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读书笔记

来自楠悦读

作者克里斯多福•孟是一位在个人及团体教练的领域上有近三十年经验的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商师。他的教学遍及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近三十年来他研究的领域着重于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的动力。


他思维创新,教学内容综合了先进的心理与灵性成长的根本原则与体验,他的工作启发了各行各业以及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他运用广泛的经验,帮助个体依直觉来引导行动,发现他们自己要找的答案,并体验到活在顺流之中的轻盈,进而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他所创造出的独特的体验性方法,使理论与生活无缝结合。无以数计的体验过他的工作坊和教练课程的人,都对他的慈悲和幽默倍感欣赏,他的工作更受到了那些被他的真实和知觉性所感动而生命做了转换的人的深深的赞赏和感激。


《亲密关系》是一本探讨心灵的作品。作者通过大量相关案例,结合心理学在亲密关系上的研究成果,我们会发现:在追寻爱的真谛的道路上,化解冲突,就是要正视并接受内心真实的自己。


理解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是一种完美设计:在亲密关系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重要的部分,即使是令人不悦的冲突与不适的情境。当你继续在感情中成长时,你也开始懂得欣赏你跟伴侣之间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当你拒绝接受不悦与不适时,你也不再看见这些事物所能带来的启示,也将使你无法看清正在发生的事物。

四个阶段

1.月晕现象


这个阶段是热恋期,也就是蜜月期,亲密无间。这是个让人满心温暖的阶段。不管被灼伤过多少次,我们仍然被热情的火焰所吸引。这是人类七情六欲中最强的感情,我们心甘情愿为爱盲目,被爱吞噬,从童稚的少年到迟暮的老年,每个人都向往在遇到一生真爱时的那种心动感觉。


2.幻灭


进入“幻灭”阶段,双方开始看到对方的缺点。亲密关系能够驱散我们对爱的错觉。这个过程的开始,是在我们感到失望,并觉得自己似乎错了的时候。或许,我们身旁的这个人并不是我们快乐的源泉。一开始我们也许会觉得选错了伴侣而再度开始寻觅。


3.内省


没有人会满足我们的需求,没有人会让我们快乐,也没有人该为我们所受的伤负责。在外四处寻找之后,我们终于了解到,我们所有生活经验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地方——我们的心中。这个阶段,对方的缺点越来越多,同时,自己也有机会从中反省自身的问题,正视内心真实的自己。


4.启发


这个阶段是两个人接受自己的不足,共同成长。在亲密关系中,除了“绚丽”阶段,其他阶段都会遇到冲突。

冲突的类型

1.攻击


攻击是公开、明显表示愤怒的方式,通常包含批评、指责、怪罪、威胁、肢体攻击、下最后通牒或言语中伤等几种形式。


作者曾和他女友去夏威夷度假。但当时两个人其实正在吵架。一整天,他们始终揪着对方身上的细节不放,女友会说作者的泳衣看起来很蠢,而作者会说女友整个人都很蠢。接着女友又讽刺作者帐篷搭得不好。睡觉时说对方睡相难看,开车时又批评对方车技不灵。

在一个下雨的傍晚,他们的争吵达到最激烈的巅峰,他们一边在崎岖的山路上开车,一边争吵。就这样一路风驰电掣地开着快车,一路大吵大闹。后来作者才发现,吵架时双方说的话和事情没有太大的关联,我们只是用言语来伤人,同时替自己的行为找个符合逻辑的借口而已。但是,言语攻击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而只是用暴力来保护自己。所有攻击都是出于自卫。


2.情绪抽离


情绪抽离则是较沉默的表达愤怒的方式,如果争吵时只有一方在大喊大叫,不要被静静坐着的那一方唬到了。沉默和大呼小叫其实可以同样暴力。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冷战的方式,两个人避开正面冲突,一言不发,尽可能逃避。“情绪抽离”的目的是远离痛苦。


比如,有一对夫妻,妻子看到电费单,觉得电费太贵了。她赶忙和丈夫讨论起来,但很快就变成了争吵。妻子抱怨电费太高没钱去度假;丈夫说自己在多加点班就有钱度假了,其实丈夫在抱怨自己加班很辛苦了,已经在拼命赚钱了。

而妻子又顺着加班这件事,开始抱怨因为加班太多,两人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而丈夫则觉得妻子有点无理取闹,因为两个人前几天才一起吃过晚餐。之后,丈夫选择逃避。他借口去超市买牛奶,“逃离”了冲突现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尽可能的远离痛苦的威胁。


3.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是通过故意装委屈,令对方产生愧疚感,从而惩罚对方。这样做只会令装委屈的一方一时感到释怀,对于亲密关系却是非常有害的。


比如,有一对夫妻,结婚三年了,丈夫总是忘记妻子的生日。这一天他又忘了。回到家,发现妻子刚刚哭过,正在用纸巾擦着红红的眼睛。丈夫赶忙关切地询问,妻子却只说“没什么,我很好。 在丈夫再三追问下,妻子终于承认,是因为他忘记了自己生日而伤心。丈夫恍然大悟,连连道歉,但妻子却说没关系,不想因为自己破坏丈夫的聚会。 丈夫赶忙说换一天补偿她,妻子则以各种理由回绝了。

而且这些理由看上去似乎都是妻子在当好人 ,我不想破坏你和朋友的聚会、我不想影响你工作等等。在表面上看来,这似乎是无害的。但若你仔细观察妻子的意图,你就会看出,她受到了伤害,而为了保护自己免于痛苦,她选择暗中攻击伴侣,让他觉得歉疚。


冲突存在的原因

冲突的存在有两个主要原因:对冲突存在的“无知”,以及面对现实的“恐惧”,也就是不敢正视内心的童年阴影。

无知

作者说几乎每一段亲密关系,都会出现矛盾。对这个事实没有清醒认识的人,就处在“无知”状态中。认为夫妻双方永远会出于甜蜜期。对亲密关系中冲突的“无知”,会让一些小矛盾升级为严重冲突。


比如:刚刚有了小孩,夫妻就为孩子以后读哪所大学吵得不可开交;一对夫妻为沙发摆放的角度而争执不休;为了到底应该先回女方家还是男方家,而吵到几乎要离婚。

这些冲突在升级前都很容易避免,但“无知”状态让人盲目地坚持己见,从而令问题变得严重。


恐惧

人们之所以在冲突中固执己见,是因为对于承认错误、正视现实的“恐惧”。一方面,人们害怕一旦承认自己错了,可能会被惩罚,也可能永远不会被另一半原谅。 另一方面,承认错误,就意味着跳开当下的争执,正视痛苦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内心的童年阴影。正是童年阴影没有得到正视与接受,才会在成年后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比如,约翰和玛莉同居已经超过一年了,两人住在一间舒适的单房公寓里。本来一切都很好,但最近约翰愈来愈无法忍受玛莉总是把浴室弄得一团糟。一开始他用一种轻松、幽默的语气来提醒她。虽然他们在其他事上大都能互相体贴,但玛莉总是忘记在使用浴室后收拾干净。有一天事情终于爆发了。

作者认为两个人冲突的根源在于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经历,两个人都感觉对方忽视了自己。 约翰觉得玛莉从来不听他的话,简直就是无视他的存在。这勾起了约翰不愉快的童年记忆。他小时候经常觉得父母及兄弟姐妹都忽视他的存在。一家人吃晚餐聊天的时候,他说的话总是被忽视。当家人讨论要去哪里度假的时候,他的意见没有人理睬。还有两次,他的生日都没有人记得。。甚至有一次得了重病,哭闹了好久都没人理睬,直到最后,家人意识到严重性,将他送到医院抢救,才捡回一条命。


而玛莉觉得约翰要求她规规矩矩,就像小时候,父母对她的严苛要求一样。玛莉是在严格的家教下长大的,她的双亲命令小孩子必须“隐形”。如果爸爸发现玩具没有收好,就会把它丢进垃圾桶,而且没收她所有的玩具,一个月都不准她玩。如果她不把衣服收好,就会被妈妈处罚。如果她没有把牙膏盖好,父亲和母亲都会生气地唠叨她。在亲密关系中人们需要体现自己的重要性和存在感。换句话说,“我很重要,你不能无视我!”

化解冲突的办法

化解亲密关系的冲突,作者介绍了两种方法:“放下立场”,“学会接受阴影人物”。

放下立场

放下立场的意思是不要一味坚持“自己是对的”。一旦咬住对方的错误不放,就会和对方造成两个立场的对峙,进而导致冲突加剧。放下立场之所以有效,一方面是因为不论你所坚持的立场是否正确,只要固执己见,就会对亲密关系的发展产生危害。另一方面,放下立场会让人意识到,其实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都快乐。


但不要期望两个人都能够各退一步,期望对方也退一步,意味着仍然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对方的行动上,认为对方对自己的快乐有责任。也就是说,潜意识里仍然希望对方为自己付出。只有完全放下自己的立场,才能化解冲突。

学会接受阴影人物

“阴影人物”是一个具备你自身最糟糕特质的人。当两个人争吵得不可开交时,一方会觉得另一方就是这个阴影人物,不论对方做什么,自己都看不顺眼。


1.寻找对方让你受不了的特质,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

在与对方争吵的过程中,刻意观察到底是哪些特质让自己抓狂。并且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本质上是什么。进而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为什么会这么做。


2.看看这些特质在自己身上是否同样存在

亲密关系中,对方让你受不了的特质,往往在自己身上也能找到。因此,要客观的查找自己的不足,尤其思考自己的不足是否也让对方无法接受。


3.列举对方身上的优点

在寻找你能欣赏并尊重的特质的时候,你就对这个人敞开了心胸。如果阴影人物是你的伴侣的话,这个步骤就能重燃你曾经认为早已熄灭的爱火。另外,既然投射原理可以应用在坏的事物上,也可以应用在好的事物上,那么如果你欣赏别人的优点的话,你就有可能察觉,自己其实也拥有这项优点。


对于亲密关系中的人们而言,如果要他们拿出两张纸,一张列举对方的优点,另一张列缺点,大部分情况下,优点都会多于缺点。这样我们就可以重新寻找那个当初吸引自己的伴侣,而不是冲突中的阴影人物。重复这三步,便是反省和正视内心真实的自己的过程。


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亲密关系导图
亲密关系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