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依附-读书笔记

来自楠悦读

《情感依附》根据一项跨时30年、有效样本量为76个家庭的心理学研究项目写成,针对原生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父母对孩子发展的责任、如何更好养育孩子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书中包含了大量访谈、心理测试以及母婴互动的相关资料,被认为是对家庭教育传统理念的重大颠覆。

成功养育的经验

养育一个成功的孩子,父母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呢?对孩子富有同理心,也就是说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投入、关心、有条理、亲切、对孩子有回应。当这些孩子长到30岁时,根据研究者的评估,他们也被认为是所有参与者中活得最好的。他们工作成功,婚姻幸福,心理健康,过着非常充实的生活。可以说,他们的经历,跟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我们来看其中一个孩子的故事。

在作者看来,尼古拉斯在童年早期接受到的良好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成年后的成功人生。当他刚出生时,母亲和他待在一起,体贴、冷静、对他充满信心。在第一年头几个月里,母亲为他自豪,用母乳喂养他,父亲会在母亲需要的时候帮忙,并和尼古拉斯一起玩耍。第一年年底,尼古拉斯被查出肾脏异常,但在尼古拉斯长大后,父母也尽力瞒着他,不想让他因为身体缺欠而感到焦虑。当他到了入学年龄,并在智力测试中拿到高分时,父母反而决定不再抓他的学习,以免妨碍他的社交发展。

在教育孩子方面,尼古拉斯的父母认为,父母能给予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被爱的感觉以及自己在家里很安全的感觉,并向孩子保证,无论世道怎么变,家里的一切都不会随便改变。如今,尼古拉斯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他风度翩翩、令人愉快,在一所大学任教,和妻子住在郊区,养了一条狗,计划在两年后生育一个孩子,心理测试显示他的心理一直处于良好状态。这就是尼古拉斯的成长经历。

所以,作者归纳了9条特征,分别是:1.对养育孩子有信心;2.对孩子的未来感到乐观;3.镇静、有反省意识;4.对孩子无条件的爱;5.适时对孩子共情,也就是说当孩子产生了某种情绪时,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理解他的感受;6.认可孩子表现出的积极性;7.对孩子的独立性感到愉悦;8.为孩子制定某些纪律;9.母亲富有感染力。

避免阻碍型养育

在本书所涉及的研究中,有28个孩子被划归到“发展受阻”的一类。其中6个孩子把痛苦外化了,也就是向外释放、宣泄,表现出某些问题行为,比如多动症、暴力行为等等;另外22个孩子把痛苦内化了,也就是压抑自己的情绪,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惧等等。

发展受阻的孩子,其父母具备如下特征:1.不能与孩子建立联结;2.不能与孩子玩耍;3.经常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孩子身上,有时还意识不到甚至有意否认这一点;4.自我认知和实际行为不一致,也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往往还不自知;5.把自己的需要摆在前面,孩子的需要放在后面;6.体罚孩子。这些行为,也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的。

比如,弗朗克。在弗朗克小时候,母亲并没有给他充足的交流,总是像个木头人似的,冷酷且死气沉沉。在研究录像中,研究者发现她没有笑容,行为和表情都很机械,甚至给弗朗克喂吃的的时候,也很少跟他说话。只有在需要给弗朗克换尿布时,她才会轻轻地动一下。而当弗朗克很安静的时候,她总是会打扰他,让他变得很紧张。这说明这位母亲很难理解弗朗克的需求,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当弗朗克哭时,她表现得手足无措,没有任何反应。从3岁开始,弗朗克就经常挨打,直到7岁时,打屁股的次数才减少到每周一次。弗朗克的一位同学出车祸去世了,弗朗克的父母告诉他,这都是不听父母话的后果。

在弗朗克30岁时,研究者再次见到了他。从心理测试的结果来看,他在童年早期的人格原型,也就是压抑攻击性的习惯已经成型。他很难表达自己的愤怒——能控制愤怒是好事,但不会愤怒,这可就是一种缺陷了。他看起来很憔悴、很茫然。他告诉研究者,感觉自己20年的时光好像丢了一样。他表现出了某些抑郁的特征,对自己感到困惑,怀疑自己是否适合目前的职业。他会周期性地做噩梦,在梦里,他被怪兽追赶,但是枪却熄火了。他有某些躯体症状,甚至三天不能走路,却没有任何生理原因可循。自杀是他感兴趣的问题,但他并不认为自己需要心理援助。为了不让弗朗克的经历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在这我们有必要引以为戒。


帮助孩子应对变故

作为父母,该如何应对孩子成长中意料之外的情况。这些情况包括:遭遇创伤和不利生活环境、家庭成员离开或去世、新家庭成员的加入等。本书所涉及的研究,一共包括8个遇到这些情况的孩子。他们在童年时期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研究者对他们的预期是:他们会发展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成年人。然而,当他们30岁,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评估时却发现,这8个人在整体功能评定表上的得分,均低于平均值,他们还有一定程度的精神障碍,在日常生活功能上存在某些困难,并且对生活感到不满。

比如,奥利弗1岁时,研究者对奥利弗和她母亲的描述是:母亲坚定,有效率,动作简洁,为孩子感到自豪,会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似乎做一切都不太费劲儿。孩子看起来非常满足,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然而在奥利弗14个月时,她的妹妹罗斯诞生了。母亲也在那时出现了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活力大不如前。奥利弗逐渐失去了和母亲的亲密联结。与此同时,奥利弗成了父亲最爱的孩子。但是,过早同父亲建立亲密关系却妨碍了奥利弗的发展,使她表现出被动的、过于强调女性特质的行为方式。

奥利弗18岁时的心理测试显示,她的紧张和内心的冲突,看起来同她想要独立的愿望有关,但是这个愿望并不符合她想要依赖他人和得到照顾的心理。30岁时,奥利弗终于在更换了各种工作后定下心来,选择了物理治疗师的工作。但与她的事业相比,她与男性的关系则处在混乱之中。她总是选择不合适的男性交往,或者破坏掉一段美好的关系。为此,她不得不多次接受心理治疗。此外,根据相关测试的结果,奥利弗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至此,我们可以说奥利弗的人生轨迹已经严重偏离了研究者的预期。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发展中的变数呢?作者说:防患于未然。


如何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为父母,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呢?我们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孩子的故事

通过孩子的故事,接近他们的内心。孩子们讲述的动物故事能够显示出他们对家庭的关注。他们几乎总是讲述关于家庭成员的故事,并表达对他们的情感。正是基于这种观察,才有了如今的心理测试。在心理测试中,研究者往往会给儿童一组动物图片,然后要求儿童分别就每幅图片讲一个故事。根据儿童的故事,我们往往能发现儿童对家庭的看法,以及某些被压抑的情绪。

儿童的游戏

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世界的外在显现,因此,了解了儿童的游戏,也就了解了儿童的世界。比如弗朗克,他曾经在玩具房间放置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孩子的玩具模型。他说,男人是父亲,孩子是他自己,他用这种方式想象父亲和他一起玩耍。而在现实生活中,严厉的父亲几乎从未与他一起玩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弗朗克在借游戏表达内心的愿望。

最早的回忆

在研究中,父母高效、没有遭受过创伤、感到满足的研究对象,更不容易回忆起童年的噩梦或重复出现的梦。他们最早的记忆反映了早年在家庭中体验到的快乐。比如尼古拉斯,他的首次记忆是两三岁时和父亲一起从山上往下跑,他形容当时感觉就像是从地面上飞了起来。这段回忆说明,尼古拉斯与父亲在一起非常开心,他的主导情绪是积极的。

情感依附 导图
情感依附 导图