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读书笔记

来自楠悦读

作者史蒂芬·平克,当今西方世界极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有影响力的百人”、《外交政策》杂志的“世界百名思想家”和《前景》杂志“全球思想家”名单。他于1979年取得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任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授兼认知科学神经中心主任,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是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也是语言学与心智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2016年,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在本书里,斯蒂芬·平克引用了大量图表和数据,解读了暴力减少的六大趋势,并分析了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暴力趋势产生误判的原因。随后,他从心理学、认知科学等角度出发,讨论了人性中倾向暴力的“心魔”与守卫我们远离暴力的“善良天使”。人性之外,平克也解读了社会因素对于暴力减少的影响。


暴力在减少的趋势

为什么会有暴力?人为什么要打架?为什么要有战争?有些人相信,暴力是人的天性,死亡本能和嗜血的冲动是一种聚集在我们内心的压力,这些压力必须阶段性地释放,于是就有了暴力行为。但平克说从现代科学对暴力心理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个观点是错的。他把人性中暴力的根源叫做五个心魔,分别是“捕食”“统治”“施虐”“意识形态”跟“复仇”。他告诉我们,暴力心理是环境变化、内在逻辑、神经生物系统跟社会分布形态共同的产物,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本能或者冲动。所以,暴力不是原罪,暴力减少是有可能的,因为人类外部环境的改变和道德的进步都可能会改变暴力。我们看看暴力减少的6大趋势。

国家让暴力减少了

在没有国家组织的漫长时间里,像原始部落、狩猎采集群体等等,他们的平均暴力死亡率高达15%~25%;而有了国家之后,算上20世纪的世界大战和大屠杀,平均暴力死亡率也只有5%。也就是说一年里如果有100人死去,里面有多少人是因为暴力死的。平克根据他统计的数字,认为有了国家之后,暴力减少是一个很明显的客观事实,人类从无政府状态过渡到有政府状态,暴力死亡下降到了原先的五分之一。

文明的发展

由于文明的发展,个人之间暴力相向的情况明显减少了。从中世纪晚期到20世纪,这段时间里欧洲的凶杀率下降了90%~98%。在中世纪的欧洲,很多暴力行为不仅不会被惩罚,甚至还可能成为一种荣誉,当时的骑士们为了彰显男子气概常常举办各种血淋淋的比武活动,比武活动也是当时人们的娱乐项目,所以,在中世纪的欧洲,暴力其实挺普遍的。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不再推崇暴力,彰显男子气概或者娱乐的需求转移到了体育竞技等等其他方面,平克把这个趋势叫做文明进程。

残暴的酷刑和法定的死刑都在减少

《哈利波特》里有一个情节,哈利在一门叫做魔法史的课上要分析中世纪欧洲烧死女巫的历史。虽然《哈利波特》是虚构的故事,但烧死女巫的历史却是真的。而且蒙昧时代的暴力远不止这些,还包括活人祭祀、残杀异端、宗教战争等等。到了19世纪,这些暴力都迅速地消失不见了,主要的原因是18世纪末启蒙运动提出的人道主义精神。

大国战争的数量和量级都在降低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长期和平的历史时期。因为我们一般都觉得有两次世界大战的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时期。这真的就说明20世纪是最暴力的时代吗?平克用数字“0”说明了两次大战之后和平的可贵:二战之后使用核武器的数量是0,冷战中敌对国直接交火的数量是0,二战后大国交战的次数是0,发达国家征服其他国家扩张的领土也是0。所以,从整个20世纪来看,无论是战争的数量还是量级都在降低。在平克看来,这个趋势背后的原因是民主制度、商业贸易和国际组织。

世界范围内各类武装冲突在下降

那你可能会说,就算是大国之间战争变少了,可是小国家之间的战争不也是战争吗?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各类武装冲突其实也在下降。平克把这叫做新和平。他把武装冲突分成了三个类别:内战、种族屠杀和恐怖主义。我们通常认为内战对无辜的平民百姓具有很大的杀伤力,但事实上真正导致平民死亡的主要是饥荒和疾病,而不是战争本身。此外,数据告诉我们种族屠杀也在减少: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印度尼西亚、布隆迪、巴基斯坦、乌干达、柬埔寨、越南都曾发生过种族屠杀,而冷战结束后的20年内,尽管也发生了波斯尼亚和卢旺达等大屠杀,但总体数目和死亡率已经大大降低。

还有今天让西方世界无比恐惧的恐怖主义。恐怖主义给全世界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恐慌,但实际造成的死亡却不多。恐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恐怖主义不可控制,也无法预知。因为9·11恐怖袭击太具冲击力,双子塔冒着浓烟的画面太震撼,你会误以为恐怖主义造成了更多的暴力。

权利革命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维护人权、女权、儿童权利、动物权利等等的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让日常生活中的暴力几乎消失不见了,比如家暴。随着近些年社会对家暴的关注和批判越来越多,家暴也就越来越少了。同样的,虐猫也早就不是娱乐,而是一种无法容忍的残酷;儿童体罚、校园霸凌也都逐渐被禁止。这都是权利革命的结果。

为什么意识不到暴力的减少

为什么我们没有意识到暴力在减少呢?在平克看来,这是因为我们的认知欺骗了我们。首先,心理预设让我们相信自己生活在暴力的时代,也就会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心理预设,也就是先入为主,它是人的本能,能帮助我们迅速地做出判断,但是,它也有可能会限制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所以说认知就会发生偏差。

暴力争斗、血腥战争对人有极大的冲击力,同时,媒体推波助澜又强化了我们对暴力的恐惧。为了获得人们的关注,媒体的信条是“见血的消息上头版”,于是,我们的脑里自然留下了太多血腥和暴力的画面。结果就是,人们对暴力的印象和实际暴力的分量完全不成比例。

我们夸大了生活中的暴力,所以才会觉得这是一个充满了暴力的时代。在我们看来,可以算作暴力的事比起过去是越来越多。比如古人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古罗马斗兽场上的拳拳到肉。但实际上,在当时的环境下,这只能算作是奴隶主的娱乐。当然,这是我们道德进步的表现,但是道德进步确实让我们对暴力有点小题大做的意思,在过去认为司空见惯的行为,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来看却变成了人类怎么能如此沉沦。

我们觉得今天的世界更暴力、更坏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不仅夸大今天的暴力,还弱化了过去的暴力。平克还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历史近视眼。我们站在历史长河边回头看的时候,总是近一点的事物看得更清楚一点,知道的细节也越多,所以就会近视眼。时间越近,留下来的资料就越多,你了解的也就越多。

书里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小调查,如果给你5分钟时间让你回忆一下你记得的战争,你会想到哪些呢?你是不是首先会想到两次世界大战,可能会再加上近些年的一些事件,比如伊拉克战争等等?平克得到的调查结果也是这样的,很少有人会填更早一些的战争。

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暴力为什么会减少。平克把原因归结为两方面:从人性的角度看,是因为四位善良的天使;从历史层面看,是五种历史力量。在很多动画片中,为了表现主角的纠结,常常会在主人公的头上画一个小天使和一个小恶魔,小天使和小恶魔的争吵也就表现了主人公的纠结过程。出于竞争、猜疑和要面子,这些人性中的小恶魔可能会引诱我们走向暴力。作者告诉我们,还好我们人性中还有四位善良天使在引导我们远离恶魔,走向和平。

善良天使

首先,移情。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感受别人的感受,用对方的眼睛来看世界。社会新闻里播出善良女孩被骗的报道,我们会对骗子咬牙切齿;看到照片里非洲儿童瘦小的身影,我们也会感到心痛。然而,移情的滥用可能会和公平相冲突。如果有人利用了这一点煽动情绪,反而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其次,移情的出现和我们代入情境的多少相关,并不是每个人对同一件事都会有同情心,可能会和我们的利益关系以及自身经历相关。从这一点来看,仅仅指望移情拯救人类或许太过狭隘了。

其次,自制。今天的我们好像特别推崇人的自制力,要想减肥,要有自制力,得管住嘴迈开腿;要想明天考出个好成绩,要有自制力,不能玩游戏。所谓的自制,就是人们认识到冲动行事的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抑制。不过,自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诱惑摆在眼前的时候。自制力的强弱更是因人而异,这个天使似乎也挺不靠谱的。

接着,道德。也就是说,存在一套神圣化的规则或者说戒律来约束人群的行为,不符合这些规则的就被称为不道德,是要受到群体里其他人的鄙视的。然而,可能有人会说,道德是一个相当主观的概念,随着不同人、不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交战双方可能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事实上,道德就好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的“不欲”可能都不一样,但在社会中会存在一些最基本的“不欲”,道德的存在正是用来处理这些基本问题的,只有这些基本问题解决了,我们才能谈论更高等级的区分。

最后,理性。伏尔泰曾经说过“荒谬导致暴行”,理性的存在就是帮助我们认清荒谬,从而破除暴力的思想基础。此外,理性和其他三位天使都是好朋友:盲目的情感加上理性,相对更客观,移情可能会把我们限制在小圈子里,理性的存在却能让我们认识到关怀应该上升到怎样的高度;一味的自制可能会带来疲倦和反叛,理性的存在能让人们认识到自制的必要性,即使在放松自制的情况下,也有不能突破的底线;道德的存在相对主观,道德与理性的结合才能告诉我们究竟有哪些是真正的规范。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和小恶魔一直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争斗,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也在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平克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思考模型,叫做和平主义者困境,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联盟甚至国家而言,暴力还是和平都是一种博弈。在这个模型下,平克推导出了五种历史的力量,它们是人类在和平主义者困境中的一种必然。

历史力量

首先,利维坦。什么是利维坦呢?是巨大的怪兽。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用利维坦来比作一个强大的国家。正是因为国家垄断了暴力的使用,化解了民间层出不穷的暴力行为。除此之外,国家和司法也可以作为一个相对公正的第三方,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暴力事件,规定相应的惩罚。我们说的六大趋势里的前两个,就是利维坦效应的结果。

其次,文明商贸的发展。商业贸易虽然和暴力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两个国家的商贸交流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和平是最符合双方利益的。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利益都被或多或少纠缠在了一起,有的时候,贸易制裁远比暴力有效得多,这也是作者对世界和平保持乐观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接着,女性主义的兴起。社会逐渐尊重女性,妇女地位提高,说明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了,这和前面两点也是分不开的。国家和商贸的健全也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而只有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才有资本思考平权问题。在这样的社会中,不再那么推崇武力等跟男性相关的荣誉文化,暴力水平也就相应降低了。

最后,同情和理性也是减少暴力的原因,它们当然源自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同情,也就是移情的天使,在文明的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六大趋势中的人道主义趋势中,启蒙运动带来了一些结果,比如识字率的提升、教育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化的扩张、流动性的增加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

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世界上有很多不一样却又一样的人,他们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有着相似或不相似的喜怒哀乐,他们原本是陌生人,我们不会对他们有什么感情,但如今,阅读着他们的故事,看着他们的影像,一切都变得可亲可感,同情变得更加可能。而识字率、教育这些因素也带来了理性的提升,知识的增加让人们的思维走出固有的圈子,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问题;城市化、流动性与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的是不同思想的碰撞和交融,在这个过程中,理性就好像踩在一部滚梯上不断攀升,人们认识到暴力循环的弊端,并能够真正地重新认识暴力、反思暴力。

平克以他的独特视角和充分证据,启发我们进一步反思我们对人性、进步和现代化的固有观念。本书的结论必然会引起争论,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它将引导我们用更科学的视角、更开放的心态来思考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导图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