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由我-讀書筆記

出自楠悦读

這本書展現了一個女性是怎樣逐步探索世界和重建自我的。雖然人生困境重重,但成功的蛻變依然有法可循。梅耶在書中真誠地分享了關於美麗、職場、家庭、教育和健康等人生問題的經歷和建議,我們或許無法避免遇到與之相似的困境,但可以像她一樣積極應對。世上沒有一步到位的解決辦法,我們要有足夠的常識和制訂計劃的能力;不必把人生中的每一次改變都精確到細節,可以在問題出現的時候再着手解決;擁有良好的心態,讓外表和內心一樣「胸有成竹」,不因為愛而羞愧或恐懼,人生由我。

如何從失敗中實現自我

1948年,剛出生三個月的梅耶就登上了加拿大的報紙,報紙上刊登了一張照片叫「會飛的雙胞胎」,照片上梅耶和她的雙胞胎姐姐正在空中飛行。原來,梅耶的父母正開着私人飛機帶着兩個嬰兒到處旅行,被記者抓拍到了。

1948年就有私人飛機,她父母是不是大富豪?其實不是。因為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民用飛機才得到重大發展,所以,在當地人看來,當時梅耶的父母自己開飛機是很冒險的行為,而不是一種奢侈。並且,這架飛機是梅耶的父親從一個農民的手裡用一輛小汽車換來的。

當時的加拿大,汽車還沒有普及到每一個家庭,而梅耶的父母已經帶着小孩往天上飛了,所以鄰居覺得他們一家人很瘋狂,都是瘋子。

在梅耶兩歲的時候,梅耶父母打算離開加拿大,搬到南非,因為他們聽傳教士說那兒特別漂亮。相比考慮教育、醫療、經濟條件,他們覺得探索世界是更重要的事情。

到了南非,一般的加拿大人會選擇講英語的城市,但梅耶父母選了一個講荷蘭語的地方,比勒陀利亞,可是他們根本不會說荷蘭話。那為什麼選擇住這兒?因為他們從開普敦開着飛機飛到這裡的時候,正好趕上藍花楹的花期,看到了這個地方被花海覆蓋。梅耶爸爸就說:「這兒太漂亮了,咱們就住這兒。」對此我們可以說,他們這是隨心所欲,但也可以說,他們完全掌握着自己的人生。

到了每年冬天,爸爸媽媽就帶上五個孩子跑到沙漠去尋找「失落的古城」,所以梅耶的生活經常充斥着一些不確定的危險,比如在沙漠裡汽車拋錨了,媽媽被毒蠍子蟄了,她自己掉到滿是鱷魚的河裡。甚至有一天晚上,他們正睡着覺,聽到有一些聲響,爬起來一看,一頭獅子正在營地盯着他們。他們趕緊開槍,把獅子嚇跑了再繼續回去睡覺。

所以,南非的鄰居也覺得他們一家人都是瘋子,管他們叫「瘋狂的美國人」,雖然他們是加拿大人,但鄰居覺得都一樣。

他們一家不會按照別人的期待生活,而是追尋自己內心的聲音。在沒有全球定位系統(GPS),也沒有無線電的時代,他們靠着指南針開飛機跨越了非洲海岸、亞洲和太平洋,週遊了六十個國家,每到一個地方就把地名噴在機翼上。而在這樣充滿冒險的生活下,他們每次都能化險為夷,當然不只是因為運氣好。

這就要提到他們的家訓:冒險而審慎地生活。父母教孩子們,要冒多大險,就要做一個多嚴密的計劃。在這期間,梅耶親眼看見,在每次出發前,她那被鄰居吐槽為不靠譜的父母,會花整晚時間仔細地研究地圖、參考天氣、改裝飛機、核查每一樣工具,以確保他們能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

通過和父母旅行,梅耶真實地體悟到了,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可能出錯,她必須提前做好規劃。所以,她往往在開始一段新生活之前,就會給自己制定一個周詳的計劃。而她也把這種習慣傳給了埃隆·馬斯克。在旁人看來,埃隆·馬斯克做了很多冒險的事情,但其實他都做了很周密的計劃。

秉承着「冒險而審慎地生活」這條家訓,梅耶高中一畢業,就確立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她想進修營養學,做營養師。後來,這份工作的確可以說是梅耶一輩子安身立命的主業。但與此同時,她也不忘去冒險嘗試新鮮的事物,由此,她發掘了人生中第二個重要的事業:模特。

大三的時候,同學鼓勵她去參加選美比賽,因為梅耶天生美貌,又繼承了父親挺拔的身高,特別巧的是,她媽媽是舞蹈老師,爸爸是骨科醫生,於是她保持了一身很優美的體態。

不過,梅耶對於贏得比賽並沒有把握,因為她看到其他選手們妝容、服飾、派頭都非常專業,而自己只是業餘選手,但從小和父母出去探險的經歷又讓她勇於嘗試新鮮事物,她心想,去走一圈又有何不可呢?於是,她答應同學,報名參加了比賽。

當時,參加比賽的人各個都特別緊張,只有梅耶非常放鬆,因為她也沒想贏,走完之後也沒把結果放在心上。沒想到,評委卻認為她是最好的。梅耶意外得了冠軍不說,還簽約了模特公司。從此,她走上了模特之路,一走就是一輩子。

而這件事對梅耶的影響非常大,從此,她在心裡種下了一顆叫作「向前一步」的小種子。後來只要有機會,無論大小,她都會勸自己或孩子們:向前一步,試一試,不然不會有新的好事發生。

這個精神是她的原生家庭送給她的一份很美好的禮物,尤其是她的父親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每次冒險,遇到事情時她父親都能化險為夷,這給了梅耶非常重要的安全感。

她相信父親說的:沒有什麼是我們家的人做不到的!這種「冒險而審慎」的生活態度讓梅耶的人生充滿主動。在梅耶以後遇到挫折時,這些挫折都成了她修復自己的復原力。

恐怖的婚姻生活

梅耶一生只有一段婚姻,就是和埃隆·馬斯克的爸爸。他們在梅耶十六歲時就認識,但一直分分合合,直到梅耶二十歲,對方劈腿,兩人就徹底分手,不再聯繫了。沒想到一年後,這個男人不知怎麼突然找到了梅耶的工作單位,拿着戒指向她求婚。梅耶懵了,當場拒絕了他。本以為沒事了,可沒想到幾天後,梅耶的爸爸就通知梅耶說:「你們的婚禮我準備好了,你可以回家和這個男人結婚了。」

梅耶這才知道,這個男人耍了個小手段。那個年代的南非,男方求婚只需要找女方的父親提出請求,父親答應就行了。於是這個男人見梅耶不同意,就背着她直接找她爸爸,騙他說:「你女兒同意嫁給我了,你給我們準備婚禮吧。」

當時,梅耶在外地,如果和家裡聯繫還要靠電報。梅耶父親就想,你倆已經複合了,我也沒意見,我別耽誤你們。正好梅耶的姐姐也要結婚,那你們就一起辦。隨後,他一邊準備婚禮,一邊給梅耶發電報通知她。

等梅耶收到電報,她才知道自己下個月要結婚,請柬也發出去了,會有八百人參加婚禮。她想阻止此事,但心裡開始犯嘀咕:一是悔婚的話,她家人將顏面掃地,她不知道怎麼面對這八百個賓客;二是這個時候的梅耶心理狀態不好,身材走樣,感到很自卑,又因為剛畢業,她還沒適應社會,覺得很迷茫,再加上情感空窗期的她很孤獨。一系列的心理脆弱,讓她渴望有一個依靠。

她安慰自己說,現在還有個人肯追你,願意和你結婚也挺好的。就在這樣的陰差陽錯下,她稀里糊塗地結婚了。

這個時候的梅耶還沒有意識到婚姻的重要性。首先,他們兩個結婚不是因為愛情,甚至她還有點討厭對方,其次,他倆也不是志同道合可以相互成就的夥伴。她僅僅把這個男人當作了舒緩自己自卑的救命稻草,而她在這種心理脆弱的時候,往往很容易被蒙蔽雙眼,看不到對方的問題。等到結婚後關起房門,這個人如果想傷害她簡直易如反掌。

梅耶就是這樣,她當時忽視了這個男人的偏執和強烈的控制欲,和他結成了最親密的關係,之後也受到了最嚴重的傷害。

當時,兩人還在度蜜月,丈夫就原形畢露,對梅耶拳打腳踢,開始家暴。剛開始,她不知道怎麼辦,想告訴家人,但覺得太難堪了,沒法開口。又過了不久,梅耶發現自己懷孕了,就是懷上了埃隆·馬斯克,所以她就想把這個家維持下去。但丈夫並沒有因為孩子而有所改變,反而變本加厲起來。

到了埃隆·馬斯克出生的那一天,梅耶開始臨產前的宮縮後,丈夫仍在指揮梅耶幹活:刷漆。梅耶太疼了受不了,動作越來越慢。這個時候丈夫卻說:「就算是宮縮,你也沒必要慢下來。」梅耶後來實在疼得不行,想去醫院,丈夫不僅拒絕帶她去,還繼續罵她懶、軟弱。最後,他帶着梅耶趕到了醫院,但看梅耶遲遲不生,他特別生氣地就對護士說:「生之前五分鐘再給我打電話。」然後他就走了,留梅耶一個人在醫院度過了三天的假性分娩,就是白天宮縮,晚上停止,直到第三天埃隆·馬斯克出生。

三年的時間裡,梅耶生了三個孩子,身體機能大大地受損,而丈夫一點都不為她分擔,所有孩子的哺乳餵養、洗衣做飯等家裡的大小事不僅全歸她干,她還要給丈夫的事業打下手,當他的助理。

而且,丈夫的控制欲還越來越強。剛開始他只在家裡打梅耶,後來當着孩子們的面打,再後來,在公開場合也會打她。有一次,他們和其他三對夫婦一起參加啤酒節,有一個路過的路人衝着女士們吹口哨說:「美女們好,你們看起來很性感。」結果,梅耶的丈夫就不受控制地衝過來,當着所有人的面扇梅耶耳光,大罵她是蕩婦。

這種生活持續了九年,梅耶不是沒想過反抗,和丈夫離婚,但是前途一片渺茫。當時,南非的法律並不保護女性,如果丈夫家暴妻子,妻子是不可以離婚的。而且,在當時南非的社會習俗里,丈夫打媳婦是理所當然的。我們現在知道梅耶被持續虐待了九年,但在當時她的眼裡和其他南非婦女眼裡,她們很有可能面臨的是一輩子都要被丈夫虐待。當習俗和法律越不支持女性的時候,婦女們就越容易沉默,因為她們可能會形成「習得性無助」。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做了個實驗,他把小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警報一響,就電擊它,剛開始每次警報響起來,小狗都會反抗,想逃出去,但經過很多次電擊和逃跑失敗,小狗發現自己掙扎也沒有任何用處,籠子根本打不開,就不再反抗了。最後,心理學家把籠子打開,再電擊小狗,發現小狗卻不會逃跑了,而是默默地忍受電擊。這種因為接連不斷地受到挫折,最終喪失反抗能力的心理就是「習得性無助」。

這種心理在人身上也會出現,很多南非女性的一輩子就在沉默中滅亡。實際上,女性自我意識得以伸張是一段非常艱難的路程,女性獲得和男性一樣的工作機會、薪酬以及有權利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是1970年左右才在全球逐步實現的事情,距離現在不過四五十年。所以,當時梅耶腦子裡只有兩個字:絕望。幸好,仍然有人拉了她一把,就是她的母親。

自我意識的覺醒

當梅耶再次在公共場合被丈夫毆打時,終於有了逃跑的機會,她一路跑到了母親家。在此之前,在丈夫的控制下,她已經兩年沒見過母親了。

梅耶的母親是個自我獨立意識很強的女人。她十六歲的時候,趕上了加拿大大蕭條,當時很多人都得上街要飯,她卻用微薄的收入養活了自己一大家子的人。結婚後,她又和梅耶的爸爸一起開飛機探險。

她不是個好惹的女人,這次梅耶跑回家,她才知道自己女兒這幾年都在遭受家暴。於是,她憤怒地對梅耶丈夫表示:「永遠不要再碰她一根手指頭,不然,我就讓她回我這兒來。」

梅耶的丈夫是外強中乾的控制型人格,遇到氣場很強的梅耶母親,他一下子失去了對妻子的控制,就痛哭流涕,哭着讓妻子快回來。從此,丈夫沒再打過梅耶,但辱罵聲不絕於耳。

好在梅耶小時候從父母那裡獲得了無條件的愛與支持,她對自己有着相對清晰、客觀的認知,不容易被操控。丈夫罵她笨,她表面不反駁,但在心裡會悄悄告訴自己:「我拿到了理學學士學位,我不笨。」丈夫再繼續罵她醜陋的時候,她就默默反駁:「我是選美冠軍,我不醜。」

就這樣熬到1979年,南非終於推行了《離婚法》,其中寫明,當夫妻婚姻關係破裂且無法挽回時,法院可以同意離婚。梅耶馬上就想和丈夫辦離婚手續,但丈夫堅決不離。

但梅耶已經鐵了心要和他離婚。為了儘快擺脫丈夫的糾纏,梅耶決定,除了三個孩子,她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用談,只想趕緊辦手續。

離婚之後,前夫還反覆起訴了她十年,和她爭奪孩子的監護權。梅耶知道他是故意和自己糾纏,但她寧願一次次走進法院,準備文書,一次次面對可能要失去孩子的恐慌,也不想再回到之前恐懼的生活里。

在這個過程中,梅耶能夠堅持下來,是離不開母親精神上的支持的。有了母親作為榜樣,梅耶的自我意識更加強烈。她想,既然想要離開這個男人,那就需要制定一個計劃,擺脫這個人。

用計劃掌控人生

她現在最需要的是穩定而持續的收入。但這時候孩子們還很小,離不開她的照顧,所以,梅耶把臥室改成了辦公室,在家裡給人做營養諮詢。白天她在這裡工作,晚上一家四口就睡在辦公室里。

梅耶終於有了錢交房租、水電費和孩子的學費,但一家四口的生活還是很難維持。她想,自己也許還可以靠當模特來賺錢。但當時,她已經三十一歲了,不再像小姑娘一樣青春靚麗,身材也有點走樣。於是,她開始減肥,控制體重,終於接到了模特工作,能貼補一些家用,用來買毯子、衣服和其他日用品。

保持「向前一步」

對於梅耶來說,她的人生在三十一歲才剛剛開始。在經濟獨立之後,她接下來的計劃是上學,為自己的未來投資。她聽朋友說,正式為客戶做營養諮詢之前,她最好先去醫院做這方面的實習。所以,她打算去做營養師實習生,還要攻讀理學碩士。

梅耶打算不斷地「向前一步」,拓寬自己的邊界。為了方便自己上學,梅耶帶着孩子們搬到了學校附近。他們住進了一個醫生宿舍,孩子們睡臥室,她睡廚房。為了湊學費,她又開始想,自己也許能靠教大家如何走秀和形象管理,有一些收入。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她沒想到,自己的課程好評如潮,還發掘出自己的演講才能還不錯。於是,她又開始給大家講授如何提升自信,以及一些營養學的知識,終於籌到了一些學費。

這段時間,梅耶一天要打四份工:營養諮詢、當模特、做培訓、做演講。隨着她做營養師、模特、講師都做得風生水起,研究生生涯里也學有所得,梅耶的經濟狀況終於進入了良性循環,開始有了積蓄。

在奮鬥了十年,梅耶四十一歲的時候,她買了房子,每個孩子終於有了自己的房間,她給自己買了車,營養師的事業也有了客戶基礎,一切終於可以穩定下來了。

如何幫孩子實現自我

梅耶·馬斯克在成就自己的同時,在經濟的重壓和自我成長的忙碌中,她還培養出了三個獨立、有創造力、世人眼中「成功」的孩子:大兒子埃隆致力於科技領域,二兒子金博爾關注於餐飲和公益基金,三女兒托斯卡則是經營着一家娛樂公司。

關於怎樣才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是梅耶被問到最多的話題。那梅耶是如何幫孩子實現自我,和孩子一起終身成長的呢?

採取平權的態度

首先是平權。這個概念來自《孩子:挑戰》裡面心理學家魯道夫提出的育兒理念,要把成長的權力交還給孩子。

在家裡,她一直把孩子們當作是值得信任的成年人對待,讓孩子們從小就參與到家庭建設里來。當自己弄不明白電子設備的功能時,她就會找埃隆·馬斯克幫忙;在做模特培訓和形象管理課程感覺手忙腳亂的時候,她就請小女兒幫忙,結果發現,只有八歲的女兒,卻可以勝任化妝、當助教、設計節目和課程。

她發現,孩子們這些事都做得很好,而且他們慢慢都養成了獨立的品質。當自己不插手他們的事情時,他們反而對自己更有責任感。

在埃隆十七歲的時候,他就打算移民加拿大去深耕互聯網領域,並且對自己的職業做了長遠規劃;而小女兒剛去加拿大的時候,自己就搜集了大量大學的資料,給自己申請了一個好大學。

雖然有些時候,不是梅耶不想參與,而是真的沒有精力,但三個孩子卻很慶幸,自己的母親很忙,這樣他們就有更多的機會為自己做主。但正因為自己做主,所以犯的錯誤也需要自己承擔,因此,這三個孩子慢慢被培養出了很強的自我驅動力,自己督促自己成長,自己為自己負責。

在背後引領,不越界

當孩子們需要幫助的關鍵時刻,梅耶其實一直都在,她儘可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她無條件的愛和支持。她站的位置很巧妙,雖然是引領孩子,但她往往是站在孩子身後。如果孩子回頭,需要她指引,她就會輕輕地推他一把;如果孩子想自己向前走,她就默默地跟在身後,不會越界。

小時候,埃隆·馬斯克曾經寫了一個遊戲代碼,她建議埃隆去投稿,但只是提了個建議,投不投她就不管了,而是讓兒子自己去完成。

小女兒小的時候,遇到了女明星,特別想找對方簽名,她建議女兒想要什麼就要自己爭取,然後就不說話了。女兒決定去還是不去,全憑女兒的想法。

教育者只是引導者,是客體,成長的主體始終是孩子,教育者不能代替他們成長。而當孩子們長大成人之後,梅耶依然能保持在他們背後遠遠地帶領。

比如,最初,埃隆·馬斯克和金博爾·馬斯克一起創辦美國版大眾點評(Zip2)的時候,經濟非常困難,但梅耶堅信,兒子們做的是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事情,於是,她每六個星期給他們帶一些衣服和食物。當他們在為一筆啟動資金髮愁的時候,梅耶拿出自己僅有的一萬美元存款給了兒子。她用這些行為告訴兒子們,要堅持。於是,孩子們不僅堅持了下來,更感覺到了母親無條件的愛和信心。所以,二兒子金博爾說:媽媽是他一路上的明燈。

幫孩子成為自己

梅耶說,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發現他們的興趣。她觀察到,埃隆·馬斯克愛看書,於是,她給他買了一些書。再觀察他愛看什麼書,後來,她發現他什麼書都愛看。那考一下看得怎麼樣?發現他過目不忘。

她意識到,這個孩子的天性就是隨時隨地瘋狂汲取知識,所以她對埃隆·馬斯克的培養就是買書,帶他去知識的海洋,她接下來做的就是支持。等埃隆·馬斯克再長大一些,他自己有了更具體的興趣領域,比如計算機,梅耶就順着埃隆·馬斯克的天性給他買計算機,支持他寫代碼,研究互聯網。後面的一切就水到渠成。

二兒子金博爾,梅耶觀察到,他對食物非常感興趣。於是,她就帶着他一起去超市買菜,發現他只要聞聞蔬菜的味道,就能挑到新鮮的食材,就支持他烹飪。從十二歲開始,金博爾就負責全家的伙食。不過,金博爾畢業之後先去讀了商科,後來和埃隆·馬斯克一起創業,走了一段彎路,最終才回歸內心做了餐飲行業。而梅耶也做到了她一直能做的,就是支持他,讓金博爾自己嘗試,早日發現自我。

而三女兒托斯卡,梅耶觀察到,她從小喜歡演戲。每周五女兒要和她一起看愛情電影,她支持;女兒要經營學校的戲劇俱樂部,她支持;女兒喜歡到每一個藝術表演俱樂部轉悠,她也支持。現在托斯卡經營着一家娛樂公司,她自己既是導演也是編劇,主要是把愛情小說改編成電影。

梅耶驚奇地發現,孩子們的事業全是他們在十二歲時的興趣,而她做的只有觀察和支持。她發現,孩子們的表現會超過她的想象。

言傳身教

也就是把自己活成孩子的榜樣。這種教育方式不是她的獨創,而是源自梅耶的父母。梅耶的母親在加拿大大蕭條時期,用一己之力養活了一大家子,沒有一句抱怨;到了梅耶,她用自己的雙手拉扯了三個孩子成才,在加拿大饑寒交迫的時候,沒有一句埋怨;到了梅耶的女兒托斯卡在加拿大打工需要打掃廁所的時候,也沒有一句埋怨。她們只着眼自己能做什麼,並始終積極主動。

成功者往往會把目光放在自己能改變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自己不能改變的事情上,天天抱怨、焦慮、指責別人。梅耶家沒有人告訴孩子們要成為這樣的人,但他們一代代人通過觀看父母的行為,已經學會了如何成為這樣的人。

人生由我 導圖
人生由我 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