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不缺席-读书笔记
作者罗伯特·哈姆林,历任美国加州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环保署前高级政策经济学家、美国参议院前经济顾问。他在帮助参议员筹备总统竞选的事业高峰期急流勇退,辞职回归家庭,教养三名子女。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他创办了一个名为“好爸爸”的培训机构,成功呼唤54000多名浪子父亲回归家庭,改变了132500多个孩子的生活。
没有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会是健康又有安全感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永远都比工作更能带给你成就感,那是一种深切的满足与喜乐。本书将一步步、手把手地教你成为这样一位好爸爸,并在应用中充分感受为父之乐。你将知道如何创造全心投入的高质量亲子时间,培养激情四射的亲子关系,以及平衡家庭生活与工作的智慧;并从建立孩子自尊、创造性沟通、建设性管教、传承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父爱缺失造成的影响
美国司法部1988年发布的一组统计数据:有63%的自杀者,来自缺失父亲的家庭;80%的报复性强奸犯和70%的州教管所中的青少年,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有32%的孩子,长年没有跟亲生父亲生活在一起。一位常去监狱服务的人说,在监狱里,他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犯人在谈到自己的父亲时会流露出尊敬之情,或者对父亲表现出好感。相反,犯人们对父亲的态度,基本上逃不出憎恨、厌恶和无所谓这几样。父亲缺席的社会后果如此严重,那么,为何会造成这种现象呢?
未婚生子和离婚率
父亲的缺席与未婚生子和离婚率上升有很大关系,这是一个世界级现象。在战争和艾滋病肆虐的非洲,未成年少女早孕非常普遍。
比如,在塞舍尔共和国,大约有79%的孩子为非婚生;在拉丁美洲的格林纳达,约51%的家庭是女性当家;在欧洲的比利时和葡萄牙,离婚率达到惊人的70%;在美国,每年有近百万对夫妇离婚。从2003年至今,中国的离婚率也连续增长了16年,到2019年,中国的离婚率高达43%。
传统观念和习惯所导致
婚姻破裂,造成大面积的父爱缺席。那么,在那些没有离婚的家庭中,是不是就不存在父爱缺席的现象呢?也不是。很多男人觉得自己赚钱养家,就已尽到了家庭责任,带孩子、做家务天经地义是女人或者老人的事。男人是家里的“甩手掌柜”,下班回到家就是打游戏、刷手机,很少愿意在孩子身上花心思。这些父亲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普遍遭遇过父爱缺席,他们的父亲也从来都没有或者很少陪伴过他们,他们没有遇到过一个很好的榜样,因此,这种缺席也就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工作和社交占据时间
工作和社交占据了人们过多的时间,以至于父亲们难以在工作和家庭中取得平衡。这些父亲有教育和陪伴子女的强烈意愿,但就是无法从工作中抽出身来。移动互联网和各种办公软件的发明,让原来的定时定点打卡上下班,变成了现在的二十四小时待命,为工作加班熬夜成为常态。加上出差和各种社交应酬,能留给孩子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因而,如何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抽出更多的时间放在孩子身上,是每个当代父亲必须面对的一道棘手难题。
父爱缺席如何影响孩子成长
加拿大的一个组织“父亲参与研究联盟”(FIRA),它的一份报告显示,有父亲陪伴长大的孩子,比父爱缺位的孩子,在情感、认知、社交和身体健康上都更胜一筹。在情感和认知方面,有父亲陪伴成长的孩子,应对突发状况、压力和沮丧的能力更强,他们能更好地管理情绪和控制冲动,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更强。在社交方面,有父亲陪伴成长的孩子,和同伴的关系更健康,消极思想更少,攻击性更弱,更容易拥有亲密关系,婚姻也会更稳固。在身体方面,父亲对孩子的忽视和虐待,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内疚和羞耻的情绪。对孩子而言,父亲的缺席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源,压力会造成免疫力减退,导致身体抵抗炎症的能力下降。
作者说,“我见过很多人,一方面他们坦然承认曾经恨过父亲,另一方面又极度渴望得到父爱,父亲给孩子留下伤口,可孩子却依然渴望父亲来医治它们。”他们对父亲的“恨”,其实是源自痛苦和失落,以及期待无法得到满足。没有得到父亲的爱和肯定,会使孩子悲伤、愤怒、自卑、焦虑、多疑,这些负面情绪在生命中的任何阶段,都可能显现出来。我们来看几个 案例来说明父亲陪伴的重要性。
比如,有一位长期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他说,“我一辈子都在努力,想从父亲那里得到一点点肯定和祝福,但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慢慢地我也懒得尝试了。在我心里永远都会有一块填补不了的空虚,那就是缺失的父爱和被接纳。爸爸很害怕失去一些东西,他害怕与人分享交流,害怕承认别人做得好,也从来不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只要我们有一点自己的生活见解,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所以他不能允许它们存在。他爱我吗?是的,只不过他是以自己的方式在爱罢了。”这样沉默、执拗、自闭、威严的父亲形象,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灵扭曲和人格障碍。 再比如,一位对美国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父亲,他叫做乔纳森·爱德华兹。爱德华兹生于1703年,是一位作家和思想家,也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但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大财富,是他树立了教育子女的典范。他有8个女儿、3个儿子,他在子女们的生命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与一个孩子单独出城散步,他是一位出色的布道者,最后把这些孩子都培养成才。不只如此,在他的后代中,有案可查的就有120位大学教授、110位律师、60位著名作家、30位法官、3位美国国会议员和1位美国副总统。
爱德华兹不仅帮助了子女,更积极地影响了数百名子孙后代,甚至通过他们,影响了整个美国社会。一个庞大的精英家族,通常都由一位了不起的注重家庭教育的父亲着手创建。
如何成为好父亲
现在我们知道了,那就是父爱不可以缺席。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好父亲呢?
足够的时间陪伴
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就是父母大量的陪伴。”可以说,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最重要的就是时间。给孩子足够的陪伴时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先决条件。作者认为,在这一点上,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那么,对于忙于工作的父亲们,要如何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取得平衡呢?那就是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比如,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和应酬;给自己制定严格的时间表,划清工作和生活的界线,在下班后和周末不再工作,全心陪伴孩子;或者搬到离公司更近的地方,减少通勤时间,从而拥有更多的居家时间;如果你经常要出差,你还可以尝试带着孩子一起。
学会编织美好记忆
爸爸要学会编织美好记忆,提高陪伴质量。那么,对于父亲来说,最特别的陪伴方式那就是陪孩子做游戏,因为“游戏是孩子的功课”。有研究发现,在玩游戏的时候,宝宝们更喜欢爸爸,而不是妈妈。在和爸爸玩的时候,男宝宝和女宝宝都比和妈妈玩的时候,表现得更加投入、合作和兴奋。孩子们希望爸爸能更多地参与他们的生活,不管是在16个月的时候,还是16岁的时候。
比如,无论什么时候,假如孩子骄傲地向你展示他所做的东西——拼图、图画、积木房子,那么问问他,能不能再做一次,因为你很想看着他做;如果你有某种爱好,比如,园艺、木工、雕塑、绘画,那么,可以邀请孩子在边上看你做,并且向他介绍一些基本的方法。
作者还提出,可以跟孩子一起干一些“疯狂而古怪”的事情。比如,在卧室里吃正餐,要铺上桌布、很正式的那种;又比如,某顿饭规定,人人都必须用左手吃饭;或者,在客厅地板上和孩子们摔跤,直到大家都精疲力尽为止;或者,开一场特别的“庆祝星期一”派对,准备大家最喜爱的食物和点心,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为了向孩子表示你多么在乎他们。
当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干一些比较严肃而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邀请孩子帮忙,给妈妈准备一顿特别的晚餐;给每个孩子写一封正式的信,表达对他们的爱意和期盼,然后念给他们听;拿出家庭相册,一起回忆你或者你的孩子刚出生时的样子;让孩子描述一下自己的家——就像第一次向新朋友介绍自己家一样;又或者,在晚餐时,要求每个家庭成员分享一件今天发生的好事。
作者还强调,要有父亲跟每一个孩子独处的时间,不要有其他人在场,这一点你可能觉得很新奇,为什么要这样呢?他说,你跟孩子单独相处,无论做什么,都会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我觉得你很特别,我想要和你在一起”。一般来说,独处时间是一个特别宝贵的机会,孩子会更愿意和你说心里话,这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绝妙时机。
建立孩子的自尊心和价值感
当孩子们刚进入一年级的时候,80%的孩子都自我感觉良好,但到六年级时,只有10%的人有比较健康的自尊心。那么,造成自尊心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来自父母、老师和同学的负面评价。
一项调查显示,父母对孩子所说的每一句正面评论,多半会伴有10句负面评论。另一项调查则要求父母记录下自己批评孩子的次数,发现平均每天有大约20到100次批评。心理学家说,孩子们平均最少需要4个正面评价,才能抵消1个负面评价在自尊心上造成的伤害。
根据美国一个权威机构的调查,在学校里,孩子接收到的负面评价更多,每一个正面的评价,会伴随着80个负面评价,学生们每年平均会受到总时长约60天的训斥、唠叨和惩罚,而这仅仅是从学校老师那里获得的,还没有算上那些无法统计的、来自同学的言语打击。
作者谈到,在12到18岁间的孩子,普遍存在着一种“流行的自卑感”,这个群体中弥漫着一种极度的失望。他们在物质上可能拥有很多,却无法拥有那种被自己最看重的人接纳的感觉。他们可能知道父母爱他们,却很难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欣赏、尊重和完全接纳。孩子们可能会想,“毕竟他们是我的父母,不得不爱我,但其实他们对我很不满意,并不以我为荣。”这种感受很普遍。那么,面对有着成长焦虑的青春期孩子,当父亲的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要承认并欣赏孩子变得更加独立,我们所看到的叛逆,其实是孩子寻求独立的表现。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对个人信念的追求,充分理解和信任他们,并且,言行一致地向他们表达爱和关注,为他们的情感油箱加满油。
其次,必须竭尽所能,鼓励并积极支持他们去寻找那些人生难题的答案。他们会在家庭、同伴、学校和社会上看到各种对立的价值观,他们会感到迷茫,他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认同的价值观。这时候,切忌说教或者威胁,那只会招致他们的反感和叛逆。也不要轻易论断他们,那会让他们产生罪恶感,可以多花时间陪陪他们。
最后,在他们做得好的时候,多表示鼓励和赞许,没有什么比经常赞美更能提高孩子的自尊感了。那么,要怎么赞美呢?
比如,要赞美他们的努力过程,而非结果,赞美他们做的小事,赞美具体的行动,赞美他们在最弱的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赞美他们的进步,以及在他们没有想到的方面赞美他。比如,如果只说“你真棒”,这是软弱无力的,你需要告诉他,他具体哪里做得好,为何能够做好,这才能起到激励的效果。
父亲要学会创造性地沟通和建设性地管教,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和价值观,传递一种正确的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