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谈判-读书笔记

来自楠悦读

作者克里斯·沃斯是 FBI 前首席国际人质危机谈判专家,世界著名的谈判理论专家和实践者,在谈判领域有二十多年的丰富经验,总结了一套全新的、经过实战检验的高价值谈判策略。

这是一本引人注目、不可或缺的谈判原则教程,是克里斯.沃斯作为一名前FBI国际人质危机谈判专家荣耀生涯的结晶。借助一些列险象环生的谈判实战,总结出经过检验行之有效的谈判策略和技巧。而本书的*价值在于,将专业的谈判技巧融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对于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买车、谈判薪酬、买房、说服朋友等方面都获得更多的优势和成功。


强势谈判的重点

作者认为,想要成功谈判首先要设置谈判目标,在谈判前设想极端结果和最好结果。也就是提前想好自己可以接受的结果和自己无法接受的结果。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掌握三个谈判重点,分别是:第一,重复对方的话,迅速建立和谐的关系;第二,标注,运用同理心建立信任;第三,校准,消除对抗,赢得对抗。

重复

所谓重复,是指在谈判的过程中,谈判者积极倾听,在对手说出某一句关键的信息之后,不要急于直接打探他的下一句话,而是重复他当前的这句话,让他自己主动说出下一句。

比如,一名绑匪在谈判的过程中说了一句“这辆车停在了门口,因为你们把我的司机吓跑了……”。这时候你直接说“为什么你的司机会被我们吓跑?”,绑匪可能会立马发现你正在套取他的信息,觉得自己不应该继续说下去了。但是假如你这样重复:“我们把你的司机吓跑了?”这时候,绑匪对于你的重复,会掉以轻心,然后说出实情。

心理学家里卡德·怀斯曼进行了一项研究,他通过对服务员的观察,找到了能让陌生人建立起有效沟通的方法:一种是重复,另一种是积极肯定。他找来一群服务员,利用“积极肯定”的方法,用“非常好”“没问题”“当然”一类的语言,向客人传递赞扬和鼓励。又找来另一群服务员,只让他们简单地重复客人的要求。结果他发现:使用“重复”方法的服务员,比使用“积极肯定”方法的服务员多得了顾客70%的消费。


标注

掌握“标注”的方法,得首先掌握策略性的同理心。策略性的同理心,并不是说我们要完全转换为逃犯的心理,而是定位他们的感受,进而转化成语言,最后非常冷静并保持尊重地把他们当时的情绪重复给他们听。在谈判中,这就叫作“标注”。

一个有情感的谈判专家和对手之间关系的核心,是一种治疗和被治疗的关系,这就好像是心理医生和病人一样。心理医生反复试探、了解病人的问题,通过给病人反馈,从而引导病人更深入地阐述病情并在行为上做出改变,这也正是优秀的谈判专家所要做的。

对于一名谈判者,如果忽略对手的处境,只会让对方增加挫败感,更无法让对方按照你的意愿行动。因此,优秀的谈判者首先需要掌握策略性同理心。策略性的同理心,是指理解他人感受和想法的同时,能听到这些感受背后的声音,并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对他人产生影响。如何运用策略性同理心呢?

举个例子:

1998年,在纽约哈莱姆区一座大厦的第27层楼中,FBI特种部队包围了3名携带大量武器的越狱逃犯。FBI特种部队对大楼中的逃犯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他们有没有绑架人质呢?他们有没有携带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呢?如果强行突破,风险实在太大,所以必须动用FBI谈判专家的力量。

谈判专家的具体做法就是,几个人轮流朝着大楼里喊话:“似乎你们并不想出来,好像你们担心一旦打开房门,我们就会开枪冲进来,似乎你们并不想回到监狱里去……”这种谈判的方式,就使用了策略性的同理心:对3名越狱逃犯来说,其实他们最恐惧的事就是被击毙或投入大牢。

所以,对于谈判者来说,在当时的形势下需要极力洞察逃犯的心态,然后用语言表达出能预料到的感情。这种做法并不是完全转换为逃犯的心理,而是定位他们的感受,把它们变成语言,然后非常冷静并保持尊重,把他们当时的情绪重复给他们听。

在谈判中,这种对策略性的同理心的运用就是“标注”。标注的第一步是探知对方的感情状态。当你定位到某一个感情信息,并想要深入关注时,下一步就是大声地把它标注出来。标注可以用陈述句,也可以用疑问句,一般会采用这几种说法:第一,“看上去”;第二,“听起来”;第三,“似乎”。

比如,“听起来你们团队的资金有可能跟不上?”“似乎我们的合作不能再进行下去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是“听起来”而不是“我听说”。很明显,后者会让对方更加警觉。当你使用“我”作为开头的时候,就在向对方表明你更加关注自己而非别人,你要对接下来说的话负责,但也要对可能造成的冒犯负责。

标注的最后一条规则是保持安静。当你把标注抛给对方之后,请安静地听对方怎么说。我们经常倾向于在结束说话的时候,扩展我们说过的话。比如说完“似乎你很喜欢那件T恤的款式”,我们会补充一个具体的问题“你是在哪儿买的”。标注的强大作用在于能引诱对方透露信息。

校准

谈判是哄骗的过程,而不是征服;是说服对方的过程,而不是战胜。而强势谈判的目的,则是让对手为你工作,并让对手主动提出你想要的解决方案。这包括迷惑对手、控制对手,让对手产生幻觉,以为他掌控了局面,而实际上,却是你在主导对话。达成这种效果的过程,称为“校准”。在这个过程中所提出的开放性问题,称为“校准问题”。

举个例子:

假如你拥有一家小型公司,主要业务是给一家大公司做公关。但这家大公司的人没有按时付账单,拖欠的钱越来越多。他们保证还有许多同样的公关工作需要你的公司来做,暗示如果你继续跟他们合作,会有一大笔收入。但是,他们就是拖着,不给你的公司付钱。

有一天这家公司打来电话,对你的公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合作计划,这时候你应该作何反应?如果直接说出拖欠工资的问题,你会害怕他们不再跟你们合作,如果不指明这个问题,拖欠的资金还会继续拖下去。

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校准”来解决,即首先总结一下当前你的公司所面临的困境,最后再问对方:“我应该怎么做呢?”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使用了“应该”这个软化语气的用词,把原本应当爆发的对抗性言论的进攻性抽走了,这就避免了激怒对方。

其次,这种“校准问题”需要被你的对手自我解读、自我回答,而不需要你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我应该怎么走呢?”这个问题本来应该由你来回答,但是现在,对手却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尝试帮你回答问题。这时候对手将明白,如果再不给你的公司支付拖欠款,以后的合作就将无法持续下去了。所以,结果是小公司成功拿到了拖欠款,并且接下了新的合同。

所以,校准问题的真正魅力在于,它们不会像陈述句那样被人当成靶子攻击。校准问题有一种力量,能潜移默化地让对方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而非直接告知对方问题是什么,从而导致冲突。校准问题要避免使用一些词,比如“能够”“确实”“是”等等。这些词一般都在封闭性问题里使用,能用简单的“是”或“不是”回答,很容易被对手在无意中化解。相反,校准问题要包含一些人们认为是记者常用的疑问词,如“谁”“什么”“何时”“哪里”“为何”“如何”,等等。 这些词能激发对手的思考,然后进一步做出回答。我们提供一些校准问题的备用问句,在很多谈判中都会用到,比如:

这里面的什么东西对你而言是重要的?

我如何才能让它对我们更有利?

你希望我如何推进?

是什么把我们带到了这个境地里的?

我们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想要完成什么目标?

我该如何做呢?


如何进行强势提问

在谈判的过程中,提问是必不可免的。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强势提问的两种技巧。分别是:第一,“小心‘是’,掌控‘不’”;第二,是让谈判对手说出“你说得对”。配合重复、标注和校准,能让谈判者完全抓住谈判的主导权,完成强势谈判的目标。我们分别来解释一下。

小心‘是’,掌控‘不’

假设你坐在家里,吃晚饭之前,电话响了。不出所料的是,这通电话是一位电话推销员打来的。他希望你订杂志、买净水器。他具体推销什么并没有关系,因为喊出你的名字之后,他会虚伪地说些玩笑话,然后开始进入正题。接下来是一串强力推销的话术,把你所有的逃跑之路通通切断,就像给你修筑了一条隧道,没有别的出口,出口只有“是”一样。“ 你是不是经常希望享用一杯洁净的水呢?”“是的,但是……”“我也是,就像我一样,我打赌你希望有一杯清新、干净、没有化学物质余味的水,就像‘大自然母亲,生产的一样。”你回答“是的”。他又说:“我们公司的纯净水健康,好喝,每个月只需要500元,你要不要订一点?”最后你选择挂断了电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推销方式很让人厌倦。对推销员来说,这种推销方式也很少能成功。

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推销术。它被设计成全力以赴地要达到“是”的回答,而作为对“是不是”的回答,我们都以“是”作为回应。推销员以为对方回答了“是”,谈判就可以继续下去了,但是实际上,对方只是嘴巴上虽然这样说,但是心里早就不耐烦了。 很多时候,谈判者都在尝试逼着对方说一声虚伪的“是”,以为这样就可以把谈判推向成功。然而,被逼着说“是”虽然直奔目标,但对方会产生防御、恐惧和不安的心理。很明显,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相反,谈判者应该通过让对方说“不”来达到最终目的。这是一个能让说话的人感到安全和控制的词。

比如,如果你想要推销东西,不要用“我们能不能花几分钟时间聊一聊”来开场,而是要说“现在您是否不方便说话”,这时你得到的答案假如是“是的,现在不方便”,你就可以得到一个重新开启谈判的时间建议,或者对方会回答“不,没关系”,这时候对方一般情况下都是真心实意地想和你“谈判”。

需要注意,第一,让对方说“是”是谈判的最终目标,但不要在一开始就把它作为目标,逼迫别人虚伪地说“是”;第二,说“不”让说话者感到安全和控制力,因此要尽量激发对方说“不”;第三,如果你的谈判对手忽视了你,请用一个简洁明了的“不”引导问题和他们联系,这个问题暗示他们,你将要退出了。比如“你们将要放弃这个项目了,我可以这样理解么”,这种“不”的运用,往往可以收获奇效。

让对手说“你说得对”

在谈判中最动听的一句话是:你说得对。这句话总是会以一种对方不易察觉的方式慢慢发生变化,对方看不见却会转而拥护你的观点,微妙地站到你的立场上。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胜利。

假设想有一名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病人,刚从手术中恢复过来,医生叮嘱病人:“手术不能根治你的病,真正能延长你生命的唯一办法是,改变你的生活方式……”病人充满感激地说:“是的,是的,是的,当然是这样!医生!这是我的第二次机会,我一定会改变的!”

他们会改变吗?一次次的研究表明,不会,什么都不会改变。在手术两年之后,百分之九十的病人一点儿都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格斯认为,真正的改变只会在治疗者真正接受被治疗者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被称为无条件的正面认知。但是,大部分人认为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有条件的,于是我们产生了一种隐藏的习惯,隐藏我们真实的一面和真实的思考,用我们的言语来获得赞同,但几乎不袒露心扉。但只要让对手说出“你说得对”,从心理上、情感上和实践上明白你说的确实是对的,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怎么做呢?

1.有效的停顿:沉默的力量是强大的,能让人产生敬畏。所以,作为“谈判者”的医生在和病人交流的过程中,最好能保持一定时间的、富有独特韵味的沉默。

2.最低程度的鼓励:除了沉默之外,我们指导他使用简单的词语,比如“是”“好的”“了解了”等来有效地传递信息,医生可以对病人说一些鼓励的话,比如“手术很成功,只要配合我们的治疗,你很快就会康复的。”

3.重复:医生可以重复“你一定会改变?”这时候病人肯定会解释道“我会改变的,我要戒烟戒酒……”。

4.标注:简单来说就是说出对方的心里话。医生可以找机会对病人说:“我知道你现在很害怕不能康复,担心自己没有钱进一步治疗,心里可能也想着烟酒都戒不了。但如果想康复的话,你必须这么做。”

5.校准:病人所说的那句话作为示范:“是的,是的,是的,当然是这样!医生!这是我的第二次机会,我一定会改变的!”这时候医生可以校准道:“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时候,病人就需要自己做出思考了。

6.总结:一个好的总结包括重新组织对方话语里的含义,加上对言语意义之下情绪的认知。当对手在谈判者的“巧攻”之下,说出了“你说得对”,那么,强势谈判就已经成功了。

运用强势提问的技巧,“小心‘是’,掌控‘不’”;让谈判对手说出“你说得对”,然后,配合重复、标注、校准,就能让谈判者完全抓住谈判的主导权,完成强势谈判的目标。

强势谈判 导图
强势谈判 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