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由我-读书笔记
这本书展现了一个女性是怎样逐步探索世界和重建自我的。虽然人生困境重重,但成功的蜕变依然有法可循。梅耶在书中真诚地分享了关于美丽、职场、家庭、教育和健康等人生问题的经历和建议,我们或许无法避免遇到与之相似的困境,但可以像她一样积极应对。世上没有一步到位的解决办法,我们要有足够的常识和制订计划的能力;不必把人生中的每一次改变都精确到细节,可以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再着手解决;拥有良好的心态,让外表和内心一样“胸有成竹”,不因为爱而羞愧或恐惧,人生由我。
如何从失败中实现自我
1948年,刚出生三个月的梅耶就登上了加拿大的报纸,报纸上刊登了一张照片叫“会飞的双胞胎”,照片上梅耶和她的双胞胎姐姐正在空中飞行。原来,梅耶的父母正开着私人飞机带着两个婴儿到处旅行,被记者抓拍到了。
1948年就有私人飞机,她父母是不是大富豪?其实不是。因为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民用飞机才得到重大发展,所以,在当地人看来,当时梅耶的父母自己开飞机是很冒险的行为,而不是一种奢侈。并且,这架飞机是梅耶的父亲从一个农民的手里用一辆小汽车换来的。
当时的加拿大,汽车还没有普及到每一个家庭,而梅耶的父母已经带着小孩往天上飞了,所以邻居觉得他们一家人很疯狂,都是疯子。
在梅耶两岁的时候,梅耶父母打算离开加拿大,搬到南非,因为他们听传教士说那儿特别漂亮。相比考虑教育、医疗、经济条件,他们觉得探索世界是更重要的事情。
到了南非,一般的加拿大人会选择讲英语的城市,但梅耶父母选了一个讲荷兰语的地方,比勒陀利亚,可是他们根本不会说荷兰话。那为什么选择住这儿?因为他们从开普敦开着飞机飞到这里的时候,正好赶上蓝花楹的花期,看到了这个地方被花海覆盖。梅耶爸爸就说:“这儿太漂亮了,咱们就住这儿。”对此我们可以说,他们这是随心所欲,但也可以说,他们完全掌握着自己的人生。
到了每年冬天,爸爸妈妈就带上五个孩子跑到沙漠去寻找“失落的古城”,所以梅耶的生活经常充斥着一些不确定的危险,比如在沙漠里汽车抛锚了,妈妈被毒蝎子蛰了,她自己掉到满是鳄鱼的河里。甚至有一天晚上,他们正睡着觉,听到有一些声响,爬起来一看,一头狮子正在营地盯着他们。他们赶紧开枪,把狮子吓跑了再继续回去睡觉。
所以,南非的邻居也觉得他们一家人都是疯子,管他们叫“疯狂的美国人”,虽然他们是加拿大人,但邻居觉得都一样。
他们一家不会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而是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在没有全球定位系统(GPS),也没有无线电的时代,他们靠着指南针开飞机跨越了非洲海岸、亚洲和太平洋,周游了六十个国家,每到一个地方就把地名喷在机翼上。而在这样充满冒险的生活下,他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当然不只是因为运气好。
这就要提到他们的家训:冒险而审慎地生活。父母教孩子们,要冒多大险,就要做一个多严密的计划。在这期间,梅耶亲眼看见,在每次出发前,她那被邻居吐槽为不靠谱的父母,会花整晚时间仔细地研究地图、参考天气、改装飞机、核查每一样工具,以确保他们能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通过和父母旅行,梅耶真实地体悟到了,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可能出错,她必须提前做好规划。所以,她往往在开始一段新生活之前,就会给自己制定一个周详的计划。而她也把这种习惯传给了埃隆·马斯克。在旁人看来,埃隆·马斯克做了很多冒险的事情,但其实他都做了很周密的计划。
秉承着“冒险而审慎地生活”这条家训,梅耶高中一毕业,就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她想进修营养学,做营养师。后来,这份工作的确可以说是梅耶一辈子安身立命的主业。但与此同时,她也不忘去冒险尝试新鲜的事物,由此,她发掘了人生中第二个重要的事业:模特。
大三的时候,同学鼓励她去参加选美比赛,因为梅耶天生美貌,又继承了父亲挺拔的身高,特别巧的是,她妈妈是舞蹈老师,爸爸是骨科医生,于是她保持了一身很优美的体态。
不过,梅耶对于赢得比赛并没有把握,因为她看到其他选手们妆容、服饰、派头都非常专业,而自己只是业余选手,但从小和父母出去探险的经历又让她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她心想,去走一圈又有何不可呢?于是,她答应同学,报名参加了比赛。
当时,参加比赛的人各个都特别紧张,只有梅耶非常放松,因为她也没想赢,走完之后也没把结果放在心上。没想到,评委却认为她是最好的。梅耶意外得了冠军不说,还签约了模特公司。从此,她走上了模特之路,一走就是一辈子。
而这件事对梅耶的影响非常大,从此,她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叫作“向前一步”的小种子。后来只要有机会,无论大小,她都会劝自己或孩子们:向前一步,试一试,不然不会有新的好事发生。
这个精神是她的原生家庭送给她的一份很美好的礼物,尤其是她的父亲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每次冒险,遇到事情时她父亲都能化险为夷,这给了梅耶非常重要的安全感。
她相信父亲说的:没有什么是我们家的人做不到的!这种“冒险而审慎”的生活态度让梅耶的人生充满主动。在梅耶以后遇到挫折时,这些挫折都成了她修复自己的复原力。
恐怖的婚姻生活
梅耶一生只有一段婚姻,就是和埃隆·马斯克的爸爸。他们在梅耶十六岁时就认识,但一直分分合合,直到梅耶二十岁,对方劈腿,两人就彻底分手,不再联系了。没想到一年后,这个男人不知怎么突然找到了梅耶的工作单位,拿着戒指向她求婚。梅耶懵了,当场拒绝了他。本以为没事了,可没想到几天后,梅耶的爸爸就通知梅耶说:“你们的婚礼我准备好了,你可以回家和这个男人结婚了。”
梅耶这才知道,这个男人耍了个小手段。那个年代的南非,男方求婚只需要找女方的父亲提出请求,父亲答应就行了。于是这个男人见梅耶不同意,就背着她直接找她爸爸,骗他说:“你女儿同意嫁给我了,你给我们准备婚礼吧。”
当时,梅耶在外地,如果和家里联系还要靠电报。梅耶父亲就想,你俩已经复合了,我也没意见,我别耽误你们。正好梅耶的姐姐也要结婚,那你们就一起办。随后,他一边准备婚礼,一边给梅耶发电报通知她。
等梅耶收到电报,她才知道自己下个月要结婚,请柬也发出去了,会有八百人参加婚礼。她想阻止此事,但心里开始犯嘀咕:一是悔婚的话,她家人将颜面扫地,她不知道怎么面对这八百个宾客;二是这个时候的梅耶心理状态不好,身材走样,感到很自卑,又因为刚毕业,她还没适应社会,觉得很迷茫,再加上情感空窗期的她很孤独。一系列的心理脆弱,让她渴望有一个依靠。
她安慰自己说,现在还有个人肯追你,愿意和你结婚也挺好的。就在这样的阴差阳错下,她稀里糊涂地结婚了。
这个时候的梅耶还没有意识到婚姻的重要性。首先,他们两个结婚不是因为爱情,甚至她还有点讨厌对方,其次,他俩也不是志同道合可以相互成就的伙伴。她仅仅把这个男人当作了舒缓自己自卑的救命稻草,而她在这种心理脆弱的时候,往往很容易被蒙蔽双眼,看不到对方的问题。等到结婚后关起房门,这个人如果想伤害她简直易如反掌。
梅耶就是这样,她当时忽视了这个男人的偏执和强烈的控制欲,和他结成了最亲密的关系,之后也受到了最严重的伤害。
当时,两人还在度蜜月,丈夫就原形毕露,对梅耶拳打脚踢,开始家暴。刚开始,她不知道怎么办,想告诉家人,但觉得太难堪了,没法开口。又过了不久,梅耶发现自己怀孕了,就是怀上了埃隆·马斯克,所以她就想把这个家维持下去。但丈夫并没有因为孩子而有所改变,反而变本加厉起来。
到了埃隆·马斯克出生的那一天,梅耶开始临产前的宫缩后,丈夫仍在指挥梅耶干活:刷漆。梅耶太疼了受不了,动作越来越慢。这个时候丈夫却说:“就算是宫缩,你也没必要慢下来。”梅耶后来实在疼得不行,想去医院,丈夫不仅拒绝带她去,还继续骂她懒、软弱。最后,他带着梅耶赶到了医院,但看梅耶迟迟不生,他特别生气地就对护士说:“生之前五分钟再给我打电话。”然后他就走了,留梅耶一个人在医院度过了三天的假性分娩,就是白天宫缩,晚上停止,直到第三天埃隆·马斯克出生。
三年的时间里,梅耶生了三个孩子,身体机能大大地受损,而丈夫一点都不为她分担,所有孩子的哺乳喂养、洗衣做饭等家里的大小事不仅全归她干,她还要给丈夫的事业打下手,当他的助理。
而且,丈夫的控制欲还越来越强。刚开始他只在家里打梅耶,后来当着孩子们的面打,再后来,在公开场合也会打她。有一次,他们和其他三对夫妇一起参加啤酒节,有一个路过的路人冲着女士们吹口哨说:“美女们好,你们看起来很性感。”结果,梅耶的丈夫就不受控制地冲过来,当着所有人的面扇梅耶耳光,大骂她是荡妇。
这种生活持续了九年,梅耶不是没想过反抗,和丈夫离婚,但是前途一片渺茫。当时,南非的法律并不保护女性,如果丈夫家暴妻子,妻子是不可以离婚的。而且,在当时南非的社会习俗里,丈夫打媳妇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现在知道梅耶被持续虐待了九年,但在当时她的眼里和其他南非妇女眼里,她们很有可能面临的是一辈子都要被丈夫虐待。当习俗和法律越不支持女性的时候,妇女们就越容易沉默,因为她们可能会形成“习得性无助”。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了个实验,他把小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警报一响,就电击它,刚开始每次警报响起来,小狗都会反抗,想逃出去,但经过很多次电击和逃跑失败,小狗发现自己挣扎也没有任何用处,笼子根本打不开,就不再反抗了。最后,心理学家把笼子打开,再电击小狗,发现小狗却不会逃跑了,而是默默地忍受电击。这种因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最终丧失反抗能力的心理就是“习得性无助”。
这种心理在人身上也会出现,很多南非女性的一辈子就在沉默中灭亡。实际上,女性自我意识得以伸张是一段非常艰难的路程,女性获得和男性一样的工作机会、薪酬以及有权利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是1970年左右才在全球逐步实现的事情,距离现在不过四五十年。所以,当时梅耶脑子里只有两个字:绝望。幸好,仍然有人拉了她一把,就是她的母亲。
自我意识的觉醒
当梅耶再次在公共场合被丈夫殴打时,终于有了逃跑的机会,她一路跑到了母亲家。在此之前,在丈夫的控制下,她已经两年没见过母亲了。
梅耶的母亲是个自我独立意识很强的女人。她十六岁的时候,赶上了加拿大大萧条,当时很多人都得上街要饭,她却用微薄的收入养活了自己一大家子的人。结婚后,她又和梅耶的爸爸一起开飞机探险。
她不是个好惹的女人,这次梅耶跑回家,她才知道自己女儿这几年都在遭受家暴。于是,她愤怒地对梅耶丈夫表示:“永远不要再碰她一根手指头,不然,我就让她回我这儿来。”
梅耶的丈夫是外强中干的控制型人格,遇到气场很强的梅耶母亲,他一下子失去了对妻子的控制,就痛哭流涕,哭着让妻子快回来。从此,丈夫没再打过梅耶,但辱骂声不绝于耳。
好在梅耶小时候从父母那里获得了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她对自己有着相对清晰、客观的认知,不容易被操控。丈夫骂她笨,她表面不反驳,但在心里会悄悄告诉自己:“我拿到了理学学士学位,我不笨。”丈夫再继续骂她丑陋的时候,她就默默反驳:“我是选美冠军,我不丑。”
就这样熬到1979年,南非终于推行了《离婚法》,其中写明,当夫妻婚姻关系破裂且无法挽回时,法院可以同意离婚。梅耶马上就想和丈夫办离婚手续,但丈夫坚决不离。
但梅耶已经铁了心要和他离婚。为了尽快摆脱丈夫的纠缠,梅耶决定,除了三个孩子,她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用谈,只想赶紧办手续。
离婚之后,前夫还反复起诉了她十年,和她争夺孩子的监护权。梅耶知道他是故意和自己纠缠,但她宁愿一次次走进法院,准备文书,一次次面对可能要失去孩子的恐慌,也不想再回到之前恐惧的生活里。
在这个过程中,梅耶能够坚持下来,是离不开母亲精神上的支持的。有了母亲作为榜样,梅耶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她想,既然想要离开这个男人,那就需要制定一个计划,摆脱这个人。
用计划掌控人生
她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而持续的收入。但这时候孩子们还很小,离不开她的照顾,所以,梅耶把卧室改成了办公室,在家里给人做营养咨询。白天她在这里工作,晚上一家四口就睡在办公室里。
梅耶终于有了钱交房租、水电费和孩子的学费,但一家四口的生活还是很难维持。她想,自己也许还可以靠当模特来赚钱。但当时,她已经三十一岁了,不再像小姑娘一样青春靓丽,身材也有点走样。于是,她开始减肥,控制体重,终于接到了模特工作,能贴补一些家用,用来买毯子、衣服和其他日用品。
保持“向前一步”
对于梅耶来说,她的人生在三十一岁才刚刚开始。在经济独立之后,她接下来的计划是上学,为自己的未来投资。她听朋友说,正式为客户做营养咨询之前,她最好先去医院做这方面的实习。所以,她打算去做营养师实习生,还要攻读理学硕士。
梅耶打算不断地“向前一步”,拓宽自己的边界。为了方便自己上学,梅耶带着孩子们搬到了学校附近。他们住进了一个医生宿舍,孩子们睡卧室,她睡厨房。为了凑学费,她又开始想,自己也许能靠教大家如何走秀和形象管理,有一些收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没想到,自己的课程好评如潮,还发掘出自己的演讲才能还不错。于是,她又开始给大家讲授如何提升自信,以及一些营养学的知识,终于筹到了一些学费。
这段时间,梅耶一天要打四份工:营养咨询、当模特、做培训、做演讲。随着她做营养师、模特、讲师都做得风生水起,研究生生涯里也学有所得,梅耶的经济状况终于进入了良性循环,开始有了积蓄。
在奋斗了十年,梅耶四十一岁的时候,她买了房子,每个孩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她给自己买了车,营养师的事业也有了客户基础,一切终于可以稳定下来了。
如何帮孩子实现自我
梅耶·马斯克在成就自己的同时,在经济的重压和自我成长的忙碌中,她还培养出了三个独立、有创造力、世人眼中“成功”的孩子:大儿子埃隆致力于科技领域,二儿子金博尔关注于餐饮和公益基金,三女儿托斯卡则是经营着一家娱乐公司。
关于怎样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是梅耶被问到最多的话题。那梅耶是如何帮孩子实现自我,和孩子一起终身成长的呢?
采取平权的态度
首先是平权。这个概念来自《孩子:挑战》里面心理学家鲁道夫提出的育儿理念,要把成长的权力交还给孩子。
在家里,她一直把孩子们当作是值得信任的成年人对待,让孩子们从小就参与到家庭建设里来。当自己弄不明白电子设备的功能时,她就会找埃隆·马斯克帮忙;在做模特培训和形象管理课程感觉手忙脚乱的时候,她就请小女儿帮忙,结果发现,只有八岁的女儿,却可以胜任化妆、当助教、设计节目和课程。
她发现,孩子们这些事都做得很好,而且他们慢慢都养成了独立的品质。当自己不插手他们的事情时,他们反而对自己更有责任感。
在埃隆十七岁的时候,他就打算移民加拿大去深耕互联网领域,并且对自己的职业做了长远规划;而小女儿刚去加拿大的时候,自己就搜集了大量大学的资料,给自己申请了一个好大学。
虽然有些时候,不是梅耶不想参与,而是真的没有精力,但三个孩子却很庆幸,自己的母亲很忙,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机会为自己做主。但正因为自己做主,所以犯的错误也需要自己承担,因此,这三个孩子慢慢被培养出了很强的自我驱动力,自己督促自己成长,自己为自己负责。
在背后引领,不越界
当孩子们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梅耶其实一直都在,她尽可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她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她站的位置很巧妙,虽然是引领孩子,但她往往是站在孩子身后。如果孩子回头,需要她指引,她就会轻轻地推他一把;如果孩子想自己向前走,她就默默地跟在身后,不会越界。
小时候,埃隆·马斯克曾经写了一个游戏代码,她建议埃隆去投稿,但只是提了个建议,投不投她就不管了,而是让儿子自己去完成。
小女儿小的时候,遇到了女明星,特别想找对方签名,她建议女儿想要什么就要自己争取,然后就不说话了。女儿决定去还是不去,全凭女儿的想法。
教育者只是引导者,是客体,成长的主体始终是孩子,教育者不能代替他们成长。而当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梅耶依然能保持在他们背后远远地带领。
比如,最初,埃隆·马斯克和金博尔·马斯克一起创办美国版大众点评(Zip2)的时候,经济非常困难,但梅耶坚信,儿子们做的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事情,于是,她每六个星期给他们带一些衣服和食物。当他们在为一笔启动资金发愁的时候,梅耶拿出自己仅有的一万美元存款给了儿子。她用这些行为告诉儿子们,要坚持。于是,孩子们不仅坚持了下来,更感觉到了母亲无条件的爱和信心。所以,二儿子金博尔说:妈妈是他一路上的明灯。
帮孩子成为自己
梅耶说,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发现他们的兴趣。她观察到,埃隆·马斯克爱看书,于是,她给他买了一些书。再观察他爱看什么书,后来,她发现他什么书都爱看。那考一下看得怎么样?发现他过目不忘。
她意识到,这个孩子的天性就是随时随地疯狂汲取知识,所以她对埃隆·马斯克的培养就是买书,带他去知识的海洋,她接下来做的就是支持。等埃隆·马斯克再长大一些,他自己有了更具体的兴趣领域,比如计算机,梅耶就顺着埃隆·马斯克的天性给他买计算机,支持他写代码,研究互联网。后面的一切就水到渠成。
二儿子金博尔,梅耶观察到,他对食物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带着他一起去超市买菜,发现他只要闻闻蔬菜的味道,就能挑到新鲜的食材,就支持他烹饪。从十二岁开始,金博尔就负责全家的伙食。不过,金博尔毕业之后先去读了商科,后来和埃隆·马斯克一起创业,走了一段弯路,最终才回归内心做了餐饮行业。而梅耶也做到了她一直能做的,就是支持他,让金博尔自己尝试,早日发现自我。
而三女儿托斯卡,梅耶观察到,她从小喜欢演戏。每周五女儿要和她一起看爱情电影,她支持;女儿要经营学校的戏剧俱乐部,她支持;女儿喜欢到每一个艺术表演俱乐部转悠,她也支持。现在托斯卡经营着一家娱乐公司,她自己既是导演也是编剧,主要是把爱情小说改编成电影。
梅耶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事业全是他们在十二岁时的兴趣,而她做的只有观察和支持。她发现,孩子们的表现会超过她的想象。
言传身教
也就是把自己活成孩子的榜样。这种教育方式不是她的独创,而是源自梅耶的父母。梅耶的母亲在加拿大大萧条时期,用一己之力养活了一大家子,没有一句抱怨;到了梅耶,她用自己的双手拉扯了三个孩子成才,在加拿大饥寒交迫的时候,没有一句埋怨;到了梅耶的女儿托斯卡在加拿大打工需要打扫厕所的时候,也没有一句埋怨。她们只着眼自己能做什么,并始终积极主动。
成功者往往会把目光放在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上,天天抱怨、焦虑、指责别人。梅耶家没有人告诉孩子们要成为这样的人,但他们一代代人通过观看父母的行为,已经学会了如何成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