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作者史蒂芬·平克,當今西方世界極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曾入選《時代周刊》「世界有影響力的百人」、《外交政策》雜誌的「世界百名思想家」和《前景》雜誌「全球思想家」名單。他於1979年取得哈佛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後任麻省理工學院心理學教授兼認知科學神經中心主任,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是實驗心理學家、認知科學家和科普作家,也是語言學與心智科學研究的領軍人物。2016年,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在本書里,斯蒂芬·平克引用了大量圖表和數據,解讀了暴力減少的六大趨勢,並分析了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暴力趨勢產生誤判的原因。隨後,他從心理學、認知科學等角度出發,討論了人性中傾向暴力的「心魔」與守衛我們遠離暴力的「善良天使」。人性之外,平克也解讀了社會因素對於暴力減少的影響。


暴力在減少的趨勢

為什麼會有暴力?人為什麼要打架?為什麼要有戰爭?有些人相信,暴力是人的天性,死亡本能和嗜血的衝動是一種聚集在我們內心的壓力,這些壓力必須階段性地釋放,於是就有了暴力行為。但平克說從現代科學對暴力心理研究的結果來看,這個觀點是錯的。他把人性中暴力的根源叫做五個心魔,分別是「捕食」「統治」「施虐」「意識形態」跟「復仇」。他告訴我們,暴力心理是環境變化、內在邏輯、神經生物系統跟社會分布形態共同的產物,並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本能或者衝動。所以,暴力不是原罪,暴力減少是有可能的,因為人類外部環境的改變和道德的進步都可能會改變暴力。我們看看暴力減少的6大趨勢。

國家讓暴力減少了

在沒有國家組織的漫長時間裡,像原始部落、狩獵採集群體等等,他們的平均暴力死亡率高達15%~25%;而有了國家之後,算上20世紀的世界大戰和大屠殺,平均暴力死亡率也只有5%。也就是說一年裡如果有100人死去,裡面有多少人是因為暴力死的。平克根據他統計的數字,認為有了國家之後,暴力減少是一個很明顯的客觀事實,人類從無政府狀態過渡到有政府狀態,暴力死亡下降到了原先的五分之一。

文明的發展

由於文明的發展,個人之間暴力相向的情況明顯減少了。從中世紀晚期到20世紀,這段時間裡歐洲的兇殺率下降了90%~98%。在中世紀的歐洲,很多暴力行為不僅不會被懲罰,甚至還可能成為一種榮譽,當時的騎士們為了彰顯男子氣概常常舉辦各種血淋淋的比武活動,比武活動也是當時人們的娛樂項目,所以,在中世紀的歐洲,暴力其實挺普遍的。隨着文明的發展,人們不再推崇暴力,彰顯男子氣概或者娛樂的需求轉移到了體育競技等等其他方面,平克把這個趨勢叫做文明進程。

殘暴的酷刑和法定的死刑都在減少

《哈利波特》裡有一個情節,哈利在一門叫做魔法史的課上要分析中世紀歐洲燒死女巫的歷史。雖然《哈利波特》是虛構的故事,但燒死女巫的歷史卻是真的。而且矇昧時代的暴力遠不止這些,還包括活人祭祀、殘殺異端、宗教戰爭等等。到了19世紀,這些暴力都迅速地消失不見了,主要的原因是18世紀末啟蒙運動提出的人道主義精神。

大國戰爭的數量和量級都在降低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長期和平的歷史時期。因為我們一般都覺得有兩次世界大戰的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的黑暗時期。這真的就說明20世紀是最暴力的時代嗎?平克用數字「0」說明了兩次大戰之後和平的可貴:二戰之後使用核武器的數量是0,冷戰中敵對國直接交火的數量是0,二戰後大國交戰的次數是0,發達國家征服其他國家擴張的領土也是0。所以,從整個20世紀來看,無論是戰爭的數量還是量級都在降低。在平克看來,這個趨勢背後的原因是民主制度、商業貿易和國際組織。

世界範圍內各類武裝衝突在下降

那你可能會說,就算是大國之間戰爭變少了,可是小國家之間的戰爭不也是戰爭嗎?冷戰結束後,世界範圍內各類武裝衝突其實也在下降。平克把這叫做新和平。他把武裝衝突分成了三個類別:內戰、種族屠殺和恐怖主義。我們通常認為內戰對無辜的平民百姓具有很大的殺傷力,但事實上真正導致平民死亡的主要是饑荒和疾病,而不是戰爭本身。此外,數據告訴我們種族屠殺也在減少: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印度尼西亞、布隆迪、巴基斯坦、烏干達、柬埔寨、越南都曾發生過種族屠殺,而冷戰結束後的20年內,儘管也發生了波斯尼亞和盧旺達等大屠殺,但總體數目和死亡率已經大大降低。

還有今天讓西方世界無比恐懼的恐怖主義。恐怖主義給全世界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恐慌,但實際造成的死亡卻不多。恐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恐怖主義不可控制,也無法預知。因為9·11恐怖襲擊太具衝擊力,雙子塔冒着濃煙的畫面太震撼,你會誤以為恐怖主義造成了更多的暴力。

權利革命

20世紀下半葉以來,維護人權、女權、兒童權利、動物權利等等的運動在全球範圍內興起,讓日常生活中的暴力幾乎消失不見了,比如家暴。隨着近些年社會對家暴的關注和批判越來越多,家暴也就越來越少了。同樣的,虐貓也早就不是娛樂,而是一種無法容忍的殘酷;兒童體罰、校園霸凌也都逐漸被禁止。這都是權利革命的結果。

為什麼意識不到暴力的減少

為什麼我們沒有意識到暴力在減少呢?在平克看來,這是因為我們的認知欺騙了我們。首先,心理預設讓我們相信自己生活在暴力的時代,也就會產生認知上的偏差。心理預設,也就是先入為主,它是人的本能,能幫助我們迅速地做出判斷,但是,它也有可能會限制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所以說認知就會發生偏差。

暴力爭鬥、血腥戰爭對人有極大的衝擊力,同時,媒體推波助瀾又強化了我們對暴力的恐懼。為了獲得人們的關注,媒體的信條是「見血的消息上頭版」,於是,我們的腦里自然留下了太多血腥和暴力的畫面。結果就是,人們對暴力的印象和實際暴力的分量完全不成比例。

我們誇大了生活中的暴力,所以才會覺得這是一個充滿了暴力的時代。在我們看來,可以算作暴力的事比起過去是越來越多。比如古人說棍棒之下出孝子。古羅馬鬥獸場上的拳拳到肉。但實際上,在當時的環境下,這只能算作是奴隸主的娛樂。當然,這是我們道德進步的表現,但是道德進步確實讓我們對暴力有點小題大做的意思,在過去認為司空見慣的行為,用今天的道德標準來看卻變成了人類怎麼能如此沉淪。

我們覺得今天的世界更暴力、更壞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不僅誇大今天的暴力,還弱化了過去的暴力。平克還提出了一個概念,叫歷史近視眼。我們站在歷史長河邊回頭看的時候,總是近一點的事物看得更清楚一點,知道的細節也越多,所以就會近視眼。時間越近,留下來的資料就越多,你了解的也就越多。

書里提到了一個有趣的小調查,如果給你5分鐘時間讓你回憶一下你記得的戰爭,你會想到哪些呢?你是不是首先會想到兩次世界大戰,可能會再加上近些年的一些事件,比如伊拉克戰爭等等?平克得到的調查結果也是這樣的,很少有人會填更早一些的戰爭。

暴力為什麼會減少

暴力為什麼會減少。平克把原因歸結為兩方面:從人性的角度看,是因為四位善良的天使;從歷史層面看,是五種歷史力量。在很多動畫片中,為了表現主角的糾結,常常會在主人公的頭上畫一個小天使和一個小惡魔,小天使和小惡魔的爭吵也就表現了主人公的糾結過程。出於競爭、猜疑和要面子,這些人性中的小惡魔可能會引誘我們走向暴力。作者告訴我們,還好我們人性中還有四位善良天使在引導我們遠離惡魔,走向和平。

善良天使

首先,移情。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感受別人的感受,用對方的眼睛來看世界。社會新聞里播出善良女孩被騙的報道,我們會對騙子咬牙切齒;看到照片裡非洲兒童瘦小的身影,我們也會感到心痛。然而,移情的濫用可能會和公平相衝突。如果有人利用了這一點煽動情緒,反而可能帶來不良的後果。其次,移情的出現和我們代入情境的多少相關,並不是每個人對同一件事都會有同情心,可能會和我們的利益關係以及自身經歷相關。從這一點來看,僅僅指望移情拯救人類或許太過狹隘了。

其次,自製。今天的我們好像特別推崇人的自制力,要想減肥,要有自制力,得管住嘴邁開腿;要想明天考出個好成績,要有自制力,不能玩遊戲。所謂的自製,就是人們認識到衝動行事的後果,從而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抑制。不過,自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誘惑擺在眼前的時候。自制力的強弱更是因人而異,這個天使似乎也挺不靠譜的。

接着,道德。也就是說,存在一套神聖化的規則或者說戒律來約束人群的行為,不符合這些規則的就被稱為不道德,是要受到群體裡其他人的鄙視的。然而,可能有人會說,道德是一個相當主觀的概念,隨着不同人、不同社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交戰雙方可能有着不同的道德觀念。事實上,道德就好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每個人的「不欲」可能都不一樣,但在社會中會存在一些最基本的「不欲」,道德的存在正是用來處理這些基本問題的,只有這些基本問題解決了,我們才能談論更高等級的區分。

最後,理性。伏爾泰曾經說過「荒謬導致暴行」,理性的存在就是幫助我們認清荒謬,從而破除暴力的思想基礎。此外,理性和其他三位天使都是好朋友:盲目的情感加上理性,相對更客觀,移情可能會把我們限制在小圈子裡,理性的存在卻能讓我們認識到關懷應該上升到怎樣的高度;一味的自製可能會帶來疲倦和反叛,理性的存在能讓人們認識到自製的必要性,即使在放鬆自製的情況下,也有不能突破的底線;道德的存在相對主觀,道德與理性的結合才能告訴我們究竟有哪些是真正的規範。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和小惡魔一直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地爭鬥,某種意義上說,它們也在影響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平克在這裡提出了一個思考模型,叫做和平主義者困境,對於任何一個個體、聯盟甚至國家而言,暴力還是和平都是一種博弈。在這個模型下,平克推導出了五種歷史的力量,它們是人類在和平主義者困境中的一種必然。

歷史力量

首先,利維坦。什麼是利維坦呢?是巨大的怪獸。英國哲學家霍布斯用利維坦來比作一個強大的國家。正是因為國家壟斷了暴力的使用,化解了民間層出不窮的暴力行為。除此之外,國家和司法也可以作為一個相對公正的第三方,用統一的標準衡量暴力事件,規定相應的懲罰。我們說的六大趨勢里的前兩個,就是利維坦效應的結果。

其次,文明商貿的發展。商業貿易雖然和暴力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兩個國家的商貿交流使得國與國之間的聯繫越發緊密,共同利益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和平是最符合雙方利益的。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個國家的利益都被或多或少糾纏在了一起,有的時候,貿易制裁遠比暴力有效得多,這也是作者對世界和平保持樂觀態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接着,女性主義的興起。社會逐漸尊重女性,婦女地位提高,說明社會文明程度提高了,這和前面兩點也是分不開的。國家和商貿的健全也是文明社會的標誌之一,而只有社會發展達到一定的高度,才有資本思考平權問題。在這樣的社會中,不再那麼推崇武力等跟男性相關的榮譽文化,暴力水平也就相應降低了。

最後,同情和理性也是減少暴力的原因,它們當然源自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同情,也就是移情的天使,在文明的社會中變得越來越普遍。在六大趨勢中的人道主義趨勢中,啟蒙運動帶來了一些結果,比如識字率的提升、教育水平的提高,隨之而來的是城市化的擴張、流動性的增加以及大眾傳媒的發展。

於是,人們開始認識到世界上有很多不一樣卻又一樣的人,他們過着不一樣的生活,有着相似或不相似的喜怒哀樂,他們原本是陌生人,我們不會對他們有什麼感情,但如今,閱讀着他們的故事,看着他們的影像,一切都變得可親可感,同情變得更加可能。而識字率、教育這些因素也帶來了理性的提升,知識的增加讓人們的思維走出固有的圈子,站在更高的層面思考問題;城市化、流動性與大眾傳媒的發展,帶來的是不同思想的碰撞和交融,在這個過程中,理性就好像踩在一部滾梯上不斷攀升,人們認識到暴力循環的弊端,並能夠真正地重新認識暴力、反思暴力。

平克以他的獨特視角和充分證據,啟發我們進一步反思我們對人性、進步和現代化的固有觀念。本書的結論必然會引起爭論,但這只是一個開端,它將引導我們用更科學的視角、更開放的心態來思考人類社會的未來命運。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導圖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