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格局-读书笔记

来自楠悦读

本书作者黄静洁,中西合璧亲子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特聘“实践导师”,畅销书《父母的格局》作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夫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母婴健康成长万里行”特邀专家和公益讲师,成功帮助30000+父母解决养育困惑。

这本书是一本为父母和孩子而写的优等生养育指南 !孩子写作业磨蹭、上课不专注、成绩下滑、严重偏科……这些令家长头疼不已的学习问题,靠单纯的“刻苦学习”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本书融合了65个世界前沿的学习理论,提供了208个高效实 用的学习方法,分享了89个翔实生动的案例故事,彻底颠覆了那种靠“低水平重复”的传统学习认知,引导父母走出固有的学习误区,助力孩子成为自主学习的“优等生”,最终成长为具有竞争力的未来优质人才。

认识差生陷阱

什么是差生陷阱?就是说,一开始孩子是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的,但是经过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孩子变了。比如,不爱写作业;上课不专注;打架斗殴等。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作者认为,是因为家长的认知问题。很多家长逼着孩子学习,嘴上还总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这种被恐吓的学习,导致孩子遇到了学习障碍。

学习区的“障碍”

那就是低水平重复。什么低水平重复呢?比如,上学老师教我们的方法是把书从头读到尾,然后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摘抄。但作者认为,这种方法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听过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在这样原始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就是在低水平的勤奋。

好多孩子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没有安全感,永远觉得别人比我好。因为我是被逼的,所以我很努力,很勤奋,但是效率不高。所以,作者说,家长不要总是给孩子不断施加压力,其实这么做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很多家长看见孩子在开心的玩,就觉得孩子是贪玩,认为这样是不好的。但是作者认为,要想提高效率其实就是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而培养专注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玩。因为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开心做这件事,专注力最好,不开心做这件事的时候,专注力就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所以差生的陷阱其实有很多问题是我们造就了一个环境,这个环境给了孩子压力,而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方式、方法都没有,但是我们已经逼着他们要成功。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要教会孩子方式方法,而不是逼着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

总的来说,跳出差生陷阱的核心,是要想办法让孩子建立内驱力,建立自己的目标,让他知道学习好本身是一件又有趣又是他自己的事。

学习内驱力

内驱力其实就是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就好比是汽车需要汽油一样,电动车需要电,当我们有足够的动力才能快速的跑起来。这种内驱力来自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当某种事物给人带来的学习内驱力足够强时,人们就积极学习;当缺乏学习的内驱力时,人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将会是消极的。

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内驱力呢?如果孩子不愿意做一件事情,他是没有内驱力的。学习的内驱力非常重要,孩子学习必须要有自己的意愿,家长不能也无法强加给孩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同时,让孩子学会设立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我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要让孩子自己参与进来,这样孩子才会主动去做好一件事情。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呢?很多家长可能会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让孩子能够提升成绩,那么对于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作者什么建议呢?

不恐慌

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告诉孩子不要和别人比,不要跟学霸比。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比如,很多家长会让孩子跟学习好的同学比,总会跟孩子说:“你看你们班的谁谁谁,永远是班级第一。”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你会让孩子对学习有恐慌感。

本来孩子觉得自己很努力,成绩也不错,但是家长如果总是让孩子跟别人比较,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变低。时间长了自信心就没有了,到最后就是躺平。

所以,作者说,不要让孩子进入学习的恐慌区,多培养孩子的自信。这样可以让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想办法解决,他有自信自己可以面对这些困难。其实,学习的本质是解决好知识链和记忆结的关系。

提升记忆力

人类如果对一件事物的信息反复学习,就会极大地增强记忆保持的时间。但这也只是将记忆延长了非常有限的一段时间,很快,我们又会遗忘。先学习到的知识首先以很快的速度被遗忘,然后会缓慢下来。而已经长时间记住的东西,则很难被彻底忘记。这就是著名的“遗忘曲线”,这个也被称为“艾宾浩斯曲线”。

也就是说,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当我们学了一个新知识暂时记住以后,很快会遗忘。随着时间推移,20分钟后会遗忘42%,1天以后会遗忘66%。

《记忆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将40个人分成A、B两组,让他们同时背诵一段《唐璜》。A组在背诵完一段时间后进行了一次复习,而B组从来不复习。24小时过后,A组学生记住98%,B组学生记住56%;7天之后,A组学生记住70%,B组学生记住50%。这表明,一次复习虽然会增加记忆的保持度,但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优势会逐渐降低。这完全符合记忆保持曲线的特性。

也就是说,在学习一些东西之后,及时复习很重要,并且在遗忘点出现之前复习,这样就能避免遗忘的出现,把知识变成更多的长期记忆,从而终身保留下来。

作者在书中也说了,让孩子多重复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记忆力,让孩子多参与、多讲、多互动。可以让孩子把刚学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或者讲给同学听,在讲的过程中孩子就会加强记忆。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个小工具,叫康奈尔笔记法。康奈尔笔记将用于记笔记的纸分成两列。右侧列宽大约是左侧列宽的两倍。将右侧列标记为“笔记”,左侧列标记为“线索”。在页面底部留出几厘米的空白,并将该部分标记为“总结”。

一页纸被分为了三个不同的区域,你只需要在右侧的笔记区做笔记。在这一区域,你要尽可能简明扼要地对复杂的概念进行记录;写下所有你需要记下的内容,对你正在学习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评估;每记完一个内容后留出一些空格,以便今后对这一内容进行补充;绘制图形和表格,在适当的地方列出要点,尽可能地捕捉重要信息。

做完笔记后,来看左侧的线索栏。在这一区域,对右侧笔记栏中的每个内容或概念加以分析和概括,将要点写在线索栏。笔记栏可能一团乱麻,而线索栏是针对当前所学主题的相对有条理的说明。两栏的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

最后,在完成笔记和线索部分后,完成底部的总结部分。在总结部分,你可以尝试将自己刚刚记下的所有内容进行更进一步地浓缩和升华,只保留重要的论据或特殊的规则。你要用尽可能少的词语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因为当你复习笔记时,你要能快速理解,而不必重新解构和分析。

其实笔记法是帮你架构你的学习内容,帮你检索你不记得的事情。过一个月以后你回来看看,所有的记忆都出现了。所以它是一个架构你的内容,解体你的内容,总结你的内容,帮助你复盘的内容,帮助你做小测试的内容。

战胜拖延

很多家长对于拖延很头疼,很多孩子拖着写作业写到半夜,家长也陪着。怎么终结拖延呢?作者也给出了方法。作者提到,解决拖延一定要在孩子6岁以前。因为6岁以后,孩子已经进入集体,他无法正确的认识时间。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6岁以前认识时间,建立孩子的时间观。作者建议家长带着孩子画图。画思维导图,让孩子看着现在是几点,然后这个时间要干什么?

比如,我们家孩子喜欢看宝宝巴士,那幺爸爸就把小度设置观看时长是15分钟,只要时间一到,我就会告诉孩子,时间到了,我们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再看。那么孩子就知道了,这就是15分钟。这就是在建立时间观念。

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在做题容易拖延,那么我们就可以跟孩子说好,做这道题你需要多久,时间自己定好。比如定好了15分钟,那么如果提前做完了,你可以利用你剩下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作者把这种方式叫做时间沙漏。就是说,沙漏是一个恒定的东西。15分钟到了就是到了。

总的来说,要让孩子自己掌控时间,接下来就是陪孩子一起练习时间管理的策略。那么怎么教呢?那就是告诉孩子什么东西先做,你是难的先做,还是喜欢的事情先做,还是我不懂的事情先做,自己作出安排。这也变相的提升孩子分析力。

提升理解力

第一,解码能力。就是可以理解这个知识点讲的是什么。如果孩子理解力比较差,我们可以告诉他,先把听不懂的快点写下来,回来以后帮助他。具体怎么做呢?很简单,回到书里,叫他把这个书给我读一遍,读不出来的地方就是你要去帮助他去解码的地方。也就是说,你让他输出这些知识,那些孩子讲不明白的地方,就是需要家长帮助的地方。

第二,链接新旧知识。就是找到需要记忆的内容和内容之间的链接点,形成一个记忆链条,从而更快地记住大量的内容。链式记忆法的根本就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链接成一个完整的场景,这个场景虚构得越夸张越离谱,就越容易记牢。

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它们彼此链接,你甚至可以把自己当做主角,根据这些词汇编一个故事,把链接升级,因为故事有情节有意义,能够让人情绪高涨,尤其是假想是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就会记忆得更牢。

当链接完成后,你可以把假想的所有内容重新回想一遍,回想的时候,要尽量还原刚才建立的链接,千万不要在回想过程中建立跟之前不一样的链接,导致记忆混淆。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就是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需要孩子有较强的责任心,而且责任心要从小培养的。培养责任心时,要让孩子有美好的感觉,而不是一些痛苦的经历。

也就是说,让孩子感觉到我做这件事情是快乐,让孩子对这件事产生兴趣。让孩子觉得这件事给自己带来了荣誉,带来的甚至是虚荣心等等,因为它会驱动你愿意去做这件事。如果这件事让你回避,让你整天想起来就胆战心惊,你一辈子都不愿意做。

培养自律力

像在生活中,孩子听从家长的指令,或者专注地玩玩具,这些都是自控力的表现。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力,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很多孩子刚会穿衣服的时候,一边穿一边嘴里说着每个步骤。当遇到挑战性问题时,自言自语的情况也会相应增多。这些其实都是孩子自控力自然发展的表现。因为当他们自言自语时,专注力会更持久。而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发展,慢慢的,也就不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思考了。所以,如果发现你的孩子忽然在自言自语时,要保持观察,不要去打断他,这是他自我成长的表现。

我们让孩子变得自律,家长要以身作则。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很自律,很努力,孩子也会模仿,变得自律。所以,我们不光要求孩子,也要要求自己。

培养专注力

“一个具有较强专注力的孩子,不仅能在各种情况下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在面对困难时也更积极、更乐观,相信凭借自己的专心致志和坚持不懈可以战胜困难。”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第一,控制学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电子设备太方便了,孩子想要学点什么上网一搜,点几下就可以了,习惯了及时被满足的孩子,耐心正在下降,注意力正在下降,想象力也在下降,人际交往的能力也在下降。

其次,人的大脑的特点就是喜新厌旧,它很难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情,一定会转移兴趣。所以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话,提供过度的选择其实是会降低他的专注力的。只有资源不多、选择少的时候,他的专注力才会提升。

第二,父母不要随便干扰孩子。比如很多家长在孩子玩的开心的时候,让干这个,干那个,这样中途打断,会让孩子专注力下降;再比如,家长觉得孩子能有什幺正经事儿”。玩个沙、玩个水、搭个积木、画个画儿、观察小虫子等,在坚持实用主义的成人看来实在太没有价值了。成人觉得让孩子做这些,是看在孩子无聊的份上偶尔给孩子的恩惠,什么时候让他停他就得停,让他走他就得走。

成人习惯了随口就指示和安排孩子的活动。殊不知,成人每次随意打断孩子的活动,都可能会摧毁他刚刚要构建起来的某个经验和能力,下次他又得重新来,从而久久不能专注。

因此,父母千万不要随便干扰孩子的专注力,而是让孩子自己开心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父母要能够学会让孩子自己去学习,而不是父母替孩子去做所有关于学习的决定。

最后,作者强调要让孩子找到一个他想要的小的目标,而不是把目标定在分数和名次上。因为分数和名次是很虚的东西,它只要环境一改变就不那么重要。

学习的格局 导图
学习的格局 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