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毅-读书笔记
作者安杰拉•达克沃思,曾作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员获得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士学位,目前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她于2013年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奖。2013年,达克沃思进行了名为“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的TED演讲,并获得了全球各界人士的关注。截止目前,其点击量已超过1000万。此外,她也是非营利性组织“性格实验室”的联合创始人,此机构旨在发展、宣传并支持提高学生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干预项目。
很多人认为,成功的要素在于智商和情商。但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认为,坚毅的品质对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这本书里,安杰拉·达克沃思为我们介绍了她的研究成果,并给出实操性的方法,对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坚毅指数给出了建设性的答案。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关于成功的另一面,那就是: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在挫败中不断磨炼自己,成为一个坚毅的人,从而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坚毅到底是什么
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你是一个天才吗?或者,你认为你很聪明吗?对大多数人来说可以接受自己不是天才这一事实,但是并不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很多人认为,成功的要素在于智商和情商。但是,作者认为,坚毅的品质对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到底什么是坚毅呢?
定义
作者给出了一个公式:坚毅=激情+坚持。坚毅由两个部分组成,激情和坚持,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激情只有坚持,你肯定会过得很痛苦。我们经常会听到天赋这个词,任何人取得一点儿成绩都归功于天赋。但事实上,当我们的过分强调天赋的时候,就会淡化其他因素。
比如,很多人在比较希拉里·克林顿和比尔·克林顿时说,这两个人都是非常出色的沟通者,但是,比尔是一位天才的政治家,而希拉里则必须努力改变自己才能进入角色。尽管他们没有直说,但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这句话的含义是:希拉里永远无法与比尔相比。
为什么我们的潜意识都偏向于对人做天赋上的解读呢?那是因为当我们看不出经验和训练是如何让一个人达到明显超出常态的卓越水平时,我们就会自动给那个人贴上“天才”的标签。而事实是,坚毅的品质才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坚毅的品质是靠激情和坚持,只有你热爱一件事,然后不断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在作者看来,激情不是刹那间的决定。激情需要时间去慢慢发现。在这个阶段,开心比努力更重要,我们关注的是自己愿意不愿意投入精力,而不是一上来就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换句话说,即使是最有成就的专家,也不是从开始的时候就会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一本正经的深耕下去,世界上没有一项工作或者事情,是可以让我们百分之百满意的。但是,我们仍然有权利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激情也不是从小就决定的,我们并不会从小就会决定以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尝试。当然光有激情并不行,还需要坚持。很多人往往都会半途而废,刚开始无比兴奋,但到最后就会无精打采,被新的兴趣勾走了注意力,虎头蛇尾。
举个例子:
作者在沃顿商学院做演讲。会后,一个企业家冲了上来,激动地表达自己对坚毅的认同。他说自己就是个特别坚毅的人,在一年的时间里,为了创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熬了好几个通宵去筹集资金。真是这样吗?不一定吧!坚毅更关注持久的耐力,而不是强度。坚毅更关心的,是你是否对自己的目标保持忠诚。也就是说,做你所爱的事情,并且持续地去爱。
坚毅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坚毅是比智商、情商、自控力等更重要的品质。什么是智商?心理学家曾认为,智商是预测一个人未来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智商越高,他就越容易取得成功。这个观点根深蒂固,普通大众也对智商偏爱有加。同时,这里还有一个隐含的认知,就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更偏爱天才。
一个人再努力,我们也不会觉得怎么样,毕竟谁不会努力呢?我只是不努力罢了。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智商是天生的,而且智商高低是固定不变的。正因为如此,它才恰好给了我们一个借口:我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就,不是因为后天不努力,而是我先天条件不足。
什么是情商呢?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情商的概念。情商高的人,既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善于管理他人的情绪,做起事情来也就更加游刃有余。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大不过团队的影响力,因此,情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说完了智商和情商,我们来说说坚毅。
书中提到了西点军校,它是美国的一所军事学校,为美国培养军事人才,很多政治家、科学家都毕业于此。西点军校的招生条件非常严苛,除了年龄、身高、学习成绩等硬性标准,学校还要请申请者获得政府高官的推荐。比如副总统、国会议员或者陆军部高官。
每年都会有超过1万4千多名学生向西点军校递交申请,但是其中只有4千人能得到推荐,而这4千人中,也只有一半多的申请者,大约2500人,可以达到西点军校严格的学业和体能标准,而最终,只有1200人会被录取。但是尽管标准如此严苛,录取比例如此之低,在被录取的西点学员中,每5人就会有一人退学,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在第一个夏天就离开了。
科学家就想知道到底哪些人可以熬过野兽营的训练呢?于是作者创造一个坚毅力表。一共有10道题,描述了10种情况。测试者需要对照自身情况,从“一点儿都不像我”到“特别像我”5个答案中做出选择。这个量表不仅能测出测试者的坚毅指数,还可以分别测出测试者的激情指数和坚持分数。
比如,这一道题:挫折不会让我气馁,我不会轻易放弃。它测试的,是你在坚持上的分数。你觉得这句话是“一点儿都不像我”“不太像我”“有点儿像我”,还是“很像我”或者“特别像我”?如果你认为“特别像我”的话,那么这道题,你可以得到5分。反之,如果你选择了“一点儿都不像我”,那么你在这道题上的得分只有1分。
2004年7月,对新加入的学员进行了坚毅指数量表的测试。而到野兽营的最后一天时,已经有71名学员退出,这和他们在坚毅指数量表测试中得到的分数是一致的,那些分数越低的人,越早退出了训练。对于谁能坚持到最后,坚毅指数量表比SAT在预测上更具准确性。2005年,作者又在西点军校进行了相同的研究,这次有62个学生退出,坚毅指数量表的准确性再一次得到证实。
如何成为坚毅的人
作者为我们总结3个方法,来培养坚毅。分别是:追随内在激情、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拥有成长心态。
追随内在激情
作者建议我们,弄清生命中最想做的是什么,然后全力去做。生命是短暂的,要追随你内在的激情。但激情并不是一下就能够找到的,这需要我们花费几年的时候去探索。
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金牌得主罗迪·盖恩斯说:“我从儿时起就热爱体育。进入高中后,我开始踢足球、打棒球、打篮球、打高尔夫球、打网球,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逐个参加,之后,我才开始游泳。我以为我会不断尝试各种运动,直到我发现游泳才是我真正热爱的。”
游泳让他停止了寻找,但在刚开始的时候,他对游泳也并没有一见钟情。参加游泳队选拔的那天,他还去学校图书馆查看了田径运动的信息。你看,每个成功人士都是在不断的通过实践去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因此,不要坐在那里想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而要勇于尝试,勇敢追求,通过实践去寻找。
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我们老生常谈的方法,就是花足够长的时间去练习,可能是好几年,也可能是一辈子。坚毅不仅在于一个人投入某个兴趣的时间长度,还在于投入的质量。坚毅不仅在于一个人在某项任务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还在于更好地利用了时间。
作者在书里介绍了专业高手的练习方式:专注于整体表现中一个非常小的方面,并设立一个延展性的目标。高手并非专注于他们已经做得很好的方面,而是会努力改善某个具体的弱点。他们会有意地寻求尚未达到的挑战。然后全神贯注地投入和努力,并寻求外界的反馈,之后再依据反馈一遍又一遍地调整和练习,直到此前的不足变成无意识的能力。
拥有成长心态
“我感觉明天会更好”与“我下定决心要让明天更美好”是不同的。坚毅者的希望与运气毫无关系,而是与他的个人行为密切相关。只有更好地面对过程中的挫折和挑战,从而坚持下去,才能真正的获得成功。因为即使这件事自己再如何热爱,它也会有烦心的时候,能否正确处理这样的问题,是你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
有这么一个实验。1964年,心理学博士马丁·塞利格曼和史提夫·迈尔正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实验室里,观察笼子里的小狗在后爪受到电击后的情形。电击是随机的,并且没有预警。如果小狗什么都不做,电击会持续5秒。但如果小狗用它的鼻子去推笼子前面的一块板子,电击就会提前结束。
在另一个笼子里,另一只小狗以同样的频率受到同样的电击,但它没有板子可以推。换言之,两只小狗在完全相同的时间里得到同等频率的电击,但只有第一只小狗能控制每一次电击的持续时间。64次的电击后,会有新的小狗被带来做相同的实验。
第二天,所有的小狗都被放入一个名叫“穿梭箱”的笼子里。在笼子的中间有一堵很低的障碍墙,只要小狗尝试一下,它们就可以跳过去。一个高音响起,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电击,电流通过的部位是穿梭箱里小狗所在的那半边的地面。
几乎所有在前一天能对电击有所控制的小狗,都学会了跳过障碍墙,它们听到音响,越过墙,来到了安全的一边。相反,头一天对电击没有控制的小狗,有2/3只是躺下呜咽,被动地等待电击惩罚的结束。
这个开创性的实验首次证明了,导致绝望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你认为自己无法控制痛苦。但实验还没有结束,在刚才的实验中,另一个笼子的小狗有2/3选择了被动等待,那剩下的1/3呢?它们仍旧表现出了坚毅的特性。尽管经历了先前的痛苦,它们仍然没有选择放弃,跳到了安全地带。
正是那些坚毅的小狗,促使塞利格曼进一步研究在类似的逆境下不会放弃的人类。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坚毅的小狗失败后也不放弃,一遍一遍的尝试呢?这就是成长心态和固定心态的区别。
什么是成长心态?一些人在内心深处相信,人们真的可以改变。这些以成长为导向的人假设,如果你得到了合适的机会和足够的支持,只要你非常努力,并且相信自己能做到,那么就可以成功。持有固定心态的人认为,人生之路注定坎坷。最终,当你遇到困难时,固定的心态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负累。
比如,当你得了一个低分、一封拒绝信、工作上的一个差评时,固定心态会将这些挫折解读为“你不行”的证据,你会认为自己不够好。而成长心态可以让你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
作者2000名高中生的成长心态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她发现,具有成长心态的学生明显比固定心态的学生更为坚毅。更重要的是,更坚毅的学生也会获得更高的分数,而且他们毕业后被大学录取并坚持读完大学的可能性也更高。之后,又在年幼的孩子和老年人中做了同样的测试,在每一类样本中,都发现,成长心态和坚毅皆并肩而行。
具体该怎么做?作者认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这点非常重要。然后,你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复原力训练”,展开乐观地自我对话。
比如,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自己;比如相信挫折和困难只是暂时的;比如看到生活其他美好的方面,相信这些困难并不会蔓延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寻求帮助,找朋友聊聊天也不错。
尼采曾说:“那些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我们不断重复这句话是有原因的。许多人都能记得生活中的那些挫败的时刻,但当我们面对挑战时,往往依然缺乏信心。一个人若要取得杰出的成就,拥有坚毅的品质比天赋更重要。拥有坚毅的品格、自我认知的能力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