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害羞-读书笔记

来自楠悦读

《不再害羞》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害羞的表现、导致害羞的各种原因,并提供了大量克服害羞的练习,用认知行为疗法帮你走出害羞,提高社会适应力。害羞是一种遗传的特质,一种后天养成的性格,还是特定情境下的反应?害羞是自我的牢笼,还是自我保护的外壳?父母和老师的某些行为是否会加剧儿童的害羞?外向和害羞是否是一对矛盾体?害羞的人应该如何更好地维护亲密关系?所有害羞的奥秘,本书为你一一解答。


到底什么是害羞

害羞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害怕人,尤其是害怕那些不知为何会让自己在情感上受到威胁的人,比如新奇而又不确定的陌生人、权力在握的权威者、可能与你甜蜜邂逅的异性。

作者调研了几千个人,发现曾经有过、或者说现在仍然有害羞的情况,占了80%多。这个人群中,是既涵盖了西方人,也涵盖了东方人,而且在这80%里边,当下仍然处在害羞状态的人超过一半。也就是整体来讲,有40%多的人,在今天仍然是有害羞的状况的。也就是说,对我们来讲,如果你有害羞的情况,你绝对不是少数,而是多数。超过一半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种经历。

那么到底什么是害羞呢?在书里它是这么定义的:害羞是一种内心的障碍,是我们在社交时候的一种焦虑感。当然,基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有时候严重一些、有时候轻一些。总的来讲,害羞的情况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种比较轻度的害羞,它是定义为在社交技能上或者在说话的能力上有一定的不足。也就是那时候不一定特别紧张,只是我们不知道怎么说,或者我们不确定这样说合不合适。当然这个也会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自信,这是比较轻度的情况。

那么,中度害羞是什么呢?是习惯性害羞,也就是不管什么场合,不管什么场景下,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都是比较畏惧的,都是不愿意说话,愿意站到后面。那么这种比前一种,就稍微要严重一些。

那么,最严重的是什么呢?是重度害羞。重度害羞就是害羞这个事已经困扰到了我们的生活,以及困扰到了我们的状态,甚至让我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或者说,让我们产生了神经上的衰弱。那么这是害羞的三种层次。

害羞对我们的影响

害羞到底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呢?书中介绍了2点,一个是负面影响,一个是积极影响。我们分别来说说。

负面影响

害羞的人在社交上很难跟别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一个害羞的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认识一些新的朋友,这个时候可能就难以开口。那么这个对于社交来讲,就是一个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害羞者的内心往往是比较矛盾的。

比如说在一次团建中,大家去唱KTV,有的人唱得特别嗨。但是害羞者他心里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去参与一下,我也去唱两嗓子?但同时又觉得:我不好意思,别人觉得我唱得不好怎么办?一会儿又觉得:我作为团队的一分子,不能在这儿沉默不语,我也应该站起来去唱。一会儿他又觉得:不行、不行,这个好害羞。

其次,害羞的人有时候会很难维护自己的权利,或者说维护自己的观点。比如,在公司里开会,有一个人他发现对方讲的不对,他有一个不一样的观点,但是害羞可能导致他——“我”就不说了吧,可能他们觉得,“我”说的也不一定对,可能说出来之后会引起争执。那他就倾向于不去表达。还有,害羞有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思考力、甚至记忆力。书中有一个实验,目的是想测试一下,到底害羞对一个人的思考、记忆、感受,有什么样的影响。那么,这个实验做了这样的一个安排:

首先找了一位中学班里的女生,而且是一位特别漂亮的女生,然后同时又找了三组男生。这三组男生,其中第一组被安排在现场来听这个女生演讲,同时还可以进行问答互动;第二组也是在现场,只不过只能听、不能问答;但是第三组被安排在了另外一个房间,也就是通过大屏幕来看这个女生演讲。当然,这三组学生都告诉了他们说,你们会被我们观察,观察的结果就是希望来看一下,到底哪一组男生最紧张、最害羞。最后结果出来之后,大家发现最为紧张、最害羞的,并不是第一组。也就是并不是跟小女孩坐在一起、同时跟她交流的这一组,因为他们知道,焦点可能不在他们身上,焦点可能在女孩身上。最紧张、最害羞的那一组,反而是在房间里通过电视来看小女孩演讲的这一组,因为他们觉得焦点在我身上,我是被观察的这一组。随后又问这三组同学一些问题,你们是否记得刚才的内容?后来发现最紧张的这一组,也就是第三组,他们对小女孩演讲的内容记忆得最差。同时,当问到这三组,你们觉得这个小女生长得怎么样?是不是很有吸引力?会发现前两组都觉得这个小女生长得挺好看的,非常有吸引力,但是第三组好像并没有太大感觉。所以这个实验告诉当我们害羞的时候,它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力,还会影响我们的感受。

2、积极影响

那么关于害羞积极的方面,书里提到了三点。第一点,害羞可以让我们更谨慎,也就是我们在做事说话之前,我们会多想一步。这是带给我们第一个积极的方面。第二个,害羞的人往往更善于观察,在交朋友的时候也更有选择性,同时害羞者往往是更好的倾听者。第三点,害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保护,也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会莽撞行事,我们会三思而后行,这个会间接地给我们提供一层保护。

害羞时的反应

那么如果一个人害羞的话,在内心层面、在精神层面,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体现呢?主要体现在我们的语言上、我们的生理上以及我们的心理上。

语言层面

一个人如果害羞的话,一般就不太愿意说话、保持沉默。作者调研发现80%有过或者正在处在害羞状态的人,他们都表达在某些情况下是不愿意说话的,愿意保持沉默。这种情况下,对我们的影响就是,在社交的过程中,会导致社交效率比较低。这个可以是在职场中,也可以是在生活中。

生理层面

在生理层面,害羞者面对焦虑时会表现出如下症状:脉搏跳动加剧、心跳加速、出汗、神经质地发抖。有趣的是,当人在体验某种强烈的情感时,不论是强烈的性欲、担惊受怕的心理,还是兴奋、生气的感觉,都会有这些生理反应。也就是说,身体并不能区分开这些感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如果仅仅根据生理反应来判断,不管是在什么情境下,我们都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说“我行”、什么时候该说“我不行”。

心理层面

就是我们所谓的尴尬、觉得没有面子。比如说突然我们做了一个什么举动,被好多人注意到了,觉得好没面子。

比如,一个小孩,他在参加一个宴会。在这个宴会上,他发现有好多好吃的食物,他其中看中了一种食物,就是一种做得很滑的鸡肉。但是他觉得这个鸡肉太滑了,他非常担心如果“我”夹这个鸡肉,它掉下来,好尴尬。结果这个小孩他全程只吃了米饭,没敢去吃那个鸡肉。因为他觉得如果发生了鸡肉掉在地上这个事,是一个非常尴尬、非常让他害羞的事。这个就是在心理层面的害羞。

害羞者的性格中最明显的特征是极端的自我认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洞察自己是许多健康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现代众多心理治疗想要追求的目标。然而,同样是自我分析、评价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一旦沉溺其中,就预示着心理紊乱。害羞的人往往就是走了这样的极端。在自我感觉害羞的人中,有超过85%的人认为他们过分关注自我。这种自我意识有公众和私下两个方面。

那么公众自我意识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关注点在于别人怎么看我,就是我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别人是不是喜欢我。关注点都是在外部,外部如何看我。那么公众自我意识的人,往往比较关注于自己做事的方式,比较关注给别人留下的印象。

另外一种叫私下自我意识,他们关注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比如我不够好、我没有能力、我不够好看。那么私下自我意识的人,他们往往习惯于尝试认清自己,习惯于经常反省自己,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

公众害羞者,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别人如何评价我,他们害羞是因为怕别人给他们负面的评价,或者是怕别人不喜欢他们。所以公众害羞者,他们往往面对的压力要大一些。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压力会影响他们的表现,而他们的表现,可能又会带来负面的反馈。那么这个负面的反馈,可能最终会让他们自己对自己又有一个负面的认知。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公众害羞者假设在职场中,如果这种情况比较严重的话,是会在实质上影响这个人的表现的。假设在职场中,一个人比较害羞、不善言辞,然后在会议上不敢说话,或者说话的时候出错、说不好,那么老板接下来会给他反馈说,“你今天发言不行”,这个时候会影响他的自信,会进一步影响他的表现,下一次说话说不定更紧张。

另外一种就是私下害羞者,他们和公众害羞者的区别在于,他们表达自己没有问题,社交能力本身也没有问题。也就是在外界看起来,他们是很正常、也是能力很强的人,但是他们在内心对自己是怀疑的,他们内心非常害羞。那么和其他人相比,要达到同样的结果、说出同样的话、做出同样的事,他们的内耗非常大,这是私下害羞者的特点。

如何克服害羞

如果真的有害羞这种情况,应该如何来克服呢?关于如何克服害羞,书里讲了四个步骤,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重新认识自己

害羞的其中一个核心,就是过分关注自己,尤其是关注自己负面的方面。所以作者的建议就是,我们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对我们自己擅长的、对于自己的优势、对于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尤其要去关注。书中有一个练习,可以帮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是怎么做的呢?就是我们自己站在镜子面前观察自己,那么观察完之后,要写下来。写下什么呢?

比如,你觉得在镜子中,自己哪个部位比较漂亮?有的人可能觉得,我哪儿都不漂亮,不行,你必须要写出那么几个来;其次如果别人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这个样子,别人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尤其是会给别人什么样正面的影响?最后,就是你对自己哪些部分不满意,把这些地方指出来,甚至可以朝这些地方来大笑,嘲笑自己。这么做的目的是让自己接纳自己认为不好看的地方,接纳自己的缺陷。当我们自己可以对它进行嘲笑的时候,我们内心也会更放得开。

坦然面对你的害羞

要想克服害羞,你需要把自己的害羞置于一个心理学的手术台上,以外科医生那样冷静而超然的态度面对它,并在决定如何做这台手术之前对自己进行仔细的检查。你往往是因为什么而害羞?有的人是因为害怕被拒绝,有的人是因为过分关注消极的因素、关注负面的评价,也有可能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这是我们对自己害羞的原因的认识。

你要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比较容易害羞。比如在面对一群陌生人的时候会害羞;也有的人是在面对强势地位者的时候会害羞。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情况下会触发我们这种害羞的状况。还有一个问题是,你害羞的生理反应是什么?是心跳、出汗,还是脸红等等。你害羞的时候,会给你带来什么样负面的影响,以及什么样正面的影响。

呵护我们的自尊

害羞的人往往是由于自尊感比较低,也就是太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对别人负面的评价非常在意。那么什么是自尊呢?自尊是个体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基础之上,做出的一种自我评价。往往一个人自尊感越低,就越容易害羞,自尊感越高,越不容易害羞。那么自尊感低是什么表现呢?比如有一个人接受到一个批评,那么自尊感高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对“我”是个帮助,“我”可以变得更好,对方是给“我”建设性的意见”;但是自尊感低的人会觉得,他说“我”不好,他不喜欢“我”,他在批评“我”。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两种的区别。

所以,自尊感低的人,他们关注点都在自己;但是自尊感高的人,反而是在外部、在别人、在环境。那么低自尊的人,往往对负面的评价非常敏感,所以当遇到一些问题,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低自尊的人往往会把这个归结到自身的能力上,归结到我的缺点上。

低自尊的人,在不断地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他会不断地加深对自己负面的评价,低自尊这种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到底如何来克服低自尊?我们在跟别人比较的时候,到底需要注意什么。那么如何克服低自尊,作者提到了五种思维:第一个就是在我们跟别人比较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是什么呢?对方如果比我们好,如果对方比我们能力强,那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标准。

比如这个人工作干得很出色,我们要努力达到那样的目标,我们也要让自己变得出色,但并不代表那就是一个完美的标准,并不代表如果我们没有达到,我们就是一个能力差的人,或者说我们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员工。

第二点是说我们在比较的时候,不要仅仅关注目标,也要关注过程。也就是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长进了多少,我们体会了什么,我们学到了什么,也同样重要,而不仅仅是去追赶那个目标本身。第三点就是我们在比较的时候,不能只看到这个人,或者说这个事情好的方面,也要去想他背后付出的代价,他可能失去了什么,他可能有什么样的缺陷。

第四点就是我们要意识到,不管是成功也好,或者说一个人的成就也好,我们在羡慕的同时,要知道它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比如说一个人在高中的时候特别优秀,但是到了大学的时候,不一定是最优秀的。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要意识到,任何人,其实他们的生活也好,他们的轨迹也好,跟我们自己都是无关的。作者希望我们通过能够更坦然地面对我们和别人的差距,来提升、调整我们的自尊。

提高你的社交技能

作者认为,不采取行动,其实是害羞者最常见的特质。我不做,我不说,我不行动,我什么也不干。那么如何提高呢?作者建议我们首先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假设我的目标是接下来这半年,我要和二十个陌生人说话;其次要把这个目标告诉身边的人,也就是说让你的朋友来监督你;第三,也要定一些奖励,假设每一个月,我达成了我相应的目标,应该有什么样的奖励,当然也得有惩罚,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如何来惩罚。

其次,就是开口、张嘴。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先尝试跟陌生人打个招呼,或者说跟你平时不打招呼的人打招呼。假设今天上班,在办公室碰到了十个人,这些人你平时是不打招呼的,那么接下来,你就可以跟每个人说一个“嘿,你好”“好久不见”,这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接着就是跟陌生人交谈,就是不仅是打招呼,而是要多说几句。那么在跟陌生人交谈的时候,这边有个建议,就是尽量地从分享一些共同的经验开始,而不是直接问一个非常冷,或者说对方完全没有头绪的问题。

不再害羞 导图
不再害羞 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