”。

所以要让孩子对大人建立依赖感。什么叫依赖感?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够依靠,这样孩子才能有安全感。依赖感、安全感,能够让人愉悦,并且能够让孩子更懂得感同身受,当一个孩子被别人善待过,他也更能够感同身受地去对待别人。

最可怕的事是在班上对孩子进行分离和孤立,分离和孤立会遏制儿童头脑的发展。爱并不是生存的奢侈品,爱是生存的必需品,一个人的头脑要健康地发育,他是需要爱来滋养的。家里有爱更利于生存,有爱才能够使得你们的关系变得更好,头脑更加活跃,孩子学习才能够变得更轻松、更愉快。

如果孩子能够被大家善待,能够被大家尊重他的自然天性,那么他能够学会随和、大方、自信、独立、慷慨,这些品质都是我们最渴望在他身上感受到的。

此外,支持孩子表达良好的社交意愿。孩子有内在的同情能力,孩子天性都是很善良的。实验人员给了孩子们很多糖果,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是在分糖果的时候更开心,还是在要糖果的时候更开心。最后结果发现,孩子把糖果分给别人的时候更开心、高兴。这是孩子的一种无私。

因此,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奖励法是不可行的。人需要有自发性,需要有创造力。这就需要我们保护孩子的大脑,让孩子的前额叶皮层健康的发育。这就要求家长不要打骂孩子,也不要用简单的奖励法来对待孩子。

真正能够适应各个环境的,是有一个发达的大脑,情商更高,更容易交到好朋友,更容易通过友善的方式化解矛盾,所以生活会变得更好。但是如果父母在家中经常和孩子吵架,斗争,那么孩子就学不会与人合作,控制不住自己,无法与人和睦相处。

很多家长会习惯控制孩子,比如说,你考试考好了我就给买玩具,这是不对的。所以,作为父母一定改正自己的育儿方式,尊重孩子,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儿童自然法则 导图
儿童自然法则 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