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长青-读书笔记
作者吉姆•柯林斯,著名商业畅销书作家,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他也是《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和《再造卓越》的作者。柯林斯早年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并获得杰出教学奖。1996年,他回到家乡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创办了自己的管理实验室,与各种企业和社会机构的领导人一起开展对商业生活的研究。曾在默克公司、星巴克、时代明镜集团、麦肯锡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任高级经理和CEO。
他的另一本书《从优秀到卓越》也是公认的一部经典商业著作,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20本最佳商业畅销书,盘踞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数年,畅销不衰。他的著作被《财富》、《经济学人》、《商业周刊》、《今日美国》等杂志广泛报道,引起巨大反响。另一位作者杰里·波勒斯,斯坦福大学的副校长、教授。
高瞻远瞩公司的基本理念
作者认为,很多人一直都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高瞻远瞩公司,应该在一开始创建时,就有个伟大的构想,或者有个伟大领袖。但作者告诉我们高瞻远瞩公司最大的成果,就是创建了公司本身。为什么呢?
不靠“伟大构想”开创事业生涯
两位作者在研究中发现,高瞻远瞩公司不像对照公司那样靠“伟大构想”开创事业生涯,甚至不能像对照公司那样旗开得胜。作者研究了18家配对比较的公司中,只有3家高瞻远瞩公司初期事业比对照公司成功,但是有10家对照公司初期比高瞻远瞩公司成功,其他则不分上下。
比如,惠普公司和德州仪器公司。1937年惠普公司在创办时,两位创始人只有20岁出头,刚毕业,没有多少商业经验。只有大约500美元的资本,他们对公司要做什么产品,没有明确的概念,也没有什么伟大的梦想。可以说,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机会主义者”,只要能赚钱,他们什么都做。比如,保龄球越线指示器、望远镜时钟驱动器、马桶自动冲水器等,还有一种让人减轻体重的震荡器。但惠普公司始终漫无目标,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得到了一个战争时期国防领域的合作大单,公司才大有起色。惠普的经历让“公司起源于一个伟大构想”的神话遭到了沉重打击。
德州仪器恰好相反,公司源自一种极为成功的创业产品。德州仪器的前身地质服务公司在1930年创立,是“第一家独立经营、制造探测油田的地震仪的公司,公司的德州实验室开发和生产这种用途的仪器”。德州仪器的创办人跟休利特和帕卡德不同,他们创立公司的目的是要利用一个特别的科技和市场机会。德州仪器根据一个“伟大的构想”创立,但它却在长跑中,整体地位落后于惠普公司。 此外,从伟大领袖的角度来说,这些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中,确实有很多重要的 CEO ,但不一定都有什么所谓完美、高知名度、魅力型领袖的人格特质,他们大都是专心致志地建构一个伟大而持久的组织体系,却并不刻意成为伟大领袖。研究表明,高瞻远瞩公司和对照公司在成长塑造阶段,其实都有足够坚强的领袖,所以魅力型领袖并不是高瞻远瞩公司比对照公司更好的一个原因。
比如,威廉·麦克奈特。麦克奈特领导了52年的公司,也就是 3M 公司。 3M 公司很有名,而麦克奈特却不像公司这么出名。麦克奈特本身并不是一个魅力型领导。20岁左右,麦克奈特就已经开始在 3M 公司工作了,他先是担任助理簿记员,后来先后做过成本会计员、销售经理。1914年,年仅20多岁的麦克奈特被3M提升为总经理。可见,麦克奈特是 3M 公司自己培养、选拔出来的领导者。在已有的材料中,怎么也找不到他拥有高度魅力型领袖风格的证据。在3M公司自己印发的公司史资料中,提到麦克奈特将近50次,但其中只有一次谈到他的个性,还只是描述他是个“轻声细语、彬彬有礼的人”。
在 3M 公司的整个历史发展中,麦克奈特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他的角色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麦克奈特之后, 3M 公司还出现了很多代创意十足的 CEO ,他们都是从 3M 公司内部成长起来的,都是 3M 公司的产物。但正是他们一代一代地创造了 3M 公司这个组织体系,而这个组织又吸引、留住、开发、培养、选择了他们当领袖。所以说, 3M 的绝妙之处,在于公司超越了像麦克奈特这样的领袖,他们创造了一家公司,不论谁来当 CEO , 3M 都会继续演进。这家公司有着无数配合良好的有形机制,可以刺激公司持续不断地进步。
作者认为正是因为公司本身是个杰出的组织,有一套自身运转协调一致的组织体系,有自己的人才管理政策和人才选拔机制,能够自我创新迭代,它的优秀领导人才能连续地被选拔出来。所以作者说,我们最好不要再沉迷于寻找什么伟大构想。那么该如何创建一家高瞻远瞩公司呢?
关注公司本身
作者说要关注的不是具体的产品和市场,而是公司主体本身。书里把拥有一个伟大的构想、或者作为魅力型领袖,比作是“报时”,把建立一家高瞻远瞩公司,比作是“造钟”。这家公司能够在任何一位领袖卸任后,能够在经历许多代产品之后,仍然能够欣欣向荣。这样高瞻远瞩公司的创办人就是“造钟”的人,他的成果就是构建了一家高瞻远瞩公司。而且,公司创始人所造出来的时钟,并不是冰冷的、机械的,而是以人类的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是一座有“灵魂”的时钟。
比如,迪士尼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提起迪士尼,我们会立刻想到白雪公主、米老鼠、它们清晰而又明确。而提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我们什么都想不起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因为迪士尼的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在构建迪士尼的时候,注重未来公司的发展和整体提升。从任何角度来看,他都是一位卓越的报时者,但他更像是一位造钟的人。在沃尔特·迪士尼的一生当中,他对于公司的发展和公司能力的提升,都付出了相当多的心血。
20世纪20年代末期,他付给创作人员的报酬比自己领的薪水还高;30年代初期,他为所有动画人员设立了艺术班,在现场设置一个小动物园,提供活生生的动物,协助他们改善画动物的能力;他还发明了新的动画小组程序,并在最先进的动画科技上投资;30年代末期,他慷慨地设置卡通产业第一项奖金制度,以吸引和奖励优秀的人才;50年代时,他制订了“你创造快乐”的员工培训计划,并在60年代成立迪士尼大学,指引、培训和教导迪士尼的员工。
即便是在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天,他还在医院里极力思考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开发在佛罗里达州的迪士尼世界。可以说,迪士尼创造了一个远远超越自我的机构,创造出了一个在他逝世后数十年,仍然能够在迪士尼乐园里为孩子们散播“迪士尼魔术”的机构。而作为对照公司,哥伦比亚影视公司的创办者哈利·科恩,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影响力。作者在研究时,找不到科恩关心员工的证据,也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显示他曾采取行动,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培养长期发展的能力或建立明确的公司形象。
但却有证据显示,科恩最关心的是他本人能不能成为电影大亨,能不能在好莱坞发挥庞大的个人力量。在科恩去世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立刻陷入散漫的状态,这种自我中心的理念在创办人去世后便不可能再指导和激励公司。1973年,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被依法强行收回,之后卖给了可口可乐公司。
由此可见,所有高瞻远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所有的伟大构想最后都会过时,甚至整个市场都可能过时和消失;作为领导者,无论多有魅力、多么高瞻远瞩,最后都会去世,但是,高瞻远瞩公司这个主体却会长期枝繁叶茂,经历很多次产品生命周期、经历很多代活跃领导人而继续生存。只要公司在现有的产品生命周期之后有能力继续改变和演进,公司就不会过时。
创建高瞻远瞩公司的基本原则
创建高瞻远瞩公司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我们聊聊其中两个:第一,拟定一个明确的核心理念;第二,保存核心,刺激进步。
拟定一个明确的核心理念
作者认为,对于高瞻远瞩公司来说,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却不是目的。在高瞻远瞩公司所追求的一组目标中,赚钱只是其中之一,但不见得是最重要的目标。高瞻远瞩公司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拟定一个核心理念并清晰地表达出来。
一般来讲,高瞻远瞩公司可能会有几个核心价值,但通常不超过6个。研究发现,各家高瞻远瞩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各不相同,但基本都是简单、清楚、直接而有力的。
比如,沃尔顿说沃尔玛的第一个价值:“我们把顾客放在前面……如果你不为顾客服务,或不支持为顾客服务的人,那么我们不需要你。”
所谓使命,是公司除了赚钱之外存在的根本原因。在大多数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中,并没有发现把“尽量扩大股东的财富”或者是“尽量扩大利润”作为首要目标。
比如,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尊重和关心个人,是“已所欲,施于人”;而惠普公司的使命,是利用电子器材促成科学进步、增进人类的福祉、对社会做出贡献。有时候,使命是用暗示或非正式的方式表达的。良好的使命应该用来长年指导和激励组织。
高瞻远瞩公司会持续不断地追求使命,但是永远也不会完全达成目标。比如,迪士尼的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曾经这样谈论迪士尼公司的使命:“只要世界上还有想象力存在,迪士尼乐园就永远不会完工。”所以,确定公司的使命,让它成为核心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公司的发展壮大也非常有意义。
核心价值观和使命共同构成了公司的核心理念,这是一种内在要素,基本不受外界环境左右。核心理念可以提供指引和激励,需要公司世世代代持续追求。高瞻远瞩公司拥有核心理念的程度远远超过作者研究的对照公司。
在18对照公司中,有17家高瞻远瞩公司主要为核心理念所驱动,而不纯粹为利润目标所驱动。这是高瞻远瞩公司和对照公司最显著的差别之一。但这并不是说高瞻远瞩公司不重视利润,事实上,它们也追求利润,同时,它们还追求理想,也就是说,它们能够同时拥抱理念和利润。
制定核心理念的关键,是要抓住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而不是照搬其他公司的核心理念。在高瞻远瞩公司里,核心理念不需要理性或外界的肯定,也不会随着时势摇摆,甚至不会跟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改变。重要的是,高瞻远瞩公司不只是提出一种理念,它还会采取很多步骤,让这些理念贯穿于整个公司的体系框架和运行的各环节中。
保存核心,刺激进步
核心理念是高瞻远瞩公司的基本因素,但是,光靠核心理念,并不能造就出高瞻远瞩公司。一家公司即使拥有世界上最珍贵、最有意义的核心理念,如果只是无所事事,或是拒绝改变,世界也会抛弃它。就像沃尔顿所说:“你不能只是继续做以前行得通的事情,因为你四周的每样事情都在变化。想要成功,你必须站在变化的前面。”
公司要不断追求进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文化、战略等等。核心理念是永远不变的,是核心;而文化战略,是非核心做法,可以应时而变。在这个基础上,公司要不断刺激进步二者缺一不可。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伟大公司要具有掌控“连贯性和变化性”的能力,不管公司已经多么成功,都需要有意识地不断运用这种能力。
比如,惠普公司在1995年的年度报告里把自己比喻成一个陀螺仪。因为陀螺仪外围的轴架可以自由运动,但是核心的圆盘稳定不动。惠普公司的核心也有稳定品质,同时还要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变迁。
具体来说,在惠普的核心理念中,“尊重和关心每个员工”是恒久不变的,而每天上午10点送水果和甜甜圈给所有的员工,却是可以改变的非核心做法;在沃尔玛的核心理念中,“超出顾客的期望”是恒久不变的,而每天在大门口招呼顾客却是可以改变的非核心做法。
核心理念是基础,高瞻远瞩公司通常会把核心理念制定成制度,融入到公司的组织结构中。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是一种具有强迫性的原动力。这种驱动力让公司适时调整,不断思变,让公司内部一切不属于核心理念的东西持续不断地改变和前进。这种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就是对现状的永不满足。
通常情况下,刺激进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制定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这种目标有一个明确的终点线,终点线本身就是推动和激励的机制;另一种是进化论的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就是依靠变革和选择的进化。
高瞻远瞩公司会在核心理念的架构下刺激进化过程,朝着希望的目标前进。这个过程就是“有目的的进化”。高瞻远瞩公司在利用进化的力量方面远超过对照公司,或者说,高瞻远瞩公司在这方面远比对照公司更努力。
安逸不是高瞻远瞩公司的目标。高瞻远瞩公司设置强大有力的机制来产生永不满足的心态,消除自满从而在外部世界发出要求之前,就刺激变革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